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五中分校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階段性練習初 三 語 文一、基礎運用。(26分)你所在的班級組織了以“和”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探文字中“和”字體樣張 講解文稿中國人非常鐘愛“和”這個漢字。“和”字源于“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它的左下方是連接起來的排簫的形狀,右邊是個禾字。《說文解字》中解釋說:▲“侖,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可見,“和”字的本意有調和、協調各種聲音的意思。【甲】 在秦朝《會稽刻石》中,刻有“和安敦勉”四字,有家家和好,共同勉勵的意思,其中“和”字,以其古樸圓潤的線條,彰顯和諧融洽之意。【乙】 在隸書中,“和”字字型扁方,筆畫的轉折處多為方折,使得整個字更加蒼勁有力。【丙】 草書的“和”字蜿延流暢,極具靈動之美,展現出自由奔放而又和諧統一的韻味。【丁】 楷書的“和”字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褪去了隸書的波折之勢,以更加規范端正的模樣,成為現代漢字書寫的標準字體。1.對文段中加點字詞的讀音和書寫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因為“鐘愛”有發自內心的喜愛的意思,所以 “鐘”字書寫有誤,應改為“衷”。B.因為“蒼勁”的意思是書法老練、雄健有力,所以“勁”字的讀音應該為“jìn”。C.因為“蜿延”是形容彎彎曲曲的延伸的樣子,所以“延”字的書寫沒有錯誤。D.因為“模樣”指的是楷書所呈現的形態特征,所以 “模”字的讀音應該為“mú”。2.小和同學想為講解文稿配圖,卻拿不定主意。請你幫他將下面的圖片序號,正確填入字體樣張一欄中的【甲】【乙】【丙】【丁】處,使圖片與講解文稿相對應,正確的順序是(')(3分)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④③3.同學們對講解稿中“▲”和“△”兩處標點符號的使用產生了分歧,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處冒號使用錯誤,因為后面是間接轉述《說文解字》的內容,應改為逗號。B. “▲”處冒號應改為破折號,因為后面引用的內容是對前文的解釋說明。C.“△”處句號在引號內,使用正確,因為是直接引用《說文解字》的完整語句。D.“△”處句號應該在引號的后面,因為是間接轉述《說文解字》中的內容。學古籍中“和”和文化在古籍中 ① (演繹/演示)出半富的內涵。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提出“禮之用,和為貴”的理念,將“和”奉為禮制精髓,② (奠定/積淀)了儒家以禮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1頁 共8頁樂 ③ (調和/調整)人際關系的倫理基礎。東晉詩人 【甲】 文風和諧自然,其“田園詩人”的稱號 ④ (名副其實/名不副實)。他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了“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田園風貌,屋舍良田與自然景致相映成趣,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令人心馳神往。儒家論著匯編《【乙】》中的“講信修睦”,以“睦”為理想社會的紐帶,描繪出天下大同的愿景。4.根據文段內容,依次填入文中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 ①演繹 ②積淀 ③調整 ④名副其實B. ①演繹 ②奠定 ③調和 ④名副其實C. ①演示 ②奠定 ③調和 ④名不副實D. ①演示 ②積淀 ③調整 ④名不副實5.請你依次在文段【甲】【乙】兩處填入恰當的內容。(4分)尋“和”之用6.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有觀點的交鋒。相持不下時,有些同學會惡語傷人,最后不歡而散。針對這一現象班級組織了以“和而不同”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呼吁大家和睦共處。接下來,請你閱讀并完善下面演講稿中的內容。學習了孔子“君子和而不同”,讓我很受啟發。我認為“和而不同”是實現和睦共處的良方。在人際交往中,“和而不同”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要和睦地相處,要尊重彼此不同的觀點和個性,不隨便附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產生矛盾時,我們要以包容之心,尊重彼此差異,既要堅守自我立場,又要保持相互欣賞與友善,在矛盾中尋求對彼此的尊重與精神共鳴。