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 大雁歸來1.語言運用:正確認讀并理解“緘默、霧靄、遷徙、目空一切”等富有表現力的詞語。2.思維發展: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3.審美鑒賞:品味語言的生動性,欣賞作者的抒情筆法,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懷。4.文化傳承: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愛野生動物的感情。1.通過篩選,提煉文章關鍵信息,了解“科學觀察筆記”的知識性和嚴謹性。2.通過聚焦段落,采用精讀的方法,掌握“科學觀察筆記”的抒情性和文學性。通過品讀抒情語句,理解“科學觀察筆記”的浪漫性和思想性。討論法、合作探究法。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孩子們,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孩子,自然萬物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層林盡染、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樣的自由美好,你有停下來,認真去欣賞過嗎?請大家打開回憶的閘門,分享一次沉浸式的觀察大自然的趣事。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認識美國生態學家利奧波德筆下的大雁,向他學習科學觀察筆記的寫法。(板書課題)二、檢查預習 疏通字詞1.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生態學家。他是一個熱心的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和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也是一個有著國際威望的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被譽為美國“生態倫理之父”。(2)知識鏈接1935年,利奧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的沙鄉購買了一個荒棄的農場,嘗試重新恢復生態上的平衡,并以此為素材撰寫了大量隨筆,與他的其他文章匯編成著名的《沙鄉年鑒》一書。在本書中,作者不僅表達了對威斯康星沙鄉農場和諧生活的追憶,也記錄了為追求科學的生態觀而經歷的教訓和痛苦,并論述了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之間的關系,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葆有的愛與尊重。全書語言清新優美,內容嚴肅深邃,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洋溢著對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的摯愛情愫。2.生難字詞(1)字音遷徙(xǐ) 霧靄(ǎi) 窺探(kuī) 緘默(jiān)沼澤(zhǎo) 香蒲(pú) 顧忌(jì) 凋零(diāo)滑翔(xiáng) 狩獵(shòu) 環頸雉(zhì) 瞄準(miáo)盤旋(xuán) 枯燥(zào) 稀疏(shū) 彌漫(mí màn)(2)詞義【凋零】(草木)凋謝零落。【遷徙】遷移。【緘默】閉口不說話。【窺探】暗中察看。【霧靄】霧氣。【狩獵】打獵。【顧忌】恐怕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有顧慮。【目空一切】形容驕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三、看篇——初識大雁·知識性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從遷徙特點、飛行特點、棲息地、喜歡的食物、聲音特點等方面概括有關大雁的知識。點撥:①遷徙特點:每年11月飛往南方越冬,每年3月,大雁歸來。六只或以六的倍數組成雁隊。②飛行特點:飛行路線筆直,飛行距離200英里。③棲息地:池塘、水邊、沙灘、草地、沼澤。④喜歡的食物:玉米粒。⑤聲音特點:3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叫起來;4月的夜間,大雁會一陣陣地喧鬧;11月份的大雁一聲不響。2.根據文章描寫的大雁歸來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寫的?點撥:抓住時間詞、空間詞、事物發展變化的語句來理清結構,判斷說明順序,本文大致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3.通過以上信息,你獲得了寫“科學觀察筆記”的哪些啟示?點撥:①科學觀察筆記要傳遞準確真實的知識。②科學觀察筆記要使用準確嚴謹的數據。③要做一個細致認真的大自然的觀察者。四、看段——聆聽雁語·抒情性1.在作者的科學記錄中,對大雁哪一方面的描寫,最具體最生動呢?點撥:聚焦聲音的描寫:第4、6、7、9段。2.請大家從這四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由地大聲誦讀,然后小組討論:作者是如何精妙地描寫大雁之聲的呢?請把你的發現講給同桌聽。點撥:直接描寫:①用擬聲詞模擬聲音:“咯咯”是擬聲詞,用讀者熟悉的聲音,將蹼雞的叫聲傳達出來,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②用修飾語描摹聲音:“刺耳的”“一陣急促的混亂的”“激烈的”“深沉的”“一些模糊的”等定語在準確表現聲音特點的同時,還表現了聲音的變化。③用時空轉變區分聲音:“遠處”寫出了聲音的遠近距離;“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靜悄悄的”“然后,突然間”“隨后”“漸漸”則寫出了聲音由靜到動,再由動到靜的層次感。