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陜西省漢中市2026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校際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陜西省漢中市2026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校際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6屆高三第一次校際聯考
語 文 試 題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共10頁,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
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涂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作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上,書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5.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文學景觀指經過文人書寫的景觀,包括山水名勝等自然景觀和樓臺寺觀等人造景觀。文學景觀研究有多個層面,歷史層面主要考察文學景觀的形成與變遷過程,文學層面著重揭示文學對形塑景觀和傳播景觀的意義,文化層面側重研究影響文學景觀變遷的文化因素。歷史研究是基礎,而探討景觀的歷史變遷離不開具體時空,歷史時空除了流動的時間外,還包括文學景觀的地理位置和空間形貌兩個空間要素。
文學景觀的地理位置可從點、線、面、群四個層面來考察。點指景觀所在具體地點。如古黃鶴樓一直位于蛇山之西黃鶴(鶴)磯頭,上世紀80年代重建時移至蛇山中腰。線指景觀所處交通路線,景觀處在僻陋之地還是交通要道,既關系著景觀與文人相遇的頻率,也影響著作家書寫的內容甚至主題風格。面指景觀所屬古今行政區劃,行政區劃歷時而變,記錄景觀所屬的古今區劃,便于共時性分析景觀的地域分布、歷時性考察景觀的時代變遷。群指景觀所處的景觀群落,文學景觀常與周邊景觀形成關系復雜的景群,例如岳陽樓、洞庭湖和君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黃鶴樓及蛇山景觀,與鸚鵡洲、晴川閣等形成景觀群落等。
文學景觀的空間形貌,既包含景觀的自身形象,又涉及景觀的周邊環境。自然景觀的地形地貌、形狀姿態,人造景觀的選址造型、規模結構,都屬于景觀的自身形象。如安徽天門山的山形水勢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1-(共10頁)
是“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洞庭湖中的君山形象是“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觀并非孤立的觀賞對象,而是與周邊的環境融為一體,所以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也是景觀形貌不可分割的部分。如“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是宣城北樓所觀之容,獨特的周邊環境也是文學景觀的鮮明標志。關注文學景觀形貌上的地域差異、時代變遷和作家的書寫特點,能為文學景觀的地域分布、變遷考察和作品分析提供諸多研究切口。
時間是歷史考察的基本線索,按照時間脈絡梳理文學景觀的形成、演變歷程,方能清晰呈現景觀變遷過程中的各類文化信息。文學景觀的形成,須關注景觀本身存在之始和景觀文名形成之時這兩個時間點。自然景觀,形之天然,主要考察文人最早對景觀的發現和書寫,以及命名或改名,比如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八景”,李白筆下的九華山、郎官湖。人文景觀的始建與出名,有時相隔甚久,有時同步形成,前者如岳陽樓、黃鶴樓,后者如滄浪亭、醉翁亭。文學景觀的演變,需要梳理兩條線索,一是景觀的歷代沿革,側重景觀的物象延續,自然景觀主要考察景觀地理位置或空間形貌的變化,如黃州赤壁的遠離江岸,長江三峽的猿啼不再;人造景觀主要按時序考察建筑的興廢、移址和環境變化等。二是景觀的歷代書寫,側重景觀的文脈傳承,主要按時序梳理景觀的書寫史,以及文人書寫景觀的地點、年齡、身份、經歷等信息。考察文學景觀的演變,須綜合考察景觀的興廢沿革與書寫歷史,了解景觀書寫的背景,考量其沿革變化的頻與偶、書寫活動的密與疏,揭示景觀變化的規律。
(摘編自邵大為《文學景觀歷史時空的可視化呈現》)
材料二:
唐詩宋詞里的江山勝跡,至今依然是中國人寄托情感、凝聚認同的精神依憑。近年來,與詩詞相關的文旅融合新業態不斷涌現。跟著詩詞游歷山水,尋訪詩人足跡,體味詩心詩情,正日益受到人們歡迎。以詩詞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價值,以旅游弘揚詩詞文化、推動詩詞傳播。詩旅融合成為以文塑玈、以旅彰文的新亮點,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實踐。
