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基礎型作業 【大主題情境樣板】中國航天創建六十余年來,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班級開展以“探究載人航天”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任務一 梳理航天現狀(時事熱點)小貴同學搜集了相關資料,梳理了航天現狀,請你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獲xī① 悉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并與空間站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這一節點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新的關jiàn② 鍵 階段。在軌zhù liú③ 駐留 期間,航天員們將繼續圍繞“太空格物”主題,開展多項生命科學實驗。神舟二十號再探天宇,在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接力前進,展現了中國人摧枯拉朽的壯舉,贏得了世界贊譽。這一榮耀歸功于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航天人堅忍不拔、開拓創新的精神。1.請根據上面文段的語境和拼音,用楷體字寫出橫線處的字詞。xī① 悉 關jiàn② 鍵 zhù liú③ 駐留 2.上面文段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C )A.交會 B.節點 C.摧枯拉朽 D.堅忍不拔【解析】C.“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勢力被迅速摧毀。用在此處不合語境。任務二 科普航天事業3.小陽同學設計了一塊有關“空間站科普”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內容,其中有兩處語言文字運用不當,請找出并改正。①科普在線;空間站為什么只“飛”400公里高?②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并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③一般來說,空間站大都在約400公里左右高度的軌道上運行。④比如,我國的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以及目前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⑤空間站為什么只“飛”400公里高?空間站飛往更高的軌道需要消耗運載火箭更多的能量,對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⑥如果要把成噸的設備攜帶到較高的高度,成本過于高昂。①句標點符號使用不當,應將分號改為冒號。③句語義重復,應刪去“約”或“左右”。4.(跨學科·美術)我國航天事業將“嫦娥奔月”的神話變為現實,在探索宇宙奧秘中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在主題班會上,小黔要向同學們展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外圈底色為紅色,內圈底色為藍色)。圍繞標識,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請你幫助小黔解答,并寫在下方的橫線上。小遵:這個標識我在《人民日報》上見過,它正是“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該標識整體設計選用圓形有什么特殊含義嗎?小黔:① 示例:標識整體造型以圓形來表達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象征著“圓滿”。 小義:以紅、藍兩種顏色為主色調,又有什么寓意呢?小黔:② 示例:標識藍底紅邊,藍色象征浩瀚天空以及科學探索,紅色代表莊重喜慶的中國紅以及熾熱的宇宙探索之情,既契合我國對太空的探索,又顯示出我國航天事業又攀高峰。 小黔:大家看,組合體下方數字“21”映照著祖國大地,點明了“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主題。整個畫面展現出中國航天人的勇氣與決心,以及對宇宙無限奧秘的永恒探索精神。@發展型作業 課外閱讀(時事熱點)為進一步探究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閱讀小組給大家推薦了以下文章,請共同閱讀并探討下面的問題。(16分)龍馬奔騰踏九霄 縱橫天地飛捷報——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最美人間四月天。在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這座駝鈴與火箭共鳴的航天母港,再次用蒼天般的懷抱托舉起屬于整個民族的星河浪漫。183天的星辰遠征,183夜的寰宇求索,3位航天員攜著宇宙的榮光重回故土。這一刻,天地共證:這是屬于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榮耀時刻。天地列陣盼君歸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東風航天城,迎接航天英雄回家的非凡旅程便開始了。神舟飛船的回家之路,情牽著神州大地。而這一次,尤其特殊。因東風著陸場大風天氣,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推遲一天返回,并將首次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東區。東風著陸場分為東、西兩區,總面積達1.3萬多平方公里。西區為硬戈壁地形,地勢平坦開闊,更利于地面車輛快速通行,是搜救行動的主要通道區域,此前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八號飛船都選在西區著陸。而東區以軟戈壁為主,地形條件相對復雜,會對直升機降落和地面車輛通行構成一定挑戰。