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金色的魚鉤快速瀏覽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課文敘述了在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并完成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小組合作學習:按照故事的發展試著用小標題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接受任務護送病號永遠懷念壯烈犧牲讀課文思考: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2、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3、熟讀課文,把自己喜愛的句子、段落多讀幾遍,讀出感情。4、把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下來。1935年秋,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好三個紅軍傷員,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自己卻犧牲了。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子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了皺紋。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伙都叫他“老班長”。飽經風霜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伙都叫他“老班長”。這是屬于哪一種描寫方法?這描寫的是誰?大家親切的稱呼他為“老班長”。他在長征的路上十分操勞。他是一位普通的紅軍戰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輕戰士生命的英雄。外貌描寫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老班長外貌的語句,在文中作標記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馱,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盡職盡責的老班長從老班長外貌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紅軍戰士?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里,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分男女生讀:沒有吃的,憂慮。發現了魚,開心。這些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體會:老班長的可貴精神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么不吃魚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動作描寫:老班長的舍己為人分角色朗讀是啊,我們和你一樣體會到了老班長為別人著想的可貴品質。你能用通過朗讀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達出來嗎?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感動。為什么讓你感動?比喻和夸張:表現了老班長硬咽魚骨的痛苦,也表現出,我看到這一場景的難受程度。“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他抬起頭,望著夜色彌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說:‘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梁,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 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語言描寫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么,也端著碗不往嘴邊送。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他說:“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里。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著魚湯。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1、當時“我”已經發現了秘密,能喝下這碗魚湯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老班長又是怎么勸“我”的?我”明白老班長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魚湯“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我知道.........,老班長.......,自己卻......,我的內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內心復雜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2)老班長奄奄一息為什么不喝魚湯呢?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是啊,當生命垂危的時候,老班長竟然想到的還是3個小戰士。老班長在生命垂危之時,還想著別人,心系他人,心系革命。忠于革命:老班長至死不忘肩負的任務,關心戰友,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擦干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dōu)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士們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誠和無私完成了黨的委托。他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無邊無際的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彎成的釣魚鉤。你說,這魚鉤不就是班長生命的象征嗎?是這小小的魚鉤,釣到了挽救戰士生命的小魚,是這看似平凡的老班長,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三個小戰士的生存的希望!為什么說這個魚鉤“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表面是在寫魚鉤,實際上是寫老班長,他親手做的魚鉤挽救了三個戰士的生命,他那舍己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凝結了老紅軍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貴品質;長滿紅銹的鐵魚鉤,體現了紅軍戰士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長滿紅銹的魚鉤見證了紅軍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艱苦歷程,表現了戰友之間偉大的愛。為什么說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了嗎?金色的魚鉤板書設計接受任務:進入草地,照顧病號艱難前進:彎鉤釣魚,自己不吃壯烈犧牲:鼓勵病號,犧牲自己永遠懷念:保存魚鉤,后代瞻仰忠于革命舍己為人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一個個紅軍戰士舍生忘死的付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長征有關的故事。新課導入分享交流課前,你搜集到了哪些有關紅軍長征的資料?你能和大家講講嗎?寫作背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陜北革命根據地(亦稱陜甘蘇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從1934年10月開始,到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遠遠望去,似一片灰綠色海洋,不見山丘,不見樹木,鳥獸絕跡,人煙荒蕪,沒有村寨,沒有道路。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需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乃至被吞沒。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變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寫作背景0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0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初讀感知顴骨青稞面搪瓷碗威脅quán熬過收斂魚餌奄奄一息抽噎áoliǎněr瞻仰喜出望外yǎn齊讀生字詞kētángyēzhānxié奄奄一息瞻仰收斂顴骨面顱骨之一,位于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控制和約束自己放縱的言行,減輕其程度。懷著敬意看。呼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形容即將死亡。寫反義詞:收斂——( ) 奄奄一息——( )放肆生龍活虎詞語解釋整體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課文記敘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老班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老班長是一個忠于黨、忠于革命、關心戰士、舍己為人的人。)自主探究再次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用精練的語言給每一部分擬小標題。整體感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六部分第五部分第四部分(1)接受任務(2)介紹班長(3-5)彎鉤釣魚(6-19)發現真相(20-23)含淚喝湯(24-34)壯烈犧牲自主讀文,體悟品質自主閱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表現老班長優秀品質的相關句子,說一說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在句子旁的空白處作好批注。看老班長的“外貌”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子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了皺紋。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伙都叫他“老班長”。