中華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讀書結合起來,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流傳至今的許多山水詩、邊塞詩,都是詩人游歷的文學成果。今天的詩詞旅游既是文化傳統的延續,也有著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
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為安徽涇縣的桃花潭景區引來無數游客;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甘肅敦煌的陽關遺址走紅網絡……這些例證都體現出,詩詞正在成為旅游業發展中的活躍因子。創造性地利用詩詞資源,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一批詩詞文化景觀和詩詞創作研究傳承基地的相繼建成,更是豐富了詩詞主題旅游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2-(共10頁)
的載體,讓人們在游覽景區的同時接受詩詞文化的熏陶。在旅游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背景下,詩詞旅游展現出獨特吸引力,受到市場追逐和游客歡迎。
調研發現,當前詩詞旅游在需求旺盛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比如,一些地方在對詩詞主題景區的推介中忽視價值引領和文化建構,存在戲說歷史、消解歷史的傾向;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門和詩詞組織、詩詞愛好者群體少有互動、合力不足等。
旅游催生詩詞創作,詩詞豐富旅游資源;旅游可成為學習詩詞的途徑,詩詞亦可成為推介景點的招牌。將詩詞旅游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打造,需要進一步梳理詩詞文化脈絡,深挖詩詞文化內涵,因地制宜推出詩詞主題的旅游路線及產品;需要推動詩詞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讓詩詞融入景區建設,促進其品質提升,加快培育新體驗、新業態;需要賦予詩詞文化新的時代內涵,組織引導當代詩人創作更多展現中華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歷史之美的詩篇。
(摘編自周文彰《讓詩旅融合釋放更大活力》)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文學景觀的地理位置而言,它的點、線、面、群四個層面是逐步拓展的,前一個層面是后一個層面的基礎。
B.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和“白銀盤里一青螺”描寫了自然景觀的地貌與形態,是文學景觀的空間形貌的體現。
C.文學景觀在今天仍是中國人寄托情感、凝聚認同的精神依憑,因為這些景觀能弘揚詩詞文化,推動詩詞傳播。
D.創造性利用詩詞資源,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讓詩詞成為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水名勝、樓臺寺觀等要想成為文學景觀,需要經過文人書寫,以賦予這些景觀文學層面的意義。
B.雖然長江三峽猿啼不再,但“兩岸猿聲啼不住”之類的文人書寫作為景觀演變的證明并未失去其價值。
C.一些游客旅游時為了娛樂改動了涉及文學景觀的詩詞,這是一種消解歷史的行為,反映了他們對文化建構的忽視。
D.打造文學景觀,除了挖掘古代詩詞的文化內涵,鼓勵當代詩人創作新的詩篇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3.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不能體現文學景觀“周邊環境”的一項是(3分)
A.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3-(共10頁)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鳳凰臺)
C.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西湖)
D.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廬山)
4.材料一主要從“歷史時空”的角度論述文學景觀,請根據材料內容,概括說明其中“時”與“空”的具體內涵。(4分)
5.同學們計劃開展以“黃鶴樓文旅資源梳理與利用”為主題的調研活動,請結合材料,從文學景觀的角度對調查的主要內容給出建議。(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推拿(節選)
畢飛宇
散客也要做,和常客以及擁有貴賓卡的貴賓比較起來,散客大體上要占到三分之一,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能占到一半。一般說來,推拿師們對待散客要更熱心一些,這熱心主要落實在言語上。——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生意經了,和散客交流好了,散客就有可能成為常客;常客再買上一張年卡,自然就成了貴賓。貴賓是最最要緊的,不要多,手上只要有七八個,每個月的收入就有了一個基本的保證。推拿師們的重點當然是貴賓,重中之重卻還是散客。這有點矛盾了,卻更是實情。說到底貴賓都是從散客發展起來的。和散客打交道推拿師們有一套完整的經驗,比方說,稱呼,什么樣的人該稱“領導”,什么樣的人該稱“老板”,什么樣的人又必須叫做“老師”,這里頭就非常有講究。推拿師們的依據是噪音。當然,還有措辭和行腔。只要客人一開口,他們就知道了,是“領導”來了,或者說,是“老板”來了,再不然就一定是“老師”來了。錯不了。
