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一導入近年來,革命文學作品屢次出現在高考卷中。2022年高考教育部命題的四套試題中,其中三套試題的現代文閱讀選文為革命文學作品。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兩文本:文本一小說《支隊政委》(王愿堅),文本二記實文學《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節選)》。高考全國乙卷:蕭紅《“九一八”致弟弟書》。高考新高考I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選自李廣田的散文《到橘子林去》。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中國革命的意義,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樹立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讓我們一起走進革命故事《黨費》。黨費二作者簡介王愿堅(1929-1991),山東諸城人,中國電影編劇、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在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燈光》等,1974年與陸柱國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三課堂任務課堂任務:歲月崢嶸,初心如磐,為傳承紅色基因,校團委將在學校開展“紅色革命故事宣講大賽”。作為班級參賽代表,這節課你需要準備好以“黃新的故事”為主題的講稿。任務一:自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關注故事的敘事(人稱)視角。三課堂任務概括:《黨費》故事情節。1-7段:“我”受魏政委委托去聯絡地下黨組織接頭人黃新。8-29段:“我”找到了接頭人黃新,她委托我交丈夫的黨費。29-55段:第二次接頭走漏消息,黃新為掩護我犧牲。56-60段:我把黨費和她的孩子妞兒托付給魏政委。三課堂任務第一人稱;有限視角分析:用了什么敘事(人稱)視角?有何好處?好處:①拉進與讀者距離,增加故事真實性。還有什么其他的好處呢?四人物形象任務二:“橫看成嶺側成峰”,除了“我”,文中還有其他人物,請同學們結合文本轉換視角,試著將自己代入文本其他角色,分析他們視角下黃新的人物形象。仔細閱讀文本,完成下表。原文 細節 黃新人物形象“我”胡敏英等其他同志魏政委妞兒四人物形象20段:“一跟黨斷了聯系,就跟斷了線的風箏似的,真不是味兒啊”對黨組織思念,聯系上之后的高興與激動.......有我們在,有你們在,咱們想法兒把紅旗再打起來!”26段: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開,掏出了一個紙包。紙包里面是一張黨證,已經磨損得很舊了,可那上面印的鐮刀斧頭和縣委的印章都還鮮紅鮮紅的。打開黨證,里面夾著兩塊銀洋。她把銀洋拿在手里掂了掂......“我”眼中的黃新語言描寫:愛黨、樂觀、堅強磨損和鮮紅的印章等細節形成對比:表現出她鄭重的態度,體現出她對革命事業的熱憂和對黨的忠誠。四人物形象36段: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對我說,又像自言自語似地說:“只要有咱的黨,有咱的紅軍,說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43段:看見她把菜筐子用草蓋了蓋,很快地抱起孩子親了親,把孩子放在地鋪上,又霍地轉過身來,朝著我說......“我”眼中的黃新動作、語言描寫:崇高、無私、舍小家為大家動作、語言描寫:鎮定、冷靜、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四人物形象10段:屋里有人輕輕地哼著小調兒,聽聲音是個女人,聲音壓得很低很低的......我一步邁進門去,不由得一怔:小窩棚里擠擠巴巴坐著三個人,有兩個女的、一個老頭,圍著一大籃青菜,頭也不抬地擇菜葉子。他們的態度都那么從容,像沒有什么人進來一樣......“剛才那幾個也是自己人,最近才聯系上的。”“胡敏英等其他同志”眼中的黃新一起準備咸菜的革命同志們眼中的黃新是一個勤勞樂觀、有組織能力的同志。四人物形象6段:要接頭的人名叫黃新,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媳婦,1931年入黨的。1932年“擴紅”的時候,她帶頭把自由結婚的丈夫送去參加了紅軍。以后,她丈夫跟著毛主席長征了,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個才五歲的小妞兒。58段:他寫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筆。在他臉上我看到了一種不常見的嚴肅的神情。他久久地撫摸著孩子的頭,看著面前的黨證和咸菜。然后掏出手巾,蘸著草葉上的露水,輕輕地,輕輕地把孩子臉上的淚痕擦去。“魏政委”眼中的黃新他人評價:舍己為國、忠實可靠側面烘托:無私奉獻、對黨忠誠四人物形象32段:妞兒不如大人經折磨,比她媽瘦得還厲害,細長的脖子挑著瘦腦袋,有氣無力地倚在她媽的身上,大概也是輕易不大見油鹽,兩個大眼轱轆轱轆地瞪著那一堆堆的咸菜,饞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聽媽媽的哄勸,還是一個勁地扭著她媽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個空空的破壇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進壇子里去,用指頭蘸點鹽水,填到口里吮著,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媽一扭頭看見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籮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過來。