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第四單元字 音 字 形1.讀讀寫寫13.紀念白求恩 冀(jì) 派遣(qiǎn) 殉職(xùn) 動機狹隘(ài) 極端(duān) 熱忱(chén) 冷清純粹(cuì) 佩服(pèi) 鄙薄(bǐ bó) 高明出路 拈輕怕重(niān) 漠不關心(mò) 麻木不仁精益求精 見異思遷14.回憶我的母親 溺(nì) 佃農(diàn) 勞碌(lù) 私塾(shú)周濟(jì) 寬厚(hòu) 仁慈(rén cí) 連夜慰勉(wèi miǎn) 不輟(chuò) 任勞任怨 為富不仁和藹(ǎi) 祖籍(jí) 衙門(yá) 管束(shù)遷徙(xǐ) 韶關(sháo) 外甥(shēnɡ) 妯娌(zhóu li)15.梅嶺三章 閻羅(yán) 捷報(jié) 血雨腥風(xuè) 取義成仁叢莽(mǎnɡ) 旌旗(jīnɡ) 當紙錢(dànɡ)16.誡子書 淫(yín)慢 險躁(zào) 遂成枯落( suì)2.讀音易錯13.紀念白求恩 派遣(qiǎn) 狹隘(ài) 熱忱(chén) 拈輕怕重(niān)殉職(xùn) 鄙薄(bǐ bó) 純粹(cuì) 漠不關心(mò)14.回憶我的母親 佃農(diàn) 妯娌(zhóu li) 不輟(chuò) 溺(nì)周濟(jì) 遷徙(xǐ) 和藹(ǎi)15.梅嶺三章 旌旗(jīnɡ) 血雨腥風(xuè) 當紙錢(dànɡ)16.誡子書 淫(yín)慢 險躁(zào) 遂成枯落( suì)3.字形易錯(括號內為錯別字)13.紀念白求恩 派遣(遺) 狹隘(溢) 熱忱(枕) 拈(粘)輕怕重以身殉(絢)職 純粹(碎悴淬) 漠(莫)不關心 麻木不仁(人)見異(意)思遷14.回憶我的母親 不輟(掇) 為富不仁(人) 祖籍(藉) 勞碌(祿)15.梅嶺三章 閻(閆)羅 取義成仁(人)16.誡子書 儉(檢)以養德 非寧靜無以致(志)遠 非志無以(已)成學淫慢則不能勵(厲)精 險躁(燥)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弛)1.下列加點字的字形、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狹隘(yì) 熱忱(chén) 派遣(qiǎn) 和藹(ǎi)B. 旌旗(jīng) 私塾(shú) 勞碌(lù) 殉職(xún)C. 鄙薄(bǐ) 遷徙(xǐ) 佃農(diàn) 閻羅(yán)D. 祖藉(jí) 衙門(yá) 妯娌(zhóu) 叢莽(mǎng)典 題 演 練【答案與解析】C A.隘ài。B.殉xùn。D.藉→籍。2.下列詞語書寫、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殉職(xùn) 熱忱(chén) 峽隘(ài) 拈輕怕重(zhān)B.佃農(diàn) 勉強(qiǎng) 祖藉(jí) 不輟勞作(chuò)C.遷徙(xǐ) 旌旗(jīng) 捷報(jié) 應有涯(yá)D.閻羅(yán) 峰煙(fēng) 叢莽(mǎng) 當紙錢(dāng)典 題 演 練【答案與解析】C A.峽→狹,拈niān。B.藉→籍。D.峰→烽,當dànɡ。詞語(成語)運用1.詞語釋義篇目 詞語 釋義13.紀念白求恩 殉職 為公務而犧牲生命。狹隘 心胸、氣量、見識等不寬廣。極端 指事物發展的端點狀態,兩個最高峰,兩個互為對立的方面。熱忱 熱情。忱,情意。冷清 冷靜而凄涼的意思。佩服 感到可敬而心服。高明 (指見解、學術、技藝等)精明高妙。出路 本文比喻生存或向前發展的途徑。篇目 詞語 釋義13.紀念白求恩 拈輕怕重 接受工作時挑揀輕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麻木不仁 本義是肢體麻木,沒有感覺。這里指缺乏熱情,對集體和人民的利益不關心。精益求精 (學術、技術、作品、產品等)好了還求更好。見異思遷 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業心不強。遷,改變。漠不關心 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鄙薄 輕視。不足道 不值得一提。篇目 詞語 釋義14.回憶我的母親 周濟 對窮困的人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慰勉 安慰勉勵。橫蠻 即蠻橫,指(態度)粗暴而不講理。不輟 不停。佃農 舊時農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種土地為生的農民。妯娌 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稱。任勞任怨 做事不辭辛苦,不怕別人埋怨。為富不仁 靠不正當手段發財致富的人沒有好心腸。無可奈何 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可想。篇目 詞語 釋義15.梅嶺三章 旋 不久,隨即。泉臺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陰間”。舊部 過去的部下。詩中指為革命犧牲的同志。旌旗 旗幟的總稱。詩中借指軍士。血雨腥風 血濺得像下雨一樣,風里帶有腥氣,形容殘酷屠殺的景象。取義成仁 即“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為了成全仁義,不惜犧牲生命。詩中指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勇于犧牲。取,選取。成,成全、實現。2.近義詞辨析近義詞 舉例 辨析漠不關心/莫衷一是/默不作聲 (《紀念白求恩》 不可否認,個別干部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而焦裕祿同志卻是心中只有群眾,唯獨沒有自己的好干部。(陜西中考) “漠不關心”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一點兒也不關心。“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默不作聲”指不說話不出聲,表示沉默的樣子。結合語境,應選擇“漠不關心”。3.易用錯成語成語 錯例 分析見異思遷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廣大扶貧工作者創新思路,見異思遷,既扶智又扶志,千方百計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四川瀘州中考) “見異思遷”指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多用于貶義。這里感彩錯誤。1.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2分)( )A. 正是憑借這種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他成功地解決了項目復雜施工條件下的設計問題。B. 他熱愛本職工作,任勞任怨,常常加班加點,但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C.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待生活小事,既不能以小視之,更不能麻木不仁,因為它極有可能成為思想決堤的“管涌口”。D. 