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三單元課外詩詞誦讀李白峨眉山月歌學習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2.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繪詩歌畫面,通過解讀詩歌意象了解詩歌主旨。3. 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 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親友的情感。走近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為“詩仙”。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好飲酒作詩,一生漫游四方,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 。著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品有《將進酒》《望廬山瀑布》《蜀道難》等。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與裴旻劍舞、張旭草書并稱“唐代三絕”。壹詩歌誦讀目標:在誦讀中體會情感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于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離開蜀中赴長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寫下此詩。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知背景,定基調]要求:(1)認真聽本文的音頻,注意聽語句的節奏、停頓和重低音;(2)采用七言詩“二、二、三”基礎節奏,地名需強調,突出空間轉換 。(3)感受詩歌整體的情感變化。朗讀全文峨眉山月歌李 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語氣輕柔、舒展柔和、婉轉語氣轉為明朗、堅定尾句放慢深沉、含蓄貳梳理詩意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晶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舍去向渝州。叁文學理解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一、二句從“峨眉山月”寫起,描繪了峨眉山半輪秋月倒映在平羌江上的清麗景色,點出了遠游的時令——秋天。三、四句記敘了展現了詩人乘舟順江東下、千里行旅的圖景。2.請賞析“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動靜結合,不僅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行船之快,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變幻,襯托出詩人即將離開故鄉時的復雜情感。3.賞析“入”“流”兩個動詞的妙處?“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行船之快,襯托出詩人即將離開故鄉時的復雜情感。4.“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思君”的“君”指誰?“思君”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思君”一詞是這首詩的詩眼,集中表達了詩人對峨眉山月亮的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在游子遠行時最易撥動心弦。這首詩是借月亮這個意象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友的思念之情。5.這首詩連用五個地名,請在文中找出來,并分析連用五個地名有何作用?五個地名依次為: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通過地名的遞進式串聯,展現從蜀地到長江中下游的千里行旅圖,造成空間迅速轉換之感,既傳達出詩人江行的獨特體驗,又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肆主旨歸納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全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抒發了作者離鄉江行思友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江南逢李龜年杜甫李龜年,邢州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樂家,被后人譽為“唐代樂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學習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2.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繪詩歌畫面,通過解讀詩歌意象了解詩歌主旨。3.感悟歷史變遷中個人命運的無常,培養家國情懷。走近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常被稱為“老杜”,又與李白合稱“李杜”“大李杜”。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傳世。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背景簡介 此詩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長沙的時候。安史之亂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他鄉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誦讀感知江南逢李龜年岐王 宅里 尋常見,崔九 堂前 幾度聞。正是 江南 好風景,落花 時節 又逢君。略帶追憶的悵惘語速平穩,略帶懷念語速放緩明顯放緩疏通文意江南逢李龜年杜 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詞釋義經常。唐玄宗的弟弟。 歧王府第里經常看見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聽到您唱歌。譯文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聽到。疏通文意詩詞釋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里指今湖南省一帶。暮春,陰歷三月。 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我)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您。譯文指的是李龜年。內容探究 追憶李龜年出入達官貴人之家,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這兩句詩用語很輕,蘊含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詩人表面上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早年的相識之景,實則是對“開元盛世”的無限眷戀。1.賞析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內容探究 “落花時節”既寫了風景,暮春時節,百花凋零,點明了二人重逢的具體時間。又暗喻了個人身世之悲(他們就像飄零的落花,年邁衰頹,漂泊江南),隱喻著對大唐盛世繁華消逝的時代悲劇的慨嘆。詩中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這兩句詩中,“正是”和“又”兩個詞一轉一跌,蘊藏著無限深沉的悲哀和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人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2.賞析詩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主旨歸納 這首詩通過詩人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及書寫現實中與李龜年的相逢,流露出詩人對唐王朝盛衰變化的蒼涼感嘆以及對彼此現狀的悲嘆。板書設計江南逢李龜年說明太平盛世追憶往事同是天涯淪落人末句抒情深沉的家國情懷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