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丁香結》說課稿以單元視角關照單篇,用課程思維統領課堂。下面,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教法、學法等五個維度對本課進行闡述。首先,立足單元說教材《丁香結》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本單元以“觸摸自然”為主題,以“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為單元的語文要素,編排了《草原》《丁香結》《古詩詞三首》《花之歌》四篇課文。四篇課文都是展現自然之美的文學名篇,其中《草原》和《丁香結》屬于現代名家散文,《古詩詞三首》是經典古詩詞,《花之歌》是外國散文詩。四篇課文,雖然體裁不同、內容各異,但都是描寫自然景觀或自然現象,并且作者在描述景色時均融入豐富的聯想?!抖∠憬Y》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語言描寫了不同地方的丁香,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多個方面細致地刻畫了丁香嬌俏靈動、可愛芬芳、鮮潤嫵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關丁香結的詩句聯想到了丁香結的來歷,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就是“結”,得到了生命需要“結”的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課程內容。依據本單元內容特點及課后習題要求,本單元可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基于真實情境,整合單元內容,我設計了“帶上‘妙想’去研學”的主題情境,將“開啟妙想之旅”作為單元的核心任務,本課的任務情境為:宗璞女士家賞花訪談會。教師除了要分析好教材,還要掌握好學生的情況。六年級的學生古詩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并且已經具備了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因此,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生能夠根據文章具體內容,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遵循一些方法,形成自動化的聯想和想象。基于以上認識和分析,并結合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自主識字讀詞。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品味優美的語言,感悟丁香的美。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3.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由“丁香結”啟發人生思考,并結合實際,談談蘊含的道理。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其次,依據學情定策略基于學情,結合新課標要求,在大任務、大情境的背景下,我采用情境式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環節,驅動學生學習。以去宗璞老師家賞花訪談為線索,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和方法開展活動,學生在交流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將評價任務貫穿始終,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第三,以生為本話流程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開課伊始,我創設一個情境:同學們,在中國當代,有位女作家,她1928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她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髓,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對,就是宗璞老師,她居住的斗室外,有三顆白丁香,今天,讓我們繼續背好行囊,繼續“帶上‘妙想’去研學”,一起去宗璞老師家賞花做客,對她進行一次深度訪談,我們現在就出發!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創設去宗璞老師家賞花做客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中主動學習,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建構適應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順勢進入環節二:交流預學,初賞丁香1.出示預學單,檢查學生字詞預學情況。相機正音對“幽、薄”等易寫錯字進行寫法指導,聯系語境理解“迷蒙”等詞語,掃清學生閱讀文本的障礙。2.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完成課堂學習單: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丁香的?借助課堂學習單,幫助學生找到梳理結構的方法,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組織材料的方法。緊接著進入環節三:整體感知,再賞丁香1.作者筆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畫出描寫丁香的語句,說一說自己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2.學生分享交流描寫丁香美的句子,說說自己的讀后感受。適時呈現:·“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边@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月光下,白得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你從這句話中,能知道什么?·“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么渾濁笨拙了……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檐前積雪”指的是什么?“香氣直透毫端”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說“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3.同學們,讀到“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這樣的句子,你還能聯想到哪一句寫花的詩句,和它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相機出示王安石《梅花》中的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同時也展現出了梅花的潔白和幽香。4.思考:雨中的丁香又有怎樣的特別之處呢?閱讀第4自然段,想象畫面,感受雨中丁香的美,和同伴一起分享。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中,本環節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再著重引導學生抓關鍵的句段揣摩體會句子的含義,了解文章通過顏色、形狀、味道等展現丁香的美,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想象自己眼中呈現出的丁香的嬌小可愛、花團成簇的畫面,以期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最后進入環節四:細品精讀,三賞丁香1.丁香陪伴作者生活了許多年,賞花賞的久了,就必然對花、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請同學們自讀文章的4—6自然段,品一品作者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人生感悟?2.補充介紹:作者自身經歷的感悟。(經受病痛折磨,所以才突然明白了丁香結的這一內涵。)3.思考:作者對丁香結什么態度?你從哪里能看出來?4.出示:“結,是解不完的;人生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 指名讀,全班齊讀。指名學生說說這句話的含義,集體交流。師呈現: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問題也是永遠也解不完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永遠也解不完的結,我們的人生才充滿樂趣,我們的明天才更加燦爛。5.討論交流: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學完了課文,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人生的挫折與不幸?6.引讀全文,教師小結。面對生活,我們既有賞花的心情,又有解結的心志,生活才有滋味。希望同學們能像作者一樣,擁有一顆平常心,以積極地心態面對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把它們看作是陪伴自己成長的另一種樂趣,我們的生活也將另有一番滋味。引導學生讀文,理解作者心中丁香結的含義,同時借助作者自身經歷,使學生更好理解人生中定會存在結,加深自己的感受。學完這一環節后,讓學生帶著感情讀一讀本段課文,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朗讀全文的基礎上總結全文,使學生對文本要表達的主題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學活如何面對人生結,讓生活充滿滋味。接下來,落實“雙減”談作業課后作業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呈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作業形式:畫一畫:畫一畫你心中的那一樹丁香。讀一讀:讀一讀《紫藤蘿瀑布》,和同學分享你的閱讀感受。做一做:制作訪談卡,總結今日的收獲。寫一寫:體會和學習本文描寫丁香的方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寫出它的不同魅力。“作業超市”從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賦予學生作業選擇權,設置了畫一畫、讀一讀、做一做、寫一寫等實踐活動,讓在實踐中,鞏固知識,鍛煉能力,提升素養。同時,還能激發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最后,梳理歸納話板書我的板書,以課題為中心,以丁香為背景,緊扣課文內容線“賞丁香”“悟丁香”,思想主題線“結常有,勇面對”,雙線交織,重點突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