聊天的內容相對要復雜一些,主要還是要圍繞在“領導”“老板”或“老師”的身體上頭。一般是夸。奪別人的身體是推拿師的本分,他們自然要遵守這樣的原則。但是,指出別人身體上的小毛小病,這也是本分,同樣是原則,要不然生意還怎么做 ————“你的身上有問題!”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剩下來就是推薦一些保健知識了。比方說,關于肩周。肩周是人體的肌肉纖維特別錯綜的部位,是身體的“大件”,二頭肌、三頭肌和斜方肌的肌腱頭都集中在這里。肩部的動作一旦固定的時間太長,肌腱頭的纖維就會出現撐拉,撐拉久了,肌肉的滲出液就出來了。滲出液并不可怕,肌肉自己會再一次吸收進去。可架不住時間長啊,時間太長滲出液就不再被吸收。這一下問題來了,滲出液把肌肉的纖維粘連起來了。一粘連就有可能誘發炎癥,也就是肩周炎————疼痛就在所難免。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理療,天長日久,被粘連的纖維就會鈣化。一鈣化就麻煩了。你想啊,肌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4-(共10頁)
肉都鈣化了,哪里還能有彈性 你就動不了了,和朋友說一聲再見都抬不起胳膊———麻煩吧 所以呢,對肩周要好一點。運動是必需的。實在沒時間動,也有辦法,那就讓別人替你動。推拿嘛。一推拿粘連的部分就剝離開來了,怎么說“保健、保健”的呢 關鍵是保。就這些。既是嚴肅的科普,也是和煦的提示,還是溫馨的廣告。這些知識并不復雜,客人們也不會真的就拿他們的話當真。但是,交代和不交代則不一樣。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向來是不厭其煩的。
這一天中午進來了一個過路客,來頭特別大的樣子,一進門就喊著要見老板。推拿房的老板沙復明從休息室里走出來,來客說:“你是老板 ”沙復明堆上笑,恭恭敬敬地說:“不敢。我叫沙復明。”客人說:“來個全身。你親自做。”沙復明說:“很榮幸。你里邊請。”便把客人引到客房去了。服務員小唐的手腳相當的麻利,轉眼間已經鋪好床單。客人隨手一扔,他的一串鑰匙已經丟在推拿床上了。
沙復明對聲音有超常的判斷,一耳朵就能估摸出動靜的方位與距離。沙復明準確地抓起鑰匙,摸一摸鑰匙的長和寬,知道了,這位來頭特別大的客人是一個司機。是卡車的司機,他的身上有淡淡的油味,不是汽油,是柴油。沙復明微笑著,把鑰匙遞給小唐,小唐再把鑰匙掛在了墻壁上。沙復明咳嗽了一聲,開始撫摸客人的后腦勺。他的后腦勺冰涼,只有二十三四度的樣子。毫無疑問,他拿汽車里的空調當冰箱了。
沙復明捏住客人的后頸,仰起頭,笑著說:“老板的脖子不太好,可不能太貪涼啊。”“老板”嘆了一口氣,說:“頸椎病犯了,頭暈,直犯困。————要不然我怎么能到這個地方來 我還有二百多公里呢。”沙復明聽出來了,司機是淮陰人。沙復明先給淮陰的“老板”放松了兩側肩頭的斜方肌,所用的指法是剝。接下來沙復明開始搓,用巴掌的外側搓他的后頸。由于速度特別的快,像鋸,也可以說,像用鈍刀子割頭。一會兒司機后腦勺上的溫度就上來了。沙復明說:“頸椎呢,其實也沒到那個程度,主要還是你貪涼。路途長,老板把溫度打高一點就好了。”“老板”就是“老板”,不再言語了,隨后就響起了呼嚕。沙復明轉過頭,小聲地關照小唐說:“你忙去吧,在外頭把門帶上。”小唐說:“呼嚕這么響人家都能睡,你這么小聲做什么 ”沙復明笑笑,想,也是的。沙復明便不再說什么了,輕手輕腳地,給他做滿了一個鐘。做完了,輔助用的是鹽熱敷。
“老板”最終是被鹽袋燙醒了,一醒過來就神清氣爽,是乾坤朗朗的空曠。“老板”坐起來,眨巴著眼睛,用腦袋在空氣里頭“寫”了一個“永”,說:“舒服,舒服了!”沙復明說:“舒服吧 舒服了就好。”“老板”意猶未盡,閉起眼睛又“寫”了一個“來"。最后的一捺他“寫”得很考究,下巴拖得格外的遠,格外的長,是意到筆到、意境雋永的模樣。司機最終“收筆”了,高高興興地搬回自己的下巴,說:“還是你們瞎子按摩得好!”沙復明把臉轉過來,對準了“老板”面部,說:“我們這個不叫按摩。我們這個叫推拿。不一樣的。歡迎老板下次再來。”
(有刪改)
2026 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5-(共10頁)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推拿師們對散客更熱心,是因為他們明白散客有發展成為常客乃至貴賓的潛力,這體現了他們的生意頭腦。
B.文中出現了一些專業詞匯,如“斜方肌”“肌腱頭”“鈣化”等,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也提升了文本的厚度和質感。
C.本文以冷靜克制的基調,通過含蓄的反諷和細膩生動的細節描寫,描繪了一個特定群體的生存狀態,蘊含著對人性洞察和尊嚴訴求的主題。
D.小說結尾,司機切身領會到了推拿的神奇,用一句“還是你們瞎子按摩得好”給予了沙復明職業身份上的真正的尊重。
7.關于文中介紹推拿師與散客聊天內容的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該段落詳細闡述了與散客交流的內容和方式,為后文沙復明接待客人做了鋪墊。
B.推拿師在夸客人身體的同時又指出其小毛病,這是為了讓客人感覺舒服,也是為了打發時間。
