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真題匯編】期中核心考點專項訓練:詩歌鑒賞-2025-2026學年語文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23-24九年級上·陜西商洛·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1.請簡要分析詩歌頷聯(lián)是如何抒發(fā)詩人情感的。2.有人認為,詩歌頸聯(lián)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說明理由。3.(23-24九年級上·浙江紹興·期中)完成小語和小文在學習下面短文討論時的填空。至仁山銘北周 · 庾信峰橫鶴嶺①,水學龍津①。瑞云一片,仙童兩人。三秋②云薄,九日寒新②。真花暫落,畫樹長春。橫石臨砌③,飛檐枕嶺。壁繞藤苗,窗銜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樂,將由愛靜④。注釋:①鶴齡,龍津是地名。②三秋指秋天的第三個月,九日指重陽節(jié)。③砌指臺階。④語出《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小語:小雨,范仲淹憑一幅畫就寫出了《岳陽樓記》,庾信為其作銘的所謂“至仁山”也當在畫中,可由文中“① ,② ?!笨闯?。小雨:是的,小雨講得對。這還是一篇典型的③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的語言深受這種盛行于六朝的文體的影響。小語:我很喜歡“三秋云薄,九日寒新?!边@句不僅讓我聯(lián)想到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④ ”,讓人覺得季節(jié)變化之美!小雨:我更喜歡“橫石臨砌,飛檐枕嶺”這一句,其中“⑤ ”這一字仿佛讓人看到了⑥ 。小語:最后兩句“仁者可樂,將由愛靜”有畫龍點睛之妙,抒寫詩人⑦ 。(22-23九年級上·廣西百色·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水調(diào)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前的小序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和緣由,記敘了由“歡飲”到“懷子由”的情感變化,抒發(fā)了個人政治失意的苦悶感慨,以及對親人的真摯懷念。B.“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一句,以迫切追問的語氣開篇,表達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C.“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運用比喻手法,將徹夜無眠、輾轉(zhuǎn)反側(cè)的自己想象成四處流轉(zhuǎn)的月光,一“轉(zhuǎn)”一“低”,勾勒出月光流動的感覺。D.最后兩句表達美好祝愿,“但愿”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是要打通空間上的阻隔,希望通過對明月共同的愛,把分離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5.請從修辭角度賞析“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23-24九年級上·江西贛州·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行香子 丹陽寄述古①(宋)蘇軾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②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③。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④。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注釋】①丹陽:地名,今江蘇丹陽市;述古:杭州知州陳襄,字述古。②故人:指陳述古。③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都是杭州地名,是作者和友人曾經(jīng)詩酒游樂的地方。④拂紅塵:用典,以陳襄比寇準,表示尊崇。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開篇寫作者與友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銷魂陶醉。B.“故人不見”一句,詞意轉(zhuǎn)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了。C.詞的下片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jīng)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D.“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直抒胸臆,借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7.這首詞雖是酬贈之作,卻情真意真,請簡要分析詞作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8.(23-24九年級上·河北石家莊·期中)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下面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為樂府詩,形式上以“七言”為主,雜以“三言”,表現(xiàn)出樂府詩的鮮明節(jié)奏。B.這首詩以抒情開篇,進而過渡到敘事。C.《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大多詠嘆世事艱難、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首詩則主要抒寫了自己的懷才不遇,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懷有希望。D.這首詩用浪漫的筆法抒寫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一方面表現(xiàn)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尋常,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追求可能不切實際。