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賣身契樣例“立自愿書人×××,情由當年家中困難,今將少女××自愿包與招工員×××名下帶到上海紗廠工作。憑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滿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間付洋十元。自進廠之后,聽憑招工員教訓,不得有違。倘有走失拐帶,天年不測,均歸出筆人承認,與招工員無涉,如有頭痛傷風,歸招工員負責。三年期內,該女工添補衣服,歸招工員承認。倘有停工,如數照補。期限×年×月×日滿工,滿工后,當 報招工員數月。恐后無憑,立此承認。”包身工夏衍95歲那年,夏衍說:“我覺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來。”作者介紹01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此筆名從發表《包身工》起用。浙江杭州人。02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考驗》等話劇本,并把小說《林家鋪子》 《祝福》等改編為電影劇本。03《包身工》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報告文學。1935年,作者經過兩個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廠觀察調查了解才寫成這篇真實的文章。新聞性:“報告”——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具有新聞報道價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具有一定時效性。文學性:“文學”——忠實于真實的前提下,可以運用文學的藝術手法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文學性是報告文學有別于般的新聞報道的突出特點。文 體常 識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種,介于新聞報道和小說之間,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的散文,是用文學手段處理新聞題材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事件和人們活動的文學體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聞性、文學性、政論性。是文學創作的“輕騎兵”。【寫作背景】20世紀30年代,舊中國農村在帝國主義特別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下日漸破產,農民生活日益貧困。東部沿海地區大批破產農民涌向城市,為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靠近上海的蘇北地區,每年都有大批生活難以為繼的農家少女,被誘騙到上海當包身工。為了避免成年工人罷工的威脅和榨取更大的利潤,日本資本家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來代替普通的勞動者。包身工沒有人身自由,受資本家和包工頭的雙重剝削。本文反映的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紗廠包身工的生活,是作者在1935年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之后寫出來的,于1936年春發表于《光明》創刊號上。1.明確字音懲戒(chéng) 豬玀(luó) 呵欠(hē qiàn)水門汀(tīng) 弄堂(lòng) 膽怯(qiè) 舀水(yǎo) 執拗(niù) 簿子(bù) 軋票處(gá) 木柵子(zhà) 萵苣(wō jù) 揩地板(kāi) 露骨(lù) 搽粉(chá) 蹣跚(pán shān) 錠殼(dìng) 軋壞 (yà) 皮輥 (gǔn) 欺侮( wǔ) 橫肉 (hèng) 怔住了 (zhèng) 船舷(xián)2.詞義 施與:以財物周濟人。生殺予奪:指統治者掌握了生死賞罰的大權,橫行霸道,對人民生命財產隨意處置。生,讓人活著;殺,叫人死亡;予,給予;奪,剝奪。一聽天命:全聽憑命運的安排。一,全;聽,聽憑,聽任。包身工信息檔案年齡: 性別: 綽號:身份來歷工作單位工作時長招攬原因及效益薪資待遇命運結局十五六歲女奴隸、機器、豬玀、娼妓等貧苦農村少女上海東洋紗廠“包身工”從哪里來?怎么來的? (8—11段)從哪里來:在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下,農村破產,特別是災荒后貧苦農民無法維持生活,只好讓兒女到上海當包身工。怎么來:帶工老板用哄騙的方式讓讓那些無路可走的女孩簽訂包身契,從而淪為包身工。年份 災難種類 被災縣數 災民人數 財產損失江蘇 1931 水、風災 40 8872000 2996789831932 旱、疫災 16 2114200 248741181933 水、蝗、風、疫災 18 1613581934 水、蝗、風、疫災 71 2180000001935 水、蝗、風、疫災、雹災 17 2000000 17453000浙江 1931 水災 35 618500 558770001932 水、疫災、雹災 47 9625 5903551933 水災 26 101963 51577501934 旱災 48 880000 1460000001935 水災 18社會制度: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徹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上海機器大工業,特別是紡織業,迅猛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經濟狀況:自然災害頻發;農民被強加田地附加稅信息不發達,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包身工信息檔案年齡: 性別: 綽號:身份來歷工作單位工作時長招攬原因及效益薪資待遇命運結局十五六歲女奴隸、機器、豬玀、娼妓等貧苦農村少女上海東洋紗廠每天12個小時以上時間 活動 真實生活 描述角度4:15起床住:七尺闊,十二尺深要容十六七個人,吃喝拉撒睡,充滿汗臭、糞臭和濕氣的空氣;充斥威勢的喊聲。