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 〈世說新語〉二則 教學課件+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 〈世說新語〉二則 教學課件+素材

資源簡介

(共78張PPT)
《世說新語》二則
陳太丘與友期行
詠 雪
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初步感受古今漢語差別,通過朗讀培養文言語感。
01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養,欣賞古代少年的聰慧和品行。
02
積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謙辭敬辭,在交際中恰當使用,增強文化底蘊。
03
學 習 目 標
學校公眾號擬拍攝“品讀聰慧故事、傳承優良家風”短視頻,并向同學們征集素材,今天我們學習的《<世說新語>二則》正好符合要求,請你參與完成相應推薦任務。
第 一 課 時
詠 雪
任 務 群
任務二: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任務一:解讀一個經典·《世說新語》
“品讀聰慧故事、傳承優良家風”短視頻素材征集老師并不了解《世說新語》,請你根據課本注釋和查閱的資料對《世說新語》進行解說。
任務一:解讀一個經典·《世說新語》
墨劍飄雨
墨劍飄雨
墨劍飄雨
任務一:解讀一個經典·《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篇,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
課文所選《詠雪》出自《言語》篇,《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題目是編者加的。
志人小說
志人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時期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人物傳聞逸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又稱清談小說、逸事小說。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真人真事為描寫對象;二是以“叢殘小語”、尺幅短書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運用典型的細節描寫和對比襯托手法,突出刻畫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語言簡練樸實、生動優美、言約旨豐。這些藝術特點對后世小說產生了很大影響。
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喜納文士,組織編寫了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品讀聰慧故事、傳承優良家風”短視頻素材征集老師并不了解《世說新語》,更不知道《詠雪》,請你為素材征集老師朗讀課文,并給他們講一講謝家《詠雪》的故事。
任務二: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請跟著視頻朗讀一遍課文,標注生難字讀音,然后大聲地讀給素材征集老師。
任務二: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點我放課文朗讀
詠 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chā)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xù)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yì)/女,左將軍/王凝(nínɡ)之/妻也。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體會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用詞上的不同,然后把“詠雪”的故事講給素材征集老師聽。
任務二: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即謝安(320—385),字安石,陳郡陽夏人,東晉政治家。死后追贈為太傅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
文章的義理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論文章的義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么呢?”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不久,一會兒
高興的樣子

即“所似何”,像什么,賓語前置。何,疑問代詞,什么。似,像
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即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謝安次兄謝據的長子
大體
相比
任務二: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任務二: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不如,不及
乘風。因,趁、乘
指謝道韞(yùn),東晉有名的才女,以聰明有才著稱。無奕,指謝安長兄謝奕,字無奕
字叔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將軍
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被風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大笑了起來。(謝道韞)是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句里的王、謝分別指東晉時王家和謝家。王、謝兩家是魏晉時期兩大名門望族,人才輩出,名滿天下。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穿越時空,去參加謝府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冬日聚會。也請你把這場聚會講給素材征集老師。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來到謝府的你,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又在做些什么?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詠 雪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寒雪日
謝府
謝太傅、兒女
內集、講論文義、詠雪
“詠雪”中,謝朗和謝道韞分別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更欣賞哪一句?為什么?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示例一:更欣賞“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因風起”寫出了雪花飄舞的輕盈之態,“柳絮”是輕盈之物,而“鹽”是顆粒之物,缺乏美感和動態感。
示例二:更欣賞“撒鹽空中差可擬”。“撒鹽空中”更符合當時的景致,因為文中寫的是“雪驟”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時,只見雪粒片片直落,難見雪花飄舞,“撒鹽空中”的比喻或許更為真切地描繪出當時之景。
你還知道哪些“詠雪”的詩句,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李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謝太傅對以上兩個答案的優劣未作評定,而是“大笑樂”,謝太傅的態度表明了他對晚輩的贊賞,也說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圍和生活情趣,而不是答案本身。
從文中謝安“大笑樂”的反應來看,他傾向于“柳絮因風起”的說法。文章結尾只對謝道韞作了介紹,也隱含著謝安對謝道韞“詠絮之才”的肯定。這是詠雪,更是詠才情。
資料助讀
謝安的提問是對諸人想象能力的考驗,想象力的活潑表現出創造力的活潑。對白雪的比喻重要的不在于比擬的相似性,而在于給人在心理感受上所帶來的快樂和美感。——駱玉明《<世說新語>精讀》
從謝朗和謝道韞兩人的回答來看,兩人的性格有何不同?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朗第一個回答,脫口而出,可見其才思敏捷;“差”,大體的意思,用語委婉,可見其率真懂禮。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不如、不及的意思,可見謝道韞自信率真;“柳絮”的比喻,可見其才情卓著。
從“公欣然曰”和“公大笑樂”可以看出謝安是怎樣一個人?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欣然”——慈愛平易
“大笑樂”——智慧過人
請你根據課文語境,把謝太傅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任務三:走進一場聚會·析人物
墨劍飄雨
墨劍飄雨
墨劍飄雨
寒雪日內集,謝太傅想:
俄而雪驟,謝太傅想:
公大笑樂,謝太傅想:
這么冷的天,適合搞一個家庭文藝茶話會,講論講論文義啊!我們可不能像普通人家一樣圍爐吃瓜、打牌喝茶,我們可是書香之家,要做文雅之事。
好久沒考考我這些子侄輩的文采了,這雪下得正好,太開心了,我來考考他們!