(1)為使“和而不同是實現和睦共處的良方”這一觀點更具說服力,你想在文段中的橫線處,引用歷史故事進行論證,請選出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甲】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部分內容,多次上書表達異議,二人由此產生矛盾,但二人能放下政見上的分歧,在文學領域相互欣賞。后來蘇軾拜訪隱居的王安石,二人拋開恩怨,暢聊詩文與人生。【乙】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家人與鄰居吳家,因宅基地邊界劃分一事產生爭執。張英得知后,修書一封,勸家人豁達謙讓。張家率先讓出三尺地,吳家深受觸動,也主動退讓三尺。(2)你發現畫線的句子有兩處表達欠妥,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橫線上。(4分)答:7.在活動即將結束時,班長邀請大家以“和”為主題創作宣傳標語。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宣傳標語的一項是 ()(3分)A.息事寧人,相安無事;順勢附和,不起紛爭B.各美其美,方有個性;人美之美,相容無間C.有容乃大,心境寬;兼容并包,萬事順D.和以處眾,平以養心,獨以思己二、古詩文閱讀。(29分)(一) 詩詞默寫。(10分)8.在下面的句子中任選8句,用正楷體書寫在答題卡對應題號的橫線上。(8分)(1) 蒹葭采采, 。(《詩經》)(2)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3)《小石潭記》中,用比喻手法描繪小石潭溪水曲折蜿蜒之態的句子是“ , ”。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2頁 共8頁(4)水擊三千里, ,去以六月思者也。(莊子《北冥有魚》)(5) ,將野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6)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其一》)(7) ,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8)但愿人長久, 。(蘇軾《水調歌頭》)(9) ,病樹前頭萬木脊。(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9.四季之美,繽紛妖嬈,盡收眼底。金秋已至,請你在古詩苑王國里采擷展現秋日無限魅力的兩句: 。 。(2分)(本試卷內出現的詩句不得分)(二)閱讀白居易的《賣炭翁》,完成小題。(共9分)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綻,系向牛頭充炭直。10.這是一首敘事詩,先講述了賣炭老人“ ① ”和駕車運炭的經歷,接著寫了“宮使”強行低價買炭,“ ② ”三個字看似輕描淡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悲憤、絕望的心情。整首詩揭露了當時“宮市”制度 ③ 的本質。(6分)11.本詩中畫線句表現了人物的反常之處。請結合詩句內容,簡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3分)答:(三)閱讀韓愈的《馬說》,完成小題。(共10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12.“執策而臨之”中的“臨”與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臨”,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臨危不懼 B.如臨大敵 C.居高臨下 D.夜幕降臨13.對文中畫線語句翻譯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甲】雖有千里之能翻譯: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理解:強調千里馬具備卓越的才能,與后文“才美不外見”的困境形成對比。【乙】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翻譯:想要和普通馬等同尚且辦不到理解:說明食馬者希望千里馬與普通馬平等相處,致使千里馬表現不出才華。【丙】策之不以其道翻譯:用馬鞭趕它,不按正確的方法理解:揭示了養馬者對待千里馬的錯誤方式,暗示統治者對人才的錯誤態度。14.根據《馬說》及以下材料,在后面語段的橫線處填寫恰當內容。(4分)驥服鹽車而上太行。蹄中膝折,漉汁①灑地,白汗交流,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柴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3頁 共8頁而哭之,解虻衣以罪之①。驟于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 坡見伯樂之知己也。(取材于《戰國策·楚策四》)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⑧,作《進學解》以自喻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勉于隨。