C.通過描述肩周出現問題后如“和朋友說一聲再見都抬不起胳膊”的具體后果,增強了警示效果,凸顯推拿保健的必要性。
D.客人們大多不會拿推拿師的話當真,但推拿師們認為交代和不交代則不一樣,所以仍然不厭其煩地交代保健知識。
8.文中介紹推拿師的“生意經”有什么用意 (6分)
9.小說直到最后才通過司機的話交代沙復明是個盲人,但前文已有多次暗示,請找出相關細節并加以概括。(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王吉,字子陽,瑯邪人也。為諫大夫。是時宣帝頗修武帝故事,宮宣車服,盛于昭帝時。外戚許、史、王氏貴寵而上躬親政事任用能吏吉上疏言得失曰:“陛下總萬方,帝王圖籍,日陳于前,惟思世務將興太平。詔書每下,民欣然若更生。臣伏而思之,可謂至恩,未可謂本務也。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時,言聽諫從,然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務在于期會簿書、斷獄聽訟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臣聞圣王宣德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備,難以言治;左右不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6-(共10頁)
正,難以化遠。民者弱而不可勝,愚而不可欺也。圣主獨行于深宮,得則天下稱誦之,失則天下咸言之。行發于近,必見于遠,謹選左右,審擇所使。左右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德也。”
(選自《群書治要》,有刪改)
材料二:
昔嘗考之于書,周公之所以告成王者悉矣。而《立政》之作,其于為治體統尤為諄切。曰“常伯”“常任”“準人”者,議政而在王左右之臣也;曰“綴衣”“虎賁”者,王之所使共役而親近之人也。其官之尊卑,職之大小,相去蓋甚遼絕,而公例言之,而無所輕重于其間,何耶 政以議政而在左右者,有輔正之倚,所使而親近者,有染習之移,其系天下之本一也。三宅、三俊,其選固所當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則俱受其敗,雖仆御之賤,亦不可忽也。特自古人君能于是知憂恤審擇之者鮮耳。文王、武王惟克灼知厥若,故小大之臣,咸懷忠良,卒并受此丕丕基,以建八百年盛大之業。成王亦能嗣守大訓,無敢昏逾,以保三十六王盈成之治。其明效大驗,固已彰灼如此。周衰以來,此意泯矣。而人主獨行于深宮者,亦惟自賢自圣耳。所以善其心、養其德者,將誰責而可哉 故其君之賢者,不過謹期會于簿書之間,審聽斷于獄訟之際,而非所謂本務也,是以治常少而亂常多。然則謹選左右,審擇所使,王吉之論,可謂真知萬化之本原者歟!
(選自葛洪《涉史隨筆》,有刪改)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外戚A許、史、王氏B貴寵C而上躬親D政事E任用F能吏G吉上H疏言I得失曰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陳列,擺放,與《蘭亭集序》中“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陳”意思不同。
B.左右,表示君主或重要人物身邊的近臣、侍從,與成語“左右逢源”中的“左右”意思不同。
C.雖,即使,與《蘇武傳》中“雖蒙斧鉞湯鑊”的“雖”意思相同。
D.卒,最終,與《過秦論》中“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的“卒”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吉認為,想要天下大治的君主并非世代都有,而漢宣帝卻是這樣的明主,他能納諫如流,雖未建立萬世功業,但其功績已達到夏商周三代的高度。
B.王吉敢于指出宣帝雖勤政卻未抓住治國根本這一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其言論邏輯清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體現出了王吉的膽識與智慧。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7-(共10頁)
C.葛洪認為,不管是對于身居要職的“三宅”“三俊”的選拔,還是對于地位低微的仆從的任用,都必須極為慎重。
D.材料二結構嚴謹,文中運用比喻,將抽象的說理變得生動形象,同時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成功地論證了一個深刻的政治理念。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其務在于期會簿書,斷獄聽訟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4分)
(2)昔嘗考之于書,周公之所以告成王者悉矣。(4分)
14.王吉強調“謹選左右,審擇所使”才是治國之本,材料二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吉的觀點 請簡要概括。(3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5~16題。
浪淘沙(中秋陰雨,同顯忠、椿年、諒之坐寺門作)【注】
朱敦儒
