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濮陽市一中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元認知:成長慢,是因為你不會“飛”什么是元認知元,在漢語中有“頭、首、始、大”的意思,即最高級別的,比如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會被稱為“國家元首”。元認知,就是最高級別的認知,它能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見圖1)。實際上,元認知能力就是反思能力。這種能力為我們人類所獨有,與人類基因最接近的大猩猩最多也只能分辨鏡子中的猩猩是自己,它們無法從自我和當前的情境中脫離,假想出“另一個自己”。而人類的大腦進化出了新皮層,使我們具備了極強的感知和思考能力,從而可以依靠理智生活。更神奇的是,人類還可以觀察自己的思維活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改進優化,不斷做出更好的選擇。人的思維就好比一把錘子,它不但能釘釘子,還能復制出另一把錘子來錘打自己。只要方法正確,時常修訂,那么這把錘子就會進化成更高級的工具。元認知能力的差異人人都有反思能力,但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卻如此之大呢?因為元認知能力也是有層級的。按照心理學的意向性分類,元認知至少可被分為六個等級,最終又可歸為兩類:被動元認知和主動元認知。普通人通常只會在遇到問題時被迫啟用這個能力,比如在遭遇指責、批評時,才不得已去反思糾正;而有些人即使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也會嘗試練習扇動翅膀,讓自己不斷進化,徹底遠離危險。當一個人能主動開啟第三視角、開始持續反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時,就意味著他真正開始覺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長的可能。元認知如何改變我們的命運反觀,是元認知的起點。當你開始反觀自己的思考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你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么,進而意識到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進一步糾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終做出更好的選擇。缺乏自我觀察意識的人只能無意識地順著感覺和喜好行事,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會不自覺地追求眼前的舒適和簡單,覺察不到自己當前的思維和行為有什么不妥,直到碰壁。而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不同選擇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元認知一旦開啟,變化馬上就會發生。為了體驗這種變化,你不妨想象自己身邊有一個“靈魂伴侶”,他會時刻伴隨、指引著你,于是,在你走神時,他會提醒你集中注意力,去做更重要的事;在你迷茫時,他會站在人生高處,幫你看清局勢;在你無解時,他會深入底層規律,提示你應該抓住什么……如圖2所示,這才是高級的元認知。如何獲取元認知能力要獲取元認知的能力有更為系統的方法。第一,從圖2中可以看出,提升元認知能力的工具需要從“ ① ”端獲取,包括學習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經歷。前人的智慧有很多,大多可以從 ② 中獲取,比如當我們讀過《刻意練習》后,再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時就不會畏懼和逃避,而會利用“舒適區邊緣”理論讓自己積極面對挑戰;比如當我們讀過《超越感覺》后,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時也不會表現出攻擊性和不屑,而會盡力從他身上學習真實可用的東西。學習前人的智慧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廣的 ③ 、掌握更深的底層規律,做出更加正確的選擇。第二,如果說學習是靜態的,那處于當下的、動態的自己又該如何主動運用元認知呢?很簡單,啟用你的“靈魂伴侶”啊!讓他時刻監控你,就像電腦系統里的殺毒軟件,監控著你的每一次操作,一旦發現可疑文件就立即發出警報。