我家胡兒率真有趣,道韞這孩子文采真是不錯,但我不能評價,如果我表揚了道韞,那不就打擊了胡兒的積極性嗎 以后他肯定不會再做第一個發言的人了,我就呵呵吧。
胡兒和道韞的優秀,源于謝家家風的熏陶。從謝家你能看到哪些良好家風,請講給素材征集老師聽。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詠雪》記述的是一次家庭聚會,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從“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可以看出謝安一家把玩詩句的雅興。
從“公欣然曰”和“大笑樂”,可看出謝安與子侄輩親密無間的感情。
謝安“大笑樂”,并沒有讓胡兒難堪,可以看出他在講論文義時一家其樂融融的情景,室外冰寒雪驟,室內談笑風生。
你喜歡謝家這樣的家庭氛圍嗎?說說理由。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喜歡,這樣的家庭和樂高雅。讓我們感受到了謝家書香門第之雅,家庭聚會之樂、家庭教育之智。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讓我們展開想象,設計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用表演朗讀來還原這一場風雅和樂的冬日茶話會吧!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謝太傅:( )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 朗:( )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道韞:( )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
面帶微笑,手搖羽扇
抬頭望天,若有所思
不置可否,傲氣回話
胡兒和道韞的優秀,源于謝家家風的熏陶,請同學們閱讀《世說新語》中關于謝家的兩個教育小故事,結合注釋,理解文意,選擇一個故事,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常自教兒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①不見君教兒 ”
答曰:“我常自教兒②。
——《世說新語·德行》
①那得初:怎么從來
②我總是以自身的言行來教育他們。
去脂粉氣
謝遏①年少時,好著②紫羅香囊,垂覆手③。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④,與賭,得即燒之。
——《世說新語·假譎》
①謝遇:謝玄,小字遏,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②著:佩帶。晉代男子有佩帶香囊的風尚。③覆手:手巾之類。④譎(jué):欺詐,詭詐。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常自教兒”的故事表現了謝安“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
“去脂粉氣”的故事里看出謝安對教育原則的堅守,以及教育的智慧。
正因這樣的家教氛圍的熏陶,謝氏子弟人才輩出。
你還知道哪些家風傳承的名言或故事?
任務四:認識一個家庭·悟家風
蘇軾: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曾國藩:
讀書、耕作、孝悌、睦鄰。
孟晚舟:
先有國才有家,無國不成家。
詠雪
何所似
比喻
撒鹽
柳絮
比較
(差可擬)
(未若)
欣然,
大笑樂
親情
和睦
輕松
融洽
附:板書設計
一、文化常識
本文選自南朝宋彭城人 編著的《 》一書。
劉義慶
世說新語
知 識 盤 點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
文章的義理
不久,一會兒

大體
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三、古今異義
與兒女講論文義
古義:子女,這里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
今義:兒子和女兒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詞“于”)
(謝道韞)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倒裝句:
白雪紛紛何所似? (賓語前置,應為“白雪紛紛所似何”)
撒鹽空中差可擬 [狀語后置,應為“(于)空中撒鹽差可擬”]
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么呢?
