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
高一語文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
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浄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
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據說時下國外正在流行中國古代文學熱,尤其是古代戲曲在西方呼聲更高。中國古代戲曲在這次熱潮中能夠導夫先路是不足為奇的。對于耽于單調乏味的現實主義和令人厭倦的社會問題劇的西方讀者來說,就像看多了平內羅和瓊斯的感傷劇再看巴利的愉快幻想一樣,中國傳統戲曲能夠令他們耳目一新。無論我國古代戲曲作為舞臺表演或作為詩有什么價值,但作為戲劇而言,它們都不能同西方的戲劇名作相媲美。我這樣說并沒有任何偏見,我對我國古代文學的喜愛不輸任何人。
戲劇藝術的最高形式當然是悲劇,然則正是在這方面,我國古代并沒有一位成功的劇作家。除了喜劇和鬧劇外,我們那些嚴肅的劇目都應該被歸為傳奇劇。這種戲沒有表現單一的主導激情,卻表現出一串松散地連續著的激情。中國古代戲曲所搬演的多是因果報應,其中感傷與幽默的場景有規律地交相更替,借用《竇都孤兒》里一個家常比喻,猶如一層層紅白相間的五花成豬肉。對于悲劇的感覺,那種因崇高所致的痛苦,“啊!我胸中有兩個靈魂!”的感覺和對小善翻成大惡的認識,在戲里都極少表現。確實有不少古代戲曲結尾的調子是悲哀的,但是敏感的讀者極易將其與真正悲劇區以別焉。
中國戲曲留給讀者的是對更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不是對萬物有更悲慘結局的感覺。其戲劇結構加深了這種印象,大幕不在主要悲劇事件上落下,而落在悲劇事件所產生的后果上。悲慘時刻所產生的最高熱情和最深痛苦,似乎在緩緩的落幕當中退去。人們無法從對悲劇人物的可憐的個人同情中升華,因為這些人物并未偉大到使我們與之保持相當的精神感應距離。
我深信,假使比較文學專業的學者肯把中國古代文學納進他們的視野,他們就會找到許多新資料,足以動搖西方批評家奉為圭臬的那些理論教條。對治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學者來說,這種切實的比較研究是特別重要的,因為他們由此才能夠懂得我國古代批評家的材料同西方批評家的有怎樣的不同,懂得西方批評家和我們自己的批評家之間,為什么一方批評的基本原理不能被對方所了解和利用。為了充實美學經驗,我們必須走向外國文學,為了充實其他方面,我們也必須走向我們自己的文學。
(節選自錢鍾書《中國古代戲曲中的悲劇》,陸文虎譯,有刪改)
材料二:
在我國戲劇創作實踐上,為了張揚某種道德倫理力量、或者是正義力量、或者為滿足國人的審美心理,往往采取“大團圓”式結局。《西廂記》的結局可以這樣認為:一場自主爭取、千難萬險得來的婚姻為了“正名”,而被重新冠以封建家長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名義。人文主義式的覺醒的價值和意義被抹殺了,又重新回歸于封建思想尋求的一種自欺欺人的“合理性”中,依然沒有跳出“名教”的圈子。魯迅先生談及“大團圓”結局時說:“中國人底心理,是很喜歡團圓的,所以必止于如此,大概人生現實底缺陷,中國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說出來,因為一說出來,就要發生‘怎樣補救這缺點’的問題,或者免不了要煩悶,要改良,事情就麻煩了。”或者說,大團圓即是一種庸俗的補救法,經歷磨難和離合、本來不可消解的矛盾得以主觀和世俗地消解和平衡。
對比于小說《紅樓夢》中寶黛二人的“死別”,這是兩種遵循現世邏輯的方法。曹雪芹始終沒有打算為寶黛二人安排一個符合世俗標準的美滿結局;相反,在寶釵與黛玉的種種對比中,他著意顯示了黛玉的形象與世俗世界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并通過對黛玉這位超越時代精神的“來早了的”情感先行者的愛憐與贊美,揭示當時世界的種種污穢與根深蒂固的缺陷。而一種用濫了的大團圓結局事實上并不能給讀者帶來更多溫情的想象,這種寄托在“特殊情況”中的柳暗花明,更突出了某種正義性更強的個人意志與情感在不合理的社會意識面前的軟弱和無能為力,一種“正義感”似乎并不為世所容,而它拼命想要進入世俗的規則也確鑿了這一點。它讓沉溺其中的人更加安于現狀,消極期待的只是一種“命運眷顧”式的轉機。
