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階段檢測初 二 語 文 試 題本試題共 8 頁。滿分 150 分。考試用時 120 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 0.5 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定的位置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 0.5 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做答的答案無效。一、積累與運用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學校開展了“青春榜樣”主題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與。【青春 感悟英雄精神】參觀抗日英烈事跡展覽館,主持人撰寫開場白時,在語言運用方面遇到了以下困難,請你幫他解決。【A】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在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中,每當遇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總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挺身而出,慷慨前行。【B】近代以后,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無數革命先烈(失 矢)志不渝,前赴.后繼;無數平凡英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C】他們猶如一顆顆星□一盞盞燈□一簇簇火,光耀天空,燭照大地,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程。【D】梁啟超先生曾說:“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責任與擔當永遠是砥礪著奮勇前行的精神支柱。時代把歷史責任賦予青年,從眾志成城的搶險救災前線,到逐夢(蒼 滄)穹的航天科技一線□從盡顯風流的奧運賽場,到保家衛國的邊防哨卡.……新時代的青年主動作為,勇挑重擔,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1.文中加點字的讀音和括號中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 分)A. 失 fū 蒼 kǎ B. 矢 fū 滄 qiǎC. 失 fù 滄 kǎ D. 矢 fù 蒼 qiǎ2.上文□內標點符號運用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A. 。 、 、 ; B. 。 , , ,C. , , , ; D. , 、 、 ,3.將下列句子放在語段中,最合適的一處是(3 分)“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初二語文試題 第 1 頁(共 8 頁)A.A 處 B.B 處 C.C 處 D.D 處4.下列從以上文段中選出的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3 分)A.每當遇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總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挺身而出,慷慨前行。B.無數平凡英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C.責任與擔當永遠是砥礪著奮勇前行的精神支柱。D.新時代的青年主動作為,勇挑重擔,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青春 閱讀經典著作】5.在 2025 年“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學校組織了相關讀書活動,請你參加。(8 分)(1)學校面向全校師生及家長征集“讀書”系列公益廣告,倡導全民閱讀,請你設計一條有關讀書的公益廣告。(25 字以內)(2 分)(2)下面是中國國民閱讀方式傾向調查結果,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圖中反映的信息。(50字以內)(3 分)(3)同學們看到“國民閱讀方式傾向”調查結果后,議論紛紛。有的說:“現在都是數字時代了,用手機閱讀或上網閱讀才是主流,我們沒有必要再讀紙質書了。”也有的說:“網絡上的書籍魚龍混雜,容易受到不好的影響,還是杜絕的好。”請你就調查結果,發表自己的觀點。(3分)6.默寫填空(10 分)念天地之悠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不畏浮云遮望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飛來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陰陽割昏曉。 (杜甫《望岳》)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簡樸古風存。 (陸游《游山西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頤《愛蓮說》)寫作中你要表達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的決心和抱負時,可用 (杜甫《望岳》)杜甫《望岳》中的經典名句“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二語文試題 第 2 頁(共 8 頁)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抒發對老師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可用龔自珍《己亥雜詩》 (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名句“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閱讀下面的語段,按要求作答。A 越走越近。保爾的心狂跳起來。各種想法一起涌上心頭,茫然無緒。時間過于倉促,一時打不定主意。可有一點事確定無疑的——A 這下子完了。保爾注視著漸漸走近的 A 和那個匪兵,心亂如麻,想不出辦法。“怎么辦?”在最后關頭,他猛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手槍。等他們從身旁走過,朝這端槍的匪兵后背放一槍,這樣 A就能得救了。這瞬間的決定立刻止住了他紛亂的思緒。他緊緊地咬著牙,咬得發疼。就在昨天,A還對他說:“干這種事需要的事勇敢的階級弟兄……”……但是,他腦子里又閃過一個令人不安的念頭:“如果我朝他射擊,萬一射偏了,子彈可能會打中 A……”彼得留拉匪兵已經到了身旁,難道還有時間多想嗎?于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留著棕黃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爾跟前,保爾出其不意地向他撲過去,抓住他的槍,狠命地往下一按。(1)選段中 A 處的人物是指 。(2 分)該選段作品的作者是 。(2 分)(2)根據選段內容,談談其中體現了保爾怎樣的精神品質?__________________(3 分)二、閱讀與鑒賞(54 分)(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 9~10 題。(7 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8.下列各項中,對詩歌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點明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使詩歌開篇境界開闊。B.頷聯中“宦游人”的意思是出外做官的人。C.尾聯點明“送”的主旨。詩人與友人在離別之時難舍難分,紛紛留下不舍的淚水。D.全詩既抒發了詩人送別友人的不舍,依依惜別之情,也表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9.“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4分)初二語文試題 第 3 頁(共 8 頁)(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題。(14 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劉禹錫)【乙】今年東坡①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②適盡故日夜課③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④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紅飯⑤也。”(《二紅飯》蘇軾)【注釋】①東坡:蘇軾別號。②粳米:粳稻碾出的米。即今南方大米。③課:規定任務,派人勞役。④庖人:廚子。⑤新樣二紅飯:二紅飯本紅色黏黍米與紅小豆合蒸的米飯。東坡此飯則是大麥與小豆合蒸的米飯,故稱新樣二紅飯。10.下列對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中的“綠”和“青”都是使動用法。B.“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突出了室主人室內生活情趣的高雅。C.“而粳米適盡”中的“適”時“合適、適宜”的意思。D.“二十余石”和“每字有二十余印”中的“余”都表“零數”。11.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4 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分)(2)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紅飯也。”(2 分)12.【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短句,請用“/”劃出。(3 分)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13.劉禹錫與蘇軾同樣都遭遇貶謫,居住與生活條件差,生活困窘,兩人的人生態度有什么不同?請結合選文簡要說明。(共 4 分)初二語文試題 第 4 頁(共 8 頁)13.(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題。(14 分)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發,未來“人工”會被取代嗎?智春麗“寫詩寫得比我好,畫畫水平比我高,能剪視頻,能做 PPT,最近人工智能是真‘能’了,我想知道:未來我會被 AI 取代嗎?我會因為 AI 的到來而失業嗎?”以上為一位網友在人民網“科技”版的留言。這個問題,問出了很多人的好奇和擔憂。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從會場到駐地,代表委員們也議論風生。我向 DeepSeek 求證——“你被問最多的關于人工智能的問題是什么?”“AI 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嗎?”