試著回顧一下這類場景:你需要查找一份資料,打開手機后,發現有人在朋友圈里發了一段搞笑視頻,忍不住點開看了一下,又發現這個視頻的曲子很好聽,于是去搜索歌曲……不知不覺,半小時過去了,之前的事早忘得一干二凈。我們總是這樣,一開始只想找一根繩子,最后卻牽出一頭大象。這便是元認知能力不足的表現——順著自己的本性去做喜歡和舒服的事,精力發散,缺乏覺知,任何偶發的干擾都會使注意力分散。如果有個“靈魂伴侶”一直在監控你,你就能審視自己的行為,從過程中跳出來,告訴自己:“這個事情可做可不做,先忍一下,干點有用的事……”元認知能力總能讓你站在高處俯瞰全局,不會讓你一頭扎進生活的細節,迷失其中。如果你足夠細心,還會發現未來視角總是當前行動的指南針,它可以在茫茫的生命中為你導航,讓你主動選擇去做那些更重要而不是更有趣的事情。第三,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冥想。冥想是指靜坐在某處,然后通過放松身體,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動。冥想帶來的極度專注可以幫助大腦做健身操。通過持續鍛煉,大腦可以直接從物理層面提升人的元認知能力。冥想與“靈魂伴侶”本質上都在做同一件事:監控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將其集中到自己需要關注的地方。反饋是這個世界的進化機制。有反饋,并形成回路,就可能使任何系統開始自我進化,無論機械設計還是軟件系統都是如此。而元認知正是人類認知能力的反饋回路,有了它,我們才可能進入快速進化的通道。(摘編自周嶺《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的大腦進化出了新皮層,使人類具備了獨有的反思能力,其他動物則無法脫離自我和當前情境,假想出“另一個自己”。B.有些人能主動開啟第三視角,持續反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有了快速成長的可能,從而能夠拉開與他人的差距。C.“元認知一旦開啟,變化馬上就會發生”指當我們開始反觀自己的思考時,就會開始判斷并糾正不明智的想法,從而優化選擇。D.冥想引導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這種極度專注可以幫助大腦做健身操,使其直接從物理層面提升人的元認知能力。2.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錘子”“靈魂伴侶”“殺毒軟件”“牽出一頭大象”等表述不但使說理生動形象,還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B.文章小標題圍繞元認知,從是什么、能力有何差異、有何作用、如何獲取角度逐層深入地展開,展示了邏輯思維的嚴密性。C.文章將人與猩猩對比,將元認知工作機制與電腦殺毒軟件類比,并運用兩則圖示輔助說明文字,突出了科普文章“普”的特點。D.文章結尾畫線句表意準確嚴謹,其中的“可能”使表述有保留,而“任何”表述絕對,但前者表示可能性,后者表示范圍,并不矛盾。3.請根據原文內容和圖2,在文中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詞語或短語,每處不超過5個字。4.文中交替使用“我們”和“你”的人稱,二者有怎樣不同的表達效果?5.在蘇軾的《赤壁賦》中,如果把“客”看成受困的自我,那么“蘇子”則可以看成自我的“靈魂伴侶”。請結合材料說說“蘇子”是怎樣促進“客”的成長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跑警報宗璞弗之進了教室,站在教桌前,慢慢解開包袱,把《中國通史》的講義拿出來。這一學期弗之開了兩門課,繼續講通史,增加了斷代史。凄厲的汽笛聲響了,是空襲警報。“今天接得這么緊!”有人低聲說。汽笛聲從低到高,然后從高處降低下來,好像力量不夠了似的,稍停一下又從低到高。弗之抬抬手臂,表示不上課了,慢慢地放好講義,包起藍花布。學生們陸續向外走。最初有警報時人們很慌亂,有人真的拔腳飛奔,成為名副其實的跑警報。后來習慣了,都悠閑起來,似乎是到郊外散一次步。弗之和人群的走向相逆,盡量靠邊。“弗之,你往回走?”忽聽見招呼,見莊卣辰老師夾在人群中匆匆走來,遂立住腳說:“你走得快,肯定不是跑警報。”“當然不是。”卣辰穿一件深色大衣,拿著手杖,眼光還是那樣天真清澈,臉上卻添了許多皺紋,大概皺紋里裝了不少時事報告。他指一指幾排房屋后面的實驗室:“老地方。”弗之知道,每有警報,卣辰都到實驗室守護,怕電器著火,怕儀器失竊。他覺得對實驗室的惦記比對警報的恐懼還難受,還不如在實驗室守著,炸彈來了也知道是怎么掉下來的。秦校長和朋友們幾次告誡,他都當成耳旁風。卣辰也知道,有警報時,弗之的習慣是回家坐在臘梅林里。有些文章便是那時構思的。“我還有個防空洞,緊急警報來了可以鉆進去。”“我有鐵皮屋頂呀。”兩人笑笑,各奔前程。弗之進了臘梅林,緩步而行,欣賞著陣陣幽香。走到門前,見門上掛著鎖,知碧初等已往防空洞去了,遂也往城墻走來。城墻的這一段很高,如同一個小懸崖。