(2)運用典故是古詩詞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請你分析“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中的典故。9.(21-22九年級上·江蘇連云港·期中)閱讀劉長卿的兩首懷古詩,完成問題。【甲】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乙】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①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xiāng)心。野寺人來少,云峰水隔深。夕陽依舊壘②,寒磬③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注釋:①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劉長卿長期居住的洛陽落入亂軍之手,詩人被迫流亡到江蘇揚州一帶,秋日登高,到吳公臺,寫下這首詩。吳公臺: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原為南朝沈慶之所筑,后陳將吳明徹重修。尾聯(lián)中的“南朝”指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即宋、齊、梁、陳四個朝代。②舊壘:指當年南朝留下來的包括吳公臺在內(nèi)的防御工事。③磬:寺院中敲擊用來報時的缽形響器,用銅制成。(1)請結(jié)合對【甲】詩頷聯(lián)的學習,賞析【乙】詩的頸聯(lián):“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2)請分析兩首詩表達情感的異同。10.(24-25九年級上·湖北武漢·期中)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唐】劉長卿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履痕。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下列對本詩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尋”,崎嶇小路上布滿莓苔,沿途留下詩人的履痕。B.頷聯(lián)用“閑門長閉、碧草當門”暗示道人此時不在寓所之中。C.頸聯(lián)寫雨后賞松、隨山尋源,給人一種曲徑探幽的豐富遐想。D.尾聯(lián)詩人因傷感而“忘言”,感慨自己乘興而來卻敗興而歸。(24-25九年級上·湖北黃石·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朝饑示子聿①[宋]陸游水云深處小茅茨②,雷動空腸慣忍饑。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八十到頭終強項③,欲將衣缽付吾兒。【注釋】①這首詩是詩人晚年被罷官鄉(xiāng)居時寫給小兒子子聿的。②茅茨:茅屋。③強項:剛直不屈。11.結(jié)合詩歌首聯(lián),分析陸游寫作此詩時的生活境況:“小茅茨”表現(xiàn)了 ;“慣”寫出了 。12.頷聯(lián)中的“方”字值得咀嚼,請說說其妙處。(24-25九年級上·河北石家莊·期中)漁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浣溪沙納蘭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古今幽恨幾時平!1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讀題目可知,《漁家傲》和《浣溪沙》都是詞牌名。詞牌名與詞作的內(nèi)容有關(guān)。B.《漁家傲》上片寫景,一個“異”字統(tǒng)領(lǐng)邊塞秋天的景物特點。C.“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揭示矛盾心理,既有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更寄托了對成就功業(yè)的向往。D.“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cè)面。與“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有異曲同工之妙。14.簡析這兩首詞表達的情感。15.(24-25九年級上·江西宜春·期中)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題岳陽樓①白居易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②。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③張與貴人看。[注釋]①元和十四年(819)春,四十八歲的白居易終于結(jié)束了被貶謫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的生涯,赴任忠州刺史,此詩為白居易途經(jīng)岳陽時留下的作品。②夕波紅處近長安:這里暗用了晉明帝“日遠長安近”的典故。③華堂:華麗的廳堂。(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岳陽城下水漫漫”寫出了洞庭湖的浩渺和無邊無際。B.頷聯(lián)從視覺角度,由近及遠地描寫洞庭湖的壯美景色。詩人眺望夕陽下的景色,不由想到了故都長安。C.尾聯(lián)的意思是如此美景只能畫成圖畫,張掛在華麗的廳堂里供貴人們欣賞。D.本詩為思鄉(xiāng)懷親之作,詩人在描繪優(yōu)美動人的景色的同時,也透過“獨”“苦”“難”“唯堪”等字詞向讀者展示了自己的內(nèi)心獨白。(2)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頷聯(lián)運用典故表達出詩人 之情;頸聯(lián)運用 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羈旅漂泊之人的不易和詩人對貴人們的怨憤。《【真題匯編】期中核心考點專項訓練:詩歌鑒賞-2025-2026學年語文九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參考答案1.這兩句運用“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人事變遷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懷念之情。 2.同意。這一聯(lián)中,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但詩人對未來并不失望,堅信“沉舟側(cè)畔”必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終會“萬木”爭春,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可知,詩句的意思是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這里用“聞笛賦”和“爛柯人”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含義十分豐富。