資源簡介 (共24張PPT)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會上發表演講紅燭第一課時聞一多部編版必修上第一單元把握詩歌節奏,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品味詩歌語言了解本詩的抒情脈絡,理解“紅燭”的象征意義體悟作者奉獻自我、獻身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目標知人論世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1913年考入清華學校。1922年畢業后赴美留學,研習繪畫、文學。1923年出版詩集《紅燭》。1925年回國,任武漢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不朽詩篇。聞一多早年參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體詩。他的詩具有極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代表作《紅燭》、《死水》具有沉郁奇麗的藝術風格,整齊、和諧的藝術表現,影響頗大。作品簡介其詩歌表現了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文學流派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而得名。1923年,新月社的活動始于北京。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人。他們不滿于五四以后“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與詩的形式格律化,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代表聞一多提出了“新詩格律化”的主張,提倡詩歌創作三美:音樂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建筑美,指詩的對稱和句的整齊。繪畫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畫面感這首詩寫于1923 年。其時,正值五四運動落潮、黑暗勢力籠罩全國的時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災難重壓下,覺醒了的愛國青年經歷了探索、奮斗、挫折、再斗爭的過程。他們開始覺醒,可又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與方法,他們苦悶、彷徨。但是,他們心中燃起的烈火卻從未熄滅過。詩人身在遠離祖國的大洋彼岸,與當時千千萬萬的青年知識分子一樣,面臨歷史的選擇,思考著人生和自我的價值。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寫作背景何謂意與象意象特點意:創作者的情感象:作品中的物象。意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而同一物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時,會變成不同的意象。1.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曠達樂觀)2.林斷山明竹隱,亂蟬衰草小池塘。(凄清蒼涼)3.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舒爽輕快)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閑愁苦悶)5.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消魂處。(深微幽隱)任務一:意象解構其實在詩歌創作中除了選取不同景物來表達情感外,還可以用一個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幾個不同的部分來表情達意,這種方法被稱為“意象解構”。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找出“蠟炬”這個意象在李商隱的詩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幾個部分?找出“紅燭”這個意象在聞一多的詩中主要被解構成了哪幾個部分?并結合詩句嘗試比較它們的象征意義有何不同。意象解構李商隱《無題》:淚、灰聞一多《紅燭》:紅、光、淚、灰意象解構意象象征義紅燭的紅色是代表赤誠、熱烈、忠誠。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紅燭的“紅”紅燭的“光”意象象征義“光”是紅燭的靈魂,寧可燃燒自己,也要照亮別人。作者明確地給出了紅燭的態度:寧可燃燒自己,也要照亮別人。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紅燭的“光”意象象征義“照亮別人”象征著“拯救世人”“燃燒自己”象征著“自我犧牲”“光”象征著紅燭犧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燒吧!燒吧!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接下來分析在蠟炬和紅燭中“灰”和“淚”象征意義的不同。意象象征義蠟炬的“灰”象征著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漸殘損、衰亡的軀體;紅燭的“灰”象征著為了拯救世人,而主動自我犧牲后還能培育花果的脂膏;紅燭啊!你心火發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紅燭啊!匠人造了你,原是為燒的。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哦!我知道了!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紅燭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蠟炬”的“淚”象征著相思的悲傷之情;“紅燭”的“淚”象征著因理想受到阻礙而產生的著急焦慮之情。意象象征義接下來分析在蠟炬和紅燭中“灰”和“淚”象征意義的不同。“蠟炬”、“紅燭”各象征著什么?意象象征義“蠟炬”象征著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傷無法自拔的忠貞;“紅燭”象征著獻身祖國的精神、詩人這個愛國者形象。象征: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思維模式:先分析物的特點,再結合人的情感,二者進行有機替換。表達效果: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意象象征義第一節:對紅燭的贊頌;任務二、分析《紅燭》中詩人的情緒變化【思考1】速讀全詩,概括每一小節詩人的情緒。第二節:對紅燭的困惑;第三節:對紅燭的了悟;第四節:對紅燭的激勵;第五節:對紅燭的感傷;第六節:對紅燭的徹悟;第七節:對紅燭的慰藉;第八節:對紅燭的認同;第九節:對紅燭的肯定和期望。任務二:分析《紅燭》中詩人的情感變化分析詩人的情感經歷有哪些變化?詩人情感的變化過程“四揚三抑”第8節:掂量灰心與創造的份量——第9節:紅燭精神的總結——詩人面對紅燭,心緒起伏,或驚嘆贊美,或驚疑發問,或自求解答,詩情的流動形成起伏的波瀾,詩篇的節奏抑揚頓挫,形象鮮明而又飽含哲理。第1節:贊嘆紅燭的“紅”——第2節:困惑于紅燭的自焚——第3、4節:振奮于紅燭的創造能量——第5、6節:追問紅燭的傷心流淚——第7節:欣喜于紅燭的偉績——揚抑揚揚揚抑抑個人所處的時代個人的不同經歷個人的理想信念…………【思考2】聞一多與李商隱對“蠟燭”這一物象上為何會有不同的情感?詩人以物化的紅燭表現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過隱喻的筆法描寫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內心所涌現的矛盾、痛苦和掙扎,表達了無私奉獻、喚醒民眾的熱情,從側面抒發詩人火熱的愛國情感,凸現詩人獻身祖國、敢于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紅燭之淚,是先生流自心底之憂國熱淚;紅燭之光,是先生燃其生命所發之愛國之光。如果說屈子的香荃使之永恒,聞先生的紅燭則使斗士不朽!課堂小結要求1.努力選取蘊含你個人感情或體悟的獨特意象。2.反復提煉語言,在煉字煉句上多做探索和考量。3.創作過程中可用右表進行自我評估和完善詩作。發揮想象寫一首現代詩,抒發你對青春生活的思考和期待,或者探求你與世界的連接方式。字數不限、格律不限。可以選擇某首詩歌仿寫,也可以自主寫作。作業布置——「創作詩歌」序號 評估要點 水平等級 備注說明優秀 良好 一般 1 創作的主動性2 意象 數量3 組合方式4 表達情感5 獨特性6 語言 凝練7 靈動性8 優美度9 個性化10 意蘊 顯隱程度11 多元理解12 修改 打磨語言13 更換意象個人創作詩歌評估量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