崖下原有一小洞,為貍牲出沒之所。附近兩家鄰居和申大爺商議,邀了弗之參加,修了這個防空洞。其實上面都是浮土,很不結實,峨和玹子都說它只能防手榴彈。不過躲在其中有一種精神安慰,也就不細考究能防什么彈了。汽笛猛然尖銳地響起來,一聲緊接一聲,聲音凄厲。緊急警報!五華山的紅球取下了,怕給敵機作目標。弗之走進洞去。他只是想和妻兒在一起。離洞口幾步處有一個木柵欄,欄內黑壓壓地坐著許多人。逃、躲、藏,這就是我們能做的嗎!“爹爹!爹爹來了!”清脆稚嫩的聲音劃破了黑暗。“莫吵嘛,莫吵。”雜貨店羅老板不滿地輕聲說,意思是怕敵機聽見。碧初和三個孩子擠得緊緊的,給弗之騰出地方。弗之擠過去,挨著嵋坐下了,另一邊是羅老板。“孟先生,”羅老板還是小聲說,“你說,今天飛機可會來?”“已經拉了緊急警報,照說敵機已經到昆明上空了。”弗之說。眾人都不說話,注意傾聽飛機的聲音。黑黢黢的洞里聲息皆無。半晌,小娃忍不住了,小聲在嵋耳邊說:“講個故事吧。”“莫要響,莫要響!”羅老板干涉。這時忽然一聲貓叫,“喵——”聲音很好聽。原來昆明老鼠猖狂,貓很珍貴,老板娘把貓也裝在籃子里帶來。另一家鄰居的孩子學著說:“莫要響,莫要響。”貓不愿待在籃子里,更大聲地叫起來。羅老板喝道:“不聽話!等著掐死你!”就在貓叫人呼中,遠處傳來“轟隆轟隆”的沉重的聲音,大家,連那只貓忽然都靜了下來。敵機來了。剛剛傾聽了飛機的聲音,現在得注意炸彈的聲音了,下一秒鐘這一群人不知還在不在人世。飛機響了一陣,聲音漸漸遠去。“喵——”貓兒又大叫起來。眾人都舒了一口氣,想著今天不會扔炸彈了。忽然飛機聲又響起來,愈來愈近,似乎來到頭頂上了。真像貓玩老鼠一樣啊,讓老鼠松一口氣,再把它捺到爪子底下!貓兒配合飛機,又大聲叫了,聲音不那么好聽了,有點像緊急警報。另一家鄰居說:“咋個整?你這只貓!”這時峨忽然在角落里說:“讓它叫。敵人又不會土遁,能在洞口守著?飛機遠著呢。”過了一陣,飛機聲又愈來愈輕,終于消失了。約過了一頓飯時刻,解除警報響了。一聲聲拉得很長,沒有高低。“解除了!解除了!”大家愣了幾秒鐘才紛紛站起。羅老板大聲說著順口溜:“預行警報穿衣戴帽,空襲警報又哭又叫,緊急警報閻王掛號,解除警報哈哈大笑。”“哈哈大笑啰!哈哈大笑啰!”別人應和著向外走。他們出了防空洞,見天空還是那樣藍,云彩還是那樣飄逸,臘梅還是那樣馥郁。(節選自《東藏記》,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中的人們對于警報的態度由最初的“慌亂”到“悠閑”,說明警報出現次數頻繁,人們已經習慣了“跑警報”的生活。B.文章中的莊卣辰覺得“對實驗室的惦記比對警報的恐懼還難受”,選擇守在實驗室,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于亂世中的堅守。C.“逃、躲、藏,這就是我們能做的嗎!”展現了弗之的內心的無奈和痛苦,于警報聲中能“緩步而行”的他厭倦了戰火紛飛的生活。D.飛機的聲音先是“轟隆轟隆”,漸漸遠去,而后又突然響起來,防空洞里的人們如同被貓玩弄的老鼠,心中忐忑、緊張不已。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卣辰“皺紋里裝了不少時事報告”,用比擬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一個心憂國事的知識分子形象。B.本文以弗之的行蹤為線,借助弗之的所知所感,較立體地展示了各色人物在戰火中的生存及心理狀態。C.文中關于貓動靜的細節描寫雖著墨不多,但卻傳遞出戰爭給萬物帶來的恐懼和傷痛,取得了深刻的批判效果。D.文章結尾,作者連用三個“那樣”,意在表現人們內心那種生活依舊美好、苦難必將過去的樂觀與自信。8.對于抗戰歲月里流寓西南的知識分子群體,作者懷抱的是一種肯定、贊賞的態度。請結合選文內容,談談這些知識分子身上值得肯定和贊賞的東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9.張抗抗在評價《東藏記》時說“宗璞筆下的戰爭,是柔性的戰爭”。請結合全文談一談你對“柔性戰爭”的理解。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建安元年,獻帝自河東還洛陽,操議欲奉迎車駕,徙都于許,眾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勸操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蒙塵,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遑遠赴,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義以致英俊。”操從之。十七年,董昭等欲共進操爵國公,九錫①備物,密以訪彧。彧曰:“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勛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寢。操心不能平。