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說課稿很高興能向各位老師分享我在新課標背景下,對《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的個性設計與思考。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教法、學法等五個維度對本課進行闡述。首先,立足單元說教材《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臧克家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為單元導語,圍繞“走近魯迅”的主題,編排了《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四篇課文,習作“有你,真好”以及語文園地,從多角度展現魯迅先生的形象。單元內容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認識魯迅,讓學生初步體會其人物形象,感受其精神境界,了解其文學成就。課文是魯迅的侄女周曄寫的回憶性散文,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畫了魯迅在生活中的形象。選編文本意在引導學生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三、四年級“根據需要收集資料”的能力提升,也是五年級“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延展和承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課程內容。從教材選文來看,本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基于真實情境,整合單元內容,我設計了“我所認識的魯迅先生”為單元主題,開展“我所認識的魯迅先生”交流會為單元核心任務。本課的任務情境為:致敬魯迅先生圍讀會——永遠記住他。教師除了要分析好教材,還要掌握好學生的情況。關于資料的搜集查閱,統編教材從三年級就開始有涉及,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搜集資料的方法。本單元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較遠,當時的語言表達也與現在的語言表達有差異,因此借助資料,才能真正讀懂課文。本文則需要學生借助相關時代背景資料,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在本單元課文學習過程中,從鏈接教材資料到借助課外資料,從教師補充資料到自主收集資料,從課前收集資料到課后查閱資料,從獲取單一資料到綜合運用資料,從理解語句含義到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學生借助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不斷提升。 基于以上認識和分析,并結合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目標:1.能用較快地速度默讀課文。2.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寫的關于魯迅的幾件事。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3.能借助課文及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其次,依據學情定策略基于學情,結合新課標要求,在大任務、大情境的背景下,我采用支架式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環節,驅動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借助以讀促悟、圈畫批注、交流分享等方法,在實踐中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和語言運用經驗。同時,將評價任務貫穿始終,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第三,以生為本話流程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在班級開展一次“我心中的魯迅先生”交流會。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去看看周曄眼中的伯父魯迅。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后理清作者與魯迅先生的關系。具體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驅動課堂學習任務。順勢進入環節二:初讀課文,梳理事件1.和以往的課文相比較,這篇課文的排列形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引導學生對比發現文本的板塊特點。2.出示課堂學習單1,引導學生用較快地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關于魯迅的哪幾件事,給每件事加個小標題。學生默讀課文,擬定小標題,教師巡視指導;再指名匯報,引導學生評價,并稍作修改。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啟發。本環節,我以學習單和問題支架,進行簡單的方法指導后,把任務交給了學生——自擬小標題、自評小標題、自定小標題,幫助學生更快地梳理課文內容。緊接著環節三:研讀事件,感悟形象1.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后,再來品味人物的形象。出示課堂學習單2:魯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勾畫出最能體現魯迅形象的語言、動作、神態,并做批注。2.學習小組組長從這六件事中任選一件帶領組員進行交流討論。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展示。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產生了諸多變化,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角色變化決定了我們的課堂必須進行偏移。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采用自主閱讀方法,勾畫魯迅形象的語言、動作、神態,并做批注。在學習組長的帶領下,很容易找到所討論事件中的關鍵句,他們一起品讀,一起討論,一起感悟。教師在適時補充魯迅當時所處的民國時期社會背景及魯迅處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魯迅先生關心青少年、樂觀積極、慈祥和藹、關心勞動人民的崇高品質。最后進入環節四:探究寫法,鏈接習作1.作為魯迅先生的侄女,作者和魯迅先生接觸較多,有很多事件可以記錄。文中的這些事例可以怎樣分類呢?結合回答梳理:生前與死后、他人與親人、甜的與苦等。教師順勢小結:事情雖多,但作者選擇時思路清晰。1.出示原文《伯父魯迅的二三事》,和原文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表達?補充資料: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處在強烈的悲痛之中,很自然地抒發情感。但從寫作的角度看,把全部情感直白地說出來不一定最好,有時,少反而是多。有一種情感叫克制,有一種風格叫平淡。3.千言萬語,化成了這句話——齊讀: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本教學環節的設計為本單元的習作做好準備,意在指導學生在進行寫人作文的創作時,要注意選取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落實“雙減”談作業課后作業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呈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畫一畫:請用畫筆畫出周曄眼中的伯父魯迅。讀一讀:人人心中有一個魯迅。查找先生逝世后他的親人和朋友寫的紀念性的文章(閱讀鏈接:周海嬰《記憶中的父親》、蕭紅《海外的悲悼》、郁達夫《懷魯迅》、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寫一寫:以“先生,我想對您說”的方式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敬意。“作業超市”從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賦予學生作業選擇權,設置了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等實踐活動,使他們讓在實踐中,主動了解、積極探究,從而達到親近魯迅、走近魯迅的目的。最后,梳理歸納話板書好的板書就是一部微型教案。一是要把文章的脈絡表現出來,同時要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因此設計了以上板書,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板書設計】2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笑談《水滸》愛戴 趣談“碰壁” 為自己想得少救護車夫 為別人想得多關心女傭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就像一滴水折射一片海,我試圖通過這樣一堂課的設計來體現我對新課標視域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和探索。感謝各位評委老師,辛苦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