優秀的悲劇作品是反對“大團圓”的結局的,然而《西廂記》卻正因為這光明的尾巴,顯出了一切徒然回歸于起點的悲哀,這是一種由“形式”的外在帶來的遺憾與感傷,完美只能在不完美中獲得。當我們看到崔鶯鶯在張生功成名就后歸來,二人“終成眷屬”,當我們想到崔鶯鶯重新投入一個為封建禮教所認可的賢妻良母的形象,自由的天性被收縛,她承受著又維護著并努力把自己變成禮教中完美的一員。所有的收獲即是,崔張二人獲得了一個“不可言”的今后的可能。
文藝作品中的美滿結局總是相似的,唯有悲劇和苦痛使其獨立和富有。《西廂記》于喜劇的快感中滲透了悲劇的色彩,多少年來始終強烈地感染著“天下有情人”的心靈。
(節選自張嘉薇《淺談<西廂記>中的悲劇色彩》,有刪改)
1. 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中國古代戲曲雖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但錢鍾書認為作為戲劇而言,其藝術價值不能媲美西方名作。
B. 欣賞者與悲劇人物的精神感應距離要足夠大,這樣才可能因同情體悟偉大,我國古代戲曲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C. 西方悲劇強調更悲慘的結局,而中國古代戲曲悲劇的大幕落在悲劇事件之后,展現的是對更美好事物的向往。
D. 比較文學專業的學者才懂得我國古代批評家的材料與西方批評家的有何不同,也只有他們才能動搖西方批評家的理論教條。
2.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兩則材料都透露出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喜愛,但對于中國古代戲曲是否有真正的悲劇這個問題,兩則材料所持觀點明顯不同。
B. 兩則材料都論述了悲劇的感染力,材料一強調悲劇結局應讓人深感苦痛,材料二則認為可以在喜劇的快感中滲透悲劇色彩。
C. 兩則材料都提到了我國古代戲曲中悲劇的特點,但是材料一對此的論述比材料二要更深入、更具體。
D. 兩則材料都重視比較研究的治學方法,材料一是東西方比較,而材料二主要是將古代戲劇和小說比較。
3. 根據以上兩則材料內容,下列論述正確的一項是( )
A. 材料一引用“啊!我胸中有兩個靈魂!”是為了說明悲劇應該表現因崇高所致的痛苦。這種痛苦在我國古代戲曲中就沒有。
B. 材料二說“崔張二人獲得了一個‘不可言’的今后的可能”,意指崔張二人歷經艱難終成眷屬,結局美滿不可言說。
C. 《西廂記》采取“大團圓”式結局,符合我國戲劇創作的目的,但根據錢鍾書的觀點,這樣設定落幕時機并不恰當。
D. 材料二的論述體現了材料一“走向我們自己的文學”的主張,這充實了美學經驗,但沒有充實其他方面。
4. 材料一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這一比喻的構成及其表達效果。
5. 材料一第二段說“我國古代并沒有一位成功的劇作家”,你是否贊同?請以《竇娥冤》或《西廂記》為例,結合材料內容說明理由。要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多疑癥
[美]埃德·華萊斯
奧特·索里夫人,這位幾乎生了一打孩子的婦人,似乎總不在晴朗的天氣或者白天里分娩。現在,本森醫生連夜開車又去出診。
離索里農莊還有一段路。這時,小車前的燈光里出現了一個沿著公路行走的男性的身影,這使本森醫生感到一陣寬慰,他降低車速,注視著這位吃力地頂風行走的人。
車子貼近夜行者的身邊,本森剎住車請他上車。那人鉆進了車。
“您還要走很遠么?”醫生問。
“我得一直走到底特律。”那人答道。他非常瘦小,那雙小黑眼睛被頂頭風吹得充滿淚:“能給我一支煙么?”
本森大夫解開外衣扣子后記起自己的香煙是放在大衣的外口袋里,他把煙盒遞給正在自己衣兜里摸火柴的生人。
煙燃著了,那人拿住煙盒愣神片刻,然后向本森說:“也許您不會介意?先生,我想再拿一支呆會兒抽。”他晃晃煙盒又取出一支來,不等主人回話。本森大夫感覺到,有只手觸到了他的口袋。
“我把它放回您的衣兜吧。”這個瘦小的家伙說。本森急忙伸手想接住煙盒,但他不無惱怒地發現,煙盒已經裝在他的衣兜里了。
片刻之后,本森說:“到底特律去?”
“到一家汽車工廠去找份活干。”
“戰時您在軍隊里干過么?”
