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導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歷史上,我們中華兒女演繹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愛黨愛國故事。回望近代史,當日寇的鐵蹄踐踏我們美麗的家園,當暴虐的敵機在我國的領空不斷示威,當家人和朋友面臨著家破人亡的絕境之時,多少仁人志士甘愿殺身成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王愿堅的《黨費》,聆聽一位共產(chǎn)黨員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王愿堅黨 費學習目標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010203梳理情節(jié),分析細節(jié)描寫,感受人物形象。把握小說主旨,學習革命先烈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走進作者王愿堅 (1929年—1991年),山東省諸城人,當代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jù)地,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征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tǒng)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歷史,接觸到更多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練。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支隊政委》《普通勞動者》《媽媽》等。“故事簍子”作品信息“十七年文學”指1949—1966年這一階段的中國文學歷程,屬于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時期。這一階段的作品題材大約有三個:歌頌、回憶、斗爭。歌頌黨、領袖、社會主義、人民;回憶戰(zhàn)爭歲月、苦難年代、過去生活;與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舊思想觀念作斗爭。《黨費》應屬于其中的“回憶”題材。小說背景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轉(zhuǎn)移,北上長征。國民黨調(diào)遣重兵進攻“圍剿”閩粵贛蘇區(qū)。軍事上,采用“駐剿”和分進合擊的戰(zhàn)術;政治上,實行移民并村,斷絕群眾與紅軍的聯(lián)系,欲置紅軍于死地。黨留下一支部隊在閩粵贛邊區(qū)領導群眾堅持敵后斗爭,一邊尋找機會打擊敵人,一邊通過一條條看不見的“交通線”,和各地地下黨組織保持著聯(lián)系,領導著斗爭。當各地組織因敵人“移民并村”被打亂后,黨組織又馬上派人下山把“并村”后的地下黨組織聯(lián)絡起來,溝通各村黨支部和中心縣委——游擊隊的聯(lián)系。《黨費》的故事便發(fā)生在這樣的背景下。速讀課文,梳理情節(jié)引子:由“我”繳黨費引出回憶(1)開端:交代斗爭環(huán)境,引出主要人物(2~5)發(fā)展:初到八里坳——初次接頭;初識黃新;想繳黨費(6~29)高潮:再到八里坳——黃新為紅軍腌咸菜,敵人得信搜查;“我”遭搜捕,黃新救“我”被捕(30~55)結(jié)局、尾聲:“我”代黃新繳上黨費(56~60)黨費自學指導一(4分鐘)1.“我”在文中有何作用?2.小說中的“黨費”含義有什么變化?3.有人認為“我”是線索,有人說“咸菜”是線索,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1.“我”在文中有何作用①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使讀者如同面對面在聽一個人講故事,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開篇用“我”繳黨費為引子,采用倒敘的方式引出故事,激發(fā)讀者興趣。②用第一人稱敘述,寫的是“我”的耳聞目睹,一方面使故事真實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視角描寫了與黃新的兩次見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壓縮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場景、細節(jié),凸顯人物形象。③通過第一人稱“我”為媒介,把自己對黃新的感情融入其中,有利于作者主觀感情的抒發(fā),可以靈活地對小說中的人、事、物抒情議論,表達作者的愛憎情感、觀點立場。第一人稱敘述的作用①敘述真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②便于更為細膩地刻畫人物心理,讓讀者得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③使故事情節(jié)敘述更加集中。2.小說中的“黨費”含義有什么變化?“黨費”本義是指黨員向黨組織交納的用于黨的事業(yè)和黨的活動的經(jīng)費,它在文中的含義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展開發(fā)生了多次變化:最初指黃新想要上繳的 。后來指她千方百計組織群眾 。最后指她為保護同志和黨組織而獻出的 。這位地下共產(chǎn)黨員愛黨的心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就是最寶貴的黨費。兩塊銀洋腌制的一筐咸菜寶貴生命觀點一:“我”在小說中起到線索的作用。小說以“我”繳黨費引出回憶,以“我”的見聞構(gòu)成小說的素材,從“我”的角度敘述故事。“我”是連綴小說材料的線索。觀點二:“咸菜”在小說中起到了線索作用:開頭寫黃新?lián)癫巳~子,中間她托付“我”將咸菜帶上山,最后“我”將咸菜交給魏政委。