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7張PPT)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結合朗讀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境。01聯系寫作背景,感悟詩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02初步了解古代詩歌的一些常識,學習欣賞古詩。03學 習 目 標任 務 群任務二:遇見·四季之美任務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任務一:備查·古詩新知第一課時中國古代詩歌燦若繁星,學校文學社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感受古詩詞之美,準備以《古代詩歌四首》為內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詩歌 邂逅四季之美”為主題的展板,請你幫助文學社完成展板設計的相關任務。展板第一展區為“備查·古詩新知”,請你根據下列知識鏈接、課下注釋以及自己查找的資料,幫助完成第一展區的表格填寫。任務一:備查·古詩新知題目 出處 作者簡介 體裁《觀滄海》《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凈沙·秋思》展區一:備查·古詩新知(按音律形式分)中國古代詩歌詩詞曲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古詩楚辭樂府詩歌、行、吟等絕句律詩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知識鏈接古體詩: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四言體盛行于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近體詩包括絕句(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知識鏈接知識鏈接元曲: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新的詩體,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數)。小令在元代又名“葉兒”,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調;每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譜式,規定小令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通常一首小令一個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調,小令另有題目。題目 出處 作者簡介 體裁《觀滄海》《次北固山下》展區一:備查·古詩新知《曹操集·詩集》《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b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為建安文學代表人物。著有《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古體詩中的四言詩《全唐詩》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現存詩不多,其中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終南山》。近體詩中的律詩題目 出處 作者簡介 體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凈沙·秋思》展區一:備查·古詩新知《李白集校注》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象豐富,語言瑰麗活潑,風格豪放飄逸,感情奔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歌語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著稱,后世譽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出生于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近體詩中的絕句《全元散曲》馬致遠( 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被譽為“秋思之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漢宮秋》《天凈沙·秋思》等。元曲中的散曲(小令)展板第二展區為“遇見·四季之美”,工作人員準備將眾多詩詞根據季節設計四個板塊,分別為“遇見·春”“遇見·夏”“遇見·秋”“遇見·冬”。《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這四首詩歌,你覺得分別應該放在第二展區的哪個板塊 請結合詩意和意象,陳述理由。任務二:遇見·四季之美詩歌 景 板塊《觀滄海》《次北固山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凈沙·秋思》展區二:遇見·四季之美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到達,登上多么水波蕩漾的樣子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聳立策馬東來,登上碣石,我要飽覽這大海的壯觀。海面浩渺,水波蕩漾,突兀聳立的山島,最先躍入眼簾。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巨大的波浪島上的樹木,一叢叢生長著,百草豐茂繁密。大海在蕭瑟的秋風中,洶涌起伏著不盡的波瀾。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像它,指滄海銀河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太陽和月亮晝夜不停運轉,都是大海吐納的;天上的銀河,星光璀璨,它們也都出生于大海廣闊的胸間。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啊!今日我觀賞大海,幸運得很,好極了,且讓我引吭高歌,傾吐宏偉的心愿。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宏大秋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停宿旅人前行的路北固山旅人前行的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乘船向前。