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6 詩詞五首@基礎型作業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東籬( ) 結lú( ) fēnɡ( )火花濺淚( ) 搔更短( ) 不勝簪( )燕脂( ) 提xié( ) 折戟( )yīn( )勤 嗟日暮( ) 謾有( )pénɡ( )舟2.根據所給信息默寫相應內容。(1)退休后的歐陽老師漫步山野,低頭采菊,抬頭望山,怡然自得,不由得吟出《飲酒》(其五)中的詩句: , 。(2)古詩文是文化的火種,點亮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瞬間。“ , ”(杜甫《春望》)讓我們懂得感時傷世的家國情懷。(3)在戰爭年代,當與親人消息隔絕,久盼音信不至時,人們常用杜甫《春望》中的“ , ”來表達心聲。(4)(綏化中考)李賀以“ , ”(《雁門太守行》)的悲壯誓言,抒發了視死如歸、舍身報國之志。(5)(云南中考)“以小見大”是詠史懷古詩常用的寫法,比如杜牧《赤壁》中的“ , ”就以兩名女子可能的命運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6)何謂家國情懷?是徒有抱負時,李清照“ , ”(《漁家傲》)那日暮途遠的苦悶吶喊。3.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飲酒》(其五)作者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詩人。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B.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C.李賀,字長吉,唐代詩人,有“詩鬼”之稱,作品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D.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詞,前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后期多寫其悠閑生活。@發展型作業 課內精讀(一)閱讀《飲酒》(其五),回答問題。4.下列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出了詩人沒有隱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鬧市,卻不受世俗煩擾。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心遠”一詞,回答了“無車馬喧”的原因,反映了詩人超凡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筆,可謂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D.《飲酒》(其五)熱情謳歌了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但結句“欲辨已忘言”則表明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5.“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好,為什么?(二)閱讀《春望》,回答問題。6.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在頷聯中,詩人移情于物,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B.“抵萬金”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戰亂時期家書的珍貴。C.“搔更短”“不勝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蒼老之態。D.這首詩歌集中表現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美好情操。7.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字和“深”字。(三)閱讀《雁門太守行》,回答問題。8.下列選項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事。B.首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寫景也是寫事,渲染戰前敵軍壓境、我軍英勇應戰的危急、緊張氣氛,暗示戰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斗的慘烈作鋪墊。C.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的是將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無力迎敵,斗志難振。D.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引用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9.李賀作詩,工于設色。陸游就說過他的詩“五色眩曜,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結合《雁門太守行》全詩中表現色彩的詞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呈現的畫面。(四)閱讀《赤壁》,回答問題。10.對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的前兩句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為下文作鋪墊。B.詩人“自將磨洗”和“認”的動作,顯示了他對前朝故物的興趣和對歷史的思索,一個于江畔憑吊古跡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C.后兩句發議論,抒感慨,深刻警策。詩人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響。D.后兩句以小見大,以兩名女子可能的命運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1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五)閱讀《漁家傲》,回答問題。12.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李清照的詞以婉約細膩為主,《漁家傲》是其婉約詞的代表之作。B.詞中“歸”字飽含詞人經歷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個理想歸宿的熱切愿望。C.“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詞人空有才華、終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嘆。D.本詞通過記夢表現了詞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傳達出積極進取的力量。13.“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課外閱讀隴頭吟[唐]王維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①。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國②,節旄空盡海西□。