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一、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致情節,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品味文中的精彩語句,感受作者超凡的想象力。二、精讀課文 交流展示1.課文中的哪些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點撥:示例一:大圣變做大鶿老的情節最吸引人,它寫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顯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示例二:大圣被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變了個土地廟的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大圣的尾巴變做一根旗竿,讓人忍俊不禁。示例三:大圣變做二郎神的情節寫出了猴性的戲謔,在緊張的斗法過程中使故事情節得以舒緩,讓人記憶深刻。2.“卻說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搖身一變,變做二郎爺爺的模樣,按下云頭,徑入廟里,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他坐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愿?!边@幾句話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它們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大圣形象?點撥:這幾句話語言幽默詼諧,既寫出了猴性的戲謔,又刻畫出了一個機敏可愛的大圣形象。3.“大圣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繡花針,藏在耳內,搖身一變,變做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本渲羞B用五個動詞,有怎樣的表達作用?點撥:“捏”“藏”“變”“飛”“釘”五個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圣的隨機應變和神通廣大。4.作者為什么不寫大圣直接變成一個最厲害的?點撥:作者詳細描寫打斗經過,將每一次變化都刻畫得淋漓盡致,緊張中透著詼諧,這樣寫既能緊緊抓住讀者的心,極大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很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如果直接寫孫悟空變成一個最厲害的,就會使得文章平鋪直敘,味同嚼蠟,無法吸引讀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沒有了,也不能突出大圣機智聰明、靈活多變的性格特點。5.本文主要刻畫了“大圣”和“小圣”兩個人物形象,請問: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點撥:示例一:我喜歡“大圣”孫悟空。因為他機敏、堅毅、無畏、具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示例二:我喜歡“小圣”二郎神。因為他神通廣大,是天宮諸將中少有的能與孫悟空打成平手甚至占上風的神將。三、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這是《西游記》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的節選,屬文言白話小說。課文描寫二郎神楊戩受命到花果山,降服大鬧天宮并自名“齊天大圣”的妖猴孫悟空,與孫悟空斗勇斗智斗法,大戰幾百回合的經過。課文的故事情節曲折多變,跌宕起伏,充滿神奇的想象,語言詼諧俏皮,表現了孫悟空不畏強權、反抗鎮壓、爭取自由的精神,以及特立獨行、自傲好名、桀驁不馴、幽默諧趣的性格。2.拓展延伸(1)課后搜集有關《西游記》的歇后語。點撥:二郎神斗孫悟空——你變我也變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孫悟空變土地廟——露了尾巴(2)課后接著閱讀《西游記》,看看后來又寫了哪些內容,與同學們交流。3.布置作業完成本課練習小圣施威降大圣孫悟空 神通廣大、機敏、堅毅、勇敢、無畏、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二郎真君 總能識破大圣的各種變化、本領高強、神通廣大。作為文言白話小說節選,學生在語言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礙,教學時必須予以掃除。這個單元強調默讀、速度,此項能力的培養和檢測應該體現在故事情節的復述和概括這一環節上,可以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自行梳理大小二圣變身斗法的經過,體會故事情節的曲折多變,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想象世界”,因此,應該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角色形貌之神奇、法力之神奇、法器之神奇等,體會神話故事大膽的超常的想象,從而領悟想象的本質、方法和原則,讓學生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維模式。本文在描述大小二圣變身顯法,斗智斗勇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時,語言準確傳神、諧趣俏皮,與孫悟空的性格十分吻合,可以引導學生加以體會。21 小圣施威降大圣1.語言運用:把握文中準確傳神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體會語言諧趣、俏皮的特點。