2.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情感主旨。結(jié)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可知,詩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diào),盡顯慷慨激昂氣概,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3. 真花暫落 畫樹長春 駢文 風霜高潔 示例1:臨, 靠近臺階,巖石橫臥,愜意自在示例2:枕 ,依峰枕嶺,屋檐飛騰,氣勢雄渾 觀賞仁山美景的愉悅快樂和由此而觸發(fā)的喜愛沉靜的心境。【詳解】本題考查詩歌鑒賞。一、關(guān)于“至仁山”在畫中的表現(xiàn)。文中“真花暫落,畫樹長春”一句,確實能夠表現(xiàn)出“至仁山”在畫中的特點。其中“真花暫落”描繪了花的短暫與易逝,而“畫樹長春”則表達了畫中樹木的恒久與長青。這樣的描述讓人聯(lián)想到畫中世界的靜謐與永恒,從而感受到“至仁山”的美妙與神奇。二、《至仁山銘》的文體特點。《至仁山銘》是一篇典型的駢文。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是一種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受到了這種文體的影響,語言優(yōu)美,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三、詩句聯(lián)想與賞析。“三秋云薄,九日寒新”這句詩讓人聯(lián)想到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風霜高潔”。兩句詩都描繪了秋季的清冷與高遠,讓人感受到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美感。同時,“三秋云薄”也表現(xiàn)了秋天云層的輕薄與飄渺,而“九日寒新”則突出了重陽時節(jié)的新寒與清冷,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秋景圖。四、字句賞析與意境描繪。“橫石臨砌,飛檐枕嶺”中的“臨”字,描繪了巖石橫臥,靠近臺階的景象,給人一種愜意自在的感覺。這個“臨”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巖石的位置,還通過其動態(tài)感,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生動與活力。同時,“枕”字則描繪了屋檐依峰枕嶺,飛騰而起的雄偉氣勢,使人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巔,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與壯麗。五、結(jié)尾兩句的意蘊解析。“仁者可樂,將由愛靜”這兩句詩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其中“仁者可樂”表達了作者對仁山美景的愉悅與喜愛之情,“將由愛靜”則進一步揭示了這種喜愛的根源在于對靜謐、寧靜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兩句詩不僅總結(jié)了全文的主旨,也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與追求,給人以深刻的啟示與感悟。據(jù)此填空即可。4.C 5.此句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詞人將月亮比作心有怨恨、與人為難的人來寫,在對月亮的埋怨中抒發(fā)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中秋佳節(jié)無法團聚之人的同情。【解析】4.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C.“將徹夜無眠、輾轉(zhuǎn)反側(cè)的自己想象成四處流轉(zhuǎn)的月光”有誤,這三句的意思是: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一“轉(zhuǎn)”一“低”勾勒出月光流動的感覺;并不是把自己想象成流轉(zhuǎn)的月光;這一句也沒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故選C。5.本題考查對詞中修辭方法的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意思是:(月兒)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由此看出,此句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詞人將月亮比作心有怨恨、與人為難的人來寫,在對月亮的埋怨中抒發(fā)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中秋佳節(jié)無法團聚之人的同情。6.D 7.《行香子》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珍重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美景的熱愛之情。本詞既追念了與友人“攜手江村”共賞美景、吟詠酬唱的歡樂情景,又抒寫了“故人不見”,即分別以后的相憶相思;從而具體抒寫出摯熱的真情。【解析】6.本題考查詩句賞析。D.根據(jù)“借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可知,本句抒情方式應為借景抒情。故選D。7.本題考查賞析作者感情。作者以追念與友人“攜手江村”的難忘情景開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風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蘇軾與陳襄曾到杭州郊外尋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消魂陶醉?!肮嗜瞬灰姟币痪?,使詞意轉(zhuǎn)折,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了。順著思念的情緒,詞人更想念他們在杭州西湖詩酒游樂的地方——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這三處都是風景勝地。