面對新情況新考驗,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密切協同、天地聯動,迅速制定應對舉措,確保任務圓滿成功。作為多次參與載人飛船搜救回收任務的一支重要力量,額濟納旗軍地聯合搜救隊于30日9時30分舉行了臨戰動員誓師大會。誓師大會結束后,包括額濟納旗“護航神舟”民兵分隊的應急連、無人機、越野車、摩托車等分隊在內的各搜救分隊攜帶專業搜救裝備,按照預定方案迅速奔赴任務區域,全面展開著陸場外圍警戒安保和返回艙及散落物的搜索工作。此刻,一場搜救大戰已然打響。空中搜救分隊、地面搜救分隊,紛紛向預設待命點機動。天地列陣,待英雄返航!“第一次落點預報……”“第二次落點預報……”“第三次落點預報……”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調度的口令,一次次傳到廣袤的東風著陸場,牽動著回收現場每個人的心跳。就在我們在待命點翹首以盼的時候,突然人群中有人歡呼起來:“看見了看見了,已經開大傘了!”在場的媒體記者紛紛端起“長槍短炮”,現場響起了一陣陣快門的“咔嚓”聲。13時08分,飛船返回艙按照預定計劃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龍馬乘組”,歡迎回家!蒼穹筑夢載譽還13時30分許,記者一行趕到返回艙著陸區域。只見返回艙呈側臥姿態,兩側是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和額濟納東風著陸場場旗,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鮮艷耀眼。14時02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至此,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之旅圓滿結束。蔡旭哲重返“天宮”的圓夢征程完美收官,成為目前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兩名“90后”航天員宋令東、王浩澤的首飛之旅圓滿完成。在軌駐留183天,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共進行了3次出艙活動和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創造了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9小時時長的世界紀錄。在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方面,他們共參與實施了88個項目,覆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此刻,他們載譽而歸,向祖國和人民復命。“歡迎你們回家!”“祝賀英雄凱旋!”現場的人們向3名航天員送出最誠摯的問候。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神舟十九號的凱旋,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2026年前后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后發射嫦娥八號、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統開始發射組網衛星、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爭分奪秒的時間表,映照中國航天事業砥礪前行的腳步。中國航天,永遠值得期待!(選自《內蒙古日報》2025年5月1日,有刪改)5.[內容理解]下列對神舟十九號飛船推遲一天返回,且降落在著陸場東區的原因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3分)A.大風天氣原因 B.東區地勢平坦C.搜救計劃安排 D.臨時著陸變動【解析】A.根據文章“因東風著陸場大風天氣,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推遲一天返回,并將首次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東區”可知,根本原因為“大風天氣”。6.[內容理解]下列不屬于神舟十九號乘組在太空期間取得的成果的一項是( D )(3分)A.完成3次出艙活動和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創造單次出艙9小時的世界紀錄。B.參與實施88項空間科學試驗,覆蓋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航天醫學等領域。C.兩名“90后”航天員完成首飛,蔡旭哲成為艙外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D.在軌駐留時間達到200天,打破了世界紀錄;基于技術開發便攜式血管檢測儀。【解析】D.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在軌駐留183天,未達到200天;同時“基于技術開發便攜式血管檢測儀”于文無據。7.[新聞標題的作用]請品析本文新聞標題(含主標題和副標題)的作用。(6分)主標題運用了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龍馬奔騰踏九霄”與“縱橫天地飛捷報”形成對偶,句式整齊,富有氣勢(1分);“龍馬”比喻中國航天事業如神駿奔騰,“踏九霄”則形象地描繪了執行航天任務的壯麗場景(2分)。副標題點明事件核心,主副標題結合,既增強了文學感染力,又清晰傳達了新聞主旨(2分)。8.[新聞的語言特點]本文在語言表達上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哪些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4分)準確性:如“在軌駐留183天”“3次出艙活動和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等數據具體明確(1分)。簡潔性:用短句概括核心事實,如“13時08分,飛船返回艙按照預定計劃成功著陸”(1分)。生動性:運用比喻和形象化表達,如“駝鈴與火箭共鳴的航天母港”“龍馬乘組”等增強感染力(1分)。