他表現優秀,即使在平常生活中對自己要求也非常嚴格,總是拈輕怕重。典 題 演 練【答案與解析】D 拈輕怕重:接受工作時挑揀輕松的,害怕繁重的。用在這里不合語境。 2.下面是小文學習了本單元后寫下的感想,下列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 ) 品味《紀念白求恩》,我們知道了對待工作不能拈輕怕重,對待技術要 ①;朗讀《梅嶺三章》,我們見識了革命者無畏的 ② ,感受了“捐軀赴國難”的壯烈;走近《誡子書》,我們聽見了諸葛亮語重心長的教導,體會到“為之計深遠”的愛子之情……理性光輝和人格力量在此凸顯,無時無刻不觸動著我們的心靈。廣闊的語文世界,讓我們 ③ 。A. 精益求精 氣概 流連忘返 B. 吹毛求疵 氣勢 流連忘返C. 精益求精 氣勢 迷途知返 D. 吹毛求疵 氣概 迷途知返【答案與解析】A ①精益求精:(學術、技術、作品、產品等)好了還求更好。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此處用來形容對待技術的態度,應用“精益求精”②氣概:在對待重大問題上表現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直、豪邁的)。氣勢:(人或事物)表現出的某種力量和形勢。此處形容革命者無畏的態度,應用“氣概”③流連忘返:十分留戀,忘記返回。迷途知返:迷失了道路而知道返回,比喻犯了錯誤而知道改正。此處形容語文世界令人留戀而舍不得離開,應用“流連忘返”1.作家作品作家 簡介毛澤東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朱德 朱德(1886—1976) 字玉階,四川儀隴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文 學 文 化 常 識作家 簡介陳毅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酷愛文學,創作了大量革命詩詞,有“元帥詩人”的美譽。作品主要采取舊體詩詞的形式,但又不為格律所束縛,靈活自由;語言樸實、明快。代表作品有《陳毅詩詞選集》等。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玡陽都(今山東沂(yí)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早年隱居隆中,后輔助劉備聯孫抗曹,建立蜀漢,拜為丞相。劉備死后,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盡心輔佐,被封為武鄉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2.寫作背景篇目 寫作背景13.紀念白求恩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縣逝世,12月1日,延安各界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寫了挽詞。12月21日,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號召全體中國共產黨人向白求恩同志學習。14.回憶我的母親 10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親逝世,得知消息后,朱德同志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了這篇感人的回憶性文章。朱德母親的言行、鼓勵和支持,是朱德人生觀、價值觀和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正因為朱德母親對朱德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才有了朱德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正因為如此,朱德母親逝世后,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為朱德母親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中共中央的挽聯是“八路功勛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毛澤東同志的挽聯是“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篇目 寫作背景15.梅嶺三章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陳毅因身負重傷,留在江西擔任軍事指揮。1935年春,他在敵人重兵圍攻下,率部突圍到江西、廣東兩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嶺山脈的兩座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才離開。這三首詩就寫于這一時期。16.誡子書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寫于蜀漢建興十二年(234)。這一年2月諸葛亮第五次出師北伐,北伐前,他放心不下朝廷,寫下了嘔心瀝血的《出師表》﹔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8歲的兒子,寫下言辭諄諄的《誡子書》,于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3.文章主旨篇目 文章主旨13.紀念白求恩 這篇紀念性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來中國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經歷,表達了對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贊揚了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的精神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態度,并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向白求恩同志學習。14.回憶我的母親 這篇回憶性散文,回憶了“我”的母親的勤勞一生,贊頌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慈、堅忍頑強的優秀品質,抒發了“我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無比崇敬的感情,表達了“我”要以盡忠于民族和人民、盡忠于黨來報答母親的深恩的決心。篇目 文章主旨15.梅嶺三章 這三首詩中,詩人追懷往昔,將犧牲視作“移駐新戰區”,豪情滿懷;勉勵戰友激勵幸存的同志們努力作戰,以捷報告慰死者;展望未來,革命信念樂觀堅定。全詩表現了詩人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16.