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2026學年廣西柳州十五中七年級(上)開學語文試卷1.5月23日,柳州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以下是《柳州晚報》的新聞節選,請你閱讀并完成問題。 (11分)回望 23年創城路,雖滿是爬坡之艱、闖關之難,但柳州人以永不言棄、越挫越勇的奮斗精神,勇于破堅冰、攻堡壘,以創建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為目標,在“亂花迷眼”中站穩立場,在“浮云遮目”中______,將“人民城市”的理念róng rù城市血脈,把文明創建“必答題”寫成惠澤民生的“幸福卷”。23年的堅持,柳州收獲一方綠水青山,獲得“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我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連續5年斬獲全國“水質冠軍”。如今的柳州,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市民共享自然與生活之美。歷史的長河______,文明的光輝 mián yán不絕。城市文明建設,沒有停靠站、終點站,只有 義無反顧不斷前行。文明之光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照耀著龍城的______。(1) 讀文段,根據拼音在下面的橫線中寫詞語。 (2分)①róng rù ______②mián yán ______(2) 請從下列詞語中選擇合適的序號填入文段中相應的橫線處。 (3分)①奔流不息②氣象萬千③撥云見日(3) 聯系上下文,解釋畫波浪線詞語的意思。 (3分)義無反顧: ______(4) 下面從語段中選出來的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______ (3分)A.我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連續5年斬獲全國“水質冠軍”。B.如今的柳州,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市民共享自然與生活之美。C.23年的堅持,柳州收獲一方綠水青山,獲得“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D.城市文明建設,沒有停靠站、終點站,只有義無反顧不斷前行。2.根據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寫內容。(10分)語文是詩,詩里有“盈盈一水間,①______”的相望;語文是畫,畫中是“②______,燕山月似鉤”的寒涼;語文是酒,酒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③______”的不舍;語文是情,情里是“④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緒;語文是歌,歌中是“⑤______,烈火焚燒若等閑”的從容。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7分)【材料一】(選自《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研究白皮書》)【材料二】新版《柳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考試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從 2024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即2027年中考考生)開始實施。新規旨在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和焦慮,培養學生掌握1-2項終身受益運動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切實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考試項目從原有的“三類四項”擴展為“四類十九項”,在原有跑、跳、投三類素質項目基礎上,增設第四類“技能類”,包含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共 7個新選項。四大類總計19個項目,學生可在四類中自由選三類,每類選一項,形成165種組合,滿足個性化需求。體育考試總分由 60分提高至100分,新增10分過程性評價:日常參與(6分):考核體育課、大課間、課外活動出勤與表現。體質健康測試(4分):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年度測試成績為依據,即“日常積累+終結考核”,引導學生養成鍛煉習慣,弱化“一考定成績”的應試導向。(節選自“柳州教育”平臺,有刪改)【材料三】從心理層面剖析,適量的運動可以減輕人的壓力感,有效減少人的極端情緒化狀態。多項研究證明,規律運動者焦慮相關的腦區活動會減少,可明顯降低焦慮敏感度。更多的研究證明,運動還可以有效改善人的抑郁癥。運動還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多巴胺也是人類愉悅感的重要來源。在智育上,長期運動可促進兒童神經元生長和突觸連接,兒童每天運動 1小時可以明顯增加海馬體體積,改善與記憶相關的學習能力。運動還能促進學生前額葉皮層的充分發育,而這部分腦區涉及大腦的思維、決策、注意力、集中力、工作記憶和問題解決等重要功能,是孩子提升多種學習能力的重要腦區。