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⑤⑦之不明:什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取材于《舊唐書·韓愈傳》)〔注釋〕①遮(lù)汁:口鼻中流出的白沫。②解爛(zhù)太以暮(ml)之:脫下自己的麻衣給它拔上,③挨(bìn)跳(chù):拋棄罷免。④有司:古代招主管某部門的西史.《戰國策》中的驥遇到伯樂后“① , ”。以馬的一系列動作表現出得遇知己的振奮。《馬說》第一段指出,由于“② ”,所以雖然有千里馬,最終只能“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著稱。《進學解》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③ 、④ 是學業精進、事業成功的關鍵,與其抱怨他人的不明不公,不如通過不斷努力來成就自己。三、名著閱讀。(15分)15.請將下列人物與情節進行匹配(只填寫字母)。(10分)① 倒拔垂楊柳 ② 醉打蔣門神 ③ 沂嶺殺四虎④ 押送生辰綱 ⑤ 風雪山神廟備選人物:A.林沖 B.李逵 C.武松 D.魯智深 E.楊志 F.宋江 G.柴進16.金圣嘆語:《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小說在塑造這些好漢時,非常注意表現他們的共性和個性,從而形成一種互為映襯的關系。請任選書中的兩位好漢,結合相關情節,分析他們相同而又不同的形象。(100字左右)。(5分)答:四、現代文閱讀。(30分)(一)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8分)材料一2024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早在60年代,長城重要點段就分批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北京晚報、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等聯合發起了“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這項活動不僅募集到了6000余萬元的捐贈,更喚起了全社會對長城保護的熱情。后來, 。表1 北京地區長城保護進程時間 相關政策及措施1961年起 長城重要點段分批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 北京晚報、北京日報率先倡導“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2003年 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方法由臺2006年 《長城保護條例》實施2012年 國家文物局公布長城資源調查結果2016年 開通文物違法舉報熱線長城專線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4頁 共8頁2019年 長域保護總體規劃印發2021年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則印發材料研究性修繕是近年來北京長城修復工作中引入的一種新理念。這種理念強調在修繕過程中,不僅要修復長城的物理形態,還要深入研究長城的歷史、文化和建筑工藝,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在箭扣長城的研究性修繕過程中,考古人員在修繕前對長城進行了全面的考古發掘,每5米一個標記,詳細記錄坍塌磚石、出土文物的細節。在145號敵臺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塊石碑,碑文記錄著修這座敵臺的負責人和落款時間,為研究箭扣長城的修建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次考古還首次在北京長城的敵臺頂部發現了明代火炕和灶址等生活設施遺跡,以及鍋、盤、碗、剪刀、鏟子等生活用具,這些發現復原了明代戍邊將士的日常生活,讓長城的軍事功能與生活場景有了更生動地呈現。箭扣長域的研究性修繕不僅修復了長城的破損部分,還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為長城的研究和保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材料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技術、無人機、傳感器等高科技手段逐漸應用于北京長城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中,為長城保護事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數字化技術為長城建立了全周期數字檔案,實現了對長城的精準管理和監測。在八達嶺長城和金山嶺長城,運用致字化技術對長城的結構進行分析,識別出潛在的弱點和需要修復的區域,為制定修復計劃提供科學依據。靈活便捷的無人機對長城進行全方位的拍攝和觀察,為后續的修繕設計提供了準確的資料。