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第 二 課 時
陳太丘與友期行
任 務 群
任務二:認識一組詞語·敬謙辭
任務三:走進一場對話·析人物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任務一: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上節課,我們向素材征集老師推薦了《詠雪》,走進謝家,認識了儒雅的謝太傅,“詠絮才女”謝道韞,活潑可愛的謝朗。這節課,我們再向素材征集老師推薦一位非常有個性的人物——陳元方。
“品讀聰慧故事、傳承優良家風”短視頻素材征集老師并不了解陳元方的故事,請你為素材征集老師朗讀課文,并給他們講一講《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故事。
任務一: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點我放課文朗讀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請跟著視頻朗讀一遍課文,標注生難字讀音,然后大聲地讀給素材征集老師。
任務一: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行疏通文意,體會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用詞上的不同,然后把“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講給素材征集老師聽。
任務一:講好一個故事·疏文意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過了中午朋友沒有到,陳太丘丟下他而離開,他離開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相約同行。期,約定
正午時分
到,到來
舍棄
離開

當時,那時
嬉戲
陳元方這年七歲,在家門外嬉戲。客人問元方:“令尊在不在?”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同“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等待
語氣詞。表示感嘆,相當于“啊”
對對方的尊稱
表示動作偏指一方
放棄
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約同行,丟下我走了。”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謙詞,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就,連詞
守信
羞愧
拉,牽拉
回頭看
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中午了您卻沒有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客人很慚愧,下了車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
古人稱謂有尊稱和謙稱的區別,這正是古人修養的表現,找出來,加以辨析體會。
任務二:認識一組詞語·敬謙辭
相信同學們在剛才的演讀中,已經注意到這段對話中對父親這個詞出現了不同的稱呼方式——尊君和家君,這是為什么呢?
任務二:認識一組詞語·敬謙辭
古人對稱謂有尊稱和謙稱的區別。“尊君”是尊稱對方的父親,“家君”是謙稱自己的父親。
敬辭和謙辭的使用是古人修養的表現。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請大家觀察一下,敬辭和謙辭分別有什么特點?
任務二:認識一組詞語·敬謙辭
任務二:認識一組詞語·敬謙辭
敬辭是對對方的稱呼,表示對人尊敬、客氣的態度。
常見的有與“令”“惠”“垂”等表示美好、恭敬意思的字組成的稱謂。如:惠顧、令愛、垂愛、令尊、足下、令郎。
謙辭是對別人稱自己或自己家人的稱呼,表示謙遜、客氣的態度。
常見的有與“家”“會”“愚”等說自己不好的字組成的稱謂。如:舍弟、家父、愚見、敝人、卑職、寡人、老朽。
小 結
敬辭前綴
屈老俯光請,
雅芳拜華令;
叨玉垂大賢,
高貴恭惠奉。
謙辭前綴
愚家小敝淺,
鄙舍老賤寒。 拙陋不敢管,
竊勞寡奴犬。
《陳太丘與友期行》雖然簡短,但人物“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試結合文本分析。
任務三:走進一場對話·析人物
在這個故事里,元方是個什么樣的人 你能不能用兩三個詞語來概括你對元方的認識。
任務三:走進一場對話·析人物
元方言行 元方特點
始終使用敬辭“君”和謙辭“家君
懂禮貌
認為期行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
重禮守信
面對父親友人粗魯無禮的言辭,元方大膽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方正機敏
鄙視失信無理之人,入門不顧。
率性倔強
故事里的陳太丘是個什么樣的人
任務三:走進一場對話·析人物
陳太丘言行 陳太丘特點
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崇尚誠信 堅持原則
元方的言行側面表現陳太丘品性方正,陳家家風良好
讀完文章后,你對友人的印象是什么 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任務三:走進一場對話·析人物
友人問元方“尊君在不”這一句中,“尊君”是一個敬辭,友人用語文雅,有很高的修養;
當友人得知陳太丘沒有等他時,他便“怒”,又可見他是個急脾氣的人,率性而為;
當他聽完元方有理有據的反駁時,他不僅“慚”而且“下車引之”,可見他是一個知錯就改、知書達禮的客人。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明代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設計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為素材征集老師進行演讀。
任務三:走進一場對話·析人物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 )問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 )下車( )引之。
元方( )入門不顧。
著急地
彬彬有禮
氣得跺腳
瞪著友人,義正辭嚴地
拍拍腦門,嘆氣
賠笑
噘著嘴,甩開友人
《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這里指堅持正確的原則,不怕為此得罪人。陳元方的行為能體現“方正”嗎?請你為素材征集老師解讀。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 為什么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失禮。元方批評友人無禮,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使有錯,也應以禮待之。
不失禮。友人失信又失禮,行事不端,態度惡劣;元方必須用“人門不顧”的態度維護自己和父親的尊嚴,這是堅持原則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給“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陳元方的“方正”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陳元方據理抗辯,小小年紀就表現出“方正”之氣。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父親依照約定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決然舍去。元方也從父親身上知道了“交友以信”的道理。