圓月又中秋。南海西頭。蠻云瘴雨晚難收。北客相逢彈淚坐,合恨分愁。
無酒可銷憂。但說皇州。天家宮闕酒家樓。今夜只應清汴水,嗚咽東流。
【注】這首詞寫于作者南渡之后。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開篇點明時間為中秋佳節,本應是闔家團圓、賞月的美好時刻,卻遇上陰雨天氣,奠定了全詞低沉壓抑的情感基調。
B.“蠻云瘴雨晚難收”描繪了當地傍晚云霧彌漫、雨下個不停的惡劣天氣,同時也暗示了作者身處異鄉的艱難處境。
C.“北客相逢彈淚坐,合恨分愁”寫出了南渡北客相聚時的悲痛,大家共同分擔著國破家亡的憂愁與憤恨,一個“彈”字將這種痛苦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D.下片中作者說“無酒可銷憂”,這與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所表達的憂愁相同。
16.本詞最后兩句“今夜只應清汴水,嗚咽東流”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表達詞人的情感,請結合詞句進行分析。(6分)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8-(共10頁)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 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文課上,語文老師使用《屈原列傳》中“ , ”兩句話,引導學生描寫尋常事物以表示宏大意旨,列舉淺近事例來傳達深遠意蘊。
(2)小明在成都參觀武侯祠時,他看到碧綠的春草,聽到婉轉的鳥聲,不禁想起杜甫《蜀相》中的“ , ”兩句。
(3)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 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羨余”一詞本指封建時代地方官吏向人民靳索來定期送給皇帝的各種縛加稅。對一門語言來講,“羨余”則是語義發生了重復、語形相對語義有多余的成分但不構成贅余的情況。
關于“羨余”的研究由來已久,清代學者俞樾在《古書疑義舉例》一書中雖未使用“羨余”一說法,但闡述了一些相關的古漢語語言現象;饌寫《馬氏文通》的馬建忠談到的“同次”中有部分語言現象也是“羨余”。不過,“羨余”這一術語最早由朱德熙先生提出,趙元任先生在《中國話的文法》(1968)中關于“羨余”的論述(原文為 redundancy)被田砥翻譯成“羨余”,從此便廣為人知。
羨余與贅余相似,都有語義重復成分,但前者可以接受,后者則不能,這是為什么呢 羨余與贅余又如何區分呢
呂叔湘、朱德熙兩位先生在《語法修辭講話》(1952)中指出,有些話雖然在用嚴格的邏輯分析時并不嚴謹,但因其使用廣泛,而聽者與說者都能理解,且語句并無歧義,那么就不得不承認它是正確的。諸如“徹底根治”“親眼目睹”“凱旋歸來”“免費贈送”等,都是人們的習慣語,就為可接受的羨余,這是其一。此外,趙元任先生在《漢語結構各層次間形態與意義的脫節現象》(1981)一文中提到,使用中出現的羨余現象,其接受程度是與所重復的成分意義的活力強弱或衰退程度直接掛鉤的。( ),那么成分的重復就越能被接受。以“凱旋歸來”為例,“旋”與“歸來”義發生了重復,但因現代漢語中“旋”多為“轉動”而非“歸來”義,所以“凱旋歸來”較能被接受。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9-(共10頁)
其二,若不能確定是否為習慣語,還可去掉重復成分,比較前后的語言表達效果。①如果對語言的表達效果有影響,②比如降低了原來句子的語義,③或使得句子不符合表達以至于讓人覺得別扭,④那么便可認為是羨余,⑤反之則為贅余。贅余現象中,去掉了重復成分之后反而更為順暢,比如“值得可敬”“隨便茍同”“您的令愛”分別去掉“值得”“隨便”“您的”,對比之下,“可敬”“茍同”“令愛”更為順暢、簡練。
雖然邏輯是語言構成的重要要素,但卻并非唯一,因為語言的規則是約定俗成的。人們生活中的實際使用情況,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維度。“羨余”這一語言現象的確看似缺乏邏輯,但這些表述被人們廣泛使用和默許,因而便具有了“合法性”。
18.文中第一、二段有三處錯別字,請找出含錯別字的詞語并改正。(3分)
19.下面幾篇文章的標題與劃線標題“語法修辭講話”結構一致的是(3分)
A.“我與地壇” B.“改造我們的學習”
C.“修辭立其誠” D.“為了忘卻的記念”
20.下列填入文中括號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成分意義活力越弱或越是衰退 B.成分意義活力越強或越旺盛
C.成分意義活力有弱有強 D.成分意義活力保持不變
21.文中第五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根據文章內容,你認為“提出質疑”這一表達方式是贅余還是羨余 為什么 (5分)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文。(60分)
有的人說,先行者走在前列,能夠捷足先登;也有人說,后來者后發制人,也能實現彎道超車。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6屆高三語文第一次校際聯考試題-10-(共10頁)