會南征孫權,表請彧勞軍于譙,帝從之。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帝哀惜之,祖日②為之廢樂。謚曰敬侯。(節選自《后漢書》)材料二: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彧年少時,南陽何颙異之,曰:“王佐才也。”永漢元年,舉孝廉,拜守宮令。董卓之亂,求出補吏。除亢父令,遂棄官歸,謂父老曰,“潁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沖,宜亟去之,無久留。”鄉人多懷土猶豫。會冀州牧同郡韓馥遺騎迎之,莫有隨者,彧獨將宗族至冀州。而袁紹已奪馥位,待彧以上賓之禮。彧度袁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曹操)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袁紹從太祖。太祖大悅,以為司馬,時年二十九。(節選自《三國志》)材料三:董昭建九錫之議,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為文若先知之未究,或以為文若欲終致節于漢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從曹公于東郡,致其算略,以摧滅群雄,固以帝王之業許之矣,豈其晚節復疑而不予哉!方是時,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屬于曹公矣,雖不加九錫,天下不歸曹氏而將安往?文若之意,以為劫而取之,則我有力爭之嫌,人懷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則無嫌而人亦無憾。要之,必得而免爭奪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數年之頃,以致文若之死。九錫雖至。而禪代之事,至于乃遂,此則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過也。(節選自蘇轍《歷代論》)[注]①九錫: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②祖日:祭祀祖先神之日。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文若A不欲B曹公C心不能D平E以致F其G死H君子I惜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最終,與《赤壁賦》“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卒’意思相同。B.將,帶領,與《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的“將”意思相同。C.去,離開,與《岳陽樓記》“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去”意思相同。D.致,獻上,與《屈原列傳》“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的“致”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昭等人提議曹操進爵國公、受九錫之禮,并征詢荀彧的意見,荀彧明確反對,曹操對此不滿,借南征孫權之機讓其到前線勞軍。B.荀彧認為潁川是四戰之地,在董卓之亂時很容易受到哉爭的危害,恰好韓馥親自前來迎接他們,但鄉人多戀故土,不愿跟隨他走。C.雖然袁紹對荀彧非常好,但荀彧預料袁紹最終不會成就大業,于是離開袁紹追隨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任命荀彧為司馬。D.曹操急于求成,并因此導致了荀彧的死亡,雖然得到了九錫之禮,最終自己也沒能實現帝王之業。這是曹操短視之所在。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義以致英俊。(2)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屬于曹公矣,雖不加九錫,天下不歸曹氏而將安往?14.對于荀彧不同意曹操“加九錫”的本心,人們都抱有什么觀點?蘇轍又是什么看法?請依據材料三簡要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欲與元八①卜鄰,先有是贈白居易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②不為身。明月好同三徑③夜,綠楊④宜作兩家春。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注】①元八:元宗簡,字居敬,排行八,河南洛陽人。②墻東:喻隱者所居之處。