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花之歌》說課稿大家好!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教法、學法等五個維度對本課進行闡述。首先,立足單元說教材《花之歌》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觸摸自然”為主題,以“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為單元的語文要素,編排了《草原》《丁香結》《古詩詞三首》《花之歌》四篇課文。四篇課文都是展現自然之美的文學名篇,其中《草原》和《丁香結》屬于現代名家散文,《古詩詞三首》是經典古詩詞,《花之歌》是外國散文詩。四篇課文,雖然體裁不同、內容各異,但都是描寫自然景觀或自然現象,并且作者在描述景色時均融入豐富的聯想。《花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一首充滿哲理的散文詩。詩人以花自喻,運用第一人稱,從花的視角描繪了四季更迭、花開花落的景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與萬物和諧共處的鮮明形象,抒發了其對人生的獨特感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課程內容。依據本單元內容特點及課后習題要求,本單元可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基于真實情境,整合單元內容,我設計了“帶上‘妙想’去研學”的主題情境,將“開啟妙想之旅”作為單元的核心任務,本課的任務情境為:轉換角度去妙想——花的自述。教師除了要分析好教材,還要掌握好學生的情況。《花之歌》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自主探究能力。對于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學習的內驅力,能根據具體要求對課文相關知識加以整理、內化整合,有序地展開思考、討論,獲得豐富的知識。“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具備進階式的能力訓練過程:二年級上冊“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三年級下冊“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年級上冊“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訓練都已經為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并能由課文展開想象埋下伏筆。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同時,是能夠活躍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于以上認識和分析,并結合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目標:1.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感和音韻美。2.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說出對花的各種形象的理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3.感受并交流課文和“閱讀鏈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體會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其次,依據學情定策略基于學情,結合新課標要求,在大任務、大情境的背景下,我采用情境式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環節,驅動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借助以讀促悟、圈畫批注、交流分享等方法,在實踐中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和語言運用經驗。同時,將評價任務貫穿始終,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第三,以生為本話流程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開課伊始,我創設一個情境: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開啟了“帶上‘妙想’去研學”的旅行,跟隨著作家開啟了散文里的妙想之旅,打卡了老舍先生筆下的內蒙草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與遼闊,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偶遇了宗璞筆下一樹的丁香,欣賞到了花的美麗姿態,體會到了作者豁達的人生態度;還開啟了古詩里的妙想之旅,我們一起漫步建德江、參觀望湖樓、路過黃沙道。今天,我們要轉換角度去妙想,聽聽花的自述。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創設研學打卡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中主動學習,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建構適應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2.這是一首現代詩歌,課前你查到哪些與詩歌內容相關,能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資料呢?組內交流搜集到的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和相關資料。課文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和交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同時也為深刻理解詩歌的內涵服務。順勢進入環節二:欣賞品讀,與《花之歌》對話1.一起讀詩。(1)多種形式讀詩,以小組的單位梳理出自己的疑問。小組問題梳理我們組的問題:我們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組認為有價值的問題:(2)梳理各組的疑問,通過交流,聚焦最核心的問題:題目是“花之歌”,全文卻沒有一個“花”字?從哪里發現“我”是花?詩歌中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通過自由讀、聽老師讀、劃分節奏線讀等多種形式讀詩,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體會紀伯倫散文詩清新流暢的語言風格。本文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可借助略讀提示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同伴之間相互解決,同時還能把不懂的問題出來,班級共同形成學生好奇與內生力的主問題。(3)自主默讀,出示共學單。結構整齊的句式 摘錄文中相關關鍵語句 你的發現我是……我在……共學單自主默讀課文,借助表格,說一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4)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過程。高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從整體入手梳理文章的句式特點,非常有利于問題的解決,通過表格撬動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思維顯性化,讓略讀文成為運用知識的載體。2.品味“我”在做什么。(1)把自己當作花讀一讀第5~7小節,這幾個小節寫了什么?哪種花最能打動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嗎?引導學生結合文中語句回答問題,可以用這樣的句式:“我最喜歡的花的形象是……”或 “最打動我的花的形象是……”注意把句子說完整,意思表達要清楚,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自主探究中,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在語言文字的揣摩中,情感體驗被激發,內心世界被觸動。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和領悟始終深層次蘊含的意義。(2)引導學生聯系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你從文中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是借花來表達,作者其實是在借花表達自己積極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態度。全文用“我”來描述使文章含蓄而有趣,含蓄的表達是詩歌的又一特點。挖掘資料的價值,借助資料深刻體會作者含蓄的情感。3.再讀詩歌,領會表現手法。(1)作者的奇特想象是怎樣表現出來的?(2)配樂誦讀《花之歌》。本環節意在使學生感知奇特想象背后句子的特點,了解修辭手法在詩歌寫作中的作用。通過配樂誦讀,感受結構整齊的句子營造出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緊接著進入環節三:徜徉詩歌間,體會奇特想象和情感1.默讀“閱讀鏈接”中的《楊柳與水蓮》,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同桌交流:說說這段文字與《花之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思考:面對同樣的夜,楊柳與水蓮的感受為什么會不同?作者想借此表達什么?通過對比閱讀,學生認識到奇特想象的好處,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恰當運用。2.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自己喜歡的詩,體會詩歌的音韻美和奇特的想象以及含蓄的情感表達。這些詩歌可以由小組成員合作搜集,和同學品讀賞析。師生在詩歌中徜徉、賞析,交流的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和喜好,學生喜歡的其他類型的現代詩歌也可以分享。最后進入環節四:仿寫小試,共享詩歌之樂1.每個人都是詩人,都會因某一特殊的時刻觸發心底的詩意,讓我們拿起筆,寫寫屬于我們自己的詩。運用小組合作創作詩歌的方式,提出明確的合作步驟和任務。(1)小組討論確定寫作對象。(2)仿照《花之歌》每人先寫一小節,交流整合為一首詩。(3)交流確定這首詩要明確表達的情感,構思能表達情感的語句補充到詩歌里。(4)把修改、整合好的詩歌讀一讀,欣賞自己小組的創作。2.讓每位作者在詩歌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把詩歌謄寫在卡片上展示分享,讓學生有小詩人的成就感。小組合作仿寫降低了詩歌寫作的難度,有利于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彰顯學生的自主創作力。接下來,落實“雙減”談作業課后作業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呈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讀一讀:讀一讀紀伯倫的《雨之歌》,和同學分享你發現兩首散文詩寫法上的相同之處。寫一寫:運用“我是……”的句式,展開豐富想象,寫一寫《樹之歌》《鳥之歌》《云之歌》等。“作業超市”從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賦予學生作業選擇權,設置了讀一讀、寫一寫等實踐活動,讓在實踐中,鞏固知識,鍛煉能力,提升素養。同時,還能激發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最后,梳理歸納話板書我的板書,以課題為中心,以花為背景,緊扣課文內容線“‘我’是誰”“‘我’在干什么”,思想主題線“積極樂觀,向往光明”,雙線交織,重點突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