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寫作 學會記事上課素材敘事六要素(1)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2)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住處;(3)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寫人物是糊涂;(4)第四要素是原因,為何發生找原因;(5)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6)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結局別含糊。1.語言運用:結合閱讀課文,了解記敘的六要素,學會有詳有略、條理清晰地敘寫事件。2.思維發展:啟發學生體會并嘗試在敘事中抓住細節來表達感情。3.審美鑒賞: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或周記記錄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習慣。了解記敘的六要素,學會有詳有略、條理清晰地敘寫事件。啟發學生體會并嘗試在敘事中抓住細節來表達感情。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明確本次寫作訓練的主題。一、激趣導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談到寫作時說:“我該干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善于“講故事”,也就是擅長“記事”,寫作文就不在話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寫作“學會記事”,試試怎樣把一件事寫清楚。(板書課題)二、筆下有“路”——思路清晰1.筆下有“料”——寫作素材(1)關注生活,積累“料”。師:在看似相似、平靜的每一天中,其實發生著許許多多不一樣的事情。圍繞“家庭、學校、社會”中的某一個具體的地點,說說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有感觸的、受感動的一些事情。課件出示:用“在________(時間、地點)發生了一件令我________的事情,事情的經過是________”的句式表達。(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在敘述時要做到條理清晰、事件完整)(2)勤于動筆,選定“料”。師:請同學們運用如下方法選定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素材。課件出示:廣泛搜集素材→分類列清單→篩選定材料(3)學生按所提示的步驟選出寫作素材。(老師指名學生發言)2.筆下有“序”——寫作有順序敘述事情要條理清晰、巧用順序。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后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晰。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有必要的文字過渡。要做到敘事完整,還要注意過渡與照應。所謂“過渡”,是指文章層次與層次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轉換和銜接。所謂“照應”,就是文章中某些內容的彼此照顧和呼應。即前面寫的后面要有著落,后面寫的前面要有交代。恰當地運用“照應”這種手法,能使文章貫通自然、脈絡清晰、結構嚴謹。3.筆下有“曲”——寫作有波折(1)梳理思考,“曲”在得法。一家人散步——出現矛盾(走大路還是走小路)——“我”陷入兩難(母親與兒子之間)——解決矛盾(選擇委屈兒子)——母親決定走小路——結局(“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2)遷移運用,“曲”貴得法。①模仿《散步》,運用情節突轉法給課后寫作實踐一中的文字設置波折。②指名交流,學生互評。師小結:講清一件事情,首先要講清六要素,詳寫事情的經過。同時還可以設置波折,把事情講得更生動些。三、筆下有“情”——寫作有真情在選材時必須堅持兩個原則:①真實原則。文章的選材要貼近生活,強調真實。尤其是寫記敘文,就應該反映生活的本質,抒發真摯的感情。當然,強調“真實”不是說不能虛構,而是說虛構的情節也應該符合生活的必然規律,即“文學來自生活并高于生活”。②細微原則。這里的“細微”就是那些顯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細節。我們要善于選取有豐富內涵、能感動人的細小材料,以小見大,在平淡中見真情,于細微處見精神。1.添枝加葉(1)給課后寫作實踐一中的文字添加細節、融入情感,將事情寫得豐滿、生動一些。(2)指名展示,教師點評。2.范文引路師:大家在習文中,能夠講清事件的六要素,做到敘事有波折。這里有一篇范文,說說與你的作文相比,范文好在哪里。課件出示:那天下午放學,我家隔壁的阿姨來接她家孩子,告訴我說奶奶病了,叫我快點回家。當時我眼眶紅了,奶奶這段時間一定是太辛苦了,由于媽媽經常出差辦事,都是奶奶在照顧我。我心急如焚,哭著跑回家,不小心踢到了一塊石頭,重重地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塊皮,鮮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膝蓋翻出鮮紅的肉。可是我不覺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一進家門,我就撲到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臟兮兮的模樣,摟著我哽咽著說:“我的心肝寶貝,你怎么傷成這樣,心疼死我了!”后來爺爺告訴我,奶奶只不過是感冒了,吃了藥已經好多了。媽媽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拿出家庭醫藥箱,給我處理著傷口,眼淚簌簌地落下來;爸爸也來給媽媽打下手,嘴里還一個勁地說:“你這小子怎么這樣不小心,以后可要注意點。”