東漢王君公因為世亂,以做牛販自隱,時人稱“避世墻東”。③三徑:庭園的三條小路。趙岐《三輔決錄》:“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后人因以“三徑”稱隱士所居。④綠楊:《南史·陸慧曉傳》:“慧曉與張融并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二株楊柳。”后人因以用作結鄰的典故。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點明寫詩緣由;首聯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與元八親密無間、志趣相投。B.“欲隱墻東”體現了詩人和元八渴望隱居生活而不貪求自身的功名利祿享受。C.頸聯承上聯進行議論:短暫外出尚且挑選同伴,那么長期安居更要選擇鄰居。D.尾聯貌似抒情,實為說理,以子孫為由來表達詩人對與元八結鄰而居的渴望。16.本詩頷聯歷來為后人所稱道,請簡要賞析其妙處。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 ”兩句運用以聲襯靜的手法,描繪了田園生活的和諧安寧。(2)蘇軾《赤壁賦》中,“ , ”兩句抒發了對個體生命的短暫和渺小的感慨。(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老師的追問,曾皙推托不愿表達,孔子為了打消曾皙的顧慮回應道:“ ? 。”五、文言小題1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其破荊州 方:剛 盈虛者如彼 虛:月缺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道理 君子不齒 齒:并列,排列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沒有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漫:彌漫D.是日觀道中石刻 是:判斷動詞 則恥師焉 恥:羞恥19.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損害 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B.樹之以桑 樹:種植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下:不如,低于C.舉匏樽以相屬 屬:囑咐 知不可乎驟得 驟:突然D.煙濤微茫信難求 信:實在 我欲因之夢吳越 因:于是2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A.舞幽壑之潛蛟 夜縋而出B.籍吏民,封府庫 常以身翼蔽沛公C.侶魚蝦而友麋鹿 越國以鄙遠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沛公軍霸上21.下列各句中,與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蚓無爪牙之利A.句讀之不知 B.不拘于時C.居廟堂之高 D.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六、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①學術研究當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堅決不能投機取巧、弄虛作假。②近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25年第二批次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顯示,有25名學術不端者被通報批評,引發廣泛關注。③科學的本質是求真,科研的基礎在求實。④然而,極少數科研人員在帽子、位子、面子的利益驅使下,放棄學術底線,打破道德紅線,造成“白袍點墨,終不可渝”。⑤這無疑違背了科研工作的初衷,損害了科研人才的形象,進而破壞公平競爭的科研環境,阻礙了科技隊伍的健康成長。對于此類行為,不能任由其滋生蔓延,必須堅決亮劍。糾治學術不端,需要像反腐敗一樣“有案必查,有錯必糾”,保持高壓態勢,形成強大威懾。這需要構建預防與懲處并重的治理體系:強化預警預防機制,完善更加細密的監督管理措施,構建更加完備的數據庫資源,用好技術手段,在學術論文申報、項目申請等環節嚴格把關,形成操作性強、合理高效的學術不端行為查處機制,推動問題發現在早、影響扼殺在小;加大違規懲處力度,優化行政監管手段,放大社會監管效能,對學術不端行為堅決“零容忍”,發現一起,調查一起,處理一起,通報一起,同步用好誠信檔案、臨時或終身取消項目申請資格等方式,加大懲處力度,讓科研造假者名利雙輸,科研失信者處處受限,推動違規成本遠超違規“收益”。德之不厚,行之不遠。