第二,他懂得“禮”的重要。友人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省,反而怒罵別人,元方據理抗辯,有理有據,有禮有節,落落大方。
第三,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家風的形成大致是這樣的:某一個人物因為出類拔萃而為家族其他成員所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為家風之源,子孫代代接力恪守,終于形成了一個家族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陳元方家的家風是守信、知禮。我們再閱讀兩則材料,深入理解陳家家風的傳承。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資料助讀一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世說新語.德行》
譯文:太丘縣長陳寔去拜訪朗陵侯相荀淑,因為安貧樂道生活節儉,他沒有仆役侍候,就讓長子陳紀駕車送他,讓第四子陳諶拿著手杖跟在車后。孫子陳群年紀還小,就坐在車上。到了荀家,荀淑讓荀靖迎接客人,讓荀爽斟酒,其他六個兒子上菜。孫子荀彧年紀尚小,就坐在了荀淑膝上。當時太史觀天象后,啟奏朝廷說:“有真人往東去了。”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資料助讀二
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稽顙(音qǐ sǎng 即五體投地)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節選自《后漢書·陳寔傳》)
譯文:有盜賊晚上進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房梁上。陳實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兒孫起來,神情嚴肅地教育他們說:“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壞的,只是沾染了壞習慣,就到了這地步。”兒孫說:“這樣的人是誰?”陳實指著梁上的盜賊說:“就是那梁上君子。”盜賊大吃一驚,自己跳下地,磕頭認罪。陳實慢慢地告誡他說:“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壞人,應該反省自己多做善事。”陳實知道他很窮,于是讓人給了他二匹絹。從此整個縣中再也沒有小偷了。
任務四:探究一種家風·知方正
因為陳太丘仁者愛人,以德服人,所以,才出現了“自是一縣無復盜竊”這樣路不拾遺的美好局面。元方和季方受父親的言傳身教,也德才兼備,被朝廷重用。父子三人號稱“潁川三君”,他們的頭像被掛在城墻上成為百姓學習的典范。
東漢陳家,是一個才德兼具的家庭,所以,不僅陳太丘父子三人名動當時,元方和季方的兒子,也很出色,陳家可謂滿門才俊。
好的家風,孕育了優秀的后代;優秀的后代,能夠傳承并且發揚好的家風。如果每一個家族的家風,都如謝家和陳家一樣,那么,整個國家就必然昌盛文明。這,就是“家是天下之本”的根本原因。
課堂小結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
附: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行


方正之氣
率性而為
約定
舍棄
離開

附:知 識 盤 點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同“否”
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正午時分
回頭看
特殊用法 詞語 例句 釋義
一詞多義 而 ①俄而雪驟(《詠雪》)
②相委而去
通假字 不 尊君在不(課下注釋)
二、特殊詞語
與“俄”合用,表示時間短促,可譯為“不久,一會兒”
連詞,表順承,可不譯
同“否”
離開
名詞用作動詞,約定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
(父親)等您好久不見您來,已經走了。
三、特殊句式
6.友人慚,下車引之。
7.元方入門不顧。
【答案】客人很慚愧,下了車拉元方(表示好感)
【答案】元方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
五、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敬辭類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惠 惠顧、惠存、惠贈
垂 垂問、垂詢、垂念、垂愛
賜 賜教、賜復
高 高見、高論、高壽、高齡、高就、高朋、高鄰
賢 賢弟、賢侄
奉 奉送、奉還、奉勸、奉陪
其他 久仰、勞駕、賞光、賞臉、貴姓、貴庚、大作、大駕
謙辭類
家 家父、家嚴、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兒、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見
拙 拙作、拙著、拙見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見
其他 寒舍、見教、見諒
一、朗讀課文,體會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個故事。
【答案】文言和現代漢語的不同:1.文言多是單音節詞,一個字就是一個詞,現代漢語多是雙音節詞,兩個字或兩個字以上是一個詞;2.文言中省略的現象比較多,承前省略很常見;3.文言中有些字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
講述故事示例:1.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輩談論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揚揚像什么呢?”他二哥的兒子謝朗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漫天飛舞。”太傅高興地笑了起來。謝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陳太丘和友人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時間是正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友人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在他離去以后,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遲到的友人問他:“你的父親在不在家?”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發怒說:“簡直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出行,卻丟下我走了。”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見面,到了正午您卻沒有到,這就是不講信用;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這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不安,忙下車來拉元方。元方徑直走入家門,根本不回頭看那失信無禮的人。
附:課后思考·探究·積累
二、把大雪紛飛的情景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謝安認為哪個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嗎?
