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2025.07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涂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可燃冰,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由天然氣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白色固體物質,由于其外表像冰,遇火可燃燒,因此得名。可燃冰中的可燃物質主要是甲烷分子,含量一般在85%以上,也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大分子天然氣成分,其含量一般低于5%。作為未來一種最有潛力接替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可燃冰深受人們的青睞和追捧。埋藏在地層深處的有機物質在熱的作用下生成的天然氣分子,是形成可燃冰最為重要的氣體來源,然而,這些在地層深處生成的天然氣分子并不能完好無缺地進入可燃冰礦體中,在它們形成可燃冰之前,都必須歷經類似“合成工廠→氣煙囪通道→改造加工廠→倉庫”的生產與加工流程,可謂歷經“劫難”而重生。在海洋里生活的各種生物體死亡后會緩慢沉降到海底,沉降過程中會遭到細菌等微生物的蠶食與分解,但是有一部分生物遺體由于被沉積物快速掩埋而阻斷了微生物的進一步分解,最終以有機質的形式被保存下來。在熱的作用下,這些有機質會發生熱降解作用從而生成大量的天然氣分子,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分子等。科學家們把地層中能夠生成或者已經生成過天然氣的巖石稱之為“氣源灶”。氣源灶一般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比較高的有機質含量(一般大于0.5%),二是達到天然氣生成溫度條件(通常大于120℃)。氣源灶類似于一個“合成工廠”,其中的有機質在“灶火”加熱烘烤下生成一系列天然氣分子。不斷生成的天然氣分子會使氣源灶內的壓力逐漸增加,當氣源灶內部的壓力大于外部壓力時,天然氣分子就會跑出氣源灶,在浮力作用下沿著巖石孔隙不斷向上方的地層擴散。當然,如果存在捷徑,比如類似于“高速公路”的斷裂體系,天然氣分子就會優先選擇從這條“高速公路”跑到上方的地層中。海底沉積物中并非一片死寂,各種各樣的微生物群體居住在其中并繁忙地工作著,然而它們大都不能在超過80℃的環境中生存。當天然氣分子向上跑到微生物繁殖和工作的場所,也就是溫度小于80℃的地層時,會迎來它們的“劫難”——被天然氣降解菌當作食物“吃掉”,這些降解菌也比較“挑食”,按照它們的喜好程度,就會先吃掉丙烷分子,然后是丁烷分子、戊烷分子,接著是乙烷分子,最后實在沒有食物了才會吃甲烷分子。當然,這些降解菌吃飽后也需要排泄,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氫氣等小分子物質,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一類叫做產甲烷古菌的微生物,它們不把天然氣分子當作食物,而喜歡吃降解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氫氣,飽吃一頓后排放出甲烷分子,不同的是,這些甲烷分子由產甲烷古菌生成,屬于“生物成因”;而上述氣源灶中生成的甲烷是有機質受熱降解生成的,屬于“熱解成因”。在產甲烷古菌的努力下,這些來自氣源灶的熱解成因天然氣大分子(乙烷、丙烷、丁烷和戊烷)又以生物成因甲烷分子的身份獲得了“重生”。天然氣降解菌和產甲烷古菌共同改造天然氣分子生成的生物成因甲烷,以及沒有被改造的熱解成因甲烷、乙烷等天然氣分子,在浮力作用下繼續沿著氣煙囪通道運移,抵達有利于水合物形成的地層中,在合適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天然氣分子和水可以結合形成籠子狀的晶體結構,也就是水合物晶體,水合物晶體具有Ⅰ型、Ⅱ型和H型三種籠狀結構,其中Ⅰ型籠子只能關“體型瘦小”的甲烷和乙烷分子,而Ⅱ型和H型籠子除了可以關甲烷和乙烷分子外,還可以關“體型粗大”的丙烷、丁烷和戊烷等天然氣分子。無數水合物晶體聚集堆積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甲烷水合物礦體,即可燃冰礦體。(摘編自賴洪飛《形成可燃冰,天然氣歷經“劫難”而重生》)材料二:天然氣水合物極具“性格魅力”,它是頑強的,飽受上天的磨礪。它生存的地方一片嚴寒,溫度在0℃以下,那里的壓力經常高達30MPa,相當于一個人要承受三百余人的重量。為了應對這種極端苛刻環境的挑戰,水分子手拉手連在一起,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為它們的核心部分——甲烷等氣體筑起一間形狀像籠子一樣的安全房屋,供其居住,保障天然氣水合物的生存。并且,漫長的時間使得天然氣水合物早已習慣了苛刻的生活條件,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當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時,天然氣所受到的束縛就會被解除,甲烷等氣體便會走出臥室,來到廣闊的世界,恢復它本來的模樣。