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著驚海天 ——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八上統編版教材 蔡年遲 蒲海洋 字音字形 桅桿( ) 浩瀚( ) 嫻熟( ) 咆哮( ) 鐫刻( ) 一絲不茍( ) 殫精竭慮( )呼嘯( ) 澎湃( ) 默契( ) 凜冽( )驚心動魄( ) pénɡ pài xiào juān ɡǒu lǐn liè wéi pò hàn xián qì páo xiào dān 作者介紹 蔡年遲,湖北浠水人,現任人民海軍報社副社長、高級編輯。發表新聞、文學、攝影作品兩千余篇(幅),6次榮獲中國新聞獎。 蒲海洋,四川射洪人,人民海軍報社記者,海軍上校軍銜。 兩人均為《人民海軍報》記者。 了解背景 航母建設承載著國人百年強國強軍的夢想,而只有艦載戰斗機成功著艦起飛,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著艦”和“起飛”是航母建設的兩道坎,其中著艦是世界公認的高風險難題,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在交接入列不到兩個月后,遼寧艦成功進行了殲-15艦載機的著艦訓練,向著艦載戰斗機駐艦并形成戰斗力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當天上午,飛行員戴明盟駕駛552號殲-15戰斗機著艦的經過,向我們展示了這驚心動魄、振奮人心的“一著”。 著艦場景 文體知識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通訊 定義 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 特點 新聞性、文學性、評論性。 常識 分類 人物通訊、事件通訊。 表達方式 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報道對象 一般展示新聞事件的縱剖面,來龍去脈比較完整,講述新聞故事,關注細節。 語言風格 準確、生動形象。 解題 一著驚海天 指殲-15艦載機著艦。 指著艦區域的大海與天空,實指在場的所有人,也指整個世界。 ——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概括了新聞通訊的主要內容。 從標題入手,本文的寫作順序緊扣標題中的哪個字? 著 突出了事件的非凡意義,影響之大。 “一著”“驚海天”對比鮮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概括這則通訊的內容。 要求:①用一句話概括通訊核心事件; ②聚焦關鍵詞“著”,用幾句話簡述“著艦”的過程和意義。 2012年11月23日上午,在渤海的某海域上,殲-15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降落在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 著艦前,甲板工作人員就位,阻攔索安全觀察員作最后一次檢查;著艦時,駕駛員先是不斷調整航向航速迅速下滑,隨后飛機兩主輪觸到甲板,在阻攔鎖系統的作用下短距離滑停;著艦后,眾人匯聚甲板歡呼、合影。這“一著”,承載著國人的強軍夢想,人民海軍官兵的期盼,標志著我國克服世界公認的最具風險的難題,成為中國海軍崛起的的重要里程碑。 開端 戰艦航行 等待戰斗機 發展 艦機協調準備降落 高潮 戰機下降成功著艦 結局 人群狂歡爭相合影 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這篇通訊所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 展現多個場面、多個瞬間,是常見的“場景組合”式的通訊寫法。 通訊常通過描寫新聞事實的細節來打動讀者。請找出來,說說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 品析細節 渤海某海域,海風呼嘯,海浪澎湃。遼闊的海面上,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艷紅的“八一”軍旗迎風招展。 自然環境描寫,作者對海天環境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描寫,營造一種莊嚴、緊張而又有條不紊的氛圍,使航母、海洋、風浪交織成一幅壯美的圖畫,為下文寫艦載機在困難重重之下成功著艦作鋪墊。 著艦指揮員從容地走上甲板指揮平臺。“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現場所有的人都捏著一把汗。 比喻,將艦載機著艦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動形象地描寫出“著艦”的艱難、危險性之大,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使讀者為之捏一把冷汗。 繞艦一轉彎,二轉彎,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殲-15艦載機像凌波海燕,輕巧靈活地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后上方,對準甲板跑道,以幾近完美的軌跡迅速下滑。 細節描寫,“轉彎”“放下”“調整”“下滑”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準確傳神地展示了艦載機降落的過程。 “像凌波海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艦載機的輕巧靈活,從側面烘托飛行員的技術嫻熟,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的一幕出現了:9時08分,伴隨 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眨眼之間,艦載機的兩個主輪觸到航母甲板上,機腹后方的尾鉤 掛住了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 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系統的作用下,滑行數十米后, 停了下來。 