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詩酒趁年華14.《詩詞三首》創設情境,布置任務《中國詩詞大會第七季》第一期節目即將開播,本期主題為“詩酒趁年華”,節目以重溫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蘇軾的《水調歌頭》開展。現在,老師將化身為節目主持人,在座的同學們化身三位詩人的代言人,一起參加此次詩詞大會。任務:開場自我介紹 說出酒中故事品出酒中滋味 寄托酒中情懷行路難李白一、開場自我介紹主持人酒,伴隨著中華文化的長河,抒寫著曲折的故事,寄托著文人的悲歡,傳遞著內心的情思。或醺、或醉、或酣……都是那么饒有滋味。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蘇軾的《水調歌頭》三首詩詞憑酒起,悲歡離合藏杯里……首先,有請三位詩人的代言人,分別為自己以及代表詩歌作詳細的介紹。要求: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以詩人的口吻,用第一人稱進行介紹,介紹內容包括作者朝代、字號,身份、代表作、詩歌體裁、創作背景等。大家好,我是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等。《行路難》古樂府詩。這首詩是天寶三年我離開長安時所寫。天寶元年,我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視,一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將大展雄圖。我高呼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幻想著終于可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去實現建功立業的理想。但沒等到我“功成”便被“賜金還山”,實際上是被皇帝下令驅逐出朝了。離開長安之前,朋友不惜重金,設下宴席為李白踐行。宴席間,李白寫下流傳千古的《行路難》。二、說出酒中故事主持人“金樽清酒斗十千”“暫憑杯酒長精神”“把酒問青天”……這三首詩詞或以酒起興,或以酒為結,都憑借著酒訴說著一個個動人曲折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聆聽酒中的故事。節目組要求現場朗誦三首詩歌,為了讓節目呈現出最好的效果,請同學們分組為自己的代言人完成誦讀任務卡的設計。誦讀任務卡誦讀篇目標注讀音找出韻腳劃出節奏,讀出情感其他組的評價(最高分5顆星)讀詩歌之意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zūndǒuxiūzhùsèhángqíjì借助文章注釋,通過想象,用第一人稱的口吻生動地描述詩中的故事。述詩歌之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金樽:對酒杯的美稱。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形容酒美價貴。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同“值”,這里是價值的意思。詩意:金酒杯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玉盤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投箸:丟下筷子。四顧:環顧四周。茫然:無所適從的樣子。詩意:我放下酒杯和筷子,食不下咽,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欲渡:想要渡過。塞:堵塞。詩意:我想遠渡黃河,冰雪堵塞了河川;我想要登太行山,大雪堆滿了山嶺。垂釣碧溪:相傳(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釣,后輔佐周武王滅商。乘舟夢日:相傳伊尹受商湯任用前,曾夢見乘船經過太陽旁邊。詩意:閑來無事像姜太公一樣在碧溪邊釣魚;像伊尹一樣夢里乘船經過太陽旁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歧路: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今安在:如今身處何方?或現在要走的路在哪里?詩意: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為什么這么多,我現在要走的路在哪里?長風破浪會有時:比喻終將實現遠大理想。會,終將。《宋書·宗愨傳》載,南朝時宗愨用“乘長風破萬里浪”來形容自己的抱負。云帆:高高的帆。濟:渡。詩意:乘風破浪的那一天總會來臨,那時我會揚起高高的云帆,橫渡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在朋友為我送行的宴會上,金酒杯里裝著清醇美酒,玉盤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劍來,四處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我想渡過黃河,可堅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蓋滿了山。閑時坐在碧溪上垂釣,忽又想象在夢中乘船從日邊經過。哎,行路艱難,行路艱難,岔路這么多,如今不知自己身處何方?但我想終有一天,我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到那時我將掛起風帆渡過茫茫大海。三、品出酒中滋味主持人人生境遇不同,品出的酒也會有各種滋味。讓我們一起舉杯,結合詩歌創作背景,品一品三位詩人的酒,體會他們當時的心境。小組合作,探討三位詩人心境的變化,請代言人以“_______________詩句,運用_____________(手法),我從中品出了這杯酒有____________滋味(心情)”的格式回答,并繪制出他們的心路歷程圖。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描寫了怎樣的畫面?夸張筆法,將美酒佳肴的價值夸張化;極寫宴會的豐盛,營造歡樂的宴飲氛圍;以樂景襯哀情,為下文苦悶茫然的心緒做鋪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從描寫手法角度賞析】動作描寫,“停”“投”“拔”“顧”四個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詩人在宴席上因為仕途不順而食不下咽的狀態;表現詩人被賜金放還時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憤懣不平。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想象,虛寫自己想渡黃河、登太行山;比喻、對偶,用“雪滿山”和“冰塞川”,比喻人生道路艱難險阻,形象地寫出了詩人仕途的艱難,表達了詩人無法實現理想的苦悶和迷茫。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用典,借用姜太公釣魚和伊尹夢乘舟日邊的典故;實則寫自己想要像姜太公、伊尹一樣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表現自己仍然有建功立業的愿望,并懷有希望。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多角度鑒賞句子?修辭?表達方式?句式?反復,連用兩個“行路難”;設問,問要走的路在何方;短句,短促有力,節奏感強;直抒胸臆,運用反復的修辭,連用四個三字句,節奏短促,強調仕途的艱難,表達了詩人理想抱負無法實現的苦悶與迷惘。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用典,借用宗愨“長風破浪”的典故;運用“破”“掛”兩個充滿氣勢的動詞;表現詩人雖身處逆境,仍保持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主旨)歡樂苦悶希望失望宴飲場景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展望未來神游千古回到現實迷惘乘風破浪自信李白的心路歷程圖作者的情感變化由苦悶憂郁到不甘沉淪,繼續追求,然后希望被重用,最后到樂觀自信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壹助讀資料離開長安后,李白仍關心國事,希望有一天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懷著恢復國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卻因此獲罪并被流放。