時效性:開篇點明“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突出新聞的即時性(1分)。◆一課一法新聞標題的作用【真題在線】(遵義月考)請簡要分析文章標題的作用。【考點解讀】①引標題:位于主標題之前,交代新聞的來源、背景和原因,或解釋新聞的意義、本質,或渲染新聞的環境。②主標題:是對新聞核心內容的概括。③副標題:位于主標題之后,近一步揭示本質,是對主標題的輔助和補充。④小標題:新聞各部分的主題,是正文中部分內容的統領,對下列將要敘述的事實予以揭示。【技法點撥】①看位置,明確答題要求:明確題目要求答出那一部分標題的作用。②品內容,明確標題含義:明確標題中關鍵詞的本義、字面義,分析標題的指代義。③析手法,明確標題作用:從修辭手法和文章結構兩方面角度分析標題作用。(新聞標題一般有提示新聞內容、評價新聞內容、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等作用)【答題模式】本則新聞的標題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體現了……。2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基礎型作業 【大主題情境樣板】中國航天創建六十余年來,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班級開展以“探究載人航天”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任務一 梳理航天現狀(時事熱點)小貴同學搜集了相關資料,梳理了航天現狀,請你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獲xī①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并與空間站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這一節點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新的關jiàn② 階段。在軌zhù liú③ 期間,航天員們將繼續圍繞“太空格物”主題,開展多項生命科學實驗。神舟二十號再探天宇,在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接力前進,展現了中國人摧枯拉朽的壯舉,贏得了世界贊譽。這一榮耀歸功于中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航天人堅忍不拔、開拓創新的精神。1.請根據上面文段的語境和拼音,用楷體字寫出橫線處的字詞。xī① 關jiàn② zhù liú③2.上面文段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交會 B.節點 C.摧枯拉朽 D.堅忍不拔任務二 科普航天事業3.小陽同學設計了一塊有關“空間站科普”的展板,以下是部分內容,其中有兩處語言文字運用不當,請找出并改正。①科普在線;空間站為什么只“飛”400公里高?②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并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③一般來說,空間站大都在約400公里左右高度的軌道上運行。④比如,我國的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以及目前仍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⑤空間站為什么只“飛”400公里高?空間站飛往更高的軌道需要消耗運載火箭更多的能量,對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⑥如果要把成噸的設備攜帶到較高的高度,成本過于高昂。4.(跨學科·美術)我國航天事業將“嫦娥奔月”的神話變為現實,在探索宇宙奧秘中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在主題班會上,小黔要向同學們展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外圈底色為紅色,內圈底色為藍色)。圍繞標識,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請你幫助小黔解答,并寫在下方的橫線上。小遵:這個標識我在《人民日報》上見過,它正是“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該標識整體設計選用圓形有什么特殊含義嗎?小黔:①小義:以紅、藍兩種顏色為主色調,又有什么寓意呢?小黔:②小黔:大家看,組合體下方數字“21”映照著祖國大地,點明了“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主題。整個畫面展現出中國航天人的勇氣與決心,以及對宇宙無限奧秘的永恒探索精神。@發展型作業 課外閱讀(時事熱點)為進一步探究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閱讀小組給大家推薦了以下文章,請共同閱讀并探討下面的問題。(16分)龍馬奔騰踏九霄 縱橫天地飛捷報——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最美人間四月天。在2025年4月的最后一天,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這座駝鈴與火箭共鳴的航天母港,再次用蒼天般的懷抱托舉起屬于整個民族的星河浪漫。183天的星辰遠征,183夜的寰宇求索,3位航天員攜著宇宙的榮光重回故土。這一刻,天地共證:這是屬于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榮耀時刻。天地列陣盼君歸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進東風航天城,迎接航天英雄回家的非凡旅程便開始了。神舟飛船的回家之路,情牽著神州大地。而這一次,尤其特殊。因東風著陸場大風天氣,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推遲一天返回,并將首次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東區。