小說圍繞咸菜展開故事情節(jié)。3.有人認為“我”是線索,有人說“咸菜”是線索,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你的看法。自學指導二(4分鐘)1.結(jié)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黃新的性格特征(注意刻畫人物的方法)2.有人認為黃新是一個絕情冷漠的媽媽,你怎樣看待?姓 名 性 別政治面貌 婚姻狀況家庭住址 家庭成員 人物形象 ?黃 新女中共黨員已婚八角坳從東頭數(shù)到第十七座窩棚丈夫盧進勇、五歲女兒妞兒從(原句\事件) 我看到了一個 的黃新。分析人物內(nèi) 容 黃 新“是個忠實、可靠的同志” 忠實可靠送夫參軍 深明大義“別看人家是婦道人家……” 機警靈活“以后再來,先從那里瞅瞅”、哄孩子賣咸菜 警惕性高、穩(wěn)重謹慎給程同志做飯 熱情質(zhì)樸、關愛同志用咸菜繳黨費 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她媽一扭頭看見了……忙伸手把那根菜拿過來。” 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她斬釘截鐵地說:“按地下工作的紀律,在這里你得聽我管!為了黨,你得活著!” 剛毅果斷、大義凜然白匪搜捕場景 從容鎮(zhèn)定、臨危不亂為掩護“我”犧牲 不畏犧牲①熱愛黨,忠于黨,視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極端困難的環(huán)境里,她用咸菜來代替銀元繳黨費,將一顆滾燙的心與黨緊緊貼在一起。 ②聰明機智 ,堅決果敢,堅毅樂觀:當白匪闖進門后,她用話語與敵人巧妙周旋,保護了革命同志。③臨危不懼,不怕犧牲:敵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無畏懼,沉著冷靜,義無反顧。④熱情質(zhì)樸,關愛同志、無私赤誠:“你們可受了苦了;好的沒有,湊合著吃點兒吧!”革命同志的真摯情誼。黃新的性格特點:2.有人認為黃新是一個絕情冷漠的媽媽,你怎樣看待?文 本原 型1.她媽一扭頭看見了,瞅了瞅孩子,有瞅了瞅籮筐里的咸菜……2.很快地抱起孩子親了親……3.她側(cè)耳聽了聽外面的動靜,又說話了,只是聲音變得那么和善了:“孩子,你要是能帶,也托你帶上山去……把她交給盧進勇同志。”4.她連忙轉(zhuǎn)過身來,摟著孩子坐下,慢條斯理地理著孩子的頭發(fā)。5.兩眼直盯著被驚呆了的孩子,拉長了聲音說:“孩子,好好地聽媽媽的話。”“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對我說,又像自言自語似的說:‘只要有咱的黨,有咱的紅軍,說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把對自己孩子的愛升華到天下母親對孩子的愛。人 性黨 性立足文本人物原型 壹在村里堅持斗爭的青年婦女盧春蘭,為了幫助山上沒有鹽吃的游擊隊,組織群眾腌了些咸菜,湊到一起,交給從山上來的人帶走。不幸的是,他們在半路上遇到了巡邏的敵人,敵人把全村的群眾聚集到一起,用槍威肋這件事的組織者。就在敵人要瘋狂地進行屠殺的時候,盧春蘭領著自己才五六歲的兒子從容地站出來說:“是我!”王愿堅剛參加革命,在一個老鄉(xiāng)家里打“埋伏”,做了一個大娘的“大兒子”。家里沒有東西吃,當時大娘揭開鍋蓋,把僅剩的兩個地瓜面窩窩給了他,自己抱著才兩歲的小妹妹到屋里去了。在王愿堅快吃完窩窩頭的時候,忽然聽到小妹妹哭得很厲害,進屋一看,只見大娘正從簍子里抓出花生殼子,嚼爛了抹到小妹妹的嘴里去。人物原型 叁王愿堅在戰(zhàn)地收殮烈士遺體時,見到過這樣一位烈士,他那僵屈的手指上,密密地纏著手榴彈弦,為了記下他的名字,王愿堅翻遍了他的衣袋,只找到了核桃般大的一塊窩窩頭和一個筆記本,筆記本里夾著兩毛錢的北海幣,錢下面寫著:“要是我犧牲了,這錢就是我最后的一筆黨費。”一個人要是有了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要是愿意為真理,為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去斗爭,甚至不怕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那么一個人的生命就會變成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全體人類的生命那么巨大。在小我與大我中,在黨性與人性中,更凸顯了黃新對黨的虔誠和大無畏的革命奉獻精神。自學指導三(4分鐘)1.找出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并思考其作用。2.小說情節(jié)安排上有什么特點?3.主旨前后照應的細節(jié),使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15)“這些菜先分分拿回去;鹽,等以后搞到了再分!”點到了菜和鹽,為后面的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22)她“拉出一個破壇子,在里面掏了半天,摸出一塊咸蘿卜”。“我”吃起來可真香,說明咸菜在當時稀缺,非常寶貴。作者交代了山上同志們黃瘦的臉色,點明黃新用咸菜交黨費支援武裝斗爭的意義。(28)“還是實用的東西好些”暗示要用錢來買鹽,為后面發(fā)生的壯烈事件埋下了伏筆。(32)小妞兒伸手抓腌豆角而被媽媽給拿了回來。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黃新舍小家為大家的品質(zhì)。(48)白匪發(fā)現(xiàn)了多種顏色的咸菜,黃新的身份暴露。與前文不同人腌咸菜照應。(60)“我”把咸菜挑到山上,魏政委面對著黃新交來的“黨費”心潮起伏,難以寫下她所繳納黨費的數(shù)目。與前文照應,深化主題。細節(jié)描寫作 用黃新哼唱黨歌(第10段)屋里有人輕輕地哼著小調(diào)兒,聽聲音是個女人,聲音壓得很低很低的。哼的那個調(diào)兒那么熟,一聽就聽出是過去“擴紅”時候最流行的《送郎當紅軍》1.唱歌的細節(jié),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2.