天然氣水合物的最大優勢便在于它的“干凈”。目前,人們普遍知曉、應用的主流能源很少是無污染的,火力發電會釋放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太陽能的核心部件——硅板的生產存在很大的環境污染隱患,煤、石油能源等更不必說。然而天然氣水合物確實十分純凈,其燃燒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世界天然氣水合物廣泛分布于大陸邊緣海底沉積物和永久凍土層中,而其中絕大部分都儲存在海底以下200米到3000米處,其碳含量是地球所有已知能源碳含量的兩倍。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儲量豐富,在南海、東海幾千米下的海底,在祁連山上百米的凍土層下,都出現了天然氣水合物的身影,開發利用天然氣水合物對我國能源儲量的補充和能源結構的調整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目前人類對天然氣水合物能源尚未實現商業化開采,面對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缺少長期安全有效的技術工藝實現海上天然氣水合物的規模化開采,安全生產、成本控制以及管道堵塞等方面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二是海底地層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力學結構,如果天然氣水合物由于普遍開采而遭到大面積破壞,極有可能引起海底地層滑坡、地震等災害,學者們對如何防止這些災害的發生或降低這些災害的劇烈程度尚未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如何解決天然氣水合物大規模開采時安全生產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更多的學者投入精力。有效實現對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化開采和產品化應用,關系到我國的能源安全,關系到人類的未來生活。相信經過學者們的不懈努力,我們終將擺脫濃煙滾滾、消除污泥濁水、洗清碧海藍天,塑造一個更加純凈美好的世界。(摘編自李旭方、付帆《揭開可燃冰的神秘面紗》)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氣源灶”在文中是指地層中具有比較高的有機質含量的類似于“合成工廠”的巖石。B. “挑食”在文中是指天然氣降解菌偏愛丙烷分子、丁烷分子等,不太喜歡吃甲烷分子。C. “生物成因”是指由天然氣降解菌和產甲烷古菌共同改造天然氣分子而生成甲烷的方式。D. “性格魅力”的“魅力”體現在天然氣水合物在嚴苛的環境中也能頑強地保障自身的生存。2.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甲烷、乙烷、丙烷等天然氣分子初次生成的環境溫度通常在120℃以上,這些天然氣分子由有機質受熱降解生成。B. 天然氣分子來到各種微生物群居的場所,由于受到低于80℃溫度的影響,會被天然氣降解菌當作食物“吃掉”。C. 天然氣水合物具有純凈、碳含量高、儲量豐富的優勢,但目前人類對天然氣水合物能源尚未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的開采。D. 材料二認為,只有解決天然氣水合物大規模開采時安全生產和成本控制等問題,才能有效實現商業化開采和產品化應用。3.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一項是( )A. 可燃冰外表像冰,遇火可燃燒,所以它是將來最有潛力接替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深受人們的青睞和追捧。B. 海底可燃冰形成前,天然氣分子必須經過“高速公路”,進入“改造加工廠”的“拆解車間”或“再組裝車間”。C. 開發利用天然氣水合物對我國能源儲量的補充和能源結構的調整意義重大,目前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大規模商業化開采上。D. 結合兩則材料可知,材料一畫線句“在合適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指的是溫度在0℃以下、壓力高達30MPa。4. 天然氣在海底“改造加工廠”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浴火重生”過程?請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5. 作為科普文,兩則材料在語言上具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修表鋪吳聯平老張的修表鋪子就在街角,夾在一家雜貨鋪和一間裁縫店中間。鋪面不大,只容得下一張工作臺和一把椅子,外加一個玻璃柜臺,里面躺著幾塊待修的老表。門楣上懸著一塊木牌,用紅漆寫著“精修鐘表”四個字,油漆有一些剝落。木牌右下角刻著一行“始于1972年”的小字,那是老張的父親開店時的年份。