這時李白已經五十九歲,但他仍沒有后悔自己的選擇。流放歸來后,李白一度準備參加李光弼的軍隊,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兩年之后,李白去世,時年六十二歲。可以說,李白的一生都與失敗交織在一起。素質拓展知命不畏,勇往直前,成就自我·6歲時踩著板凳煮粥的孩子,26歲真的站上《感動中國》領獎臺了!· 龐眾望出身河北滄州貧困家庭,父親患精神分裂癥,母親下肢殘疾,6歲時還查出先天性心臟病,靠全村湊錢完成手術。· 成長中,他一邊撿廢品補貼家用、照料家人,一邊刻苦學習,高中獲多項全國學科競賽獎項。· 2017年高考,以744分(含清華“自強計劃”加分)成滄州理科狀元,考入清華精密儀器系。· 本科婉拒社會資助,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學業;2021年留清華直博,讀博期間發表多篇SCI論文、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2025年獲評《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龐眾望:背影留給坎坷,笑容交給陽光。名字里寫著責任,步履中充滿力量。磨礪過的劍,破繭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負媽媽的目光,不辜負時代的期望 。6歲時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歲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桂海潮出身于云南施甸縣姚關鎮一個小山村·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一飛沖天,桂海潮立下夢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太空"·高中生涯,廢寢忘食的學習,順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保送讀研并提前攻讀博士·博士畢業后,發表20余篇SCI學術論文·2017年,回到母校,成為航天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2023年5月30日,桂海潮將作為我國首位載荷專家,隨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出征。桂海潮:從小鎮少年開局,志在四方,到奔赴宇宙摘星星,實現了人生機遇的突圍,命運永遠都是在掌握我們自己手中。理解性默寫1.《行路難》中用“ , ”表達了積極向上、一往無前的豪邁氣概。2.用宴會的豐盛熱鬧反襯詩人內心苦悶的句子: , 。3.詩中用連續的動作描寫,表現作者內心苦悶的句子是:, 。4.詩中表現詩人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濟世安民的理想無法實現的詩句是:, 。5.借用典故含蓄表達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歷盡千帆后 歸來仍少年酬:酬謝、答謝,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放眼望去處處風光你卻長守寂寞,滿朝文武個個升官你卻獨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點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損失實在是太多了。大家好,我是劉禹錫,字夢得,唐代哲學家、文學家。有“詩豪”之稱,因與柳宗元交誼甚深,人稱“劉柳”;代表作有《秋詞》《陋室銘》等。《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一首七言律詩。唐順宗永貞元年,我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寶歷二年,我被罷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陽,與罷蘇州刺史的白居易相會。白居易在酒席上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我因此寫作此詩答謝白居易。一、開場自我介紹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chóuyínfùkēpànzhǎng誦讀明詩意二、說出酒中故事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巴山楚水:詩人曾被貶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屬巴郡,朗州屬楚地,故稱“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從唐順年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共二十二個年頭,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陽,所以說“二十三年”。棄置身: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詩意:巴山楚水這片荒遠凄涼的地方,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貶謫在這里。空:徒然地。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馬氏集團殺害,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了《思舊賦》。爛柯人:指晉人王質。南朝梁任昉(fǎnɡ)《述異記》載,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斧子柄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發現已經過了上百年,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詩意:懷念老友,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久謫回到家鄉,像王質一樣感到恍如隔世。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萬木春:萬樹爭榮,一片春色。春,名詞用作動詞,爭春。詩意:沉船旁邊有千帆競發,枯樹前頭有萬木爭春。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長:增長、振作。詩意: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二十三年來我被棄置在巴山楚水這片荒涼的地方。懷念朋友時我只能獨自吟誦《思舊賦》 ,回到家鄉,早已物是人非,自己更像是隔世之人。浩渺的大江上,一條沉船旁邊有千萬條船急速駛過,江岸邊,一棵歷經嚴冬的枯樹已凋敗,但它的四周有無數新生的樹木在茁壯成長。老白啊,今天聽你贈歌一曲,暫且借酒來振作起精神吧。三、品出酒中滋味主持人人生境遇不同,品出的酒也會有各種滋味。讓我們一起舉杯,結合詩歌創作背景,品一品三位詩人的酒,體會他們當時的心境。小組合作,探討三位詩人心境的變化,請代言人以“_______________詩句,運用_____________(手法),我從中品出了這杯酒有____________滋味(心情)”的格式回答,并繪制出他們的心路歷程圖。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首聯交代了什么?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巴山楚水”寫出貶謫地的荒遠,“二十三年”點明被貶時間之長,“凄涼地”“棄置身”,把作者被貶不被任用的境遇表現得淋漓盡致,流露出詩人的無限辛酸和憤慨。