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一、交流展示 導入新課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制作的讀書卡片上關于“春”的古詩文名句,師生集中評議。師:欣賞完同學們制作的讀書卡片,我們可以感受到春的無限魅力。郁達夫也曾說,朱自清的散文《春》“滿貯”著“詩意”。這節課,我們著重欣賞《春》的“詩意之美”。二、精讀課文 品析語言(一)研讀課文第一部分1.指名朗讀第1段思考下列問題:(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點撥:急切、欣喜。“近”。(2)第1段中兩個“盼望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點撥:期待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3)第1段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點撥:點題,總領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熱愛春天的感情基調。2.全班齊讀第1段要求:在朗讀時,細心體會字里行間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欣喜之情。師小結:這一段,看似簡單,實際也是耐人尋味的。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作者通過抒情的手法,運用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給我們傳達了他渴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還有對春天的親近感以及喜愛之情。(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1.指名朗讀第2段(1)思考:這一段分幾層?結構有何特點?第2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點撥:兩層?!翱偂帧苯Y構。先總寫“一切”,后分寫山、水、太陽。作用:內容上,勾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整體輪廓;結構上,為下文繪春作鋪墊,定下感情基調;寫法上,從大處著筆,采用白描手法簡筆勾勒春的輪廓。(2)用“我喜歡‘______’(課文中的詞、句),因為______(填手法、描寫對象的特點),我覺得應該讀出______的感情”的句式說說你對第2段的理解。點撥:我喜歡“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因為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春天比作一個剛睡醒的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睡飽醒來時精神飽滿、心情愉悅的情態,我覺得應該讀出輕緩、喜悅的感情。我喜歡“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因為這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從山、水、太陽等大處著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的新氣象,我覺得應該讀出越來越歡喜的感情。2.全班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1)這段文字寫出了春草的什么特點?點撥:嫩、綠、多。(2)這段文字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點撥:由點到面,由近及遠,由正面到側面。(3)本段在詞語運用和修辭方面有何特色?點撥:詞語運用方面:“鉆”和“偷偷”兩個動詞寫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及其頑強的生命力,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心情。修辭方面: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再現了春草勃發帶給人的歡快心情。(4)本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點撥:作者將小草生長的畫面和小孩子在草地嬉戲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對春草的喜愛之情。提示:通過抑揚、重音、節奏的變化,嘗試著讀出這種感情。3.誦讀第4~7段(1)學生自由誦讀第4~7段,討論如何讀才能表達出感情,注意節奏、重音、抑揚起伏等。(2)結合學習第3段“春草圖”的方法,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幾幅圖對應的段落,完成下面的表格。點撥:課件出示:寫景方法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順序 由上而下、由實到虛、由正面到側面 由觸覺到嗅覺再到聽覺 由近及遠、由景及人 由點到面語言(修辭手法、用詞) 擬人、比喻、排比;“鬧”“飛”“?!钡?體味語言生動形象的感染力) 引用、比喻、擬人;“撫摸”等 比喻、擬人;“籠”“逼”等 引用“一年之計在于春”;用疊詞特征 百花競放、鮮艷芬芳、多而閃耀 柔和、芳香、悅耳 細密、輕柔、綿長 充滿活力感情 喜愛 喜愛 喜愛 喜愛(3)重點品讀各段中精美生動的語言。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用“我喜歡______句,因為它運用了______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天______(景物)______的特點,表達了______感情”的句式說說你的想法。提示:從詞語、句子、修辭等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1.全班齊讀最后三段思考下列問題:(1)最后這三段,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點撥:比喻、排比。(2)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寫出了春天的哪三個發展階段?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春分別有什么特點?點撥:初春——“新”(萬物復蘇,新的生命開始);仲春——“美”(百花爭艷,景色動人);暮春——“力”( 充滿活力)。2.結尾的三段運用了三個比喻句,這三個比喻句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點撥:不能調換。結尾的三個比喻句有先后順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因為它是新的,生長著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為它是漂亮的、歡快的;把春天比作“健壯的青年”,因為它是強壯的、有力的。這三個句子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通過人從小到大、由弱轉強的成長來表現春天的動態進程,非常生動形象。三、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文中句式以短句為主,短句節奏明快,適合描寫春天的旋律;運用大量疊詞,如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大量運用輕聲、兒化,輕盈優美;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排比句和“了”字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韻味和節奏感。2.拓展延伸(1)積累描寫春的詩句。點撥:示例:①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④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⑤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2)仿寫句子,贊美春天。請仿照課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運用課文中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點撥:示例:春天像一把鏟子,把冬天的冰雪點點鏟除。春天像一塊橡皮,把冬天二字漸漸擦去。春天像未來的希望,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春天像一幅圖畫,被各種風景渲染得亮麗迷人。3.布置作業(1)課后選讀與分析:《荷塘月色》(朱自清)的第4~6段。(2)模仿本文的寫法,仔細觀察,以“秋天來了”為題寫一篇短文。本次教學根據七年級新生的學習能力,對這篇散文可供挖掘的知識點進行了合理取舍。