潮水漲得與岸齊平風順而和掛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水上的風吹拂著,一葉白帆高高懸掛。指夜將盡未盡之時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寄回故鄉的書信北歸的大雁我多么思念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冬末春初之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王昌齡(?—約 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左遷,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柳絮即杜鵑,又稱“布谷鳥”指王昌齡。古代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柳絮已經落盡,布谷鳥在不停地啼鳴,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今湖南西部、貴州東部五條溪流的合稱唐代夜郎有三處,兩個在今貴州桐梓,本詩所說的“夜郎”在今湖南懷化境內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它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邊。楊花落盡子規啼暮春之景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曲牌名。思,思緒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秋風干枯的藤、衰老的樹,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形容悲傷到極點天邊,指遠離家鄉的地方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悲傷到極點的漂泊人還遠在天邊。凄涼秋景詩歌 景 板塊《觀滄海》 宏大秋景 遇見·秋《次北固山下》 冬末春初之景 遇見·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暮春之景 遇見·春《天凈沙·秋思》 凄涼秋景 遇見·秋小 結第二課時展板第三展區為“涵泳·感悟哲思”。“詩言志”,工作人員為了幫助大家解讀詩歌所寄寓的情感特設置本展區,請你根據提示幫助其完成《古代詩歌四首》的相應解讀任務。任務三:涵泳·感悟哲思解 讀 提 示解讀詩歌中寄寓的情感,可以從一下角度切入——角度一:知人論世。了解作者、寫作背景角度二:抓住意象。意象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角度三:抓住精妙字詞角度四:關注注意意象堆疊、組合角度五:……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觀滄海》與《天凈沙·秋思》都是寫秋景。《次北固山下》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寫春景,為何在詩人筆下同一季節的景物卻有這么大的不同 請聯系“寫作背景”進行解說。背景資料一《觀滄海》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大戰之后,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背景資料二馬致遠少年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執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幾乎都過著漂泊無定、困窘潦倒的羈旅生活。《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實而生動的寫照。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背景資料三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古詩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詩人王灣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之間,不得歸家。《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他一路行來,泊船北固山下,觸發思鄉之情而寫下的。背景資料四王昌齡的仕途屢經挫折,數次遭貶,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李白在東南地區漫游期間,得悉王昌齡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關切,當即寫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遙寄給他,以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的背后是詩人寄寓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情不同,景就不同,這是詩歌的一大特點——情景交融。題目 景不同 情不同《觀滄海》 宏大秋景 壯志滿懷《次北固山下》 冬末春初之景 思鄉心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暮春之景 關切友人《天凈沙·秋思》 凄涼秋景 游子之悲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反復誦讀《觀滄海》,想象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說說你產生了怎樣的感覺。詩中選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點,如“滄海” “洪波”“日月”“星漢”等,都是遠觀之景。設想我們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所觀之景盡是宏觀之景、浩大之景,遠望滄海的波瀾,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為之開闊,胸懷為之寬廣。這就是壯美的感覺。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觀滄海》中最能反映了作者感情的是那一句?