(選自“人民教育”平臺,有刪改)(1) 下面說法與材料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 ______ (2分)A.周鍛煉時長小于50分鐘,高睡眠質量占比為73%。B.運動與高質量睡眠沒有關系。C.兒童每天運動1小時可以明顯增加海馬體體積。D.運動可以改善抑郁癥。(2) 以下關于新版《柳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考試實施意見》,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______ (2分)A.《實施意見》從柳州市2024年中考考生開始實施。B.考生可以選擇籃球作為考試項目。C.考試項目從原有的“三類四項”擴展為“四類十九項”。D.體育考試總分提高至100分。(3) 有人認為,孩子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學習上,體育鍛煉不重要。請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3分)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上坡①他的父親在一個煤球廠做工,每天拉一輛板車挨家挨戶地送煤球。馬上就要高考了,父親卻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②這天一早,母親來到他屋里,幾次欲言又止,但還是說了:“你父親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兩戶人家等著用煤球。”他沒有說話,心里感到一陣刺痛,起身去了廠里。③他拉起板車,裝上了 1000塊煤球,問了用戶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點在鄰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來了。出村時,他始終低著頭,擔心會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覺到有人想和他說話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自己,背上如針刺一般。④出了村,他長出了一口氣。這時才感覺拉板車有點費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須十分小心才行,因為剛出廠的煤球不結實,如果顛一下,很容易破碎。父親就是成年累月地干著這樣的活兒,才掙出了自己的學費,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⑤進了鄰村,前面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難來,自己能上去嗎?萬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來,煤球豈不全部要摔壞嗎?他在坡前停了下來,張望著,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認識他們,如果人家拒絕,該是多么難堪啊!⑥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有些焦急起來,這樣等下去不是辦法,只能求人幫忙了。這時,從對面坡上走來一位老人。他心頭一陣欣喜,有年紀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卻猛地轉過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頭。⑦來人是他的初中老師!他清楚地記得,老師對他很好,在讀初三時,他曾一度失去信心,連學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師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說,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⑧他明顯地感覺到老師已經來到了身邊,他盡管低著頭,肯定也被老師認出了。但是,老師什么也沒有問,只是說:“上吧,我幫你推。”他只好站起身,沖老師笑了一下,心底充滿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板車的拉帶掛在肩上,運足了力氣。有老師幫忙,他心里有底了。⑨上坡到一半的時候,他明顯感到了吃力,每邁一步都很費勁,但他咬著牙,憋足了勁兒,一步步艱難地爬行。他想,幸虧有老師給推著,靠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上不去的。⑩快到坡頂的時候,坡也更陡了,他都有些邁不動步了,甚至板車要停下來。就聽老師喊:“加油!用力!”拉帶深深陷進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終于把坡上去了。 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陣子氣,才穩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謝:“謝謝老師!”老師很平靜地對他說:“我根本沒有幫你,是你自己拉上來的,我只是在車后跟著而已。”他吃驚地望著老師,老師沖他攤開雙手。果然,老師的兩只手上居然連一點煤灰也沒有。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師對他說完這句話就走了。望著老師遠去的背影,他反復咀嚼著老師的那句話,不由得淚眼模糊起來。(摘自《潤 文摘》2017年第7期)(1) 文章圍繞拉煤展開敘述,根據文意,在橫線處依次補充相應的內容。 (2分)母親讓他拉煤→ ______ →老師主動“幫忙”→ ______(2) 品析下列語句的表達效果。 (4分)①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卻猛地轉過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頭。②他甚至感覺到有人想和他說話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背上如針刺一般。(3) 結合選文,分析標題“上坡”的含義。(3分)(4) 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分析老師的形象。(4分)5.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問題。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______ (2分)A.第一句詩中的“咬”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竹子扎根青山的堅定。B.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巖中”寫出了竹子生長環境的惡劣,突出了竹子的頑強。C.后兩句詩不僅寫竹子,更表達了詩人的高尚品質。D.《竹石》是一首邊塞詩,詩人托物言志,以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志向。(2) 這首詩借竹子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和志向?(3分)6.閱讀回答問題。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huǐ huì)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yú yǔ)?曰:非然也。(1)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2分)(2)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______ (2分)A.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下棋B.思援弓繳而射之 援:引,拉C.非然也 然:是,對D.弗若之矣 弗若:不如(3) 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______ (3分)A.朗讀“使弈秋/誨二人弈”應該這樣停頓。B.“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與“為是其智弗若與”中的兩個“為”讀音相同。C.“通國之善弈者也”與“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兩個“之”意思不同。D.文中表達的觀點是: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4) 按要求完成句子。 (3分)A.完成句子填空。在學弈的過程中,前一個人① ______ (填成語),后一個人② ______ (填成語),結果③ ______ (用原文回答)。B.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惟弈秋之為聽。(5) 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4分)7.班級正在開展“名著伴我行”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活動開展前,老師對100名學生名著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單位:人)。 (10分)《三國演義》 《西游記》 《魯濱遜漂流記》 《湯姆 索亞歷險記》閱讀途徑 讀原著 20 25 68 42看影視作品 85 99 21 12閱讀方法 了解故事梗概 30看目錄,對感興趣的內容大致閱讀 56摘抄精彩句段,邊讀邊批注 14(1) 【活動一:分析】通過以上調查,你認為同學們在名著閱讀方面存在什么問題?(4分)(2) 【活動二:倡議】假設你是語文課代表,請你針對以上調查結果給同學們提出切實有效的建議。(3分)(3) 【活動三:展示】試著完成表格,分享你的閱讀成果。 (3分)助讀資料 閱讀任務此圖中的人物是① ______ ,出自名著②《 ______ 》。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訣念咒,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海東青,颼的一翅,鉆在云眼里,倒飛下來,落在天鵝身上,抱住頸項嗛眼。 讀完選段,我能感受到它是一個③ ______ 的人。8.作文。(30分)一張褪色的獎狀、一本夾著樹葉的書、一雙磨破的運動鞋……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卻藏著一段段珍貴的回憶。請圍繞某一件物品,寫一寫成長路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事,用文字記錄這段難忘的時光。要求:①把題目抄寫到開頭第一行上;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 500字。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題1】①融入 ②綿延【小題2】③①②【小題3】形容柳州在城市文明建設中,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地不斷推進文明建設工作。