參照單元教學目標,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走進文本;以品析文章精美的語言為突破口,深入文本,引領學生感受文章的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其次,在這篇教讀課文的教學中,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閱讀方法,同時也敢于放手,充分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整個教學設計還注重了每一個環節之間的自然過渡,下一環節總是上一環節的自然延伸,最大限度地增強了此設計的可操作性。1 春上課素材語言賞析技巧1.描寫句的賞析:這個句子運用了……描寫,生動地寫出了……(或從……角度進行描寫,生動地寫出了……)。2.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所在句子的賞析:聯系句子所要表達的情感或思想,從字詞的感彩方面進行賞析。3.修辭句的賞析:(1)比喻: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表達了……的情感。(2)擬人:這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以人的情態(感情、思想),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表達了……的情感。(3)夸張:這個句子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的……特征。(4)對比:這個句子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把……與……進行對比,突出了……特征。(5)反語:這個句子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顯得幽默風趣,諷刺了……。(6)排比: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抒發了……的強烈感情(或使……觀點更鮮明)。1.語言運用:掌握“朗潤、醞釀、窠巢”等詞語的讀音和詞義。2.思維發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重音、停連、節奏、語氣和感情基調等朗讀知識;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領略景物之美,感受作者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3.審美鑒賞:學習品味語言,體會運用修辭手法和調動感官描寫景物的表達效果。4.文化傳承:通過欣賞春天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重音、停連、節奏、語氣和感情基調等朗讀知識。2.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領略景物之美,感受作者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1.學習品味語言,體會運用修辭手法和調動感官描寫景物的表達效果。2.通過欣賞春天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誦讀法、提問法、分組討論法。第1課時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師: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篆體字,有誰認識?課件出示:篆體字“”點撥:這個字是“春”,其字形由三部分構成:上面的“艸”是綠草叢生;中間的“屯”像一顆種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下面的“日”是暖陽。三部分合起來表示經過了萬物凋零的冬季,陽光回歸,大地升溫,地里的種子蘇醒破殼,扎根生長,廣闊林野,遍布新綠。課件出示:艸 屯 日師:理解了篆體“春”字的構成,再提到這個字你會有什么感受?點撥: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師:是的,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到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韓愈寫下了《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杜牧寫下了《江南春》,宋代詩人朱熹寫下了《春日》,清代高鼎寫下了《村居》……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來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和作者)二、檢查預習 疏通字詞1.文學常識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對朱自清其人其文的評價郁達夫:“朱自清雖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br/>朱德熙:“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絕不放松??墒撬淖⒅卣Z言,絕不是堆砌辭藻?!?br/>2.生難字詞(1)字音笠(lì) 捉迷藏(cáng) 醞釀(yùn niàng) 應和(hè)窠巢(kē) 黃暈(yùn) 抖擻(dǒu sǒu) 披著蓑(suō)喉嚨(lónɡ) 嘹亮(liáo) 烘托(hōnɡ) 靜默(mò)嗡(wēnɡ) 風箏(fēnɡ zhenɡ) 健壯(jiàn)(2)詞義【醞釀】造酒的發酵過程,文中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欣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朗潤】明亮滋潤。【賣弄】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宛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F在多寫作“婉轉”。【抖擻】振作。【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文中比喻姿態優美。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初步感知課文師: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老師給大家誦讀一遍課文,請大家帶著大屏幕上的三個任務用心去聽。課件出示:(1)圈出文中的四字詞語和易錯生字,對于易誤讀的生字還要注上拼音。(2)嘗試給本文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3)思考:這篇散文像一首抒情詩,像一幅風景畫,還是像一首春的贊歌?(生自由交流并完成任務)點撥:(1)提示:四字詞語和易錯生字可讓學生寫在黑板上,集中訂正,全班學習。(2)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頌春。(3)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花木爭榮的景象。本文是一首抒情詩,也是一幅風景畫,更像一首春的贊歌。四、再讀課文 指導朗讀師: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感脈搏,調動起我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去朗讀全文。1.指名朗讀選段2.指導朗讀技巧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當引入重音和停連的技巧。課件出示:(1)重音,是為傳情達意的需要,對語句中的某些詞或短語通過重讀的形式加以強調。一般用“·”標示在詞語下面。例如: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2)停連,是語流中聲音的中斷和延續。聲音的中斷即停頓,聲音的延續即連接。無論是停頓還是連接,都不是任意的,要與文章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相適應,還要照顧到聽者的感知和理解習慣。停頓,用“∧”標示,不限標點處,句中有時也有小停頓;連接,用“ ”標示,表明為了表達的需要,在此處要一口氣連貫地讀下來,有標點也不停頓。例如: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3.自由誦讀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聲情并茂地朗讀,借助一定的朗讀技巧,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由衷的贊美。提示:可以分小組展開朗讀競賽,也可以讓學生互評。五、布置作業課外搜集關于“春”的古詩文名句,并制作成讀書卡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docx 第2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