是如何表現詩人情感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宏偉景象,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抒發了詩人想進一步統一全國的雄心壯志。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古詩常常借助特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中的“楊花”和“子規”有什么深意 詩人選取這兩個景物,一是取其季節的意義,表明事情發生的時令;二是取其形象意義,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給讀者以畫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義,楊花飄忽不定,行游無蹤,暗喻征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常鳴“不如歸去”,借用來關懷跋山涉水、遠走他鄉的友人王昌齡。資 料 助 讀楊花:柳絮,漂泊無定。指楊花落盡,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子規:杜鵑鳥,其叫聲為“不如歸去”。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中“愁”字有何表達效果?“愁”字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現實的悲憤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忱的關懷。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王灣以一首《次北固山下》立于唐代優秀詩人之列,這首詩的魅力何在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一句所寫的景象很壯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句所寫的景象很有哲理。“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這一句所抒發的鄉愁很打動人心。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律,律詩的中間兩聯要求對偶。抓住精妙字詞賞析對偶聯。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很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際,海上已經涌出一輪紅日,江上已有春意,而舊年還沒有過完。兩個動詞“生”“入”非常傳神,將殘夜孕育海日,新年送走舊年的哲理表現出來。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同樣是表達鄉愁,《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和《次北固山下》,哪一首詩的愁緒更濃重一些 如果用色彩去表現,你分別會用什么色調 請簡述理由。示例一:《天凈沙·秋思》更濃重一些。詩人選取了特定的時間——黃昏(夕陽西下);選取了特定的景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滄桑、凄涼,用這些景物烘托出特定的愁苦氛圍。《次北固山下》也是在特定的時間——冬末春初,舊年將盡新年來臨之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讀者感受到詩人開闊的胸懷和雄放的激情,“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則有一種積極向上的蓬勃之氣。如果要用色彩去表現,《天凈沙·秋思》我會選用色調偏暗的黃色;《次北固山下)我會選用藍色、綠色。任務二:涵泳·感悟哲思示例二:《天凈沙·秋思》中“小橋”“流水”“人家”,可能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別人的美好氣氛更烘托出自己“古道”“西風”“瘦馬”的落寞;也可能是詩人回憶中的故鄉之景,與眼前“枯藤老樹昏鴉”形成鮮明對比。我會用灰色調去表現。示例三:《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他的喟嘆是沉重的,一聲“斷腸人在天涯”,把無所歸依的傷感與愁苦表現了出來。《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詩人還可以通過書信傳遞自己的思鄉之情,顯然比散曲里的抒情主人公好多了。展板第四展區為“吟誦·聲韻傳情”。誦讀古代優秀詩歌,可以讓我們心靈得到滋潤和凈化,情感變得豐富。工作人員為了幫助大家感受詩歌的聲韻美,準備將《古代詩歌四首》錄制成朗誦視頻,并制作成二維碼鏈接讓大家掃碼觀看,請你幫助其設計朗讀腳本。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朗 誦 任 務 卡 朗讀設計 畫出重音、停頓,并設計朗讀的體態、手勢、表情等。朗讀說明 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朗讀設計的理由朗讀配樂 根據詩歌的內容、情感或意境,選擇恰當的朗誦配樂。朗讀評價 請其他小組為你點亮☆ ☆☆☆☆☆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朗讀設計 畫出重音、停頓,并設計朗讀的體態、手勢、表情等。 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抬頭目視遠方,斗志滿滿,眼神堅定)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右手慢慢向右上方舉起,手心向上)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右手緩緩落下,停在右胸前,手心向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右手慢慢將手心朝下,小幅左右移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語速稍加快,向左上方舉手,不落下)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向右上方舉手,身體前傾,作豪邁之姿)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抬頭目視前方,雙手向正前方有力高舉,眼神更為堅定)··············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朗讀說明 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朗讀設計的理由。 這是一首質樸剛健、音調鏗鏘的四言古詩。