位列榜首。其實,這不是新問題。人類對人工智能有多少好奇,就有多少憂慮。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發,AI 如同水電一樣成為智能生活的基礎設施,讓老問題有了新的緊迫感。人類如何看待 AI,如同一面鏡子,映照著對自身的認知。對 AI 的焦慮,很大程度源自不了解。我們不妨先弄清楚: ①從技術實現看,與其說現在的 AI“像人一樣思考”,不如說它是“會學習的機器”。上世紀 50 年代以來,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試圖讓計算機具備人的感知與認知智能,但收效不大。近年來,大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取得重大突破,其底層邏輯不是模仿人腦運作,而是基于數據的統計建模。以寫詩為例,春花秋月、格律平仄,在人心中是感動和審美,在 AI 那兒就是一通“暴力計算”,根據概率輸出字符組合。AI 更像是升級的“工具箱”、個人能力的“擴展包”,大可不必將 AI 人格化。連小學生都知道,“我又不是只會學習的機器”。接下來,我們再來說“怎么辦”:“人工”會被 AI 取代嗎?某些領域,可能會。放眼身邊,AI 司機、AI 主播、AI 助教、AI 醫生悄然上崗。推理大模型有問必答,機器狗“挑山工”健步如飛,AI 巡檢機器人“上天入地”,情緒穩定不怕累,“人工”難以望其項背。某些領域,又不會。AI 只是工具,人獨特的感知、判斷、審美是難以替代的。與此同時,舊崗位減少,也伴隨著新業態、新崗位的誕生。歷史上,汽車取代馬車、印刷術取代抄寫,短期內有人失業,長遠看新就業機會是原來的千萬倍。AI 將帶來哪些機會?《政府工作報告》里有答案: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開源大模型,圈粉!機器人 720 度回旋踢,絲滑!2025 年剛剛過去兩個多月,我們就感受到中國 AI 創新的“酷炫”。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獻策:加強智能養老機器人研發與應用,將人工智能納入教育培養體系……“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已然動起來、跑起來。初二語文試題 第 5 頁(共 8 頁)曾經在蒸汽革命、電氣革命中錯失機遇的中國,這一次,看得夠深、夠遠。“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頂層設計將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產業,從未來產業布局到算力部署、場景落地,穩扎穩打。同時,充分認識其技術與倫理風險,確保 AI 向善,未雨綢繆。科技向善,本質上是給每個人創造更多機會。在這片孕育了 5000 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近 2.5 億用戶熱情擁抱生成式 AI,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 6000 億元。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產業鏈每個環節都是創新創業的賽道。代碼閃爍,如同蝴蝶扇動翅膀,為人類認知新世界投下美麗漣漪。未來可期,人永遠不可能被 AI 完全替代。寫到這兒,我又去問 DeepSeek: ② DeepSeek 回答: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延伸,而人類是感性與理性的交響。危險的不是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而是人像機器一樣工作。開啟人機協作,你準備好了嗎?(選自 2025 年 3 月 20 日《人民日報》)14.請根據本文的行文思路,補寫出文中橫線處的內容。(3 分)① “人工”會被AI取代嗎? AI 將帶來哪些機會? ②115.下列對本文內容及寫法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A.文章題目即話題:“未來人工會被取代嗎?”B.近年來,人工智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底層邏輯是讓機器模仿人腦運作。C.人工智能會寫詩,是通過“暴力計算”,根據概率輸出字符組合,而人類寫詩是出于感動和審美。D.發展人工智能,要充分認識其技術與倫理風險,確保 AI 向善。16.請你談談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4 分)危險的不是機器像人一樣思考,而是人像機器一樣工作。17.讀完全文,請你到人民網給那位網友留言回答他的問題,并解釋原因以消除他的焦慮。(100字以內)(4 分)(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題。(18 分)歌 聲吳伯簫①感人的歌聲留給人的記憶是長遠的。無論哪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聽過,哪里的情景就會深深地留在記憶里。②我以無限戀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聲來了。初二語文試題 第 6 頁(共 8 頁)③延安的歌聲,是革命的歌聲,戰斗的歌聲,勞動的歌聲,極為廣泛的群眾的歌聲。④回想從冼星海同志指揮的《生產大合唱》開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個晚上,在延安城北門外西山腳下的坪壩上,聚集了上萬的人。記得那時候我剛剛從前方回到延安,雖然只出去四五個月,也像久別回家那樣,心里熱乎乎的,見到每個人都感到親熱。大家說說笑笑,熙熙攘攘,像歡度快樂的節日一樣。是的,正是歡樂的節日,是第一個五四青年節。就是在那天晚上,我們聽了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那篇有名的報告:《青年運動的方向》。