詞的下片緊接著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jīng)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作者在詞里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xiàn)了對友情的珍視,而且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情真意切,詩意盎然,含蓄蘊藉。8.(1)B(2)示例:這兩句詩用了姜尚垂釣和伊尹夢日兩個典故。作者用姜尚、伊尹由微賤得到君主重用,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典故,表達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實現(xiàn)自己人生理想的愿望 【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B.有誤,這首詩以敘事開篇,進而過渡到抒情。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他餞行。這是敘事,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結(jié)尾兩句表達了詩人在沉郁中振起,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堅定“長風破浪”的信心,表現(xiàn)了詩人的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這是抒情;故選B。(2)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意思是:象呂尚垂釣碧溪,閑待東山再起;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jīng)過日邊。這兩句暗用典故。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所以,這兩句表示詩人自己對從政仍有所期待,希望得到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和任用,施展才華和抱負的思想感情。9.(1)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寫出夕陽殘照廢壘的情態(tài)。在夕陽西下的傍晚,即將要落日的光輝如往昔一樣照在古臺上,但這股寒冷的空氣和滿眼的凄涼感卻在這森林中久久無法散去。表達了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情懷。(2)同:都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異:乙詩還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詳解】(1)本題考查賞析詩句。題干要求從表現(xiàn)手法角度賞析?!跋﹃栆琅f壘,寒磬滿空林”意思是:夕陽依戀舊城遲遲下落,空林中回蕩著陣陣磬聲。由遠而近,寫出了古臺四周蒼茫的暮色。西風殘照,落日熔金,廢壘寂寂,鐘罄悠悠,聲振空林,時間仿佛停止了腳步,空間似乎也在沉思。“依”字在句中有“枕靠”“依憑”之意,夕陽本是無情,而用“依”字,卻賦予“夕陽”人格化的形象,仿佛這漸行漸遠的夕陽也為“古臺”“舊壘”的滄桑之變而嘆惋悱惻,而眷戀難舍。據(jù)此分析,頸聯(lián)借景抒情,以夕陽襯舊壘,以寒磬襯空林,舊日輝煌的場所如今是衰草寒煙,十分凄涼。營造出蕭瑟凄清的悲秋氛圍,烘托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惆悵。(2)本題考查詩歌表達的感情。《長沙過賈誼宅》一詩中,“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頸聯(lián)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lián)系到自己,實寫自己一貶再貶,沉淪坎坷;尾聯(lián)由古及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強烈的控訴。《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一詩中,首聯(lián)由臺上落葉起興,觸景生情,悲秋意緒溢滿紙端,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xiāng),漂泊在外的孤單寂寞之情;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古跡零落,游人罕至,感慨物是人非的悲涼;尾聯(lián)因眼前之斷壁殘垣的蕭索敗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華與戰(zhàn)亂等等,只覺滿腹的惆悵,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因此,都首詩的相同之處是都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不同之處是乙詩還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10.D【導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尋訪隱士的幽靜旅程,通過莓苔、白云、春草等意象營造出空靈恬淡的意境。頷聯(lián)“閉閑門”暗示主人不在,卻不著痕跡;頸聯(lián)“隨山到水源”展現(xiàn)隨性探幽之趣。尾聯(lián)“忘言”并非傷感,而是物我兩忘的禪悅體驗。全詩以淡墨寫濃情,在尋訪不遇中反得禪機。【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D.尾聯(lián)“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并非因傷感“忘言”,也不是“乘興而來卻敗興而歸”。詩人歷經(jīng)一路尋訪,最終在溪邊賞花時,感受到自然之美與禪意的交融,內(nèi)心達到了物我兩忘、寧靜平和的境界,這種“忘言”是因領(lǐng)悟到深邃的禪意與自然之趣,無需用言語表達,是一種精神上的契合與滿足,而非傷感或敗興;故選D。11. 居住條件的簡陋 忍饑挨餓是生活常態(tài),詩人對此已習以為常 12.“方”是“才是”的意思,強調(diào)只有不被外物動搖,才算是真正的做學問,體現(xiàn)出陸游對治學要堅守本心的嚴格要求與深刻見解。【導語】這首《朝饑示子聿》展現(xiàn)了陸游晚年清貧自守、耿介不屈的文人風骨。首聯(lián)以“茅茨”“忍饑”勾勒出物質(zhì)匱乏的生活圖景,頷聯(lián)“外物不移”則凸顯其精神堅守。尾聯(lián)“強項”“衣缽”二詞尤為傳神,既見詩人傲骨,又顯傳承之志。全詩將困頓境遇與高尚志趣形成強烈對比,體現(xiàn)了宋代理學影響下文人的精神追求。