2026屆高三第一次校際聯考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1.(3分)B(A.“前一個層面是后一個層面的基礎”錯誤。材料一指出文學景觀地理位置的“點、線、面、群”是四個考察層面,但并未說明“前一個層面是后一個層面的基礎”,屬于無中生有。C.“精神依憑,因為這些景觀能弘揚詩詞文化,推動詩詞傳播”錯誤。材料二說“唐詩宋詞里的江山勝跡是精神依憑”,但“能弘揚詩詞文化”是詩詞旅游的作用,并非“精神依憑”的原因,邏輯顛倒。D.“主要推動力量”錯誤。材料二僅說詩詞是旅游業的“活躍因子”,“主要推動力量”夸大了其作用。)
2.(3分)C(“一些游客旅游時為了娛樂改動了涉及文學景觀的詩詞,這是一種消解歷史的行為,反映了他們對文化建構的忽視”錯誤。材料二提到“一些地方在對詩詞主題景區的推介中忽視價值引領和文化建構,存在戲說歷史、消解歷史的傾向”,這是說景區推介中的問題,而選項說的是“一些游客”,且行為描述為“為了娛樂改動涉及文學景觀的詩詞”,二者在主體、行為性質上均不匹配。)
3.(3分)D(A.“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是滕王閣周邊的自然環境,體現周邊環境。B.“三山、二水、白鷺洲”是鳳凰臺周邊的景觀,體現周邊環境。C.“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云腳”是西湖周邊的地理與自然環境,體現周邊環境。D.僅描寫廬山自身“橫看、側看”的形態差異,未涉及周邊環境。)
4.(4分)①“空”指文學景觀的地理位置和空間形貌。其中地理位置包括點、線、面、群四個層面,空間形貌包含景觀的自身形象和周邊環境。②“時”指文學景觀發展的時間脈絡,包括文學景觀的形成、演變歷程等。其中文學景觀的形成須關注景觀存在之始和成名之始,演變歷程包含景觀的興廢沿革與書寫歷史。
評分標準:每點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4分。
5.(6分)①調查黃鶴樓作為人造景觀的歷代沿革,包括黃鶴樓作為人造建筑始建的時間、歷代的興廢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等。②調查歷代文人對黃鶴樓的書寫歷史,搜集歷代文人書寫黃鶴樓的詩文,探究作家的書寫特點以及黃鶴樓文學景觀的文脈傳承。③調查黃鶴樓作為文學景觀對弘揚傳統文化、開發旅游業等的積極作用,探究黃鶴樓文化資源與人們旅游需求結合的新模式。
評分標準:每點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6.(3分)D(“領會到了推拿的神奇……職業身份上的真正的尊重”錯誤。司機一句“還是你們瞎子按摩得好”徹底暴露了他內心深處的無意識偏見。他的滿意是真實的,但他的尊重是有限度的、帶有施舍意味的。他肯定了沙復明的“手藝”,卻未真正尊重其“職業”和“身份”。并且,根據原文沙復明回應“我們這個不叫按摩。我們這個叫推拿。不一樣的”可以看出,司機并沒有區分“按摩”和“推拿”,只是一種較為通俗的夸贊,沒有領會到推拿的神奇。)
7.(3分)B(“也是為了打發時間”錯誤。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客人感覺舒服,也是提醒客人注意身體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交流方式來促進生意。)
8.(6分)①揭示社會現實。反映了推拿師們在生存壓力下為了生計而運用各種經營手段,體現了生活的不易。②豐富人物形象。展現了推拿師們精明、靈活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真實。③以小見大,深化主題。通過推拿師的生意經反映出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生存之道和人際交往規則,引發讀者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評分標準:每點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6分。
9.(6分)①名字暗示。“沙復明”這個名字就暗示了他可能是個盲人。②聽覺敏銳。文中提到“沙復明對聲音有超常的判斷,一耳朵就能估摸出動靜的方位與距離”;在接待客人時,沙復明能通過客人的嗓音、措辭和行腔來判斷客人的身份,這種對聲音的高度依賴和精準判斷,暗示他可能在視覺上無法獲取足夠信息。③觸覺敏銳。沙復明通過觸摸鑰匙來判斷客人的職業、通過撫摸司機的后腦勺感知其溫度進而判斷司機貪涼,體現了他利用觸覺來了解客人身體狀況,從側面暗示他可能無法用視覺進行觀察。④行為習慣細節。小唐說沙復明說話小聲,可能是因為他視力缺失,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不夠全面,所以習慣輕聲交流以免打擾他人,也暗示了他的盲人身份。評分標準: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CEG
評分標準: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共3分。
11.(3分)D(“意思相同”錯誤。意思不同,“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中的“卒”是士兵的意思。)
12.(3分)A(“而漢宣帝卻是這樣的明主……但其功績已達到夏商周三代的高度”錯誤。由材料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時,言聽諫從,然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可知,王吉并未說漢宣帝的功績已達到三代的高度,而是說其未能達到。)