詩人用宏大的景物,讓我們感受到秋日蒼涼中的慷慨和豪情。“滄海”“洪波”“日月”“星漢”,都是遠觀之景、浩大之景,重讀這些詞語,突出詩人開闊的眼界和寬廣的胸懷。所以在讀到這些景物時,我們的手勢是有力氣的,表情都是堅定、充滿斗志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充滿奇特的想象,把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展現了出來,所以在這兩句,我們稍加快節奏,左右手并上,期待能把這種氣勢更豐富地展現。最后我們把手勢停留在“雙手向正前方有力高舉”,就是想把曹操的壯志滿懷鏗鏘有力地表現出來。朗讀配樂 根據詩歌的內容、情感或意境,選擇恰當的朗誦配樂。 配樂:駱集益《滄海龍吟》曹操的《觀滄海》描寫了滄海宏大的景象,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滄海龍吟》曲調慷慨激昂,比較契合這首詩的情感基調,適宜作為誦讀配樂。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朗讀設計 畫出重音、停頓,并設計朗讀的體態、手勢、表情等。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微微抬頭,遠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雙手向兩側伸展)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只手指天,一只手自然擺動)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雙手交握,放在胸前,然后右手微舉,目視遠方)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 ····· ···朗讀說明 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朗讀設計的理由。 這首律詩通過描寫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之景,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前四句應讀出詩人旅途所見的開闊與寧靜,情感較為平和。一二句重讀“客路”“行舟”,讀出旅途奔波之意;三四句重讀“潮平”“闊”“風正”“懸”,展現恢弘開闊的景象,讀出樂觀昂揚之情。第五、六句在感慨時光流逝中蘊含著積極向上的希望,情感略有起伏。“海日”“殘夜”“江春”“舊年”可適當加重,體現新舊交替的意境。 最后兩句思鄉之情漸濃,語氣中要透露出淡淡的憂愁。重讀“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強調思鄉之情。朗讀配樂 根據詩歌的內容、情感或意境,選擇恰當的朗誦配樂。 配樂:古琴曲《平沙落雁》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通過描寫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之景,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古琴曲《平沙落雁》曲調平和,舒緩,比較契合詩歌意境和淡淡的鄉愁,適宜作為誦讀配樂。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朗讀設計 畫出重音、停頓,并設計朗讀的體態、手勢、表情等。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開場)表情:帶著一絲憂慮和關切的神情。體態:身體站直,微微抬頭,視線看向遠方,仿佛在眺望王昌齡遠去的方向。手勢:右手可輕輕抬起,手掌微張,做出“遙寄”的姿勢。楊花/落盡/子規啼,(表情:微微皺起眉頭,表現出對春光消逝的惋惜和環境氛圍的感受。體態:上半身可稍微向前傾,增加一些投入感。手勢:用左手緩慢地從右上方劃向左下方,示意楊花飄落。)聞道/龍標/過五溪。(表情:神情更加凝重,顯出對友人路途遙遠、艱辛的擔憂。 體態:可稍作停頓,然后右手向右前方伸出,手掌攤開,似在點數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表情:目光專注而深情,體現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寄托。體態:身體轉正,雙手在胸前抬起,右手掌向上,左手掌搭在右手腕處,仿佛捧著一顆“愁心”。 手勢:接著雙手慢慢向上抬起、伸直,將“愁心”托付給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情:目光堅定且充滿期待,傳遞出希望明月能將自己的關懷帶給友人的情感。體態:身體微微朝右側,右手伸直,指向遠方,眼神順著右手的方向望去。手勢:左手可以配合著輕輕擺動,示意明月伴隨友人直到遠方。)·······朗讀說明 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朗讀設計的理由。 這首絕句通過對暮春景物的描寫,以景傳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遠行的同情和關切。詩歌第一句用“楊花”和“子規”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傷感的氣氛,在朗讀時應讀得輕而緩慢。第二句點題,“過五溪”要重讀,傳達出詩人對朋友的牽掛之情。第三、四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詩人突發奇想,將自己對友人的關懷、擔憂和囑咐都寄托于天上的那輪明月,讓它代替自己陪伴友人遠行。詩歌從寫景敘事轉到了抒情,一般來說,絕句的第三句都是“轉”,朗讀的時候往往會走上一個高潮。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間可以留稍長的停頓,以制造懸念,最后將自己對朋友的真誠祝福和盤托出。朗讀配樂 根據詩歌的內容、情感或意境,選擇恰當的朗誦配樂。 配樂:古琴曲《廣陵散》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通過對暮春景物的描寫,以景傳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遠行的同情和關切。古琴曲《廣陵散》旋律古樸典雅,節奏徐緩悠長,能為朗誦營造出一種悠遠深沉的氛圍,與詩中對友人的關切和思念之情相得益彰,適宜作誦讀配樂。·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朗讀設計 畫出重音、停頓,并設計朗讀的體態、手勢、表情等。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向右上方舉手,表情凝重),小橋/流永/人家(向左方舉手,表情有一絲向往),古道/西風/瘦馬(低頭往下看,表情回歸凝重)。