11.本題考查詞句賞析。第一空:“小茅茨”即簡陋的茅屋,“水云深處小茅茨”描繪出詩人居住在水云繚繞的偏遠之地,住所是這樣一間簡陋的茅屋,直觀地展現(xiàn)出他居住條件的簡陋,反映出生活環(huán)境的清貧,暗示其物質(zhì)生活的匱乏。第二空:“慣”是習慣的意思,“雷動空腸慣忍饑”里,“雷動空腸”以夸張的手法寫出空腹時饑餓感如雷鳴般強烈,而“慣”字則表明忍饑挨餓對詩人而言已是家常便飯,體現(xiàn)出他長期處于這種困苦的生活狀態(tài),且對此已無奈地習以為常。12.本題考查詞句賞析。“方”在詩句中是“才算是、才算得上”的遞進強調(diào)語氣,并非簡單的判斷詞。在頷聯(lián)“外物不移方是學”里,陸游以“方”字為核心,劃定了“真學問”與“偽學問”的界限——他認為,若治學之人被外界的功名利祿、世俗評價、物質(zhì)誘惑所動搖,即便讀再多書、識再多字,也算不上真正的“學”;唯有守住內(nèi)心的準則與治學的初心,不被外物干擾,始終專注于學問本身的價值,這“才算是”真正的治學。這個“方”字,既藏著陸游對當時浮躁治學風氣的隱憂,更體現(xiàn)出他對治學本質(zhì)的深刻洞察:學問的核心從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nèi)在的堅守。它將陸游對治學的嚴格要求、對本心的重視,以一種斬釘截鐵的語氣傳遞出來,讓“何為真學”的觀點更鮮明、更有力量,也暗含著他希望兒子能領(lǐng)悟這份治學真諦的殷切期許。13.A 14.《漁家傲》描繪了邊塞秋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和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功業(yè)未成的憂憤。《浣溪沙》全詞情景交融,抒發(fā)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導語】范詞以“異”領(lǐng)邊塞秋景,雁去、邊聲、孤城皆肅殺,“濁酒”映鄉(xiāng)思,“燕然未勒”抒功業(yè)憂,剛?cè)嵯酀?。納蘭詞借北風、荒壘、斜日繪塞疆蕭瑟,“幽恨”融古今,兩詞皆情景交融,一顯戍邊豪情與愁緒,一蘊出塞凄惘,各盡邊塞詞之深沉。1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辨析。A.詞牌名是規(guī)定詞的格式(如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的名稱,與詞作的具體內(nèi)容無關(guān);故選A。14.本題考查情感理解。結(jié)合《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可知,“家萬里”直接點出與家鄉(xiāng)的遙遠距離,“濁酒”則是將士借酒抒懷的典型意象,暗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再結(jié)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羌管的哀怨聲、滿地寒霜的凄冷環(huán)境,進一步烘托出將士因思鄉(xiāng)而難以入眠的愁苦。由此可知,詞中明確表達了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合“燕然未勒歸無計”可知,“燕然未勒”運用典故(東漢竇憲北擊匈奴,勒石燕然山紀功),指功業(yè)尚未建立;“歸無計”則點明因未建功立業(yè),即便思鄉(xiāng)也無法歸家的無奈。這種“想歸卻不能歸”的矛盾,根源在于對功業(yè)未成的憂憤。由此可知,詞中同時寄托了作者與戍邊將士功業(yè)未成的憂憤。結(jié)合《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可知,“向云山那畔行”點明奉使出塞的行程,“北風吹斷”既寫北方寒風的凜冽,也暗含行程中的艱澀;“深秋遠塞若為情”則直接抒發(fā)深秋時節(jié)身處偏遠邊塞的悵惘,為全詞凄惘基調(diào)鋪墊。由此可知,詞的開篇已透露出作者的凄惘心緒。結(jié)合“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可知,“晚煙”“荒戍壘”“斜日”“舊關(guān)城”勾勒出邊塞荒涼、蕭瑟的景象,情景交融,將奉使出塞的孤獨與悵惘融入景物之中。再結(jié)合末句“古今幽恨幾時平”,將個人的凄惘與古今邊塞的幽恨相連,進一步深化了情感。由此可知,全詞通過情景交融,抒發(fā)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15.(1)D(2) 對長安的眷戀 寓情于景【導語】《題岳陽樓》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這是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忠州刺史任,經(jīng)過岳陽時留下的作品。詩人幾經(jīng)貶謫,不堪流離漂泊之苦,所以在他描寫湖光山色的風景詩中,也透露出淡淡的哀怨和對京城的眷戀之情。【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理解分析。D.有誤,根據(jù)“啼何苦”“渡亦難”可知,詩人借景抒發(fā)了漂泊流離之感,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主要表達了詩人在經(jīng)歷仕途輾轉(zhuǎn)和人生波折后的感慨,而非表達對家鄉(xiāng)或親人的思念 ,不是思鄉(xiāng)懷親之作;故選D。(2)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分析。頷聯(lián)“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意思是:春天,草木的綠色與遠處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與湖水中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似乎就是國都長安。詩人看到這樣的景色,自然地想起了故都長安,這里暗用了晉明帝(司馬紹)“日遠長安近”的典故,表達了他對長安的深切眷戀之情 。頸聯(lián)“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意思是:岸邊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樹上哭得凄慘,天上的大雁要從這浩渺無邊的湖上橫空飛過還有許多困難。運用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過描繪猿猴和雁的艱難處境,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奈,也表達了羈旅漂泊之人的不易和詩人對貴人們的怨憤。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