2.思維發展:分析大小二圣雙方矛盾沖突的背景、本質及其必然結局,從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孫悟空的精神和性格。3.審美鑒賞:體會本神話故事大膽超常的想象,領悟想象的本質、方法和原則,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維模式。4.文化傳承: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并思考大圣的不畏強權、反抗鎮壓、爭取自由的精神。1.體會本神話故事大膽超常的想象,領悟想象的本質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維模式。2.欣賞文中對主要形象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寫,體會語言的準確傳神、諧趣俏皮。分析大小二圣雙方矛盾沖突的背景和本質,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孫悟空的精神和性格。提問法、分組討論法。第1課時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播放86版《西游記》相關歌曲。同學們聽著這首熟悉的歌曲,你們一定知道這是哪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精彩、迷人的神話故事中的一個片段《小圣施威降大圣》。(板書課題)二、檢查預習 疏通字詞1.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別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中國明代作家、官員。吳承恩十多歲時就以文才出眾而享有盛名。嘉靖八年(1529年),就讀于龍溪書院,成為“法筵人”,雖才華出眾,但多次名落孫山。吳承恩約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小說《西游記》初稿,之后繼續走科考之路,但仍仕途坎坷,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補為歲貢生,后落榜,在國子監就讀。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年逾六十歲的吳承恩終以貢生的資格升為長興縣丞,但在任僅兩年便被人誣為貪污入獄,被釋放后罷官而去。隆慶二年(1568年),得以平反,應召赴湖北,任荊王朱翊鉅府第紀善。隆慶四年(1570年),辭官回鄉。約于萬歷十年(1582年)去世。吳承恩創作的《西游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被列入中國古典四大名著。(2)背景資料由于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吳承恩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于是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吳承恩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薄段饔斡洝肪褪且浴疤粕〗洝睔v史事件為藍本,經過藝術加工反映明代社會現實的一部志怪小說。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2.生難字詞(1)字音掣(chè) 鶿(cí) 翎(líng) 嗛(xián)淬(cuì) 規模(mó) 尋覓(mì) 吆喝(yāo)蹤跡(zōnɡ) 廟宇(yǔ) 神通(tōnɡ) 提防(dī)青鷂(yào) 鷺鷥(lù sī) 鸛(guàn) 鱖魚(guì)魴魚(fáng) 花鴇(bǎo) 蓼汀(liǎo tīng) 躘踵(lóng zhǒng)窗欞(líng) 哪吒(né zhā) 木木樗樗(chū chū)(2)詞義【躘踵】形容踉蹌欲跌倒的樣子。【木木樗樗】形容癡呆或孤單的樣子。【提防】小心防備。【蓼汀】長滿蓼草的小洲。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1.你從課文標題“小圣施威降大圣”中獲得了哪些信息?點撥:點明了人物(小圣和大圣)、事件(小圣與大圣爭斗)和結果(小圣降服了大圣)。2.課文標題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誰?關于“小圣”,你還知道他的哪些信息?點撥:標題中的“小圣”和“大圣”分別指二郎神楊戩和孫悟空。二郎神,即“小圣”,是天庭的大將,玉帝的外甥,擁有無窮的變化和神通,早年曾劈桃山救母,被封為清源妙道真君,展現了其英勇和孝順的一面。他的故事不僅體現在《西游記》中,還在其他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廣泛流傳,是中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神話人物。3.孫悟空的每次變化,二郎神都能馬上找到制服他的辦法,默讀課文,按順序找出兩人的變化過程。點撥:大圣:法天象地→麻雀→大鶿老→魚兒→水蛇→花鴇→土地廟→二郎神小圣:法天象地→餓鷹→大海鶴→魚鷹→灰鶴→現原身4.默讀課文,梳理情節,根據下面的提示練習復述課文。小說由________________起筆,由于__________,大圣__________________。接下來,寫二郎真君與大圣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后來,寫大圣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再次激戰。點撥:小說由小圣與大圣激戰起筆,由于妖猴驚散,大圣無心戀戰,迅速逃離戰場。接下來,寫二郎真君與大圣斗法變化,玩性大發,結果激斗變游戲,后來,寫大圣來到“灌江口”,冒充二郎真君,引起再次激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docx 第2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