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記承天寺夜游蘇軾1.理解與翻譯重點詞、句。2.欣賞文中的描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悠閑、超逸的心境。3.理解文中起伏的情感,深入探究“閑人”的內蘊。走進作者蘇軾(1037-1101):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黃州寫下四篇千古名作:一首詞《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賦》,一篇《記承天寺夜游》。創作背景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蘇軾被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蘇軾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蘇軾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讀準下列句子的節奏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打算門高興地樣子想到共同、一起打算共同、一起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表推測,大概是只是語氣詞,相當于“罷了”照進清閑的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優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譯文〗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作者如何描寫月色的?請從修辭角度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澄澈的月光比喻成靜謐的積水,將搖曳的竹柏影子比喻成交錯相生的水草,生動形象地寫出月光的皎潔空靈,清亮無比,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因景抒懷,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何謂“閑人”?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1、雖有遠大政治抱負卻抑郁不得志的人,即政治生活清閑之人。2、具有閑情雅致的人。閑人問題探究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懷民亦未寢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③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系親密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運相同本文通過對庭院優美月色的描寫,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表現了作者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和自我排遣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從本文中,我們看到了逆境中:非同常人的蘇軾;不以得失為懷、寵辱不驚的蘇軾;曠達超脫、樂觀自適的蘇軾……學習本文,我們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應感受到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當堂檢測1.下列語句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中藻、荇/交橫 B.實是/欲界之仙都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解析:正確的停頓應為:水中/藻、荇交橫。A當堂檢測2.下列關于《記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寥寥數語描繪了月夜小景,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B.文章第一、二句敘事,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敘述自然流暢。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D.作者描繪庭中景物極富特色:寫月突出其明,寫影突出其形,寫水突出其清。解析:根據文意,“庭下如積水空明”是指月光如水,并不是真的寫水,所以“寫水突出其清”錯誤。D當堂檢測3.根據提示填空。(1)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記承天寺夜游》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積水空明飛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