④運用修辭美化聲音:“低語”“問好”“辯論”“發言”“喧鬧”“閑談”等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大雁的活潑可愛,大雁歸來后的快樂,極具趣味性和畫面感。間接描寫:①用動作暗示聲音:“扇動翅膀”“翅膀在水上的拍打聲”“蹼的劃動”都是動態描寫,表現了聲音的來源和變化。②用對比突出聲音:將沙錐鳥、貓頭鷹、蹼雞較小的聲音與大雁的聲音進行對比,突出大雁叫聲的喧鬧、刺耳的特點。3.從這些豐富動聽的聲音描繪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點撥:①感受到了大雁富有靈性,它們活潑機警,善良溫和。②也感受到了作者把大雁當作朋友、家人,大雁給他帶來快樂和幸福,他喜歡聽它們或低語或喧嚷,他為大雁的歸來而欣喜歡樂。4.請從第4、6、7、9段中任選一段,根據上下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同桌合作,設計一段大雁的獨白或對話,惟妙惟肖地展現大雁的特點?;蛘哌\用以上總結的方法,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大雁覓食的過程,側重聲音描寫。5.由此請總結出寫“科學觀察筆記”的一些啟示。點撥:①要有合理想象,要進行細致優美的描寫。②要做一個筆法靈動的寫作者。五、看意——大雁言志·思想性1.作者為什么要濃墨重彩地描寫大雁的聲音呢?只是想表達他對大雁的喜愛嗎?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利奧波德。1887年,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府邸里,利奧波德降生了。從這里望出去,能看見動物生長,能看見水貂掘洞,野鴨遷徙,能在深潭游泳,在溪邊釣鱒魚,這里是這個小男孩天然的野生動物樂園。多年后,在沙鄉農場,他和家人親手栽種了上千株松樹,改變這里的生態情況;他每天觀察和記錄著動植物們的繁衍與生長,思考著土地的命運。PPT呈現:他在《沙鄉年鑒》中說:在這個先是被我們越來越完美的社會榨取殆盡,然后又被遺棄的沙鄉農場里,我們試圖用鏟子和斧子去重建我們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東西。正是在這兒,我們探索著,而且也發現著上帝賜予我們的本質。2.作者對大雁及大雁的聲音飽含深情,是因為他在這里,在大雁身上尋找到了一些失去的東西。結合文章內容,思考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東西。點撥:善良、親情、友情、團結的觀念等。3.利奧波德作為“生態倫理之父”,他認為真正的文明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植物、土壤互為依存的合作狀態,土地是一個共同體,人只是這個共同體中普通的一員。我們回到題目,《大雁歸來》的作者除了熱切地呼喚大雁歸來,他還希望什么“歸來”呢?點撥:動物們平安的歸來;美麗環境的歸來;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生活歸來;人類環保意識的歸來;博大的人文情懷歸來;萬物平等的觀念歸來;美好人性的歸來。4.讓我們再次大聲齊讀兩遍課文標題,讀出心中更多更美好的期待。師生共讀:大雁歸來,大雁歸來!5.總結科學觀察筆記的寫作方法。點撥:①注重文章的思想深度。②做一個維護自然和諧的實踐者。六、創作——落筆成詩·文學性文章最后一段中有這樣的句子: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3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請同學們結合本課所學,寫幾句詩來總結你的所得。點撥:我們都有羽翼我們不能高舉獵槍瞄準自己的翅膀我不能忘記那歸來的方向。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寫好一則科學觀察筆記,也收獲了很多思想上的啟發。愿我們都能做一名環境的觀察者,地球的思考者,維護自然和諧的實踐者!愿我們用努力讓所有的美好一起歸來!七、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本文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大雁的鳴叫、覓食、群居、飛行等活動,說明大雁是對人類有益無害的伙伴,表達了作者對野生動物的喜愛之情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2.拓展延伸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請為鳥類寫一則公益廣告語。點撥:①保護鳥類就是保護人類的朋友;②鳥是大地的精靈,大自然的智者,是人類的良師益友。3.布置作業完成本節內容。大雁歸來我覺得《大雁歸來》應定位為一篇“觀察筆記式”的散文(隨筆)作品而不是科學小品文,由此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通過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對《大雁歸來》的主題有多種解讀,我的看法是:“呼吁‘環?!憋@然淺了一些;“呼喚‘野性’的回歸”更多的帶有“個性解讀”的痕跡;其實,只要結合作者的觀念,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真正追求、一心向往的其實是自然萬物之間平等、和諧的境界。如何使學生理解作者的這一觀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本課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由欣賞、探究本課語言的生動性到體悟、理解語言文字中作者的情感表達,由感性到理性,層層推進。既體現了語文課的本色,又實現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