【小題4】C【解析】答案:(1)①融入 ②綿延(2)③①②(3)形容柳州在城市文明建設中,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地不斷推進文明建設工作。(4)C(1)本題考查字形。①róng rù應寫作“融入”。 ②mián yán 應寫作“綿延”。(2)本題考查詞語理解與運用。第一空填③“撥云見日”,與“浮云遮目”相對應,體現柳州人在創城過程中能沖破阻礙,看清方向1。第二空填①“奔流不息”,形容歷史長河不停流淌,符合語境1。第三空填②“氣象萬千”,描繪出文明之光照耀下龍城景象的豐富多彩1。(3)本題考查詞義理解。“義無反顧”指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在文中形容柳州在城市文明建設中,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地不斷推進文明建設工作。(4)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ABD.正確;C.有誤,缺少賓語中心語,應在“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后加上“的美譽”之類的詞語。故選:C。答病句辨析及修改類題目,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解句意:選項要表達什么意思,這是我們正確判斷的前提和基礎。(2)理主干:在理解語意的基礎上,利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錯誤。(3)析關系:要分析句間關系。找到邏輯混亂和語序不當等錯誤。2.【答案】脈脈不得語,大漠沙如雪,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又綠江南岸,千錘萬鑿出深山【解析】答案:①脈脈不得語②大漠沙如雪③西出陽關無故人④春風又綠江南岸⑤千錘萬鑿出深山(注意“鑿”的書寫)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1.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識記興趣。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4.留心特別詞句,規避識記誤區。3.【答案】【小題1】B【小題2】A【小題3】這種觀點錯誤。規律運動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讓孩子更有精力學習;柳州提升體育中考地位,意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運動能減輕壓力、改善抑郁,還能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學習能力。體育鍛煉與學習相輔相成,對孩子成長和學習至關重要【解析】(1)ACD.正確。B.有誤,材料一圖表清晰顯示運動與高睡眠質量占比密切相關,規律運動者高睡眠質量占比更高,且周鍛煉時長越長,高睡眠質量占比越高。故選:B。(2)A.有誤,材料二明確說明《實施意見》從2024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即2027年中考考生)開始實施,并非“2024年中考考生”。BCD.正確。故選:A。(3)由材料一可知,規律運動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良好的睡眠能讓孩子更有精力學習;由材料二可知,柳州市提升體育中考地位,旨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由材料三可知,運動能減輕壓力、改善抑郁,還能促進神經元生長和腦區發育,提升學習能力。所以,體育鍛煉非常重要,它與學習相輔相成,而非對立,能從多方面助力孩子成長與學習。答案:(1)B(2)A(3)這種觀點錯誤。規律運動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讓孩子更有精力學習;柳州提升體育中考地位,意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促進身心健康;運動能減輕壓力、改善抑郁,還能促進大腦發育,提升學習能力。體育鍛煉與學習相輔相成,對孩子成長和學習至關重要。材料一:通過圖表展示了運動與睡眠質量的關系,規律運動者高睡眠質量占比更高,且隨著周鍛煉時長增加,高睡眠質量占比呈上升趨勢。材料二:介紹柳州市新版體育中考實施意見,從2027年中考考生開始實施,擴展考試項目、提高總分并新增過程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材料三:從心理和智育層面闡述運動的好處,能減輕壓力、改善抑郁、促進神經元生長和腦區發育,提升學習能力。第一題考查材料內容的理解與信息比對能力。第二題考查內容的準確理解與信息提取能力。第三題考查材料內容的分析與觀點表達能力。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4.【答案】【小題1】他拉煤遇坡犯難;他靠自己拉煤上坡【小題2】①通過動作描寫,“猛地轉過身”“蹲下”“埋下頭”等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他因怕被老師認出而緊張、尷尬的心理。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背上異樣的目光”比作“針刺”,生動形象地寫出他內心的敏感和自卑。