歌聲流露出黃新內(nèi)心對丈夫的思念和對革命的虔誠。3.歌詞內(nèi)容與后文黃新犧牲和要“我”聽黨話照應,為下文埋下伏筆。在出門的時候,她又叫住了我。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開,掏出了一個紙包。紙包里面是一張黨證,已經(jīng)磨損得很舊了,可那上面印的鐮刀錘頭和縣委的印章都還鮮紅鮮紅的。打開黨證,里面夾著兩塊銀洋。她把銀洋拿在手里掂了掂,遞給我說:“程同志,這是妞兒她爹出征以前給我留下的,我自從‘并村’以后好幾個月也沒繳黨費了,你帶給政委,積少成多,對黨還有點兒用處。”表現(xiàn)了黃新的謹慎,她對黨證的珍視、對黨的忠誠。黃新高度的革命自覺性和對黨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細節(jié)描寫妞兒不如大人經(jīng)折磨,比她媽瘦得還厲害,細長的脖子挑著瘦腦袋,有氣無力地倚在她媽的身上,大概也是輕易不大見油鹽,兩個大眼轱轆轱轆地瞪著那一堆堆的咸菜,饞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聽媽媽的哄勸,還是一個勁地扭著她媽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個空空的破壇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進壇子里去,用指頭蘸點鹽水,填到口里吮著,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媽一扭頭看見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籮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過來。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在這樣困難的關頭,為了支援山上的游擊隊,她寧愿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在她心里,排在首位的是黨和紅軍。充分表現(xiàn)了黃新的無私奉獻、對黨忠誠。細節(jié)描寫我仔細地打量了這個紅軍戰(zhàn)士的妻子、地下黨員的家。這是一間用竹籬子糊了泥搭成的窩棚,靠北墻,一堆稻草搭了個地鋪,地鋪上一堆爛棉套子底下躺著一個小孩子,小鼻子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兒。墻角里三塊石頭支著一個黑乎乎的砂罐子,這就是她煮飯的鍋。再往上看,靠房頂用幾根木棒搭了個小閣樓,上面堆著一些破爛家具和幾捆甘蔗梢子……寫出了黃新居住環(huán)境的簡陋、生活的艱苦,突出了黃新的堅強。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烘托人物心理、暗示社會環(huán)境、深化文章主題2.小說情節(jié)安排上有什么特點?(1)人稱上:小說采用第一人稱,著重描寫“我”和黃新的兩次會面。(2)敘述順序:采用倒敘的手法。(3)敘述方式:主要采用回憶的方式,圍繞繳黨費事件。(4)敘述技巧:既波瀾起伏又組織嚴密。主題歸納小說描寫了一位年輕女共產(chǎn)黨員在敵后艱苦環(huán)境里堅斗爭,為了繳納黨費和掩護游擊隊的同志,獻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個信仰堅定、頑強斗爭、不畏犧牲的共產(chǎn)黨員形象,贊美了她對黨的忠誠,謳歌了革命先輩無私奉獻的革命情懷。課堂小結(jié)引子:由“我”繳黨費引出回憶(1)開端:交代斗爭環(huán)境,引出主要人物(2~5)發(fā)展:初到八里坳——初次接頭;初識黃新;想繳黨費(6~29)高潮:再到八里坳——黃新為紅軍腌咸菜,敵人得信搜查;“我”遭搜捕,黃新救“我”被捕(30~55)結(jié)局、尾聲:“我”代黃新繳上黨費(56~60)黨費整理知識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常用方法1、借助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小說的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情節(jié)中表現(xiàn)出來又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得到發(fā)展的。2、借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①從直接描寫入手:關注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②從側(cè)面描寫入手: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③從細節(jié)描寫入手: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3、借助環(huán)境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即弄清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所,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等等。4、借助作者態(tài)度分析人物形象當堂訓練1.比較閱讀《荷花淀》《小二黑結(jié)婚》《黨費》三篇小說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不同。《荷花淀》:語言樸素無華,清麗暢達,富有詩情畫意,具有散文詩式的獨特小說風格。《小二黑結(jié)婚》:表現(xiàn)出一種濃厚的“泥土味”,在藝術和通俗性的結(jié)合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既符合農(nóng)民大眾口味,又非常個性化。語言具有很強的概括性。《黨費》:注重挖掘主人公性格中濃濃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