住:環境惡劣《包身工一天作息時間表》包身工的住宿空間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豬玀”。“七尺闊、十二尺深”約為 。“十六七個”平均居住面積約 ;房間除了作寢室外,還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豬玀。9.32m20.55m2時間 活動 真實生活 描述角度4:154:30起床早餐住:七尺闊,十二尺深要容十六七個人,吃喝拉撒睡,充滿汗臭、糞臭和濕氣的空氣;充斥威勢的喊聲。食:兩粥一飯,早晚吃粥,沒有粥菜,中午干飯住:環境惡劣食:質劣量少《包身工一天作息時間表》凄慘的飲食條件吃食:——簡單粗糙,淡飯黃齏吃飯的狀態:——饑不擇食的惶急,食不果腹的辛酸;乞丐般的生活;洋鉛桶空了時,老板娘的表現:——表現了老板娘視包身工同“生物”的極端可惡,體現剝削階級的吝嗇敷衍褒詞貶用“一窩蜂地搶”“歪著頭用舌舔著”“空碗”“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門口”“兩粥一飯”“較少的秈米、鍋焦、碎米”“鄉下人用來喂豬的豆腐渣” “慈祥”的老板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難得的佳肴”“一刮一下鍋焦、殘粥”“沖一些清水”“油手攪拌”“氣哄哄地”時間 活動 真實生活 描述角度4:154:305:0017:00起床早餐上工放工住:七尺闊,十二尺深(面積約9.32平方),要容十六七個人,吃喝拉撒睡,人均居住面積不到0.6平方食:兩粥一飯,早晚吃粥,沒有粥菜,中午干飯衣:褪色或油臟了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條紋的褲子,破臟的粗布鞋。行:沒有自由,在嚴密監視下往來于工房與工廠之間,兩點一線。做工:在“三大威脅”音響、塵埃、濕氣 “三大危險”毆打、罰工錢、停生意下工作。住:環境惡劣食:質劣量少衣:臟,鄉下氣,土頭土腦工作:隨意毆打與世隔絕包身工信息檔案年齡: 性別: 綽號:身份來歷工作單位工作時長招攬原因及效益薪資待遇命運結局十五六歲女奴隸、機器、豬玀、娼妓等貧苦農村少女上海東洋紗廠每天12個小時以上原因:可靠、安全、價廉效益:一本萬利,帶工老板賺錢,企業發展每天三角八分(成年男人的三分之一)能夠做滿三年期限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直到死亡為什么要雇傭“包身工”,包身工有何特點 可靠——身體屬于帶工老板,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好管理,“罐裝了的勞動力”,與外界隔絕,不受外界工潮的影響價廉——工資不及同類男工的三分之一“包身工”作為廉價的勞動力,誰得到了好處 帝國主義及其買辦們通過1902年與1932年數據對比來看,日本大財閥三井系在中國由一個廠,不到兩萬錠子,發展到有六個紗廠、五個布廠,25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以“蘆柴棒”為例,帶工老板是如何壓榨包身工的?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錢三角二做平均,兩年來在她身上已經收入了二百三十塊了!0.32×340天×2年=218塊0.38×340天=130塊就算是“蘆柴棒”一年僅干340天,帶工老板三年從她身上的收入是348塊除去包身費二十塊,帶工老板從“蘆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純利潤328塊。福臨路工房的二千左右的包身工人,隸屬在五十個以上的“帶工”頭手下,少一點的,三十五十,多一點的帶著一百五十個以上。每個帶工老板三年至少可賺 塊錢,多者可賺 塊錢以上。全上海當年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們僅在三年之內至少被帶工老板榨取了 塊錢以上。9840492007872000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據《上海解放前后物價資料匯編》和《上海工人運動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煙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 ,應為156斤;1包面粉,約為45斤。《銀元時代生活史》也有類似記載:二十年代的上海,拿了1塊錢稿酬,請六七個同學去吃茶,茶資8個銅板,生煎饅頭、蟹殼黃等各種小吃也才花去20多個銅板。《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書則提到:1929年,每塊銀元兌換兩三百個銅板,一兩個銅板可以換一只雞蛋。其他城市,大抵如此。在重慶,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兩塊五角錢。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于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于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馬克思《資本論》主線 副線段落內容段落內容1~6段12~14段23~32段35~47段(四點一刻)起身惡劣的住宿條件(四點半后)早餐惡劣的飲食條件(五點)上工惡劣的勞動條件(十七點)放工榨干最后一滴血汗7~11段15~22段33、34段48~50段包身工的來源、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帝國主義雇傭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發展。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的膨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脹。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雙線交織雙線交織,虛實相生以時間為主線組織材料,描繪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勞動畫面:清晨起床→吃早飯→上工→黃昏收工。