【小題3】“上坡”既指現實中的拉煤上坡的路,又象征著他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戰勝困難、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小題4】老師是一個關愛學生、善于鼓勵、充滿智慧的人。從老師曾在他失去信心時找他談心鼓勵他,可知老師關愛學生;從老師在他拉煤上坡遇到困難時,用“幫忙”的方式鼓勵他相信自己,可知老師善于鼓勵且充滿智慧【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情節的梳理與概括。結合“進了鄰村,前面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難來,自己能上去嗎?萬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來,煤球豈不全部要摔壞嗎?他在坡前停了下來,張望著,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認識他們,如果人家拒絕,該是多么難堪啊”可知,這部分內容寫他拉煤時遇到了坡,并且犯難,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可概括為“他拉煤遇坡犯難”;結合“老師很平靜地對他說:‘我根本沒有幫你,是你自己拉上來的,我只是在車后跟著而已。’他吃驚地望著老師,老師沖他攤開雙手。果然,老師的兩只手上居然連一點煤灰也沒有”可知,這部分寫他最終靠自己的力量把煤拉上了坡,所以可概括為“他靠自己拉煤上坡”。(2)本題考查對語句表達效果的品析。①結合“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卻猛地轉過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頭”可知,此句運用了動作描寫,“猛地轉過身”“蹲下”“埋下頭”等一系列動作,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他看到來人是自己初中老師時的緊張和尷尬,他不想讓老師認出自己,所以通過這些動作來掩飾自己,表現出他此時的心理狀態。②結合“他甚至感覺到有人想和他說話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他,背上如針刺一般”可知,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他感覺到的“背上異樣的目光”比作“針刺”,形象地寫出他內心的敏感,他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表現出他的自卑心理。(3)本題考查對標題含義的理解。結合“進了鄰村,前面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坡”可知,“上坡”表面指現實中的拉煤上坡的路;結合文章內容,他在拉煤上坡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在老師的鼓勵下最終靠自己戰勝了困難,實現了自我成長,所以“上坡”又象征著他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戰勝困難、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4)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讀初三時,他曾一度失去信心,連學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師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說,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可知,老師在他失去信心時找他談心鼓勵他,體現出老師關愛學生;結合“老師很平靜地對他說:‘我根本沒有幫你,是你自己拉上來的,我只是在車后跟著而已。’他吃驚地望著老師,老師沖他攤開雙手。果然,老師的兩只手上居然連一點煤灰也沒有”“你能行,要相信自己”可知,老師在他拉煤上坡遇到困難時,用“幫忙”的方式鼓勵他相信自己,體現出老師善于鼓勵且充滿智慧。答案(1)他拉煤遇坡犯難;他靠自己拉煤上坡(2)①通過動作描寫,“猛地轉過身”“蹲下”“埋下頭”等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他因怕被老師認出而緊張、尷尬的心理。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背上異樣的目光”比作“針刺”,生動形象地寫出他內心的敏感和自卑。(3)“上坡”既指現實中的拉煤上坡的路,又象征著他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戰勝困難、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4)老師是一個關愛學生、善于鼓勵、充滿智慧的人。從老師曾在他失去信心時找他談心鼓勵他,可知老師關愛學生;從老師在他拉煤上坡遇到困難時,用“幫忙”的方式鼓勵他相信自己,可知老師善于鼓勵且充滿智慧。高考前父親累病,“他”替父親拉板車送煤球,途中遇到一個坡犯難時,看到對面走來初中老師,“他”因自卑想躲避,老師卻主動幫忙推車,上坡后老師告訴“他”其實是“他”自己拉上來的,自己只是在車后跟著,并鼓勵“他”要相信自己,老師的話讓“他”深受觸動。文章題目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種:1.以人物為題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緊扣中心,突出主題;全文線索的作用。