外貌描寫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子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了皺紋。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伙都叫他“老班長”。個子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了皺紋。老班長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班長經歷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飽經風霜,所以看起來會有這樣顯老的外貌特征。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外貌描寫老班長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但他還是不忘黨的重托,不忘自己的責任,一直鼓勵著我們,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老班長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獻身精神。察老班長的“神態”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 出了一絲笑意。老班長時刻關心著三個戰士,不忘黨交給自己的任務,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神態描寫觀老班長的“行”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動作描寫老班長把僅有的魚湯都留給三個小戰士,自己卻只嚼草根、吃剩下的魚骨頭,從中可以感受到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和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自主探究文中還描寫了老班長的哪些行為呢?試著找一找,說一說。思老班長的“言”“不要緊,我身體還硬實!”他抬起頭,望著夜色彌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三 個人交給我……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不行,太少啦。”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梁,說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一點兒魚餌,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合作探究從剛才所展示的老班長的言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試著給大家說一說。試著從文中再找一找關于老班長的語言描寫,同桌互相讀一讀,說一說你的感受。討論交流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為什么說魚鉤“閃爍著金色的光芒”?(1)魚鉤凝結了老班長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貴品質;(2)體現了紅軍戰士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3)見證了紅軍戰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艱苦歷程,表現了戰友之間偉大的愛。主旨探究本文敘述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付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盡職盡責、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能 力提 升1.本文作者描寫老班長用了大量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請你運用這些方法描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物。2.長征途中這樣的感人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搜集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的故事來讀一讀,并與同學交流感受。0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0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初讀感知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2.多音字宿縫sù(宿營)xiǔ(一宿 )féng(縫補)fèng(縫隙)3.詞語解釋配對1.通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記敘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再讀課文 整體感知2.具體說一說:課文圍繞老班長講了幾件事?進入草地,照顧病號接受任務艱難前進彎勾釣魚,自己不吃壯烈犧牲安定情緒,昏迷不醒永遠懷念保存魚鉤,后代瞻仰(1)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馱,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三十多歲的老班長為什么會有五六十歲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長在長征途中飽經風霜,長征的艱苦。(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日夜為小戰士們操勞,因為找到了一個能讓戰士們吃上好一點的東西的辦法,而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盡職盡責。(3)“他抬起頭,望著夜色彌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這里沒有直接的外貌描寫,但是我們可以從句子中進行拓展訓練:想象老班長望著遠方草地時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滿憂慮。老班長看到三個小戰士不肯喝魚湯,生怕他們餓壞了身子,他又心疼,又著急,責怪自己沒能完成指導員交給的任務,因此眉毛擰成了疙瘩。戰士們喝下了魚湯,他的眉頭舒展開,充分表現了他心中只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的高尚品質。(4)“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5)“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長歷盡艱辛,任勞任怨,照顧三個年輕的病號。他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可是自己已經衰弱到不能支撐的地步,死亡的威脅正步步朝他逼來。找出最讓自己感動的片段,以此為主線,品析全文。(1)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抓住“皺緊眉頭”“硬咽”等詞和“我”當時的心情,體會老班長的品質。1.學習“硬咽草根、魚骨頭”片段。(2)走近前一看,啊! 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塘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從“皺緊眉頭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長吃這些草根和魚骨頭是非常困難、痛苦的。“我不由得呆住了”反映出這情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既表明老班長硬咽魚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這種情景時內心的難受程度。2.學習“夜里釣魚、摸野菜”片段。“小梁,說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一點兒魚餌,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3.學習“耐心勸導小梁”片段。“小聲點兒,小梁!咱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 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難出來啦!”老班長意在穩定小病號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身體,堅持走出草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寧愿為別人操碎心,也不讓別人為他有半點憂。覺得碗有千斤重是因為“我”已經知道老班長弄到這么點吃的很不容易,而且知道老班長把搞到的這么點兒吃的都給傷員吃,自己咽剩魚骨充饑。“千斤重”,準確地反映了“我”此時此刻不忍心喝下魚湯的沉重心情。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老班長看著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4.學習“命令戰士喝魚湯”片段。病號不吃,老班長“眉頭擰成了疙瘩”;吃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強烈的對比,鮮明的映襯,把他為誰優愁為誰欣喜、為啥痛苦為啥歡樂表現得一清二楚。擦干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談談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總結全文,升華感情這段話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我”把魚鉤小心地包起來,不僅表達了“我”永遠向老班長學習的決心,同時也是為了留下這個讓子孫后代瞻仰革命前輩的遺物,學習他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了戰友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魚鉤雖然長滿了紅銹,但它記錄著老班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昭示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2.思考:這篇文章除了通過老班長的外表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之外,還通過“我”的神態動作、語音來襯托老班長的內心。請從文中畫出有關的句子。本文是刻畫老班長,為什么寫“我”呢 3.思考:老班長是個怎樣的人 反面襯托舍己為人,忠于黨和人民的人。這篇課文敘述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牢記部隊指導員的囑托,盡心盡力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表現了紅軍戰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