無人機還可以定期對長城進行巡查,及時發現新出現的病害和損壞情況,為長城的保護提供及時的預警。17.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喚起了全社會對保護長城的熱情。B.在1961年長城重要點段分批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C.箭扣長城的考古發現,可以呈現長城的軍事功能與生活場景。D.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能夠為長城修復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18.根據材料一中表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橫線處補寫--句話。(2分)19.從上述三則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地區長城保護工作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① 、② 、③ 。(每空限10字以內)(3分)(二)閱讀《當心耀斑》,完成小題。(9分)當心耀斑太陽不斷地向四面八方射出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流(被稱為“太陽風”)通常并不太強。然而偶爾一次短促但激烈的爆發會沖破太陽表面的某些部分,這就是太陽耀斑。從榷斑中,一股瞬時的但很強的帶電粒子流猛烈地向外沖入太空,這會危及宇航員的生命。1972年8月,出現過一次很強烈的樞斑。如果僅著太空服的宇航員暴露于這種輻射面前的話,那么它就會置他們于死地。幸運的是,當時太空中沒有人類。這種好運氣不會總有,因而并消楚耀斑曾發生于何時,應該是很有用的。如此才可能找到某種規律,使我們能預報下一次耀斑的來臨時間,以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們可能了解耀斑發生在何時嗎 是的,我們能。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5頁 共8頁當強烈的輻射襲擊地球大氣時,必定沖擊氨原子,把氮原子轉變成碳14。碳14是碳的一個放射性種類,它緩慢地衰變,5730年后的一半的碳14會消失。雖然碳14一直在衰變,但另外的碳14總是在形成,因此存在一種平衡,地球的大氣中總是含有較量的碳14。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也會攝取一些微量的碳14,所以,植物總是含有一些碳14。一旦植物死亡,它就不再吸收二氧化碳,而它包含的碳14會緩慢地衰變,沒有補充。借此可利用碳14來確定枯木的年代。碳14的含量越低,木頭存在的時間就越長。根據樹木的年輪圖案可以逐步建立起一個歷表。按照年輪歷表,木材越古老,碳14含量越低,因此這個年輪歷表與碳14歷表是相匹配的。大部分情況下,地球大氣中的碳14濃度處于平穩狀態。但是偶爾可能有超新星足夠接近地球,而導致宇宙線的高漲;偶爾可能有一次太陽耀斑,會導致太陽風的高漲。碳14大部分是由宇宙線和太陽風產生的。因此,不管是超新星還是太陽耀斑,都會使地球大氣里的碳14濃度提高。植物吸收后,細胞組織里含有的碳14濃度也相應提升。當超新星或太陽耀斑消退時,碳14的輸入迅速降低,大氣中的碳14并不會繼續保持高濃度。這兩種效應的差異在于超新星可能幾個世紀才發生一次,通常是非常令人注目的,因而,我們知道它們發生在何時。然而,太陽耀斑的發生卻頻繁得多。如果根據碳14含量仔細分析那些獨特的樹木年輪,可能會發現某一年輪的碳14含量稍微高點,同時能確定出現高含量的年份。假使那一年里沒有超新星爆發,那么很清楚在那一年里發生了太陽耀斑。2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甲】文章介紹的太陽耀斑雖然看似離我們遙遠,卻與宇航員的安全息息相關。研究相關原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宇航員。【乙】“偶爾一次短促但激烈的爆發會沖破太陽表面的某些部分”中“某些”一詞,若刪去,會影響對耀斑爆發區域表達的科學性與準確性。【丙】文章將超新星與太陽耀斑作比較,是為了說明耀斑的發生頻率比超新星低,但其帶來的危害更大,以突顯研究耀斑的重要性。21.閱讀文章,請將下面的邏輯推理過程補充完整。(3分)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6頁 共8頁22.請你結合材料,并運用文中知識,解釋考古學家運用碳14測年法①輔助推斷沉船建造時間的原因。(3分)【鏈接材料】2013年,考古學家在洛陽偃師發掘出兩條古沉船,其中一艘被命名為“洛陽運河1號”。該船船體由柏木、榆木和松木等木料構成,所有木料應為造船現場就地取材。根據船體形制,可基本確定其為明清時期的內河客貨運輸船。為更精準地測定其年代,考古學家采用碳14測年法輔助推斷沉船的建造時間。注:①碳14測年法是通過測量皮毛、樹脂、木頭等有機通存中放射性碳14的衰變程度,來推算其死亡或形成年代的科學方法.答:(三)閱讀《深巷里的老墻》,完成小題。(13分)深巷里的老墻梁衡①在婺源農村小住幾天。徽式民居總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墻,房與房的距離又近,一出門,迎面就是一堵墻,一走路,人就夾行在兩墻中間。