2.以形象特征為題的作用: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3.以物象為題的作用:表層含義,深層含義(隱含比喻象征意義);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懸念,引發聯想,吸引讀者;寄托某種情感,突出文章主題。4.以事件為題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節;緊扣中心、突出主旨。5.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的作用: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具有隱含象征含義。5.【答案】【小題1】D【小題2】這首詩借竹子表現了作者堅定頑強、不畏艱險、剛正不阿的精神品質,以及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志向,不隨波逐流的志向。詩人以竹子扎根破巖、經受千磨萬擊仍堅韌挺拔,任憑狂風肆虐也不屈服的形象,象征自己在困境中堅守氣節、絕不向惡勢力妥協的人生追求【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ABC.正確;D.有誤,《竹石》是一首題畫詩,并非邊塞詩。邊塞詩通常以邊疆地區的軍旅生活、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為主要內容,而此詩是通過描繪竹子的形象來托物言志,表達詩人的精神追求。故選:D。(2)本題考查詩歌主旨的理解。這是首是在竹石圖上的題畫詩,作者詠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對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寫,而是蘊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實寫竹子,贊頌的卻是人。詩人屹立的青山,堅硬的巖石為背景,說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巖”,“千磨萬擊“。“堅勁”則正是這個歷經風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可以說,詩歌通過歌詠竹石,塑造了一個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強者的光輝形象。詩人以竹子扎根破巖、歷經磨難仍堅韌,任憑狂風也不屈的形象,象征自己在困境中堅守氣節、絕不妥協的人生追求。答案:(1)D(2)這首詩借竹子表現了作者堅定頑強、不畏艱險、剛正不阿的精神品質,以及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志向,不隨波逐流的志向。詩人以竹子扎根破巖、經受千磨萬擊仍堅韌挺拔,任憑狂風肆虐也不屈服的形象,象征自己在困境中堅守氣節、絕不向惡勢力妥協的人生追求。譯文: 竹子緊緊咬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原本就深深地扎在巖石的縫隙之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么堅強有力,任憑你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竹石》描繪了竹子緊緊咬定青山,把根深深扎在破碎巖石中的情景,展現出竹子歷經無數磨難和打擊,依然堅韌挺拔,任憑東西南北風呼嘯也毫不動搖的姿態。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6.【答案】【小題1】yú【小題2】C【小題3】B【小題4】A.①專心致志②三心二意③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B.只聽弈秋的教導。【小題5】做事的時候必須專心致志,決不能三心二意,否則是無法成功的【解析】(1)本題考查漢字讀音。“與”的意思是:同“歟”,語氣詞,應讀“yú”。(2)本題考查文言詞義。ABD.正確;C.有誤,句意為“不是這樣的”,“然”的意思是“這樣”。故選:C。(3)本題考查文言詞義等知識。ACD.正確;B.有誤,“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的“為”應讀“wéi”,“為是其智弗若與”中的“為”應讀“wèi”,兩個“為”讀音不同。故選:B。(4)本題考查句子含義。A.①根據“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可知,答案為:專心致志。②根據“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可知,答案為:三心二意。③“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意思是: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這句話點明了兩人學習的不同結果。B.重點詞:惟,只,只是;之,的。句意:只聽弈秋的教導。(5)本題考查文章主題。文章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也需要我們全神貫注,不能讓外界的干擾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和成果。相反,如果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那么我們就很難完成任務,更不用說取得成功了。答案:(1)yú(2)C(3)B(4)A.