13.(8分)(1)(4分)他們的職責只在于處理文書、審理案件而已,這些不是太平盛世的根本。
評分標準:“務”,職責;“期會簿書”,處理文書;“斷獄聽訟”,審理案件。關鍵詞每處1分,句意1分。共4分。
(2)(4分)(我)過去曾經從典籍中研究過,(發現)周公用來告誡成王的治國之道非常詳盡。
評分標準:“考”,研究;“所以”,用來……的;“悉”,詳盡。關鍵詞每處1分,句意1分。共4分。
14.(3分)①周公同等看待議政大臣與侍從。②文王、武王謹慎選任大小臣僚,建立八百年基業。③周成王恪守選賢之道,延續三十六代太平之治。④周朝衰落后君主不再重視選人用人,致使治世少而亂世多。
評分標準:每點1分,答出三點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3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15.(3分)D(“所表達的憂愁相同”錯誤。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表達的是時不我待與渴望賢才而不得的憂愁,而本詞中“無酒可銷憂”表達的是國破家亡、流落異鄉、漂泊無依的憂愁。)
16.(6分)①擬人手法。將汴水擬人化,說它嗚咽東流,形象化地表達了詞人的“嗚咽”,抒發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身世之悲。②以景結情/融情于景。詞人借汴水東流的景象結束全篇,營造出一種悠遠、凄涼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汴水本無情,但在詞人眼中,它仿佛也在為國家的淪陷和自己的漂泊而悲傷,融情于景,使情感表達更加深沉、含蓄,富有感染力。③虛寫。詞人想象汴水也在為國家命運和自己的遭遇而悲泣,深化了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的主題。
評分標準:每點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6分)(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
(2)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3)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評分標準:每空1分。如有錯字、別字、加字、漏字,該空不得分。共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 小題,18分)
18.(3分)靳索—勒索;縛加稅—附加稅;饌寫—撰寫。
評分標準:找出并改對一處,得1分。共3分。改錯不得分。
19.(3分)D(“語法修辭講話”是偏正結構,“語法修辭”修飾“講話”。A.“我與地壇”是并列結構,“我”和“地壇”是并列關系。B.“改造我們的學習”是動賓結構,“改造”是動詞,“我們的學習”是賓語。C.“修辭立其誠”是主謂賓結構,“修辭”是主語,“立”是謂語,“其誠”是賓語。D.“為了忘卻的記念”是偏正結構,“為了忘卻”修飾“記念”,與“語法修辭講話”結構一致。)
20.(3分)A(前文說“此外,趙元任先生在……提到,使用中出現的羨余現象,其接受程度是與所重復的成分意義的活力強弱或衰退程度直接掛鉤的”,后文以“凱旋歸來”為例,說明了“旋”與“歸來”義重復,“但因現代漢語中‘旋’多為‘轉動’而非‘歸來’義”這表明“旋”的成分意義變弱或衰退了,所以“凱旋歸來”能被接受。由此可知,成分意義的活力越弱或越衰退,那么成分的重復就越能被接受。)
21.(4分)②,比如削弱了原來句子的語義(或:將“降低”改為“削弱”);
③,或使得句子不符合表達的習慣以至于讓人覺得別扭(或:在“表達”后加“的習慣”)。
評分標準:序號正確,修改準確,每處得2分。共4分。
22.(5分)羨余。“提出質疑”使用廣泛,已成為“習慣語”,具有普適性,且聽者與說者都能理解;“提出”與“質”語義重復,但因現代漢語中“質”作為“提出”的成分意義活力較弱,故能被接受。若去掉“提出”,會使句子不符合表達的習慣,讓人覺得別扭。
評分標準:明確觀點,得1分;結合材料闡述理由,準確、合理,得4分。共5分。
三、寫作(60分)
23.(60分)略。
附作文參考立意:
①勇為“先行”,不恥“后來”。②“先行”為勇,“后發”為智。③不爭先后,干在實處。④勇于先行創新,敢于后來超越。
附作文評分標準: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礎等級 內容20分 符合題意 符合題意 基本符合題意 偏離題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確 中心基本明確 中心不明確
內容充實 內容較充實 內容單薄 內容不當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摯 感情真實 感情基本真實 感情虛假
表達20分 符合文體要求 符合文體要求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結構完整 結構基本完整 結構混亂
語言流暢 語言通順 語言基本通順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工整 字跡清楚 字跡基本清楚 字跡潦草難辨
發展等級 特征20分 深刻 較深刻 略顯深刻 個別語句有深意
豐富 較豐富 略顯豐富 個別內容較好