這四個片段從生活條件惡劣、勞動條件惡劣兩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慘的生活和勞動情況。主線文中穿插(補敘、插敘)著背景資料,以包身工制度的形成、發展、惡果、趨勢為副線,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殘酷和黑暗及其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副線新聞背景新聞事實發生發展的歷史條件(事實自身的歷史狀況)和環境條件(事實與周圍事物的聯系)。【新聞背景往往屬于插敘】背景材料主要有三類:①對比性材料:主要通過對比襯托,以突出新聞事實的意義,闡明某一主題、表明某種觀點。通過對比,突出矛盾和差異,顯出特點和價值。通常有兩種情況:a.縱比。今昔對比,歷史與現實對比。b.橫比。②說明性材料:往往是對與新聞事實相關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歷史背景、思想狀況或物質條件等情況作介紹和交待,用以說明事物產生的各種因素,揭示事物發生或變化的意義。③注釋性背景材料:往往對產品(物品)的性能特點、科技成果、技術性問題、名詞術語、文史知識、風俗人情等進行注釋、介紹,以幫助受眾掌握新聞內容、增長知識和見聞。新聞背景的作用(內容)豐富內容,說明新聞事件的起因;表明記者的觀點;深化主題(結構)鋪墊(效果)對比襯托,突出新聞稿件的新聞價值;幫助讀者理解新聞事件的重要性,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03重點人物分析第一部分:(1-11)寫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兼議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第二部分(12-22)描寫包身工早餐的情景,介紹包身工制度的發展。第三部分(23-47)介紹包身工勞動的情景,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第四部分(48-50)總結全文。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指出黎明必將到來。劃分層次蘆柴棒17-19段出場:十五六歲;手腳瘦得像蘆柴梗一樣。(6)重病遭打:一手抓住了頭發,狠命地往地上摔,蘆柴棒手腳著地,很像一只在肢體上附有吸盤的烏賊。因為蘆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腳骨,碰痛了他的足趾;打雜的惱了,順手奪過一盆另一個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頭潑在蘆柴棒的頭上。……“瞧!還不是假病!病了會好好地爬起來?一盆冷水就醫好了。”(16-18)骨瘦如柴:身體實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時候,廠門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去接觸她的身體,“骷髏一樣,摸著他的骨頭會做噩夢!”小福子28-32段整好的紗沒有裝起,就遭了拿莫溫的毆打拿莫溫為著要在主子面前顯出她的威風,和對東洋婆表示他管督的嚴厲,打得比平常格外著力。東洋婆望了一會兒……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將他扯到太平龍頭前面,叫她向著墻壁立著;拿莫溫……拿起一個丟在地上的皮帶盤心子,不懷好意的叫她頂在頭上。“這個小姑娘壞得很,懶惰!”“這樣她就打不成瞌睡了!”不知名女工42-47段她熬不住這種生活,用了許多功夫……偷偷地(寫了一封家信)橫肉臉上在發火了,一把扭住她的頭發,踢,打,擲,和爆發一般聽不清的嚷罵……鮮血和慘叫使整個工房的人都怔住了,大家都在發抖;打倦了之后,再在老板娘的亭子樓里吊了一晚。這一晚,整屋子除了快要斷氣的呻吟一般的呼喊之外,再沒有別的聲音。點面結合:詳略得當、角度多樣點(血肉)蘆柴棒出場遭打(16-19)、小福子挨罰(28)——典型人物;沒吃上粥的包身工接受老板娘自制“美食”(13)、蘆柴棒重病遭毒打(18)、無名女工遭毒打(42)——典型事件;包身工打哈欠、穿錯別人鞋——典型細節作用:突出重點、體現深度、充實豐滿面(骨架)包身工一日工作;中國所有包身工都遭此對待。作用:顧及全局、體現廣度、有整體性寫作特色賞析寫作特色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使所寫的內容有整體感,顧及全局,體現廣度)(骨架)↓↑(血肉) 點:典型人物、事件、細節、場面(使所寫的內容既充實豐滿,又生動形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突出重點,體現深度)對比包身工住的:“充滿了汗臭、糞臭和濕氣”“像鴿籠一般”的工房;吃的“漿糊一般“的薄粥;穿的“褪色和油臟了的湖綠乃至蓮青的短衫”;收入“每天三角八分”帶工老板:穿的“拷綢”之類;收入不僅可以放債起屋買田,還能兼營茶樓浴室一類的買賣。類比船戶——養墨鴨捕魚——賣錢(沒有虐待)帶工老板——飼養包身工——賺錢(沒有溫情)作用:形象地闡說了帝國主義及其買辦們與包身工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有力地控訴了包身工制度的罪過。比喻手腳瘦得像蘆柴棒一樣。紅磚頭的怪物,已經張著嘴巴等待它的滋養物了。很像一只在肢體上附有吸盤的烏賊。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反語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這種文明的懲罰,有時會叫你繼續到兩小時以上。(1)已經是舊歷四月中旬了,上午四點過一刻,曉星才從慢慢地推移著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鋪里的生物已經在蠕動了。“四點過一刻”強調了時間之早,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包身工們的住所比喻為蜂房,將她們的活動喻為生物的蠕動,一方面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她們住宿條件的擁擠、惡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們社會地位的低下,沒有了人的尊嚴。