我認識老張是在三十年前,記得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雨水順著屋檐滴落在鋪子前的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老張正伏在工作臺上,一盞綠色的臺燈將他的白發染成了青灰色。聽到腳步聲,他抬起頭,眼睛在鏡片后閃著光。“修表?”他問,聲音沙啞卻極其溫和。我遞上祖父的懷表。他接過去時,手指輕輕撫過表殼上的劃痕,像是在撫摸一個久違的老朋友的皺紋,我注意到他的指甲修剪得極短,指腹上有一些細小的傷痕,那是常年與金屬零件打交道留下的印記。“這表有年頭了。”他說著打開表蓋,從抽屜里取出一塊麂皮鋪在桌上,然后才將表放在上面,這個細節讓我心頭一暖。“瑞士機芯,現在沒人會修這個了。”“能修好嗎?”我問,老張沒有立刻回答。他取出一個銅制的放大鏡,卡在右眼上,鏡片后的眼睛頓時大得驚人,①他查看機芯的神情,仿佛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和這塊表。鋪子里很安靜,只有雨水滴落的聲音和遠處隱約的鬧市聲。過了約莫一支煙的工夫,他才抬起頭。“能修,但得花時間。發條松了,擒縱輪也有一些磨損,有些零件要重新做。”我問他需要多久,他伸出三根手指:“三天吧。這表值得好好對待。”三天后我再來時,懷表正在老張的柜臺上走著,滴答聲清脆均勻。②老張的眼睛下有青黑,顯然是熬了夜。令我驚訝的是,表殼上的幾道深深的劃痕也不見了。“我用特制的拋光膏處理了一下,”他解釋道,“雖然不能完全去掉,但總算不那么扎眼了。”他要的修理費出乎意料地低,我多給了一些,他卻執意退回。“修表不是為了錢,”他說,從抽屜里取出一個褪色的紅絨布盒子,“你看這個。”盒子里是一塊銹跡斑斑的懷表,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模樣。“這是三十年前一個老人拿來的,說是他妻子留給他的唯一物件。我修了半個月,本來就沒打算收錢,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沒來取。”他笑了笑,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從那以后,我常去老張的鋪子里坐坐,看他修表是一種享受。那些細小的齒輪、彈簧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他對待它們既溫柔又堅定。他的工具擺放得極有章法,每一把鑷子、每一支螺絲刀都有固定的位置,工作臺左上角釘著一個小木架,上面掛著二十多把不同型號的螺絲刀,按大小排列,像一排等待檢閱的士兵。那年冬天,城里開了一家新的鐘表店,裝修豪華,店員穿著筆挺的西裝,聲稱能用高科技設備維修各種名表。他們的廣告鋪天蓋地,承諾“立等可取”。漸漸地,老張的生意淡了下來。有一次路過,我看見他坐在空蕩蕩的鋪子里,就著一盞臺燈,擦拭著那些不會再有人來取的老表,玻璃柜臺里,一塊老式座鐘的鐘擺有氣無力地擺動著,像是隨時會停下來。春天時,我聽說那家新店修壞了幾塊價值不菲的名表,顧客正在和他們打官司。“現在的人都圖快,修表這事急不得。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他給我看他正在修的一塊古董表,“這表的主人催了三次,我寧可退錢也不草草了事。”有一天,我經過老張的鋪子,發現門關著,這在他是很少見的事,隔壁雜貨鋪的老板告訴我,老張住院了,是胃癌晚期。“其實早就有癥狀了,”老板嘆了一口氣,“他總說忙完這陣子就去檢查,結果一拖再拖。”醫院里,老張躺在蒼白的病床上,顯得更加瘦小。床頭柜上放著一塊老式懷表,秒針走動的聲音在安靜的病房里格外清晰。看見我來,他努力笑了笑,從枕頭下摸出一塊表遞給我。“幫我個忙,”他氣息微弱,“這是我最后修的一塊表,主人下周二來取。我怕等不到了,你替我交給他。”他的手顫抖得厲害,卻還是堅持親自把表放進了絨布袋里。“我修了一輩子表,”老張望著天花板說,聲音輕得像羽毛,“最遺憾的不是那些修不好的表,而是那些修好了卻沒人來取的表。”他轉向我,眼睛里泛著水光,“每一塊表都在等人,有的等到了,有的卻永遠等不到。”三天后,老張走了,葬禮結束后,雜貨鋪老板交給我一個木盒子,說是老張留給我的。盒子里是一套修表的工具,每一件都擦拭得锃亮,最下面壓著一張紙條:“時間不等人,但人可以善待時間。”我接手了老張的鋪子。雖然我不懂修表,但我想保留這一個地方,每周二下午,我會打開鋪門,坐在老張的工作臺前,看著他留下的工具,③那些鑷子、螺絲刀、放大鏡,都安靜地躺在原處,仿佛在等待主人的手再次觸碰它們。玻璃柜臺里,那些無人認領的表依然在走著,忠實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有時夜深人靜,我會拿起祖父的那塊老懷表,貼在耳邊,聽著那均勻的滴答聲,那聲音讓我想起老張說過的話:“表比人強,停了還能走;人停了,就再也走不動了,但只要有表在走,就有人記得時間,記得那些走過時間的人。”④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仿佛在應和著表針的腳步聲。我望著墻上那張泛黃的照片,忽然明白老張留給我的不僅是這些工具,更是一種對待時間的態度:在快節奏的世界里,保持慢工出細活的匠心;在浮躁的年代中,守住那份專注與耐心。(有刪改)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修表鋪門楣木牌紅漆剝落和右下角的小字,既交代了店鋪的歷史,也暗示著傳統手藝的式微與堅守。B. 