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頷聯借用“聞笛賦”“爛柯人”兩個典故,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用典(聞笛賦、爛柯人)。聞笛賦:借向秀對稽康的懷念表達詩人對受害戰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表達作者再回故鄉對昔日故友的深切懷念。爛柯人:詩人以王質自比,暗示貶謫的時間之長久,抒發了對歲月流逝、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請多角度賞析:畫面、修辭、情感、哲理等角度)比喻:原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作者將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暗示隨著社會的發展,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表現了詩人不甘沉淪的樂觀精神。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結合標題,談談尾聯的用意。“暫”暫且、姑且。意思是暫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來振作精神,表達了對朋友關懷的感謝。一個“暫”字,表達了作者樂觀豁達、進取向上、意志堅定的人生態度。同時點明酬題意。劉禹錫的心路歷程圖辛酸悲涼惆悵懷念豁達樂觀振奮昂揚貳助讀資料劉禹錫二十二歲即中進士,三十四歲就進入國家中樞部門,主管財政工作。接連被貶劉禹錫創作了大量的詩,以抒發自己不甘沉淪的雄心。被貶至連州,地處五嶺以南偏遠荒涼。然而劉禹錫并沒有囿于失志和愁悶,他將精力完全集中于治理連州。為當地百姓向朝廷上表請求減免因海潮災害而拖欠的稅賦,還積極向朝廷請撥物資。劉禹錫在任期間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延讀識詩豪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描寫詩人長年被貶偏遠之地,飽含無限辛酸的詩句是: , 。②《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用典故表達回歸之后的感受的詩句是: , 。③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 。④《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詩人借酒振奮精神,對生活對未來積極樂觀的詩句是: ,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理解性默寫2.下面對《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作者寫給白居易的回贈之作,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的心情。B.首聯中的詞語“凄涼地”“棄置身”,暗含詩人長期謫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C.頷聯借用“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抒發了詩人懷念友人之情和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D.頸聯的“沉舟”和“病樹”兩句,詩人借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哲理,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無奈、惆悵與嘆息。D蘇軾明月圓中秋 朗朗照古今水調歌頭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大家好,我是蘇軾,北宋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全才”。《水調歌頭》是一首詞,這首詞作于丙辰年中秋。1074年,我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外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弟弟蘇轍當時在河南,我們二人已七年未見。中秋之夜,望見明月,想起仕途不順,妻子早逝,又不能與弟弟相聚,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詞。一、開場自我介紹水調歌頭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chénquèqióngzhuǎnqǐchán讀懂詞中意二、說出酒中故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1076年,時任密州太守。到天亮。同時。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詩意:丙辰年的中秋節,我高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讀懂詞中意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閣:朱紅色的樓閣。綺戶:雕花的門窗。無眠:不能入睡,這里指不能入睡的人(指詩人自己)。何事:為什么。意: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門窗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月兒)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只是希望。嬋娟:本義指婦女姿態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詩意:人間總有悲歡離合之事,月亮總有陰晴圓缺之時,這種事情自古以來就難以求全。只希望你我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端起酒杯。宮闕:宮殿。哪一年。詩意: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我)端起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欲:想要歸去:回到天上去。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宮。不勝:經受不住。勝,受得住、經得住。何似:哪里比得上。詩意:我想乘著清風回到天上去,又擔心在美玉砌成的樓宇里,經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嚴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哪里比得上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丙辰年中秋,我通宵暢飲,大醉而歸,寫了這首詞寄托對弟弟蘇轍的思念。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月中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擔心禁不起月宮之中的寒冷。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怎比得上人間? 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眠的我。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在人們別離時圓呢?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有陰晴圓缺,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圓滿。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三、品出酒中滋味主持人人生境遇不同,品出的酒也會有各種滋味。讓我們一起舉杯,結合詩歌創作背景,品一品三位詩人的酒,體會他們當時的心境。