對于科研人才來說,德和才,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德是安身立命之本,才是成就事業之根。有德無才,難以創新突破;有才無德,容易步入歧途。22.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3.材料圍繞“學術生態建設”闡述了三個緊密關聯的問題。請結合文本內容依次寫出三個問句,作為本文的寫作提綱。七、作文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史鐵生說:“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內的建立。”史鐵生在遭受身體困擾時,依然不忘尋求生命的意義,并在尋求過程中獲得了超越肉體局限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而在史鐵生的一生中,來自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也是他構建精神內核的重要力量。史鐵生這句話和他的經歷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D 2.B 3.①過去;②書籍;③全局視角 4.①“我們”的使用會讓讀者產生群體歸屬感,如“這種能力為我們人類所獨有”,仿佛作者在與讀者共同探討話題,增強了親近感。②“你”的稱呼則直接指向讀者個體,如“你不妨想象自己身邊有一個‘靈魂伴侶’”,讓讀者感覺內容與自身密切相關,提升了代入感。 5.①“客”處于現實困境中,因人生短暫而消沉,而“蘇子”時刻監控審視著“客”的思維與行為。②當“客”發出悲嘆、陷入消極情緒時,“蘇子”立刻發揮元認知的作用,運用全面辯證的觀點,從“變”和“不變”的角度幫助“客”擺脫當前的困境。③“蘇子”引導“客”將注意力轉移到更有價值的事物上,提出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是無窮無盡的寶藏,可以盡情享受,讓“客”主動選擇去關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6.C 7.C 8.①一種赤誠崇高的精神面貌:弗之和莊卣辰等人對國運的關心,對事業的堅守,對故舊親友的牽掛等,展示出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溫情。②一種沉穩超脫的生存狀態(處事方式)。莊卣辰的“天真清澈”,弗之的臨危不懼、歷難不悲的“緩慢”,表現出知識分子在行為(處事)上的沉穩超脫。 9.①(主題上)“柔性的戰爭”也依然是戰爭,所以作者通過“跑警報”這一戰爭中常見的民眾生活狀態來揭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②(選材上)作者沒有選擇鮮血和死亡等直觀表現戰爭苦難的場景,而是選擇相對平常的生活場景,(注:充滿詩意和美好的生活場景,堅韌樂觀、隨和親善的人物形象,充滿鄰里日常、生活瑣事的情節)體現出柔性的特點。③(語言上)清新雅致,富有柔情。作者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優雅的筆調來展現戰爭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情況。10.BEH 11.A 12.B 13.(1)趁此時機奉迎天子以順應萬民心愿,秉持最大的公正來使天下信服,扶持大義來招攬英才。(2)中原大致平定,朝廷內外的期望都寄托在曹操身上,即使不加九錫,天下不歸曹氏又能歸誰呢? 14.①有人認為,荀彧未能預見事情的發展。②也有人認為荀彧想為漢室盡忠效節。③蘇轍則認為荀彧期望曹操應當慢慢等待有利時機,以避免強行奪取的嫌疑和眾人的怨恨。15.D 16.①頷聯運用典故,“三徑”用蔣詡辟徑的典故,“綠楊”用慧曉與張融比鄰友好的典故,顯示出詩人和元八心意相通,志趣相投,關系親密。②頷聯運用想象,描繪出明月在天、綠楊拂地的兩幅畫面,抒寫詩人對結鄰之后的情景的美麗憧憬。17.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顛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何傷乎 亦各言其志也18.D19.B20.C21.C22.①序號②:修改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25年第二批次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顯示”(或刪去“根據”);②序號④:修改為“造成‘白袍點墨,終不可渝’的后果”。 23.①學術研究為何要反對不端行為?②如何有效治理學術不端行為?③科研人才為何要重視“德”的修養?24.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