(2)紅磚頭的怪物,已經張著嘴巴在等待著它的滋養物了。“紅磚頭的怪物”,指帝國主義資本家的紡織廠,“張著嘴巴”既形象地寫出了它的大門洞開,等待著廉價勞動力的情形,又暗示了帝國主義資本家吃人的本性。對于這些封閉嚴密,又有重重關卡、打手密布的紡織廠來說,弱小的鄉下姑娘們是“滋養物”,讓紡織廠變得龐大。他們的暴利,就是用包身工們的血汗凝成的。(3)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營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4)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幾“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飼養”運用了移就的修辭手法。“飼養”本義是喂養動物,用在這里,說明窮人過著非人的生活。通過聯想,把包身工和墨鴨比較,指出墨鴨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帶工老板,但船戶對墨鴨沒有怎么虐待,帶工老板卻殘酷壓迫包身工,連一點施與的溫情也沒有,強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壓迫的慘重,人不如墨鴨的命運。通過設問和反語的修辭手法,含蓄的表達情感。這說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似為改善包身工生活,實際上卻是心懷鬼胎,為了從她們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潤。“慈祥”揭露了帶工老板假仁慈真狠毒的嘴臉。“佳肴”反襯出包身工粥菜之難得以及質量之差,暗含諷刺的意味。移就手法也稱“轉借”“移狀”“移用”,就是當甲乙兩事物連在一起時,把原來屬于甲事物的性狀詞語移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種修辭格。【把描寫某一種事物的詞語移過來描寫另一種事物,從而使語句避免刻板,顯得更加生動活潑,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從而具有濃郁的詩味,別致的情調。】移人于物,就是把原來形容人的修飾語移用于物。如:郁達夫《還鄉記》中“我女人經過的悲哀的足跡,現在有我一步步的踐踏過去!” “悲哀"原是表現人的心情悲涼、哀傷,這里用來修飾“足跡”。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樣子,有“脈脈含情”“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詞句,這里卻用來修飾"流水”。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用于乙事物。如: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把描摹顏色的“濃黑”用來修飾“悲涼”,表現“悲涼”的沉重濃烈。峻青《海濱仲夏夜》中“西邊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晚霞”原不會“燃燒”,這里卻把此詞移用來形容“晚霞”的形態。(5)可是三十年之后,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五萬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作者列舉數字,說明剝削者所謀取的利益之巨。同時也說明日本帝國主義的可惡和喪失人性,他們賺取了工人們的血汗錢。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深惡痛絕。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準確性。(6)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直抒胸臆,表現了作者要摧毀這一罪惡制度的強烈愿望。同時,向肆無忌憚地壓迫中國勞動人民的帝國主義者和一切反動統治者發出了警告: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樣的聯想,既控訴了資本家對包身工的剝削壓迫,又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新社會必然出現的信心。魯迅曾指出:在揭露“淪為異族的奴隸之苦”時,要“十分小心”地注意,不能讓人們得出“還不如我們似的做自己人的奴隸好”的結論。《包身工》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文字,作者注入了深厚濃烈的感情,有人說這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你認為作者的感情是什么呢?(1)對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從描寫她們的住、食、工作,到她們的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停息的悲慘命運,無不表現作者對她們深深的同情。(2)對帝國主義資本家、帶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除了通過正面的言行描寫來刻畫他們的丑惡形象,還用了很多反語來對他們進行鞭撻,體現了他們貪婪、冷酷、毫無人性的嘴臉。(3)全文有一種深深的悲哀之情,既有對包身工及其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有對包身工與外頭工人、包身工之間關系冷漠的悲哀,還有對整個民族的悲哀。這種說法正是極為深刻地指出:做異族人的奴隸是苦的,做“自己人”的奴隸也是苦的,做異族人與“自己人”勾結起來的一種“混合物”的奴隸則更苦。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及一切封建殘余勢力互相依附,狼狽為奸,殘酷壓榨我國勞動人民的血淋淋的饕餮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