孩子哇的一聲哭了。“妞兒”眼中的黃新外貌、動作描寫寫出了妞兒此時忍饑挨餓的痛苦狀態,此時妞兒眼中是一個嚴厲、不近人情的母親。黃新從女兒手中奪下一根腌豆角這一細節描寫,有人認為真實生動,使黃新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則認為不夠真實,影響了黃新形象的豐滿性。你贊成哪一種觀點 簡要說說理由觀點一:贊成第一種觀點。①在革命戰爭的特殊年代,這類舍小家、顧大家的崇高行為屢見不鮮。為了讓山上的隊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黃新從女兒手里奪下一根腌豆角的細節,充分展示出她為了黨、為了革命作出的無私犧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②咸萊是在敵后堅持斗爭的諸多革命群眾和共產黨員千方百計湊集的,黃新作為一名思想覺悟很高的黨員,不讓自己的女兒吃集體湊集的咸菜,是理所當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強了人物的真實性。四人物形象觀點二:贊成第二種觀點。①塑造一個光輝的形象,要想達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讓人物形象豐滿生動,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從“細長的脖子挑著瘦腦袋,有氣無力”的女兒手里奪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現黃新一心為了黨、為了革命的崇高品質,但讓她失去了一個年輕母親應有的慈愛和柔美的一面,影響了人物形象的豐滿,使人物趨于扁平化。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然而,黃新的這一動作,顯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兒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顧,雖然讓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強化,卻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讓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顯得不夠真實,給人以虛假的感覺。四人物形象四人物形象第一人稱敘事還有何好處?好處:①拉進與讀者距離,增加故事真實性。②“我”是故事的親歷者,作為有限視角,以“我”的見聞串起故事情節,隱去無關情節,使故事情節更緊湊、集中,突出了典型的場景和細節。③“我”是故事的見證者,利于作者主觀感情的抒發,把自己對黃新的感情融入其中,我們可以跟隨著“我”一起進入情節,一同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五課堂寫作任務三:請你根據今天所學,選好敘事視角,寫一篇“黃新的故事”為主題的演講稿,200字左右。胡敏英視角:“送郞當紅軍,沖要爭先.……”收音機里斷斷續續的歌聲,又把我拉回到二十年前的那天。那天,是黃新同志犧牲的日子。黃新是個好同志,也是我的好領導。與她相識時,我們都只有二十幾歲。那時,我們閩粵贛邊區一帶正“鬧紅”。我們一起打土豪、分田地,一起迎來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為了保衛新誕生的紅色政權,黃新把丈夫送上前線當了紅軍,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孩子。后來,白匪瘋狂“圍剿”,黃新帶領我們幾個一起堅持開展地下工作,我更看到了她的堅韌、她的毅力、她那顆時刻向覺的心。那一天,白匪不知從哪里得來消息,到村子里來搜查,而那天,游擊隊的聯絡員小程同志剛好在黃新家與她接頭。我急忙通知了黃新,可誰會想到,黃新為了掩護小程同志,最后竟被敵人抓了去,殘暴的白狗子又把不肯屈服的她殺害了。她犧牲后,我們更艱難地堅持著革命斗爭。今天,革命終于勝利了,我多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黃新同志,讓她得以含笑九泉!五課堂寫作任務三:請你根據今天所學,選好敘事視角,寫一篇“黃新的故事”為主題的演講稿,200字左右。妞兒視角:我是紅軍的女兒,我從小在紅軍中長大,自我五歲起,我便再也沒有見過我好媽媽——光榮的共產黨員、革命烈土黃新,媽媽戰友告訴我,她是一名可敬的母親。她親自將我的爸爸送去當紅軍,寧愿自己挨餓也要為堅持在山上開展游擊斗爭的戰友提供吃食,最后,她為掩護戰友脫險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記憶中的母親對我是疼愛的,她時常抱著我,給我唱紅色山歌,講爸爸的故事,講黨的故事,告訴我革命勝利了,天會更藍,水會更清,映山紅會開遍山山嶺嶺,我知道母親是愛我的,但她更愛黨,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記掛著要保護同志,要交最后一回黨費。母親啊母親,說不盡的是女兒對你的深深的懷念,女兒一定不負您所望,也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為新中國,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