“在前線開了四年救護車。”
“是么?我就是醫生,我叫本森。”
“這車子里充滿藥味。”那人笑起來了,然后又鄭重地加了一句,“我叫埃文斯。”
沉默。本森注意到生人貓一樣的瘦臉頰上那道深長的疤痕,像是新近才有的。
他想起索里夫人并伸手掏表,他的手指摸向衣兜的深處,這才發現他的手表不見了。
本森醫生慢慢地移動著手,小心翼翼地伸向座位上,摸到了那支自動手槍的皮套子。
他緩慢地抽出手槍,借著黑暗把它貼在自己身體的一側。然后疾速剎住車,把槍口沖著埃文斯:“把那只表放進我的衣兜!”
乘客驚嚇得跳起來并慌忙舉起手。“上帝!先生……”他囁嚅著。
本森先生的槍口沖著生人頂得更緊了:“把那只表放進我的衣兜,否則我要開槍了。”
埃文斯把手伸進了自己的背心口袋,然后顫抖著把表放進醫生的衣兜。
本森醫生用空著的那只手將表收好,然后逼迫對方滾下車。
“我今晚出門是為了救一個婦人的性命,然而我還花費時間去幫助你!”他怒氣沖沖地對那人說。
本森迅速發動車子,奔向農莊。
索里夫人的關于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的許多經驗,顯然幫了她自己的忙。接生孩子沒費多少事兒。
“今晚,路上搭我車的一個家伙想搶劫我。”他對奧特說,帶著幾分得意,“他拿了我的表,可我用手槍頂著他,他只好把表還給我作罷。”
“我真高興,他能把表還給你。不然,還真沒法知道孩子的出生時間。”
“孩子是半小時以前生的。此時此刻是……”他湊近桌前的燈光。
他驚奇地盯住自己手中的表。表面玻璃是破裂的,柄把也斷了。他把表翻過來,緊挨著燈。他讀出那上面鐫刻著的磨損了的字:“贈給列兵 T·埃文斯,救護車隊員,1943年11月3日晚,在靠近意大利的前線,他一個人勇敢地保護了我們全體的生命。護士內斯比特·瓊斯·溫哥特。”
文本二:
在幾分鐘的短暫閱讀中,讓讀者喜歡、心動,甚至震撼、心潮難平,并由此產生久久的回味,微型小說憑什么贏得讀者?借用王蒙的說法:虧你想得出!
微型小說不僅選材、結構、主題、人物塑造等方面要有其特色,還有特別注重新穎的構思。它最忌散亂、平庸,講求新、奇,甚至不惜怪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它的勝境。
微型小說的情節構思千姿百態,但總結起來,實際就是兩種:一是單一情節,即從頭到尾只寫一件事,故事發生在一個時間、一個場景、一個人物上;另一種是復式情節,即一個重筆寫的核心情節,另加一兩個衛星情節,不放筆寫事件的完整過程,實際只是細節描寫,旨在襯托核心情節,或使人物性格更加豐富。無論是哪種模式,都有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即高度重視微型小說的內核。這個內核,可以是一個道具,一種舉動,一個事件,一種理念,一種特殊的性格、習慣……典范作品,因其不是浮泛化和雷同化的一般敘述,而是有著個性特別的內核,可以化平庸為深刻,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震懾,化狹小為博大,化浮淺為豐厚,化熟知為鮮見;雖篇幅短小,但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而發人深省,或給人以舉一反三的聯想,產生的震撼力,不比短、中篇小說薄弱,因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長久流傳的名篇。
(節選自顧建新《微型小說的藝術構思》,有刪改)
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采用復式情節設置,奧特·索里夫人分娩這一衛星情節襯托了核心情節,并使其推進自然,首尾圓和。
B. 埃文斯不經人同意就隨意觸碰甚至伸進別人口袋,再加上夜里陰暗的環境、臉上的傷疤,極易讓人生疑。
C. 小說善用人稱變化塑造人物形象,由“那人”改稱“家伙”表現本森微妙的心理變化,稱“乘客”又暗示了埃文斯的無辜。
D. 埃文斯勇敢樸實但行為惹人生疑,本森熱心善良卻多疑,作者塑造兩人形象意在告訴讀者:注意防范陌生人。
7. 關于文本一最后一段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運用了細節描寫,寫出了手表的特點,也揭示了手表的歸屬。
B. 玻璃破裂、柄把折斷、字跡已然磨損,可見主人并不珍愛手表。
C. 手表上的字跡交代了埃文斯的英雄事跡,這與他的外表形成了反差。
D. 故事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王蒙“虧你想得出”的說法。
8. 請結合小說具體情節,簡要分析本森的心理變化過程及其原因。
9. 可能是由于翻譯處理不當,文本一畫線句子里的“自己”有歧義,有人認為是本森,有人認為是埃文斯。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三)閱讀III(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節選自蘇洵《六國論》)
材料二: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方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①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節選自蘇轍《六國論》,有刪改)
【注】①埸(yì):邊境。
10. 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韓、魏塞A秦之沖B而蔽C山東之諸侯D故夫E天下之所重者F莫如韓、魏也。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厭:通“饜”,滿足,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中“厭”意思相同。
B. 愛:愛惜、愛護,與《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中的“愛”意思相同。
C. 厚:親近、看重,與《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中的“厚”意思不同。