【答案】從課文中謝安“大笑樂”的反映來看,他更傾向于“柳絮因風起”的說法。
不同看法:
示例一:我認為“柳絮”一喻更好。因為柳絮是輕盈的,以柳絮為喻,寫出了雪花飄舞的輕盈姿態;鹽卻是沉重的顆粒,缺乏美感,“撒鹽”一喻欠缺白雪翩飛的輕靈意蘊。
示例二:我認為“撒鹽”一喻更好。因為文中說到“雪驟”,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時,只見雪粒片直落,看不見雪花輕飄曼舞的樣子,“撒鹽空中”的比喻,也許更為真切地描摹了當時的場景。
三、《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這里指堅持正確的原則,不怕為此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陳元方的“方正”?
【答案】陳太丘依照約期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離去。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古人崇尚的“誠信”理念。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省,反而怒罵別人;陳元方據理抗辯,小小年經就表現出“方正”之氣: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禮”的重要;第三,他的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1.“俄而”:指不久,一會兒。2.“擬”:相比。3.“未若”:不如,不及。4.“去”:離開。“乃”:才。5.“期”:約定。“委”:舍棄。
·
·
·
·
·
·
·
·
·
五、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別,像《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的“尊君”與“家君”,前者尊稱對方的父親,后者謙稱自己的父親。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其中有一些尊稱和謙稱。讀一讀,說說它們分別用于指稱誰。
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敬辭類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惠 惠顧、惠存、惠贈
垂 垂問、垂詢、垂念、垂愛
賜 賜教、賜復
高 高見、高論、高壽、高齡、高就、高朋、高鄰
賢 賢弟、賢侄
奉 奉送、奉還、奉勸、奉陪
其他 久仰、勞駕、賞光、賞臉、貴姓、貴庚、大作、大駕
謙辭類 家 家父、家嚴、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兒、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見
拙 拙作、拙著、拙見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見
其他 寒舍、見教、見諒
【答案】尊稱:
“令”: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前表示對對方親屬的尊敬。如:令尊(尊稱對方父親),令堂(尊稱對方母親),令郎(尊稱對方兒子),令愛(尊稱對方女兒)。
“惠”:用于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如:惠顧(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多用于商店對顧客),惠存(請對方保存),惠贈(指對方贈予財物)。
“垂”:用于別人對自己的行為。如:垂問、垂詢(指對方詢問自己),垂念(指別人想念自己),垂愛(指別人對自己賞識愛護)。
“賜”:用于別人對自己的指示、光顧、答復等。如:賜教(給予指教),賜復(請別人給自己回信)。
“高”:用于稱別人的事物。如:高見(指別人見解高明),高論(指對方見解高明的言論),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紀),高齡(用于稱老人的年齡),高就(尊稱別人的職位),高朋(尊稱友人),高鄰(敬稱鄰居)。
“賢”:稱呼對方,用于平輩或晚輩。賢弟(①敬稱自己的弟弟,②敬稱別人的弟弟,③對弟子或年歲較幼之友的敬稱),賢侄(對侄輩年輕人的美稱)。
“奉”:用于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時。如:奉送(贈送),奉還(歸還),奉勸(勸告),奉陪(陪同)。
其他: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說),勞駕(用于請別人做事或讓路),賞光(用于請對方接受自己的邀請),賞臉(用于請對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贈品),貴姓(問人姓氏),貴庚(問人年齡),大作(稱對方的著作),大駕(對對方的尊稱)。
謙稱:
“家”: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如:家父、家嚴、家尊(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
“舍”: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的或同輩年紀小的親屬。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
“小”:用于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愚”:用于自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
“拙”:用于對對方稱自己的東西。如:拙作、拙著(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敝”: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鄙”:用于自稱。如鄙人(謙稱自己),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其他:寒舍(謙稱自己的家),見教(稱對方指教自己),見諒(請對方原諒自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陇川县| 元氏县| 海原县| 山阴县| 朝阳县| 巩留县| 祁连县| 仁寿县| 尚志市| 鄂尔多斯市| 文安县| 龙南县| 鄂州市| 浦北县| 天柱县| 尖扎县| 彰化县| 房产| 肥西县| 蒙城县| 太仓市| 扎赉特旗| 长兴县| 肥乡县| 西和县| 体育| 西昌市| 孝感市| 朝阳市| 工布江达县| 澎湖县| 威远县| 博罗县| 张家口市| 郸城县| 师宗县| 阿拉善右旗| 西城区| 抚州市|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