新鐘表店立等可取與老張三天可取表的對比,體現了快節奏競爭模式與慢工出細活理念的沖突。C. 老張臨終前說“修好了卻沒人來取的表”是一種遺憾,這反映出他對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疏離的焦慮。D. 老張最后留下的紙條告訴我們,人雖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卻能通過對待事物的態度賦予時間以意義。7. 下列對文本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句子①用夸張的手法寫出老張的專注,可以看出老張對這塊有年頭的瑞士機芯的懷表很好奇。B. 句子②運用細節描寫體現老張為修復懷表熬夜勞作,與前文“能修,但得花時間”形成呼應。C. 句子③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器物以生命,暗含“我”對老張去世后其修表技藝無人傳承的遺憾。D. 句子④營造了靜謐的氛圍,烘托了“我”對老張的懷念,也為“我”頓悟匠人精神提供了場景。8. 小說以“修表鋪”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9. 小說以“我”的視角敘述老張的故事有何藝術效果?請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個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①之絕,晉末稱二王②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余不足觀,”可謂鐘張云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吾耽之若此,未必遜之。”此乃推張邁鐘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于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于即事。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宮于穴處,反玉輅于椎輪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鐘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且元常專工于隸書,伯英尤精于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擬草則余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總其終始,匪無乖互。謝安素善尺牘,而輕子敬之書。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后答之甚以為恨。安嘗問子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當勝。”安云:“物論殊不爾。”子敬又答:“時人那得知!”子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③之里,曾參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況乃假托神仙,恥崇家范,以斯成學,孰愈面墻!后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羲之還見,乃嘆曰:“吾去時真大醉也!”子敬乃內慚。是知逸少之比鐘張,則專博斯別;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節選自孫過庭《書譜》)材料二:臣觀古人論書,多以鐘張羲獻為圭臬。唐張懷瓘《書斷》有言:“鐘繇雖擅隸楷,然其體勢微瘦,若霜林疏木;張芝妙于草圣,猶云龍出海。”此二人者,分執漢魏書壇牛耳,鐘以法度森嚴稱雄,張以氣韻奔放見長,雖未臻完美,實為百代宗師。(節選自項穆《書法雅言》)[注]①鐘張:鐘繇,字元常,魏晉隸書大家;張芝,字伯英,東漢草書鼻祖。②二王: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王獻之,字子敬,二人均為晉代書法家。③勝母:地名,曾參因此名違背孝道倫理,拒絕踏入此地。10. 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子敬嘗作A佳書B與之C謂必D存錄E安輒F題后答之G甚以為恨。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信,確實,與《蘭亭集序》“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中的“信”意思相同。B. 逮,比得上,與《陳情表》“逮奉圣朝”中的“逮”意思不同。C. “恥崇家范”與《師說》“恥學于師”中的“恥”用法和意思都相同。D. 乃,才,與《石鐘山記》“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中的“乃”意思相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王羲之對鐘繇、張芝的書法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自己的書法可比鐘繇,稍遜張芝,但若勤練或能超越二人。