有文采 較有文采 略有文采 個別語句較精彩
有創意 較有創意 略有創意 個別地方有新意
說明:
(一)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選擇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選擇角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的屬于“符合題意”。與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沾邊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二)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依據“特征”4項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看本質;②揭示事物內在的關系;③觀點具有啟發性
2.豐富:④材料豐富;⑤論據充足;⑥形象豐滿;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⑨句式靈活;⑩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 見解新穎; 材料新鮮; 構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有個性特征
(三)缺題目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字扣1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體不明確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
王吉,字子陽,是瑯琊人。任諫議大夫之職。這時候漢宣帝大力效仿漢武帝舊制,宮室車輛服飾,比昭帝時還盛美。外戚許氏、史氏、王氏(家族)尊貴受寵,而宣帝親自處理政務,任用賢能的官吏。王吉上書議論朝廷得失說:“陛下總攬各方面事務,將帝王用的地圖和戶籍冊簿每天擺放在面前,專心思慮天下大事,希望能創建太平盛世。詔書每次頒發下去,百姓都高興得猶如重新獲得生命。臣低頭沉思此事,認為君主的作為稱得上是大恩,但這不可以說是抓住了治國的根本。一心想使天下大治的君主,不是世代皆有的,如今的公卿有幸遇到一心想圖治的明主,進言被采納、勸諫被聽從,然而臣下卻未能確立能使萬世安定的長遠國策,從而把圣明的君主推舉到夏、商、周三代君主的高度。他們的職責只在于處理文書、審理案件而已,這些不是太平盛世的根本。我聽說圣王宣揚仁德推行教化,必然要從身邊近處開始。若朝廷制度不完善,就難以談論國治;若近臣品行不端,就難以教化遠方。百姓看似柔弱卻不可征服,看似愚鈍卻不可欺瞞。圣主獨自行事于深宮之中,事情做對了天下人就稱頌他;事情做錯了天下人都議論他。行為發生在陛下身邊,一定會傳揚到遠方,(因此應當)謹慎選擇身邊的近臣,審慎任用派出的使者。慎選近臣是為了使君主正身,慎用派出的使者是為了宣揚君主德政。”
材料二:
(我)過去曾經從典籍中研究過,(發現)周公用來告誡成王的治國之道非常詳盡。其中《周書·立政》篇,對于治國制度(的論述)尤其懇切。所謂“常伯(主政大臣)”“常任(行政官員)”“準人(司法官員)”,是在君王身邊參與議政的大臣;所謂“綴衣(掌服飾的侍從)”“虎賁(禁衛武士)”,是供君王驅使、一同做事且與君王親近的人。這些官員地位的高低、職務的大小,相差得非常懸殊,然而周公一概而論,對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輕重之分,這是為什么呢 正是因為負責議政,并且陪在君王身邊的人,能起到輔助匡正的作用;供君王驅使、與君王親近的人,會使君王受到感染和影響,他們關系到天下根本這一點是一樣的。“三宅(謂居常伯、常任、準人之位者)”“三俊”(謂有常伯、常任、準人之才者),這些官員的選拔本來就應當謹慎,就如同同乘一條船渡海,只要有一件事不牢靠,那么所有人都會遭受失敗,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仆役車夫,也不可忽視。但自古以來能在這方面懂得憂慮并審慎選擇的君主實在很少。文王、武王因能明白那些道理,所以大小臣子都懷有忠誠善良之心,最終共同成就了偉大的基業,開創了八百年盛世。成王也能恪守祖訓,不敢昏亂而越軌,因而延續了三十六代君主的太平之治。(這些理念的)顯著成效和明確驗證,確實已經清楚顯現到如此程度。(然而)自周朝衰落后,這種理念便逐漸消亡了。而獨居深宮的君主們,往往自以為是圣賢。(君主)用來修養心性、培養道德的方法,又該要求誰來擔當呢 所以那些賢明的君主,也不過是在處理文書時做到嚴謹,在審理案件時做到審慎,而這并非所說的根本事務,故而治世少而亂世多。既然這樣,那么謹慎地選擇身邊的人,審慎地選擇所任用的人,王吉的言論,可以說是真正知曉萬物變化的本源了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山市| 车致| 曲麻莱县| 鹿泉市| 南溪县| 洱源县| 秭归县| 开阳县| 呼伦贝尔市| 平潭县| 洪江市| 东乡族自治县| 德格县| 客服| 博湖县| 秀山| 白水县| 淳化县| 雷波县| 陆丰市| 繁昌县| 金秀| 武陟县| 湾仔区| 县级市| 五华县| 镇宁| 德阳市| 潼南县| 明星| 沙河市| 衢州市| 丰城市| 双牌县| 南丹县| 剑阁县| 南木林县| 大荔县| 蓝山县| 临海市|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