誡子書 本文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在生活中要勤儉節約并珍惜時間,字里行間滲透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典 題 演 練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紀念白求恩》是毛澤東為悼念白求恩而寫的一篇紀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為主,兼以說理和敘述,是紀念性文章的典范之作。B.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回憶錄。回憶錄是一種文體,它運用敘述和描寫的方式追述作者本人熟悉的人或物,要求真實可靠,不允許虛構。C. 《梅嶺三章》是陳毅的作品,“梅嶺”是詩人寫作的地點;“三章”就是“三首”的意思。《梅嶺三章》是詩人被敵人圍困時寫下的三首絕命詩。D. 《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文集》,作者是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誡”是告誡、勸勉的意思。【答案與解析】A 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容和文學常識。A項,“全文以抒情為主,兼以說理和敘述”有誤,應為“全文以說理為主,兼以敘述和抒情”。考點:厘清作者思路考點知識整合課文品析 《紀念白求恩》:本文整體為“總—分—總”結構。先概述白求恩的事跡;再分述對他精神品質的理解,其中,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是他最突出的特質,所以放在第一點重點說,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是其對具體業務的追求,放在后邊說;最后做總結,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現 代 文 閱 讀課文品析 《回憶我的母親》:本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痛悼母親逝世,引出對母親的回憶。第二部分是對“很多事情”的具體回憶,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敘述在貧苦的家境里母親所表現出的高貴品質;二是突破家庭的范圍,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寫出母親的平凡和偉大。第三部分,在前文具體敘述的許多事情的基礎上,轉而以抒情、議論的筆觸來表達自己的懷念。典例學方法(中考新考法·引導學習方法)為幫助大家更好地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習委員搜集并整理了相關的方法策略,請你學習并運用,完成任務探究的問題。(《紀念白求恩》課后習題改編)方法策略 任務探究【思路清晰】 在閱讀文章時,注意進行圈點勾畫,可以通過劃分段落層次、抓中心語句、歸納段落要點等方法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段落關系。 (1)下面選項中最符合《紀念白求恩》一文寫作思路的一項是 _______ A. 議論→敘述→贊頌 B. 議論→贊頌→敘述C. 敘述→贊頌→議論 D. 敘述→議論→贊頌(2)《紀念白求恩》是一篇紀念性文章,夾敘夾議,其采用了哪種結構方式?請簡要分析。分步指導第一步:審讀“任務探究”可知,要求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及文章采用的結構方式。方法支架→審讀題干,明確答題角度。第二步:從第1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不幸以身殉職”和“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可知本段應分為 層:概述 和贊揚他的 。分步指導方法支架→劃分層次,梳理邏輯關系。兩白求恩的人物事跡國際主義精神第二步:第2段中,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和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可知分別論述了白求恩 和 的精神品質。第4段回憶 ,并召 總結全文。分步指導方法支架→劃分層次,梳理邏輯關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技術精益求精“我”與白求恩的相識大家學習白求恩的精神第三步:本文先寫了 ,再分別寫了 ,最后表達 之情,號召大家學習白求恩的精神,總結全文。第四步: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本文的寫作思路是,采用的結構方式是 。白求恩支援中國抗戰的事跡對他精神品質的理解痛惜先記敘再議論,最后贊頌總—分—總分步指導方法支架→結合寫作內容的先后順序,分析概括。可使用“先寫了……,接著寫了……,最后寫了……”的句式,力求邏輯清晰,表述流暢。→確定文本寫作思路及結構方式。形成答案 (1)D (2)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作者先概括敘述了白求恩支援中國抗戰的事跡,再分別闡述對他精神品質的理解,最后總結全文,表達對他逝去的痛惜之情,號召大家學習白求恩的精神。【方法總結】考點: 寫作手法(對比)考點知識整合課文品析 《紀念白求恩》:本文通過將白求恩與“不少的人”對工作,對同志、人民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白求恩的高尚品質,更加有力地證明了向白求恩學習的必要性。知識梳理 對比手法的特征: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面相比較。對比手法的作用:能夠將對比雙方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變化(或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典例學方法(中考新考法·提供導圖支架)下面是小組同學在閱讀完《紀念白求恩》后制作的閱讀筆記,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將其補充完整。(《紀念白求恩》課后習題改編)分步指導第一步:由閱讀筆記可知,需要從“對工作的態度”“對同志、人民的態度”“對工作的要求”三方面將白求恩和“不少的人”進行對比分析,可定位至文章第2、3段。方法支架→審讀題干,明確作答方向及范圍。第二步:從第2段中“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可以提煉出他在對工作和對同志、人民方面的態度,分別是 、 ;從“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可知是對“不少的人”的工作態度、對同志和人民的態度的描述,可分別提煉為 和。極端負責極端熱忱不負責任、拈輕怕重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方法支架分步指導→提煉分析對比點。