夕陽/西下(抬頭目視前方),斷腸人/在天涯(惆悵,傷感。目視遠方,表情更加凝重)朗讀說明 結合詩歌內容說明朗讀設計的理由。 這是一首散曲,詩人用幾組意象的堆疊,營造出憂傷的氛圍,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愁苦與鄉思,如“枯藤”“老樹”“昏鴉”。給“枯”“老”“昏”“古”“西”“瘦”等詞標注重音,是因為這些詞特別能凸顯秋日的衰敗之象,表現了詩人心中那無法磨滅的思鄉之愁,所以在讀到這些景物的時候,表情都是凝重的。“小橋流水人家”是比較溫馨的畫面,但又突然發覺自己在離家十分遙遠的“天涯”,激起“斷腸人”更深的哀愁,所以讀最后一句時表情應該更加凝重。朗讀配樂 根據詩歌的內容、情感或意境,選擇恰當的朗誦配樂。 配樂:劉天華二胡曲《悲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以多種景物組合了一幅天涯游子孤獨地行走于西風古道的凄涼景象,抒發了凄苦的思鄉之情。二胡《悲歌》曲調幽怨悲涼,比較契合這首散曲的情感基調,適宜作為誦讀配樂。·········任務四:吟誦·聲韻傳情附:板書設計詩題四言詩七絕五律散曲節奏韻律知人論世抓住意象抓住精妙字詞關注意象組合……理解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一 、反復誦讀《觀滄海》,體會這首四言古詩質樸剛健、音調鏗鏘的特點,想象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說說你產生了怎樣的感覺。詩中選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點,如“滄海”“洪波”“日月”“星漢”等,都是遠觀之景。設想我們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所看到的盡是恢宏、浩大之景,遠望滄海的波瀾,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為之開闊,胸懷為之寬廣。這就是壯美的感覺。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描寫“楊花”“子規”兩樣景物起筆,從全詩看,有什么用意?詩人選取這兩樣景物,一是取其季節的意義,表明事情發生的時令;二是取其形象意義,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給讀者以畫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義,楊花飄忽不定,行游無蹤,暗喻征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常鳴“不如歸去”,借用來關懷跋山涉水、遠走他鄉的友人王昌齡,希望他早日歸來。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三、朗讀《次北固山下》,邊讀邊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展現的情景,體會上下句對偶的精妙。這一聯千古名句,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認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漲起來了,江面寬廣,兩岸更遠了;掛起帆,乘船順風疾行。可見船在江正中,而寫景的觀察視點又是在船上,所以詩人視野開闊,心潮澎湃,吟誦出這樣的詩句。這兩句還有更深遠的象征意義,即人生旅途充滿期待,心情樂觀昂揚。“兩岸闊”“一帆懸”是精整的對仗,意境開闊,情緒飽滿。(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自由發揮,豐富詩中的畫面內容,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四、《天凈沙·秋思》中,詩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組合在一起,營造出特別的氛圍。假如你身處其中,面對此情此景,會有怎樣的感受?這首小令的語言富有特點,基本上是名詞的連排(只有最有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個個電影鏡頭展現,關聯看似松散,實則緊湊,內涵豐富。這些意象的共同處在于衰敗、荒涼,缺乏生氣、活力,作者由此寫出了“斷腸”的凄切心情。五、古詩詞中多有借明月抒發思鄉懷人之情的詩句。朗讀下列詩句,體會詩人的情感。也可課外再搜集一些。1.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三五”“二八”即農歷十五、十六兩日,古人以月小十五、月大十六為望日,此時月最圓。新月光線柔弱,恐難以照遠,不能和遠方的“情人”共賞,而今正是月圓光滿之時,正好與對方隔千里而共度此良宵,表現了懷人之情。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詩人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使人覺得合乎情理,這是因為它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3.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明月本是沒有意識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女主人公卻偏要怨。這種仿佛無理的埋怨,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因外界事物而產生的悵惘之情。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表達了詩人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表現了詩人曠達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課外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六、背誦和默寫這四首詩歌。【點撥】反復誦讀這四首詩歌,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并在背誦的基礎上嘗試默寫,注意生難字詞的掌握。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天凈沙·秋思》朗誦:雅坤~1.mp4 《次北固山下》朗誦:任志宏~1.mp4 《觀滄海》朗誦:方明~1.mp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朗讀.mp3 第4課 涵泳古代詩歌 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