每天出出進進,這墻就是一頁讀不完的書。②當地傳統的砌墻方法是薄磚立砌、橫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這樣既節省村料又可保溫,而且土在墻中,窩田于墻。新墻在剛落成之時潔白如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白墻緊瓦的徽式格調。當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墻時,斷沒有想到他卻為大自然提供了一張作畫的溫床。③歲月之筆是這樣作畫的。先用細雨在墻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濕霧一層一層地泅染,白墻上就會顯出縱橫交錯的線條和大大小小的斑點。論層次,這里有美術課上講的黑、白、灰的過渡;論形狀,則云海波濤、春風楊柳、山石嶙峋,勝過一本《芥子園畫譜》。我兒子是學畫的,他自從住在這里就再也沒敢畫過一筆畫。正是“眼前有景畫不得,神來之筆在上頭”。④但大自然并不滿足于平面的藝術。風雨如刀,歲月如錐。白墻這里被鏟去一塊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溝,有時還被隨意抽去一塊磚,甚至推倒半堵墻。然后,再借來四面八方的種子,來著風和雨,漫天搖落在墻頭。那些綠色的生命便悄無聲息地棲身到磚縫里、墻皮間、紅土中,甚至就借著一絲濕氣黏附在光潔的墻面上,它們才是真正的“蜘蛛俠”,無處不在,無縫不生。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綠肥作物,這時也飛上墻頭,從葉間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來的田野:那名叫“竊衣”的,是隱身高手,它開著白色的小花,桿帶絨毛,總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戶墻角;那名叫“蓬萊”的,是一種野草莓,酸酸甜甜。唐人黃島的詩里居然寫到它:“別后解餐蓬萊子,向前未識社丹花。”⑤你隨意漫步吧,土墻、石墻、磚墻、籬笆墻,滿墻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愛。只要你有耐心,任選一墻,就可以面壁一兩個小時,像是在美術館里看畫展。不,比畫展更好看。這是一面面實實在在的生態墻、文化墻。你想,無數個鮮活的生命自愿齊集到這面老墻上,躋身磚石,扎根紅土,探身招手,與人共舞,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 更可貴的是,這些鮮活的花草并不欺侮無言的老墻,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還沒有忘記露出一方紅磚、突顯一塊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墻。仿佛提醒著你,這不是一般的紙上圖畫。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7頁 共8頁⑥一天,我偶然與兒子說起這幾日讀瑜的感覺,他說:“你不知道咱們這房子的西邊有一面老墻,每當夕陽晚照時,那種歷史的滄桑感讓人心里發顫。”⑦第二天,我就去尋訪這堵老埔。原來它曾是一座三叢樓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個樓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墻還比較完整,把露著磚塊橫豎相砌的紋路和白色的灰縫,甚至你都能感覺到還有一位磚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經塌得只剩下一條棱線、清晰地算出墻的筋骨結構。只見碎磚破瓦如瀑布一樣傾瀉下來,犬牙交錯的磚塊間靠出當年填充的紅土。唯有那個高高的樓角還十分完整,在藍天下劃出一個標準的直角圖形。樓角上方白云來去,一只孤雁在天際盤旋,風在輕輕地打著口哨。這時晚霞燒紅了天邊,風雨樓臺,殘陽如血。我一時驚呆了,如果要給眼前的這幅畫起個名字,就叫歲月。⑧我知道嚴田這個村子是有來頭的,歷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進士。你看腳下的石板路與河邊的洗衣石,路上一低頭就是一塊廢棄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樹七八個人才能合抱,岳飛曾在這一帶駐軍,與悲壯的《滿江紅》不同,他在這里留下了一首輕松愉快的小詩《花橋》:“上下街連五里遙,青簾酒肆接花橋。十年征戰風光別,滿地芊芊草色嬌。”當年的芊芊草色,現在依舊點染在尋常百姓家的墻頭上。⑨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繞來繞去多走了幾條巷子。為的是再多讀幾段老墻。有一座土墻矮房,早已被主人遺棄,破敗的紅土墻面上央雜著石塊草根。而一坡青瓦針拔而下,瓦上長滿嫩綠的厚厚的苔蘚。苔蘚這東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磚、舊瓦、朽木、斷墻,都一律公平地給穿上鮮亮的綠裝。