結合關鍵句進行提煉分析從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對技術精益求精”“這對于一班見異思遷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可知都是對工作要求的描述,其中白求恩對工作 ,“不少的人”對工作 。精益求精見異思遷分步指導分步指導第三步:作者通過將白求恩和“不少的人”從三方面進行對比,一方面反襯出 ;另一方面 。白求恩的崇高品質借贊頌白求恩的品質表明對全黨的期望,號召大家向白求恩學習方法支架→分析對比的表達效果。1. 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讀者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2. 突出主體事物的特點,強調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增強語氣,使意義更明顯。形成答案 (1)極端負責 (2)極端熱忱 (3)精益求精 (4)不負責任、拈輕怕重 (5)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 (6)見異思遷 (7)突出白求恩崇高品質的同時表明對全黨的期望,號召大家向白求恩學習考點:句子含義及作用考點知識整合課文品析 句子含義→《紀念白求恩》:“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運用排比句式,強調了學習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義,感情真摯,句式流暢,極富號召力。句子作用→《回憶我的母親》:“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這句議論,呼應了前文的記敘——母親教“我”生產的知識,同情、支持革命,讓“我”養成革命的意志,是“我”為什么感謝母親的重要原因。典例學方法(中考新考法·做批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夾敘夾議,議論精當,下面是小光在閱讀時摘抄的句子,請你從含義和作用兩方面幫他將批注補寫完整。(《回憶我的母親》課后習題改編)原句 批注 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分步指導第一步:由題干可知,需從含義和作用兩方面分析句子。第二步:該句位于全文末尾部分,應結合上文尋找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方法支架→明確作答方向。→找到句子位置,定位信息范圍。第三步:抓住句中關鍵詞“平凡的人”。結合前文,第2至7段,敘述了母親作為一個 (身份),勤苦一生,任勞任怨。第8至13段,突破家庭范圍,從更廣闊的背景上敘述了母親的平凡和偉大,體現了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革命階段,母親給作者的啟示、鼓勵和支持。所以作者說母親是“平凡的人”。農村婦女分步指導方法支架1. 從關鍵詞角度入手分析;2. 從原因角度入手分析。→理解句子含義。第三步:又因為母親也象征著 ,正是因為他們融匯成革命的洪流, (意義),所以作者說“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同時,這句話也說明 。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推動著歷史的發展,為我們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的現在、未來都將由勞動人民創造分步指導方法支架1. 從關鍵詞角度入手分析;2. 從原因角度入手分析。→理解句子含義。第四步:這句話位于所在段的中間位置。內容上, 。結構上, 。將對母親的深情與對民族、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情融會在一起,表達了對母親及廣大勞動人民的贊揚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對母親的回憶,引出下文“我”傳承母親精神品質的決心分步指導方法支架→進一步定位句子的具體位置,分析句子作用。形成答案 這句話寫了母親作為農村婦女,勤苦一生,任勞任怨,反抗地主豪紳的欺壓,堅強不屈,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親這樣的千百萬勞動人民,融匯成革命的洪流,推動著歷史的發展,為我們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的現在、未來都將由勞動人民創造。這句話從內容上,將對母親的深情與對民族、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情融會在一起。結構上,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對母親的回憶,引出下文“我”傳承母親精神品質的決心。【方法補充】理解句子含義的其他角度:1. 借助修辭手法,尋找本體,還原平易樸實的說法;2.若為開頭或結尾有哲理的句子,可分析出本義;3.結合主旨、人物的心理分析。分析句子作用的其他角度:文言文閱讀一、名句默寫(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非寧靜無以致遠。(3)非學無以廣才,________________。(4)淫慢則不能勵精,________________。(5)《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志無以成學險躁則不能治性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文言文閱讀(6)《誡子書》中后人常將其中兩句作為“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誡子書》中闡述過度享樂和急躁對人修身養性不利影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文言文閱讀二、字詞解釋1.重點實詞(1)誡子書 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靜以修身 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非淡泊無以明志 淡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誡、勸勉 書信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修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確志向明確、堅定文言文閱讀(4)非寧靜無以致遠 致遠:_______________致:_________________(5)非學無以廣才 廣:_________________(6)淫慢則不能勵精 淫:_________________慢:_________________勵:_________________達到遠大目標達到增長放縱懈怠振奮文言文閱讀(7)險躁則不能治性 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年與時馳 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遂成枯落 枯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悲守窮廬 窮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輕薄浮躁修養疾行,指迅速逝去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文言文閱讀2.