小組合作,探討三位詩人心境的變化,請代言人以“_______________詩句,運用_____________(手法),我從中品出了這杯酒有____________滋味(心情)”的格式回答,并繪制出他們的心路歷程圖。詞前小序可否去掉?其作用是什么?什么是兼懷子由?““中秋”、“兼懷子由”,透露了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緣由。詞的上下兩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把酒問——下片:把酒問——青天明月體悟詞中情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詩人為什么會有“歸去”的想法?“欲”和“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心理?“欲”和“恐”表明蘇軾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既想出世又想入世的矛盾心理,他在兩難之間徘徊。出塵入世矛盾心理情感變化軌跡:贊美向往——矛盾徘徊——熱愛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說說詞人是如何解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的?何似:哪里比得上,在消極避世與在地方為官造福一方百姓的矛盾糾葛中,很顯然蘇軾選擇了后者。“天上”是蘇軾的逃避,“人間”才是他的從容面對。乘月舞蹈,表達對人間生活的喜愛。鏈接材料:1069年,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政”,恩師歐陽修等一批官員被貶,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十年間,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1079年,因作詩諷刺新法,卷入“烏臺詩案”,被捕下獄,坐牢103天,幾瀕臨被砍頭的境地。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主語是什么?“無眠”的人指誰?為什么“無眠”?“轉”和“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無眠”準確地表現了離別之人因不能團圓而難以入眠的情景。時光悄然流逝,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弟弟深深的懷念。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作者為什么說月兒對人怨恨呢?詞人用了擬人手法,將月人格化,月兒對人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散的時候圓呢?表面上是月兒怨恨,其實是借揣度月亮怨恨人這個無理邏輯,寫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惆悵與悲憤。對明月的埋怨,對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與月二者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你從中領悟到了詞人怎樣的心理變化?月的陰晴圓缺和人的悲歡離合是相通的,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兩全。作者從自然的常理中領悟到了人生難以十全十美,不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表現了作者由心中郁結到豁達樂觀的心理變化。如何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并非一般的自我安慰和勉勵,而是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真誠的祝福,祝愿所有的人們長長久久,就算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色。表達了詞人對兄弟、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豁達樂觀的胸襟。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感變化軌跡:懷念親人——惆悵悲憤——樂觀祝愿李白的心路歷程圖把酒問月贊美向往——矛盾徘徊——熱愛生活對月懷人懷念親人——惆悵悲憤——樂觀祝愿通過分析整首詞,你覺得蘇軾寫作的目的,除了懷子由外,還有什么,請補充詞前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 , ,兼懷子由。感嘆人生祝愿諸君補小序理解性默寫(1)寫詩人悵恨久別,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地發問的句子是:, ?(2)詞人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慰藉,離別之憾在兄弟友愛中得到補償的句子是: , 。(3)表達豁達胸襟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 , 。(4)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2.下面對蘇軾《水調歌頭》一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詞人在此句中把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達了出來,也顯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但詞人最終覺得人間的熱鬧比不上月宮的奇妙。C.“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間抒發了懷人之情,好像是對月有怨懟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D.“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句宕開一筆,表現了詞人由心中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作達觀之想的心理變化。B四、寄托酒中情懷這三杯酒里都有詩人樂觀、積極的情懷!如果讓你把這三杯酒送給你認為需要的親朋好友,讓他/她從詩中汲取能量,你會選擇哪一句送給誰?說說理由。我要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送給遇到挫折的朋友,告訴她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做最好的自己,享受當下,也是一種幸福。示例課堂總結酒是人生不得意時的慰藉;是世事變遷的惆悵,是物是人非的感慨;酒是對友人的思念,是親人離散時的寄托;酒是懷才不遇的悲憤,是縱情歡樂的豪放.....一樣的酒,不一樣的心路歷程;一樣的貶謫悲涼,不一樣的抒寫方法。三位詩人同樣經歷貶謫悲涼,卻為我們詮釋了不同的樂觀豪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遭遇坎坷、艱難蝸行的時候,用“暫憑杯酒長精神”來激勵自己的未來之路,心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愿望,告訴自己終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一天!作業布置請你以“酒”為意象,以“樂觀”為主題,為節目寫一段結語(不少于300字)。作業布置1.寫作(共40分)我們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歡笑,學習路上有艱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們有堅實的腳步,有豐富的體驗,有無盡的期盼與思考。請以《在路上》為題,自定文體,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2.1課、3課、14課默1,錯1改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