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共一課時)[教學目標]1.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借助看圖片和做動作等方法理解“私塾”“搖頭晃腦”等有新鮮感的詞語。2.默讀課文,借助表格發現課文強調一個觀點所用的方法。3.能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思考、交流課文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觀點,這個例子的特別之處。4.思考、辨析“不懂就要問”這個觀點,能夠說清楚并寫一寫。【教學重難點】1.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簡單表達對這件事的看法。2.初步了解略讀課文學習的基本要求;能找出有新鮮感的詞句,和同學交流。[教學過程]第一步:交流有新鮮感的詞句1.根據課本中的氣泡提示了解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和本課的學習要求。2.講解多音字“背”、“圈”。3.這篇課文所講的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所以,課文里會出現一些我們不太懂、覺得很新鮮的詞語,請把它們畫出來。4.下面請和同桌交流這些你覺得新鮮的詞語,不懂的話可以問同桌或查字典。(交流完畢)好的,剛才跟你的同桌交流的過程中,有沒有你們倆都不太懂的詞語?——私塾:舊時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木板。5.你們覺得新鮮、想進一步了解的詞語,有好幾個都與私塾有關。古代私塾里的學生是怎么學習的呢?其實可以根據課文里的一些句子來推測。——我讀了“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 歌一樣”這個句子后知道了——我讀了“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這兩句話后知道了……——我讀了“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這句話后知道了……第二步:學習抓住重點概括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觀點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一篇文章想強調一個觀點,一般會用到下面五種方法,這篇課文用到了哪些方法?(默讀課文,填表格,打鉤)方法 這篇課文用到了哪些方法?選一選,打“V”1 在題目中直接寫出來2 在開頭強調一下 -3 在結尾強調一下4 通過文章里某個人物的嘴說出來5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1、3、4、5都用到了是啊,為了告訴我們“不懂就要問”這個道理,作者用了很多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練習,教師指名學生說)4.可以說明“不懂就要問”的例子有很多,這個例子有什么特別之處?——這是一個名人的例子,名人的例子有說服力。(簡單介紹孫中山、中山路)——這個例子中孫中山是冒著被先生責罵、挨打的風險提問的,這個例子很有代表性,很有說服力。5.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孫中山提問是冒著風險的?瀏覽課文,找句子。——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 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6.所以,概括的時候,還是要強調孫中山有可能會因為提問而被責罵、挨打這一點。誰再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講了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念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不怕先生責罰,壯著膽子提問的故事。第三步:思考、辨析“不懂就要問”這個觀點1.你同意“不懂就要問”這個觀點嗎?生活中你是否有過不懂就問的經歷呢?講給大家聽一聽吧。2.完成語文作業本第二題。[板書]3*.不懂就要問略讀 新鮮感勤學好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