【注釋】①太白:即金星。古人認為其主兵象,可據以預測戰事。②典屬國:漢代掌藩屬國事務的官職,品位不高。14.根據全詩內容,填入詩中空缺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A.情 B.求 C.頭 D.朝15.有人認為,這首詩與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都有一種寂寞悲涼的意境,反映了唐代邊塞生活的艱苦,你贊同嗎?請說明理由。(4分)◆一課一法分析詩歌所蘊含的情感【真題在線】(畢節模擬)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技法點撥】(1)了解寫作背景,如亂世中往往表達憂國憂民、思念家鄉的情感;(2)注意審題,透過題目來把握有關情感的信息;(3)抓詩眼,抓主旨句,通過抓直抒胸臆的句子來把握作者的情感;(4)把握詩歌意象,如“柳”有留戀、惜別之意;(5)抓情與景的關系。◆素養積累古體詩與近體詩古體詩又稱 “古詩”“古風”,形式自由,格律較寬,押韻靈活,篇幅長短不拘,如李白《將進酒》,以奔放筆觸縱橫捭闔。近體詩成型于唐代,嚴守格律,講究平仄、對仗與押韻規范,分為絕句、律詩等,像杜甫《登高》,四聯工對,音韻和諧,沉郁頓挫。古體詩重自然抒發,近體詩擅精工雕琢,二者各展所長,前者彰顯古樸雄渾之美,后者呈現精致典雅之韻,皆為傳統文化瑰寶,承載詩人情思,映照時代風華。26 詩詞五首@基礎型作業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東籬( lí ) 結lú( 廬 ) fēnɡ( 烽 )火花濺淚( jiàn ) 搔更短( sāo ) 不勝簪( zān )燕脂( yān ) 提xié( 攜 ) 折戟( jǐ )yīn( 殷 )勤 嗟日暮( jiē ) 謾有( màn )pénɡ( 蓬 )舟2.根據所給信息默寫相應內容。(1)退休后的歐陽老師漫步山野,低頭采菊,抬頭望山,怡然自得,不由得吟出《飲酒》(其五)中的詩句: 采菊東籬下 , 悠然見南山 。(2)古詩文是文化的火種,點亮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瞬間。“ 感時花濺淚 , 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讓我們懂得感時傷世的家國情懷。(3)在戰爭年代,當與親人消息隔絕,久盼音信不至時,人們常用杜甫《春望》中的“ 烽火連三月 , 家書抵萬金 ”來表達心聲。(4)(綏化中考)李賀以“ 報君黃金臺上意 , 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的悲壯誓言,抒發了視死如歸、舍身報國之志。(5)(云南中考)“以小見大”是詠史懷古詩常用的寫法,比如杜牧《赤壁》中的“ 東風不與周郎便 , 銅雀春深鎖二喬 ”就以兩名女子可能的命運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6)何謂家國情懷?是徒有抱負時,李清照“ 我報路長嗟日暮 , 學詩謾有驚人句 ”(《漁家傲》)那日暮途遠的苦悶吶喊。3.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D )A.《飲酒》(其五)作者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詩人。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B.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C.李賀,字長吉,唐代詩人,有“詩鬼”之稱,作品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D.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詞,前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后期多寫其悠閑生活。【解析】D.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發展型作業 課內精讀(一)閱讀《飲酒》(其五),回答問題。4.下列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D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出了詩人沒有隱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鬧市,卻不受世俗煩擾。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心遠”一詞,回答了“無車馬喧”的原因,反映了詩人超凡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筆,可謂渾然天成,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D.《飲酒》(其五)熱情謳歌了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但結句“欲辨已忘言”則表明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解析】D.“欲辨已忘言”富有哲理,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陶醉自然、物我兩忘的境界。5.“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好,為什么?“見”字寫出了詩人采摘菊花時無意中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符合詩人“悠然”的情趣。(二)閱讀《春望》,回答問題。6.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B )A.在頷聯中,詩人移情于物,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B.“抵萬金”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戰亂時期家書的珍貴。C.“搔更短”“不勝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蒼老之態。D.這首詩歌集中表現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美好情操。【解析】B.“抵萬金”的意思是“勝過‘萬兩金’”。此句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并非借代的修辭手法。7.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破”字和“深”字。“破”是“破壞”的意思,表現安史之亂對國家造成的破壞程度。“深”是“幽深”的意思,描繪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蕪,人民離散無人整治的景象,襯托出戰亂給國家帶來的破壞。這兩個字十分深刻地表現了當時戰亂給社會帶來的破壞力,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擔憂,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三)閱讀《雁門太守行》,回答問題。8.下列選項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C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事。B.