重點虛詞(1)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靜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淫慢則不能勵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將復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構助詞,的連詞,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那么”疑問代詞,怎么【答案】“靜”與“儉”,即“靜以修身,儉以養德”。①“靜”就是淡泊、寧靜,是一種屏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的精神狀態。只有內心寧靜,方能自省、自察。“靜以修身”強調內心寧靜對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作用。②“儉”就是節儉、儉樸。“儉以養德”強調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鍵性作用。四、課文理解1.作者認為君子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礎是什么?2.作者認為如何才能修身養德?方法與途徑是什么?【答案】修身養德。3. 為什么說“淡泊”“寧靜”是“明志”的前提?【答案】①“淡泊”指不為名利所動,能安貧樂道,守道不移;②“寧靜”則指心情安寧,內心澄凈;③不受世俗的影響,淡泊寧靜中方能明確內心真實所想,才會堅定自己的志向,進而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4.作者用“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這句話對兒子的學習提出怎樣的要求?【答案】①學習時要心境清凈,精力集中,同時學習態度也要端正,②好高騖遠、博而不精、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態度都不會有好的學習結果;③急于求成、浮躁不專,不僅對學習進步無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養,達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5.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需要具備幾個條件?這幾個條件之間有什么關系?【答案】成才要具有三個條件:①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②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③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三者的關系: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志向的培養又必須砥礪品德。 6.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系是如何理解的。【答案】文中關于“志”的語句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非志無以成學”。文章很重視“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是時時將“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另一方面強調無“志”則不足以“成學”,意謂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7.文章結尾作者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什么?【答案】①流年似水,蹉跎時光,必將老大徒傷悲,于事無補。②所以更應惜時勤學,學習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為了奉獻于社會,為社會所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15分)[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乙]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①。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②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周怡《勉諭兒輩》)[注] ①費用:花費錢財。②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③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典 題 演 練1.解釋下列句中標紅的詞語。(5分)(1)非淡泊無以明志( )(2)險躁則不能治性( )(3)年與時馳( )(4)意與日去( )(5)何必圖好吃好著( )明確、堅定修養疾行,指迅速逝去喪失穿2.翻譯下列句子。(4分)(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從節儉到奢侈是容易的,從奢侈到節儉就困難了。3.[甲]文中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座右銘的兩句話是:。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2分)4. 家書是古人教育子女、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同為家書,[甲][乙]兩文對孩子寄予的希望有什么異同 請簡要分析。(4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同:這兩份家書都勸勉后輩要節儉。不同:[甲]文還勸勉兒子要立志學習,珍惜時間,不可浮躁輕薄,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乙]文還教育孩子節儉是長期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一旦丟棄,就再難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了。所以要培養,要堅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