東風著陸場分為東、西兩區,總面積達1.3萬多平方公里。西區為硬戈壁地形,地勢平坦開闊,更利于地面車輛快速通行,是搜救行動的主要通道區域,此前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八號飛船都選在西區著陸。而東區以軟戈壁為主,地形條件相對復雜,會對直升機降落和地面車輛通行構成一定挑戰。面對新情況新考驗,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密切協同、天地聯動,迅速制定應對舉措,確保任務圓滿成功。作為多次參與載人飛船搜救回收任務的一支重要力量,額濟納旗軍地聯合搜救隊于30日9時30分舉行了臨戰動員誓師大會。誓師大會結束后,包括額濟納旗“護航神舟”民兵分隊的應急連、無人機、越野車、摩托車等分隊在內的各搜救分隊攜帶專業搜救裝備,按照預定方案迅速奔赴任務區域,全面展開著陸場外圍警戒安保和返回艙及散落物的搜索工作。此刻,一場搜救大戰已然打響。空中搜救分隊、地面搜救分隊,紛紛向預設待命點機動。天地列陣,待英雄返航!“第一次落點預報……”“第二次落點預報……”“第三次落點預報……”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調度的口令,一次次傳到廣袤的東風著陸場,牽動著回收現場每個人的心跳。就在我們在待命點翹首以盼的時候,突然人群中有人歡呼起來:“看見了看見了,已經開大傘了!”在場的媒體記者紛紛端起“長槍短炮”,現場響起了一陣陣快門的“咔嚓”聲。13時08分,飛船返回艙按照預定計劃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龍馬乘組”,歡迎回家!蒼穹筑夢載譽還13時30分許,記者一行趕到返回艙著陸區域。只見返回艙呈側臥姿態,兩側是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和額濟納東風著陸場場旗,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鮮艷耀眼。14時02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至此,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之旅圓滿結束。蔡旭哲重返“天宮”的圓夢征程完美收官,成為目前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兩名“90后”航天員宋令東、王浩澤的首飛之旅圓滿完成。在軌駐留183天,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共進行了3次出艙活動和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創造了航天員單次出艙活動9小時時長的世界紀錄。在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方面,他們共參與實施了88個項目,覆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此刻,他們載譽而歸,向祖國和人民復命。“歡迎你們回家!”“祝賀英雄凱旋!”現場的人們向3名航天員送出最誠摯的問候。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神舟十九號的凱旋,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2026年前后發射嫦娥七號、2028年前后發射嫦娥八號、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統開始發射組網衛星、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爭分奪秒的時間表,映照中國航天事業砥礪前行的腳步。中國航天,永遠值得期待!(選自《內蒙古日報》2025年5月1日,有刪改)5.[內容理解]下列對神舟十九號飛船推遲一天返回,且降落在著陸場東區的原因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大風天氣原因 B.東區地勢平坦C.搜救計劃安排 D.臨時著陸變動6.[內容理解]下列不屬于神舟十九號乘組在太空期間取得的成果的一項是( )(3分)A.完成3次出艙活動和6次載荷進出艙任務,創造單次出艙9小時的世界紀錄。B.參與實施88項空間科學試驗,覆蓋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航天醫學等領域。C.兩名“90后”航天員完成首飛,蔡旭哲成為艙外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D.在軌駐留時間達到200天,打破了世界紀錄;基于技術開發便攜式血管檢測儀。7.[新聞標題的作用]請品析本文新聞標題(含主標題和副標題)的作用。(6分)8.[新聞的語言特點]本文在語言表達上體現了新聞語言的哪些特點?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4分)◆一課一法新聞標題的作用【真題在線】(遵義月考)請簡要分析文章標題的作用。【考點解讀】①引標題:位于主標題之前,交代新聞的來源、背景和原因,或解釋新聞的意義、本質,或渲染新聞的環境。②主標題:是對新聞核心內容的概括。③副標題:位于主標題之后,近一步揭示本質,是對主標題的輔助和補充。④小標題:新聞各部分的主題,是正文中部分內容的統領,對下列將要敘述的事實予以揭示。【技法點撥】①看位置,明確答題要求:明確題目要求答出那一部分標題的作用。②品內容,明確標題含義:明確標題中關鍵詞的本義、字面義,分析標題的指代義。③析手法,明確標題作用:從修辭手法和文章結構兩方面角度分析標題作用。(新聞標題一般有提示新聞內容、評價新聞內容、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等作用)【答題模式】本則新聞的標題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體現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 學生版.docx 2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