B. 孫過庭認為書法風格會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主張書法要兼容古法與時風,在繼承中有創新。C. 王獻之自認為書法勝父,在謝安用眾人的看法對他委婉否定之后,王獻之又以“時人不懂”強辯,體現了他的自負。D. 張懷瓘分別以“霜林疏木”“云龍出海”比喻鐘繇、張芝書法,項穆強調鐘繇書法法度森嚴,張芝書法氣韻奔放。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子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2)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14. 孫過庭評價王獻之“自稱勝父,不亦過乎”的依據是什么?請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沁園春·江西道中吳潛落雁橫空,亂鴉投樹,孤村暮煙。有漁翁拖網,牧兒戴笠,行從水畔,唱過山前。雨閣還垂,云低欲墮,何處行人喚渡船。蕭蕭處,更柴門草店,竹外松邊。凄然,倚馬停鞭,嘆客袂征衫歲月遷。既不緣富貴,功名系絆,非因妻子,田宅縈牽。只有寸心,難忘斯世,磊塊輪囷知者天。愁無奈,且三杯濁酒,一枕酣眠。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篇用落雁、亂鴉等意象描繪一幅秋日傍晚的蕭瑟畫面,營造出孤寂、凄涼的氛圍。B. “有漁翁拖網”四句,寫出鄉村生活的閑適自在,表達了詞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之情。C. “云低欲墮”中的“墮”字既寫出云低壓頂的自然現象,又暗寓詞人內心的沉重、壓抑。D. 上片最后兩句與《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一樣,用最樸素的詞匯勾勒畫面。16. 詞的下片“愁無奈”一句意蘊豐富,請結合下片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借郭橐駝之口,指出官吏表面上“憐愛”百姓,實則帶來災禍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蘇軾《石鐘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石鐘山大石的物理特性與發出特殊聲響的原因。(3)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看似描寫閑適的生活,實則暗含詩人的落寞和苦悶之情。(4)古詩詞中常用“笛”這一意象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數字文明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科技與人文的共生共榮成為重構人類文明坐標系的核心命題。當算法在數據洪流中極速勾勒知識圖譜的立體輪廓,①當虛擬現實如超級颶風般席卷技術領域并重塑認知邊界,我們既目睹著技術以( )之勢突破物理極限,也在智能設備的屏幕眩光中,隱隱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某種失重。商周青銅器上蘊含神秘宗教意味的云雷紋、唐代敦煌壁畫里色彩絢麗的飛天衣袂以及北宋時期活字印刷術中體現先進印刷理念的模字排列一直在向世人訴說著技術與人文相互融合的永恒主題。在宋代工匠應縣木塔的斗拱設計中,既遵守了“材份制”的技術規范,又融入“天圓地方”的哲學觀在其中,讓冰冷的木料化作承載文明記憶的立體詩篇。這種將技術理性升華為文化表達、將尺度計算與哲學沉思熔鑄為一體的智慧,勾勒出科技與人文交織的璀璨圖譜。然而在技術狂飆的當下,某些科技產品陷入“數據至上”的迷思:過度追求算法的細微精準度而忽視用戶隱私保護的底線,②盲目堆砌硬件參數而丟失設計美學的人文溫度。這種舍本逐末的發展模式,不僅割裂了科技與人文的聯系,更可能將人類推向“單向度的人”的危險境地。科技從來不是冷冰冰的代碼組合,而是流淌著人文血液的文明載體,當故宮博物院用8K顯微攝影技術還原《千里江山圖》的礦物顏料顆粒,我們看到科技正以詩意的方式激活文化基因。③而人文對“技術向善”的不懈追求,恰似北斗七星為夜航船指引方向,確保科技發展始終錨定人類文明的終極關懷。④只有讓技術的齒輪與人文的脈搏同頻共振,才能在數字時代續寫“器以載道”的文明新篇。18. 下列對文中標序號句子分析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句子①運用比喻,以具象化的颶風生動表現出虛擬現實帶來的沖擊力。B. 句子②中“堆砌”的“砌”和“鍥而舍之”的“鍥”讀音相同。C. 句子③中“錨定”強調穩定、穩固,不能用“瞄準”替換。D. 句子④中“只有……才”不能用“只要……就”替換。19. 填入文中第一段括號內的詞語,不恰當的一項是( )A. 排山倒海 B. 雷霆萬鈞 C. 勢如破竹 D. 銳不可當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修改。21. 將文中畫橫線的長句改寫成四個語意連貫的短句。要求:可調整語序,適當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2. 