首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寫景也是寫事,渲染戰前敵軍壓境、我軍英勇應戰的危急、緊張氣氛,暗示戰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斗的慘烈作鋪墊。C.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的是將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無力迎敵,斗志難振。D.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引用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解析】C.詩句中的“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結合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表現出的是將士們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可知,將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依然是斗志昂揚,毫不氣餒。故C項理解有誤。9.李賀作詩,工于設色。陸游就說過他的詩“五色眩曜,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結合《雁門太守行》全詩中表現色彩的詞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呈現的畫面。示例:敵軍滾滾而來,黑壓壓一片,猶如烏云翻騰,幾乎要摧毀城墻;我軍嚴陣以待,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肅殺的秋色中,響亮的角聲震天動地;寒夜里,邊塞將士的鮮血凝成暗紫色。帶著半卷的紅旗,援軍趕赴易水;天寒霜重,鼓聲也像是被寒氣所逼,郁悶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將士們手持寶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四)閱讀《赤壁》,回答問題。10.對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C )A.詩的前兩句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為下文作鋪墊。B.詩人“自將磨洗”和“認”的動作,顯示了他對前朝故物的興趣和對歷史的思索,一個于江畔憑吊古跡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C.后兩句發議論,抒感慨,深刻警策。詩人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響。D.后兩句以小見大,以兩名女子可能的命運暗指曹、孫雙方的“勢”與“運”。【解析】C.詩人并不是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響,而是反說其事,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變。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化,而只間接地描繪了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以小見大,別出心裁。1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借三國史實,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無從施展的無奈。(五)閱讀《漁家傲》,回答問題。12.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A.李清照的詞以婉約細膩為主,《漁家傲》是其婉約詞的代表之作。B.詞中“歸”字飽含詞人經歷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個理想歸宿的熱切愿望。C.“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表達了詞人空有才華、終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嘆。D.本詞通過記夢表現了詞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傳達出積極進取的力量。【解析】A.《漁家傲》是豪放詞。13.“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運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此句借用了《莊子·逍遙游》中“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典故,表達了詞人具有大鵬高飛之志,暗含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課外閱讀隴頭吟[唐]王維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①。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經大小百余戰,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國②,節旄空盡海西□。【注釋】①太白:即金星。古人認為其主兵象,可據以預測戰事。②典屬國:漢代掌藩屬國事務的官職,品位不高。14.根據全詩內容,填入詩中空缺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C )(3分)A.情 B.求 C.頭 D.朝15.有人認為,這首詩與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都有一種寂寞悲涼的意境,反映了唐代邊塞生活的艱苦,你贊同嗎?請說明理由。(4分)贊同(1分)。理由:《隴頭吟》從“長安少年”“隴上行人”“關西老將”這三類人物,寫到戍樓看星、月夜吹笛、駐馬流淚這三種邊塞生活場景。凄清的月夜,荒涼的邊塞,嗚咽的笛聲,悲愴的將士,構成了一種寂寞悲涼的意境,反映了唐代邊塞生活的艱苦。《雁門太守行》描寫的是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住,危在旦夕,將士們浴血奮戰、誓死抵抗,表達了詩人為國立功的壯志豪情(3分)。◆一課一法分析詩歌所蘊含的情感【真題在線】(畢節模擬)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技法點撥】(1)了解寫作背景,如亂世中往往表達憂國憂民、思念家鄉的情感;(2)注意審題,透過題目來把握有關情感的信息;(3)抓詩眼,抓主旨句,通過抓直抒胸臆的句子來把握作者的情感;(4)把握詩歌意象,如“柳”有留戀、惜別之意;(5)抓情與景的關系。◆素養積累古體詩與近體詩古體詩又稱 “古詩”“古風”,形式自由,格律較寬,押韻靈活,篇幅長短不拘,如李白《將進酒》,以奔放筆觸縱橫捭闔。近體詩成型于唐代,嚴守格律,講究平仄、對仗與押韻規范,分為絕句、律詩等,像杜甫《登高》,四聯工對,音韻和諧,沉郁頓挫。古體詩重自然抒發,近體詩擅精工雕琢,二者各展所長,前者彰顯古樸雄渾之美,后者呈現精致典雅之韻,皆為傳統文化瑰寶,承載詩人情思,映照時代風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6詩詞五首 - 學生版.docx 26詩詞五首.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