D. 當:抵擋、抵御,與《諫太宗十思疏》“人君當神器之重”中的“當”意思不同。
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蘇洵指出諸侯國因賄賂秦國失去的土地,其實比戰敗丟失的土地還多。
B. 蘇洵引用古人的話使用了對比論證,使論證生動形象,增強了說服力。
C. 蘇洵借批評六國的外交方式,諷喻北宋統治者“以賄求和”的外交政策。
D. 蘇轍運用了比喻論證,生動有力地證明韓、魏兩國是秦國的心腹大患。
13.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
14. 請結合以上兩則材料分別概括作者對六國滅亡原因的不同看法。
(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公安縣懷古①
杜甫
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②。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注】①本詩作于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進犯靈武、鄰州,京城震動。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此二句主要寫了劉備君臣的關系及呂蒙的戰績。
15. 下列對本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歌首聯記敘,頷聯描寫,頸聯遙想古人,尾聯抒發情思,情景事融合,構思精巧。
B. 首聯借“曠野”“江深”之景,點出此地曾是呂蒙和劉備的駐地,照應標題“懷古”。
C. 頷聯中,“催”字巧妙地將深秋季節里白晝逐漸變短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D. 頸聯的“灑落”意在表現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系,可見諸葛亮在劉備面前很拘謹,不灑脫。
16. 嘯,是古代文人抒發情懷的一種歌吟方式,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長嘯”中所含的情思。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宮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展現了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低而建筑的狀態以及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的宮室結構。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在曾皙的追問下,孔子說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詩文中,“孤舟”是一種常見的意象,作者常常借它來表達孤寂、漂泊之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一座卓然矗立的小說藝術高峰。這部巨著不以 ① 的場面或 ② 的情節取勝,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細膩敘寫中寄寓作者對社會人生的透徹觀察和深刻思索,思想內容 ③ ,文化內蘊極其豐厚。可以說,《紅樓夢》是一部藝術化的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百科全書,當你逐漸有所領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讀再讀,常讀常新。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開篇處的這首詩,既是作者對知音的期待,也是對每一個讀者的誘惑。沉下心來閱讀《紅樓夢》,走進這部偉大作品的藝術世界,你一定會不虛此行。
怎樣閱讀《紅樓夢》這樣的長篇小說呢?把握情節主線便是方法之一。《紅樓夢》的情節張馳有度,推進有序,細讀之下,會發現小說設計了由兩條主線構成的網狀結構:一條是以賈府為中心,敘述四大家族由頂盛走向衰敗的過程;一條是寶黛釵愛情悲劇為中心,刻畫大觀園中人物的命運。閱讀時可以梳理“家門敗落”“人物聚散”這兩方面的內容,體會小說縱橫交錯的結構特點。
18. 請在文中畫橫線的空白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 文中第三段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含錯別字的詞語并改正。
20.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答題卡上,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1. 畫波浪線處的文段運用了引用的修辭,分析此處引用修辭的表達效果。
22. 下列選項中的冒號與文段第三段中的冒號用法一致的是( )
A.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祝福》)
B. 林沖道:“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C. 青蒿素的發現,是我們研究進展的第一步。我們隨即轉向第二步:將這個天然分子變為藥物。(《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D. (張)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鴻門宴》)
三、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麥家指出,AI太完美,但它沒有可以觸摸的眼淚。
近年來,AI技術蓬勃發展。現在人們已經能夠用豆包、deepseek等進行智能寫作,速度快,質量高。這引起了人們深深的憂慮,有人認為作家會失業,個人寫作將會趨于滅亡,甚至中小學教育中,寫作教學已經多余,應該取消。也有人認為,盡管AI迅速發展,但情感屬于人類專有,個人寫作永遠不可能被取代。