①專心致志②三心二意③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B.只聽弈秋的教導。(5)做事的時候必須專心致志,決不能三心二意,否則是無法成功的。參考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解答文言文閱讀題,學生需在平時重視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復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做題時,還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才能準確作答。7.【答案】【小題1】對中國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西游記》,更多依賴影視作品,讀原著的人少;閱讀方法上,深入閱讀、摘抄批注的人少,多是了解梗概或選擇性粗略閱讀。【小題2】示例:建議同學們盡量閱讀原著,感受經典文學的魅力;嘗試摘抄精彩句段并批注,加深對名著的理解。【小題3】①孫悟空;②《西游記》;③神通廣大、機智靈活8.【答案】班最后一排靠窗座位”的字跡,瞬間將我拉回那段跌跌撞撞卻又閃閃發光的歲月。 這個筆袋是初二那年媽媽親手縫的。針腳歪歪扭扭,可我一眼就愛上了它獨特的模樣。每天清晨,我都會鄭重地把鋼筆、圓規、熒光筆依次放進它的口袋,像給士兵整理行裝。那時的我總愛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陽光透過玻璃斜斜地灑在筆袋上,把“加油”兩個歪歪扭扭的刺繡小字照得發亮。 最難忘的是一模考試失利那天。我盯著滿是紅叉的試卷,眼淚啪嗒啪嗒地掉在筆袋上。同桌默默遞來一張紙條:“去操場走走吧。”我攥著筆袋跑到操場,在暮色里翻開它,突然發現夾層里塞著張字條——是媽媽的字跡:“別害怕,慢慢走。”晚風掀起衣角,我抹掉眼淚,掏出筆在草稿紙上重新演算,筆袋安靜地守在一旁,像個無聲的戰友。 體育中考前的那段日子,筆袋成了我的百寶箱。里面裝著擦汗的紙巾、緩解肌肉酸痛的膏藥,還有班長偷偷塞進去的巧克力。記得八百米測試那天,我在最后一圈突然體力不支,恍惚間摸到口袋里硬邦邦的筆袋,仿佛握住了勇氣。當沖過終點線時,汗水混著淚水浸透了牛仔布,卻也讓那些褶皺里藏滿了勝利的喜悅。 如今,筆袋里的文具早已更新換代,但每次打開它,總能看見不同時期的自己:有因粗心懊惱的小女孩,有咬牙堅持的備考少年,還有在賽場上拼盡全力的追夢人。它不僅裝著三年的文具,更裝著跌跌撞撞的成長,裝著那些溫暖又明亮的時光【解析】例文:舊筆袋里的時光 摩挲著展柜里褪色的牛仔布筆袋,拉鏈頭早已銹跡斑斑,布料上還留著半塊洗不凈的藍墨水漬。標簽上“初三(7)班最后一排靠窗座位”的字跡,瞬間將我拉回那段跌跌撞撞卻又閃閃發光的歲月。 這個筆袋是初二那年媽媽親手縫的。針腳歪歪扭扭,可我一眼就愛上了它獨特的模樣。每天清晨,我都會鄭重地把鋼筆、圓規、熒光筆依次放進它的口袋,像給士兵整理行裝。那時的我總愛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陽光透過玻璃斜斜地灑在筆袋上,把“加油”兩個歪歪扭扭的刺繡小字照得發亮。 最難忘的是一模考試失利那天。我盯著滿是紅叉的試卷,眼淚啪嗒啪嗒地掉在筆袋上。同桌默默遞來一張紙條:“去操場走走吧。”我攥著筆袋跑到操場,在暮色里翻開它,突然發現夾層里塞著張字條——是媽媽的字跡:“別害怕,慢慢走。”晚風掀起衣角,我抹掉眼淚,掏出筆在草稿紙上重新演算,筆袋安靜地守在一旁,像個無聲的戰友。 體育中考前的那段日子,筆袋成了我的百寶箱。里面裝著擦汗的紙巾、緩解肌肉酸痛的膏藥,還有班長偷偷塞進去的巧克力。記得八百米測試那天,我在最后一圈突然體力不支,恍惚間摸到口袋里硬邦邦的筆袋,仿佛握住了勇氣。當沖過終點線時,汗水混著淚水浸透了牛仔布,卻也讓那些褶皺里藏滿了勝利的喜悅。 如今,筆袋里的文具早已更新換代,但每次打開它,總能看見不同時期的自己:有因粗心懊惱的小女孩,有咬牙堅持的備考少年,還有在賽場上拼盡全力的追夢人。它不僅裝著三年的文具,更裝著跌跌撞撞的成長,裝著那些溫暖又明亮的時光。本題考查材料作文。要求圍繞某一件物品,寫一寫成長路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事,用文字記錄這段難忘的時光。材料舉了一張褪色的獎狀、一本夾著樹葉的書、一雙磨破的運動鞋等例子,并強調物品所附帶的“珍貴回憶”,營造出濃厚的回憶氛圍。這提示寫作時需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校園物品或場景,以小見大,通過物品串聯起校園生活中的點滴記憶,展現成長歷程。立意上,可聚焦于“物品承載的成長與情感”,挖掘物品背后的故事與價值。比如以寫滿批注的課本為線索,展現自己在學習中的困惑、努力與突破;或以磨破的運動鞋為切入點,講述在體育訓練、比賽中收獲的拼搏精神與友誼,表達對校園生活的懷念,以及成長過程中的感悟與蛻變。構思時,采用“物品引入—回憶敘事—感悟升華”的結構。開篇從“時光博物館”活動引入,點明所寫物品;中間部分圍繞物品,結合“時光坐標”,詳細敘述與之相關的校園故事,運用細節描寫、場景描寫等手法增強畫面感;結尾回歸“時光博物館”,總結物品對自己的意義,升華主題,表達對校園時光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期許。語言上,注重生動細膩,通過描寫物品的外觀、觸感等細節,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讓故事充滿生活氣息,富有感染力。這篇記敘文以舊筆袋為線索,通過細膩的細節描寫和真實的情感流露,串聯起初中生活的多個成長片段,生動展現了校園時光里的青春與感動,富有感染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