看著大家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熱乎乎的,忽而又有些慚愧,只是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讓家人如此擔心,實在是不應該。于是,我忍著痛,裝出一副不在乎的樣子說:“只要奶奶好好的,我就沒事。不過,我向大家保證,今后走路一定會小心的。”(學生討論交流)點撥:一是增加了細節,如寫了“我”摔倒時的狼狽情形以及回到家里長輩們心疼“我”的具體表現;二是融入了感情,如寫了“我”摔倒后心里的感受,回到家里在長輩的關愛和心疼面前“我”產生的心理活動。師點評:這篇短文對“摔跤”進行了“添枝加葉”,寫了“我”摔跤的原因、摔跤時的慘狀,細致地描繪了回家以后一家人對“我”的心疼和自己的感受。一家人之間濃濃的親情,不僅讓小作者自己感動,我們讀來也是感動不已。四、布置作業根據課上補充完的寫作實踐二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五、筆下有“悟”——寫作有評講1.習作展示指名展示寫作實踐二的作文《那一次,我真________》。2.教師點評并指導師:通過這次作文,我們有幾個方面需要同學們思考、注意。(1)審準題意。“那一次”——表明文章只能寫一件事,而且是過去的事情。“我”——表明這件事一定是你親身經歷的。“真”——突出那件事對你觸動很大,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銘心。補充的內容“________”就是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與觸動。(2)選擇素材。選材范圍涉及家庭、學校、社會。材料必須是自己在生活中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虛假的事情不寫,那樣寫不出真情實感。點撥:學會騎自行車、疼痛難忘的摔跤、互幫互助的軍訓、陌生新奇的入學報到、青春飛揚的體育運動……(3)理清思路。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應將事情的經過寫得詳細,使情節波瀾起伏。(4)寫出感情。可以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外貌和心理活動以及運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情感。3.范文引路師:我們來閱讀一篇優秀例文,體會文章是怎樣寫出真情的。課件出示:【佳作欣賞】那一次,我真慚愧每當想起那件事,我的臉馬上就紅了。那一個冬天的早晨,天氣非常寒冷,外面刮著凄厲的北風,地上都凍得硬硬的。早上第一節課下課后,該做廣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辦法呢?我縮著脖子琢磨起來。一個念頭忽然跳入我的腦海:前天沙曉娟同學說肚子疼,夏老師不是沒讓她做操嗎?我不如也裝肚子疼。廣播里響起了《運動員進行曲》,同學們照例出去排隊了。我坐在位置上,右手捂著肚子,左手放在桌上,腦袋垂得低低的嘴里還不停地哼哼。夏老師走進來,見我這副痛苦模樣,便關切地問:“趙志達,怎么啦?身體不舒服嗎?”一邊說,一邊用手摸了摸我的額頭。“肚子疼。”我無力地點了點頭。“要不要到學校診所,去拿點藥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過了,還是有點疼。”“那你今天就別去做操了,以免再受涼,好好休息一會兒,也許就好了。”說完,老師就走出去了。心里懸著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我不由暗喜,這么容易就躲過去了!我慢慢走到窗邊,看見同學們正迎著大風,整齊而有力地做操。不知什么原因,心里總有點不自在。廣播操結束后,同學們回到班上,紛紛圍著我噓寒問暖。有的問:“你肚子還疼嗎?”有的說:“多揉揉就不疼了!”還有的說:“要不,我陪你去學校診所看一看吧!”我連忙說:“不要緊的,不要緊的,我吃了藥,休息一會兒馬上就會好的。”大家聽了,也就放心了,一起出去玩了。看著他們玩得正高興,我腳都發癢了,但因為擔心露餡,只好坐在位置上埋頭“休息”。第二節上語文課,夏老師講得眉飛色舞,同學們也踴躍發言。平時我是個愛發言的人,一時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舉起手來。當我響亮地答對了問題時,老師不僅肯定我思維敏捷,聲音響亮,還當場對我大加表揚:“趙志達同學今天身體不舒服,還這么積極地回答問題,我們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學習!”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而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臉上火辣辣的,仿佛那一個個巴掌正抽在我的臉上。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每當我想起它,就慚愧得臉紅到脖子根。因為惰性發作,我撒了謊,欺騙老師,欺騙同學,欺騙自己。而老師的關懷和表揚,同學的問候與情誼,卻像寒冬的一縷縷陽光,照在我心上,暖乎乎的。我想,今后,再也不能做這種荒唐的事了。【名師點評】這篇文章的小作者側重敘寫了自己逃避課間操的一次經歷。講了真話,敘了真事,期間的感情變化確是作者的真實情感。全文以“我”的感情變化為線索,串聯起眾多材料,文脈貫通,組成一個整體。從開始的“怕冷”“不想出去做操”到“不由暗喜”,從“心里總有點不自在”到“擔心露餡”,從“心里真不是滋味,臉上火辣辣的”到“慚愧得臉紅到脖子根”,這些心理描寫逼真而又細膩,且與所寫的中心事件緊密相關,層層推進,有力地表達了本文的中心思想。4.完成寫作學生當堂完成寫作實踐三《我們是一家人》。結束語:點點星星匯聚成璀璨的夜空,朵朵浪花匯聚成歡快的溪流,同樣,樁樁件件的小事見證了我們的生活。愿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生活、感悟人生,用我們學習的六要素法、設置波折法、細節描寫和景物烘托等方法,寫清事情,寫出真情,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