假如班級圍繞以上話題開展一場討論活動,請你以班級成員“小明”的名義寫一篇演講稿,表達你對該話題的聯想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學年度下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
高一語文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
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浄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
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1~5題答案】
【答案】1 D 2. C
3. C 4. 該句中,比喻詞是“猶如”,本體是“中國古代戲曲(悲劇/因果報應)”,喻體是“一層層紅白相間的五花咸豬肉”。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中國古代戲曲(悲劇)因果報應循環、悲喜場景交替的特點,更有利于讀者理解論述內容。
5. 不贊同。
示例1:《西廂記》雖以“大團圓”為結局,但崔張二人覺醒并抗爭價值和意義卻被抹殺,二人的抗爭徒然回歸于起點。“大團圓”結局背后是封建思想和制度下個人和群體命運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因此《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是成功的悲劇作家,畫線句觀點不恰當。
示例2:《竇娥冤》中竇娥三樁誓愿實現(竇娥沉冤得雪),惡人受到懲處,表面上搬演的是因果循環、歡喜結局,背后卻是身處悲慘境地的人們無處伸冤、無力反抗的群體命運的悲劇,滲透著濃重的悲劇色彩。因此《竇娥冤》的作者關漢卿是成功的悲劇作家,畫線句觀點不恰當。
(二)閱讀Ⅱ(本題共5小題,18分)
【6~9題答案】
【答案】6. D 7. B
8. ①看到一個陌生的人在夜里頂風前行,心生憐憫。
②陌生人要煙和還煙盒時本森本能地產生了警覺心理。
③發現自己的手表不見后心生憤怒。
④發現手表不是自己的驚奇、悔恨與崇敬。
9. 示例一:“自己”指本森。
①這樣理解符合埃文斯舉動隨意、惹人生疑的形象特點;
②此時的行為與之后再次取煙、放煙盒等行為具有一致性,為后文本森對他的懷疑提供了合理性,推動了情節的進一步發展;
③這樣有助于啟發讀者對自我言行的反思與約束。
示例二:“自己”指埃文斯。
①埃文斯平凡樸實,直接伸進別人衣兜摸不符合其性格特點;
②這與后面情節中他每一次動作都提前告知相一致,暗示他并非小偷,使小說結尾具有合理性;
③這樣有助于引導讀者反思如何看待客觀、冷靜、理性看待他人。
(三)閱讀III(本題共5小題,20分)
【10~14題答案】
【答案】10. BDF
11. B 12. B
13. (1)直到秦國等到時機占領他的國家,可真是令人悲傷啊!
(2)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吞并)之心,殺人像是怕不能殺盡,給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盡,天下人都背叛他。
14. ①蘇洵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賄賂秦國。
②蘇轍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六國謀士思慮不周、見識淺薄,不明了天下大勢。
(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
【15~16題答案】
【答案】15. D 16. ①緬懷、敬仰之情。由眼前古跡“呂蒙營”“劉備城”引出對歷史人物的緬懷和敬仰。
②對君臣和睦關系的向往之情。借劉備君臣和諧關系表達自己痛失好友,無人賞識,渴望得到君主賞識之意。
③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情。追慕劉備君臣和諧、呂蒙戰功赫赫,借古人古事抒發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題答案】
【答案】 ①. 各抱地勢 ②. 鉤心斗角 ③. 為國以禮 ④. 其言不讓 ⑤. 親朋無一字 ⑥. 老病有孤舟(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18~22題答案】
【答案】18. ①波瀾壯闊
②曲折離奇/離奇曲折
③博大精深 19. ①“張馳有度”的“馳”應改為“弛”;
②“頂盛”的“頂”應改為“鼎”。
20. 一條是以寶黛釵愛情悲劇為中心,敘述大觀園中人物的命運。
21. ①引用《紅樓夢》中的這句話,增強了文段的文學性,使文段更富有文學意味。
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引出后文“作者對知音的期待”,引導讀者不要只看表面情節,而要深入探索《紅樓夢》的真正內涵。
③“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引出后文“對每一個讀者的誘惑”,引導讀者探索書的主旨,去理解曹雪芹的用意。
22. C
三、寫作(60分)
【23題答案】
【答案】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丽水市| 湖口县| 通海县| 牟定县| 浏阳市| 沽源县| 余江县| 潼南县| 岳西县| 托克逊县| 岳池县| 潜江市| 南澳县| 信宜市| 类乌齐县| 会同县| 高淳县| 资阳市| 洪泽县| 正镶白旗| 商洛市| 京山县| 达日县| 和田县| 翁牛特旗| 胶南市| 中牟县| 从化市| 东安县| 驻马店市| 咸宁市| 固镇县| 胶州市| 玉林市| 阿荣旗| 麻江县| 鹿泉市| 舞钢市| 会东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