驚心動魄 震耳欲聾 疾如閃電 牢牢地 穩穩地 “驚心動魄”概括了戰斗機成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 “震耳欲聾”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巨大的聲音; “疾如閃電”描繪出戰斗機著艦時的速度快; “牢牢地”“穩穩地”是疊詞,表現了戰斗機著艦時的安全與平穩; 展現我國著艦技術的成熟和飛行員臨危不亂、技藝高超。 , 。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了:9時08分,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 對偶、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增強文章氣勢,具有感染力。 聲如千騎疾 氣卷萬山來 記者眼前的飛行甲板上,定格了一個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阻攔索的兩端構成“V”上邊的兩頭,尾鉤鉤住處,則是“V”字的底尖。 比喻,特寫鏡頭,作者把艦載機成功著艦后阻攔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比喻成一個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攔索的實際形態,又暗示了著艦的勝利完成,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和豪情。 塔臺起降指揮監控臺,不時傳來著艦指揮員和飛行員的對話聲-- 飛行員:"請示下降高度!" 著艦指揮員:"可以下降高度至×××!" 著艦指揮員:"航向××,航速××……" 飛行員:"明白!" …… 在兩人時斷時續、不急不緩的對話聲中,艦、機配合堪稱完美。 對話描寫,簡潔準確、直觀易懂,一方面,交代著艦的進程;另一方面,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飛機著艦前的緊張有序,增強現場感。 塔臺內,時鐘指針的每次跳動,都在揪著人心。 飛行塔臺內,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睛,緊盯著監視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參數和曲線。 “成功了!”歡呼聲中……“太讓人激動了!” “快點!快點!”有人向飛行甲板沖去…… “一切正常,感覺好極了!” 人們忘情地與飛行員緊緊擁抱,爭相與飛行員合影留念…… 現場人的神態和心情,側面描寫,①表現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架次著艦的關注;②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③增強新聞的現場感、感染力;④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突出了主題。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飛行。航母艦載戰斗機上艦……已經期盼了半個多世紀。 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這是世界公認的最具風險的難題……其中絕大部分事故是發生在著艦的時候。 插入的背景資料,指出航母艦載機上艦對海軍的意義,并突出強調艦載機著艦的難度與風險。這些插入的內容不僅使文章更豐富,也進一步渲染了開頭兩段營造的氛圍。 這篇通訊還運用了插敘、引用、抒情等手法來打動讀者。請找出來,分別說說其作用。 品析手法 艦載戰斗機上艦,中國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某大國一名上將曾說:“我們可以把航空母艦送給你們,但是,十年之內,你們不可能讓艦載機上艦!”……能不激動嗎? 插入資料,引用,回溯了先進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歧視,暗示當時我國航母艦載機著艦面對的困難之大,中國科研工作者和軍人頑強公關、打破封鎖的歷程,突出了艦載機著艦的不易,強調了它在精神方面的價值,并進一步將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 “咔嚓!”“咔嚓!”……隨著照相機的快門聲響起,中國第一位成功著艦的航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的風采,定格在人們的鏡頭里,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采用了抒情和記敘的表達方式,進一步表達出人們的激動興奮心情,同時也點明了艦載機成功著艦這一事件的重大意義,收束全文,照應開頭。 (1)通過反復渲染、蓄勢,讓讀者感受當時人們從期待到緊張再到徹底釋放的心理過程,從而受到情感上的沖擊。用多種方法表現艦載機著艦的困難,增強情感沖擊力。用較多筆墨描寫艦載機著艦后人們情感的爆發,以感染讀者。 (2)明確艦載機著艦對于中國海軍的意義,對于近代以來長期落后的中華民族的意義。通過深化讀者對這一事件的認識,激發讀者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之心,將讀者的“個人情感”升華到“民族情感”的層面,從深層次打動讀者。 作為一篇新聞,本文是如何打動讀者的? 課堂總結 本文抓住殲-15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最具歷史意義的時刻,采用現場特寫的寫法,生動再現了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那驚心動魄的一刻,表現了英雄飛行員鎮定自若、獻身國防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