現在這綠苔青瓦的屋檐壓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墻的額頭。而垮腳正綻放著一束燦爛的花。⑩我想,自從人類走出山洞發明了壘墻蓋房,墻就與人長相廝守,從此墻上就烙下了人的體溫、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已是棄了泥土,別了磚瓦,不見了柴墻籬笆。難得這深巷里還為我們保存了些有溫度的老墻,保存了前人的眼淚和笑臉。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誰解這老墻里的密碼 誰又能讀得懂這幅風雨斑斑卻又四季各異的青綠山水畫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23.作者在婺源農村小住幾天,發現徽式民居高高的墻為大自然提供了一張“作畫的溫床”。從第③-⑨段,作者依次讀了多幅“老墻風景畫”:先讀平面雨霧圖,看其線條交錯、斑點錯落:再讀①圖,觀其物種多樣、鮮活動人:接著讀老墻歲月圖,品其② :最后讀育瓦綠苔圖,賞其嫩綠鮮亮,感受古樸與明麗。(4分)24.請從修辭或詞語運用角度,簡要分析第④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答:25.文章第⑧段用了很多筆墨講述嚴田村的來頭和岳飛的詩作《花橋》,有人認為多余,應當刪去,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3分)答:26.第①段中說“這墻就是一頁讀不完的書”,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從這頁“讀不完的書”中讀出了什么。(3分)答:初三年級語文第一次階段性練習 第8頁 共8頁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 2025-2026 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測語文試題答案一、基礎運用DBCB【甲】陶淵明 【乙】禮記6.(1)甲(2)修改:學習了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 的理念,我很受啟發。我認為 “和而不同” 是實現和睦共處的良方。A二、古詩文閱讀(一)詩詞默寫8.(1)白露未已(2)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斗折蛇行(4)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5)欲渡黃河冰塞川(6)直掛云帆濟滄海(7)不知天上宮闕(8)千里共嬋娟(9)沉舟側畔千帆過(任選 8 句)9. 示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二)《賣炭翁》①伐薪燒炭 ②惜不得 ③掠奪百姓、殘酷剝削“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賣炭翁衣單卻盼天寒,反常心理凸顯其生活的貧困與無奈,更能引起讀者同情,揭露 “宮市” 制度的殘酷。(三)《馬說》D乙①仰而噴,伸而鳴 ②伯樂不常有 ③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三、名著閱讀①D ②C ③B ④E ⑤A示例:魯智深與武松。相同:二人都疾惡如仇、行俠仗義。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救金氏父女,武松斗殺西門慶為兄報仇。不同:魯智深粗中有細,救金氏父女后恐店小二攔截,坐了兩個時辰才離開;武松更顯勇猛剛烈,血濺鴛鴦樓時不留活口,性格更為決絕。四、現代文閱讀(一)長城保護相關材料B示例:北京地區長城保護不斷推進,從早期的文物認定到后來的社會參與、法規出臺,逐步走向系統化、規范化。①社會力量參與 ②出臺法規政策 ③運用科技手段(二)《當心耀斑》丙①我們可能了解耀斑發生在何時嗎 ②分析樹木年輪中碳 14 的含量 ③沒有超新星爆發①沉船船體由柏木等木料構成,樹木生長時會吸收空氣中的碳 14;②樹木砍伐后(用于造船),不再吸收碳 14,其體內碳 14 會緩慢衰變;③通過測量木料中碳 14 的衰變程度,可推算樹木砍伐時間,進而輔助推斷沉船建造時間。(三)《深巷里的老墻》①生態生命 ②滄桑厚重示例 1:修辭角度,運用擬人,“悄無聲息地棲身” “真正的‘俠’ ” 賦予綠色生命以人的情態與特質,生動寫出它們在老墻上頑強生長的狀態,體現老墻的生機與活力。示例 2:詞語運用角度,“磚縫里、墻皮間、紅土中” 列舉生長位置,“黏附” 寫出生長方式,具體展現綠色生命在老墻上的生長環境,凸顯其頑強的生命力。不多余。①嚴田村的歷史(出二十七位進士)、岳飛的詩作,為老墻增添了文化底蘊;②說明老墻不僅是建筑,更承載著當地的歷史與人文精神;③豐富文章內容,使 “老墻” 的內涵更深刻,深化 “讀墻” 的主題。①讀出大自然的藝術創造力,老墻經風雨洗禮形成獨特景觀,還孕育了多樣的綠色生命;②讀出歷史的滄桑,老墻見證歲月變遷,承載著當地的歷史記憶與人文精神;③讀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生命與老墻相互依存,展現出鮮活的生態之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