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水二中九年級學期初考試語文試題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25分)1.根據拼音寫漢字,要求公正、規范、準確(2分)在飛逝的時光里,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國,是一個不(ù)風雨、欣欣向榮的中國。這里有可親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異的發展,有賡續傳承的事業。“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運動健兒激情飛揚、奮勇爭先;受災群眾守望相助、重建家園.…無數平凡英雄拼(b6)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漢字2.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A.愧赧(nan)躊躇(chú)緘默(jian)風雪載途(zi)B.貯蓄(chi)翹首(qiao)老嫗(yù)孜孜不倦()C.驀然(mò)作揖(yi)綸巾(gun)拈輕怕重(nian)D.咀嚼(jué)殷紅(ym)高蹺(qiao)殫精竭慮(dan)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A.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B.對這一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是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一鄧稼先。C.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震耳欲聾,那些裝睡夢游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D.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4.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A.截止2023年年底,包括風電、太陽能、水電等在內的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已達47%左右,歷史上首次超過煤電裝機。B.被稱作“中國人的存在與時間”的二十四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它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也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C.由AI創作的詩歌,不過是一種淺表的類型化文本,豐富生動的審美體驗無法讓讀者實現,只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D.在2023年10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相關視頻,展示了一段未來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構想。5.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2分)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的莫泊桑,法國作家,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等。B.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筆下《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范進在鄉試中就中了解元。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齡的詞語,“垂髫”“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六個詞語在這里的順序,是按它們所表示的年齡由小到大排列的。D.《艾青詩選》的作者是中國現當代詩人艾青,原名蔣正涵。詩人第一次使用“艾青”這一筆名發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轟動詩壇。艾青的詩歌創作高峰期:一個是20世紀30年代,另一個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6.用課文原句填空。(8分)(1)但愿人長久,。(《水調歌頭》)(2)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3)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4)仍憐故鄉水,。(《渡荊門送別》)(5)爭渡,爭渡,。(《如夢令》)(6),不覺船移。(《采桑子》)(7)醉里挑燈看劍,(《破陣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