下圖是某科技公司設計徽標,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寓意。四、寫作(6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你認為古詩詞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圍繞這個問題,啟智中學高二某班計劃舉辦一次班級研討會。請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和學習古詩詞的心得,提煉觀點,寫一篇發言稿。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2025.07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涂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5題答案】【答案】1. A 2. B3. D 4. ①在拆解車間,天然氣分子被天然氣降解菌“吃掉”,生成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氫氣等小分子物質;②在再組裝車間,產甲烷古菌又“吃掉”天然氣降解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生成排放出甲烷分子。5. ①科學性:語言準確嚴謹。運用較多的科學術語和科學研究成果,如“熱解成因”“生物成因”等術語及可燃冰如何形成的科研成果。②通俗性:語言形象有趣,通俗易懂。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寫可燃冰形成的具體過程,深入淺出地使讀者輕松愉悅地理解科學知識。(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9題答案】【答案】6. C 7. A8. ①線索作用:“修表鋪子”是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串聯起老張修表、新店沖擊、老張病逝、“我”接手鋪子等情節,結構緊湊。②象征意義:修表鋪子是傳統手藝和工匠精神的載體,其興衰反映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的處境,深化主題。③烘托人物:通過修表鋪子的日常細節(如工作臺、工具、待修的表),展現老張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態度,使人物形象更立體。9. ①增強故事真實性與感染力:以“我”的親歷視角敘述,讓故事更具代入感,情感表達更細膩。②情節安排上雙線交織:明線寫老張修表的生涯,暗線通過“我”的觀察與回憶串聯情節,使故事自然連貫。③深化主題:“我”的視角既展現老張的匠人精神,又通過“我”的接手行為,凸顯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的存續思考,使主題更具現實厚度。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個小題,20分)【10~14題答案】【答案】10. CEG11. D 12. A13. (1)王獻之雖然暫且用這種話反駁謝安對他的評價,(但)自稱超過他的父親,不也太過分了嗎!(2)王獻之偷偷地擦拭掉(父親王羲之寫的字),就馬上重新書寫替換掉原來字的位置,自己認為(寫得)不錯。14. ①德行有虧:自夸勝父違背孝道;②書藝未精:僅得王羲之皮毛,未深入傳承家學;③行為不端:偷改父親題壁書法。(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16題答案】【答案】15. B 16. ①漂泊生涯的歲月之愁:“嘆客袂征衫歲月遷”,直言漂泊中時光流逝,暗含年華空擲的無奈。②濟世理想的失落之愁:非為功名富貴、家宅妻兒所累,卻因“難忘斯世”的赤心無人理解,胸中磊塊難平。③現實困頓的排遣之愁:以“濁酒酣眠”強作疏解,實則反襯出有志難伸、徒然漂泊的悲涼,愁緒更顯深沉。(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題答案】【答案】 ①. 若甚憐焉 ②. 而卒以禍 ③. 空中而多竅 ④. 與風水相吞吐 ⑤. 矮紙斜行閑作草 ⑥. 晴窗細乳戲分茶 ⑦. 羌笛何須怨楊柳 ⑧. 春風不度玉門關(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18~22題答案】【答案】18. B 19. C20. 宋代工匠在應縣木塔的斗拱設計中,既遵守了“材份制”的技術規范,又融入“天圓地方”的哲學觀,讓冰冷的木料化作承載文明記憶的立體詩篇21.商周青銅器上的云雷紋蘊含著神秘的宗教意味,唐代敦煌壁畫里的飛天衣袂色彩絢麗,北宋活字印刷術中的模字排列體現了先進的印刷理念,它們一直在向世人訴說著技術與人文相互融合的永恒主題。22. ①外方內圓體現古人“天圓地方”的哲學觀。②兩側的齒輪與毛筆線條,象征技術工具與人文精神的對立統一。③太極圖的動態流轉暗示二者的辯證融合。④兩側的科技與人文,體現著共生共榮。四、寫作(60分)【23題答案】【答案】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