⑤說的這時候,是報告完了,大家正極興奮的時候。那真是“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每個人都咀嚼、回味報告里的深刻意義和警辟的語句,同時等候大合唱開始。⑥露天會場。【A】西邊是黑黝黝的群山,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隔河是青涼山。南邊是隱隱約約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墻。北邊是一條路,沿了延河,蜿蜒過藍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邊的陽關大道。合唱開始,大概已是夜里十一點了。⑦就在那樣不平凡的時刻,在那個可紀念的地方,我第一次聽見唱:⑧二月里來,好風光,⑨家家戶戶種田忙……⑩隨著指揮棍的移動,上百人,不,上千人,還不,仿佛全部到會的,上萬人,都一齊歌唱。歌聲悠揚,淳樸,像諄諄的教誨,又像娓娓的談話,一直唱到人們的心里,又從心里唱出來,彌漫整個廣場。聲浪碰到群山,越過延河,幾翻回蕩往復,一直輻散到遙遠的地方。抗日戰爭的前線后方,有誰沒有聽過,沒有唱過那種從延安唱出來的歌呢? 延安唱歌,成為一種風氣。部隊里唱歌,學校里唱歌,工廠、農村、機關里也唱歌。每逢開會,各路隊伍都是踏著歌走來,踏著歌回去。列寧記 19 世紀 70 年代德國工人歌詠團,說他們是“在一間黑暗的、充滿了油煙的小酒館里屋集會”。在黑暗的時代里,唱唱歌該是多么困難啊。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著唱,競賽著唱。有時簡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聯唱,輪唱,使你辨不清頭尾,摸不到邊際。【B】那才叫盡情的歌唱嘿! 最喜歡千人、萬人的大會上,一個指揮用伸出的右手向前一指,唱一首歌的頭一個音節定定調,全場就可以用同一種聲音唱起來。一首歌唱完,指揮用兩臂有力地一收,歌聲便戛然而止。千人萬人被歌聲團結起來,組織起來,踏著統一的步伐前進,聽著統一號令戰斗。 延安歌聲,也有傳統,那就是陜北民歌。 “信天游”唱起來高亢悠遠,“藍花花”唱起來纏綿哀怨。那多半是歌唱愛情,訴說別離,控訴舊社會剝削壓迫的。時代變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曲調,換上了新內容。 延安唱的歌很快傳到各抗日根據地,后來又傳到一個個解放了的地區。日本投降以后,哪里聽到延安的歌聲,哪里就快要解放了。延安的歌聲直接變成了解放的先聲,譬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首歌吧,聽見這首歌,連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來了,毛主席的隊伍來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人們含著笑又含著喜歡的眼淚聽這首歌。我甚至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聽見聲音,仿佛同時看見了隊伍,看見隊伍兩旁擁擠著歡迎隊伍的人群。這首歌,唱一千遍,聽一萬遍,我都喜歡。初二語文試題 第 7 頁(共 8 頁)(選自《浴血的墨跡——中國抗戰散文選》,有刪改)18.下列對這篇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文章以“歌聲”為題,生動描繪出延安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一個側面。《歌聲》是對延安革命精神的禮贊。B.文章以歌聲為線索,分別從唱歌的熱烈場面、唱歌的風氣、唱歌的傳統三個方面,對延安歌聲的特點做了生動而形象的描述。C.描寫《生產大合唱》的場景,表現了延安軍民龍騰虎躍的勞動場面,傳達了延安軍民不畏困難、決心抗戰到底的不屈意志。D.文章將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熔于一爐。以敘事為主,穿插場景描寫、細節描寫,字里行間融進抒情的音調和色彩。19.讀完文章,請你與同學一起品味語言。(4 分)小齊:我覺得這篇散文融記敘、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請你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分析它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吧。你:20.班級開展“精神傳承”主題班會,你作為小組代表,請結合本文內容,參考鏈接材料,探究延安人民的精神內涵。(5 分)【鏈接材料】本文寫于 1961 年國民經濟嚴重困難時期,面對三年連續的自然災害,人們生活十分艱苦。21.班級將組織“紅色經典誦讀”活動,請為《歌聲》中的某一場景設計一個朗誦腳本。要求:①從文中選擇一個具體場景(如“萬人合唱”“指揮手勢”“歌聲傳遍解放區”);②設計朗誦腳本,包含朗誦語氣、背景音樂、肢體動作中的至少兩種;③簡要說明設計理由。(6 分)三、寫作(60 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總有那么一個人,時常在心中惦念;總有那么一處景,時常在眼前浮現;總有那么一首詩,時常在耳畔縈繞……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點滴,常常是不可復制的珍寶,永遠在我們心底珍藏。請以《珍藏在心底的 》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實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泄露真實的人名、校名等個人信息。初二語文試題 第 8 頁(共 8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