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高中五冊教材古詩文重點字詞梳理課件(共58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高中五冊教材古詩文重點字詞梳理課件(共58張PPT)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課內文言文
重點字詞梳理

必修上冊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顏真卿《勸學詩》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宋 劉過《書院》
《勸學》
1.學不可以已
2.木直中繩
3.雖有槁暴
4.金就礪則利
5.日參省乎己
6.聲非加疾也
7.假輿馬者
8.而致千里
9.非能水也
10.而絕江河
11.風雨興焉
12.無以至千里
13.駑馬十駕
14.用心一也
停止
符合、合乎
枯/曬
接近、靠近
省察

借助、利用
到達
游水
橫渡
“于此”
沒有用來…的辦法
劣馬

《師說》
1.所以傳道受業
2.聞道也固先乎
3.吾師道也
4.庸知其年之先后
5.是故無貴無賤
6.其出人也遠矣
7.今之眾人
8.圣益圣
9.恥學于師
10.惑矣
11.或師焉
12.君子不齒
1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圣人無常師
15.弟子不必不如師
16.術業有專攻
17.皆通習之
18.不拘于時
19.余嘉其能行古道
20.作師說以貽之
用來…的
本來
學習
豈、哪
無論
超出
一般人
更加、越發
以…為恥
糊涂
有的
并列、排列

固定的
不一定
學習、研究
普遍
被動
贊許
贈送
《赤壁賦》
1.舉酒屬客
2.少焉
3.縱一葦之所如
4.馮虛御風
5.倚歌而和之
6.正襟危坐
7.何為其然也
8.山川相繆
9.方其破荊州
10.下江陵
11.而今安在哉
12.知不可乎驟得
13.逝者如斯
14.而卒莫消長也
15.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16.茍非吾之所有
1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8.相與枕藉乎舟中
勸人飲酒
一會兒

通“憑”,乘
循、依
端坐
為什么
繚,纏繞

攻占
賓前,在哪里
多次

最終、到底
表假設,如果
如果

互相
《登泰山記》
1.泰山之陽
2.其陰
3.以乾隆三十九年
4.自京師乘風雪
5.越長城之限
6.是月丁未
7.余始循以入
8.遂至其巔
9.崖限當道者
10.磴幾不可登
11.及既上
12.蒼山負雪
13.明燭天南
14.半山居霧若帶然
15.稍見云中白若摴蒱
16.須臾成五采
17.或得日或否
18.其遠古刻盡漫失
山南水北
山北水南

冒著
界限

順著
于是,就
門檻
幾乎
等到/已經


停留
逐漸
片刻/同“彩”有的
模糊或缺失
《夢游天姥吟留別》
1.煙濤微茫信難求
2.天姥連天向天橫
3.勢拔五岳掩赤城
4.對比欲倒東南傾
5.我欲因之夢吳越
6.淥水蕩漾清猿啼
7.迷花倚石忽已暝
8.熊咆龍吟殷巖泉
9.云青青兮欲雨
10.虎鼓瑟兮鸞回車
11.恍驚起而長嗟
12.惟覺時之枕席
13.失向來之煙霞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確實、實在
遮蔽
超出
偏斜、倒下
依據
清澈/凄清
昏暗
震動
黑色
回轉
猛然驚醒的樣子

原來
怎么/侍奉
《琵琶行》
1.左遷九江郡司馬
2.使快彈數曲
3.予出官二年
4.因為長句
5.凡六百一十六言
6.命曰琵琶行
7.尋聲暗問彈者誰
8.千呼萬喚始出來
9.弦弦掩抑聲聲思
10.低眉信手續續彈
11.銀瓶乍破水漿迸
12.秋月春風等閑度
13.暮去朝來顏色故
14.夢啼妝淚紅闌干
15.如聽仙樂耳暫明
16.卻坐促弦弦轉急
貶官、降職
暢快
京官外調
創作
共/字
命名、提名
悄悄

悲傷、哀愁
隨手
突然
隨隨便便
容貌
縱橫錯亂
忽然,一下子
退

必修下冊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不吾知也
2.子路率爾而對
3.攝乎大國之間
4.因之以饑饉
5.比及三年
6.且知方也
7.夫子哂之
8.如五六十
9.如其禮樂
10.以俟君子
11.舍瑟而作
12.三子者之撰
13.莫春者
14.詠而歸
15.吾與點也
16.其言不讓
了解
輕率急忙的樣子
夾、迫近
接著
等到


或者
至于
等待
放下/起
才能
通“暮”
唱歌
贊成
謙讓
《齊桓晉文之事(上)》
1.牛何之
2.舍之
3.若無罪而就死地
4.以羊易之
5.不識有諸
6.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7.誠有百姓者
8.王無異于百姓之…
9.彼惡(wū)知之
10.王若隱其無罪…
11.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12.是乃仁術也
13.王說,曰:“…
14.予忖度之
15.有復于王者曰
1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7.則王許之乎
18.獨何與
19.百姓之不見保
20.何以異

釋放
走向
替換
“之乎”
吝惜,舍不得
的確
對…感到奇怪
怎么、哪里
痛惜,哀憐
應該

同“悅”,高興
揣測
稟報
視力
認可
偏偏、卻

區分
《齊桓晉文之事(下)》
1.語(yù)人曰
2.老吾老;幼吾幼
3.刑于寡妻
4.御于家邦
5.權,然后知輕重
6.度,然后知長短
7.抑王興甲兵
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
9.蒞中國而撫四夷
10.猶緣木而求魚也
11.殆有甚焉
12.蓋亦反其本矣
13.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15.吾惛
16.我雖不敏
17.放辟邪侈
18.從而刑之
19.是罔民也
20.制民之產
告訴
敬愛
典范,榜樣
治理
稱量
丈量
難道
受寵愛的人
統治

恐怕,可能
根本
同“途”,道路
憎恨
不明事理,糊涂
聰慧
不正
處罰
同“網”,陷害
規定
《齊桓晉文之事(下)》
1.俯不足以畜妻子
2.兇年不免于死亡
3.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4.奚暇治禮義哉
5.謹庠序之教
6.申之以孝悌之義
7.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養活
荒年,與“樂歲”相對
只是/足
空閑/講求
用作動詞,慎重辦理
申誡、告誡
同“斑”/用頭頂著物件
《庖丁解牛》
1.莫不中音
2.技蓋至此乎
3.進乎技矣
4.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5.批大郤
6.導大窾
7.因其固然
8.良庖歲更刀
9.族庖月更刀
10.彼節者有間
11.新發于硎
12.如土委地
13.善刀而藏之
14.得養生焉
合乎
“盍”,怎樣
超過
會合、接觸

順著、循著
依照


間隙
磨刀石
卸落
“繕”,修治、擦拭
養生之道
《燭之武退秦師》
1.且貳于楚也
2.晉軍函陵
3.鄭既知亡矣
4.越國以鄙遠
5.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6.朝濟而夕設版焉
7.又欲肆其西封
8.闕秦以利晉
9.秦伯說,與鄭人盟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因人之力而敝之
12.失其所與,不知
從屬二主
駐扎
已經
把...當邊境

渡河
疆界
侵損
高興
如果沒有
憑借/損害
結交
《鴻門宴(上)》
1.為擊破沛公軍
2.范增說項羽曰
3.素善留侯張良
4.具告以事
5.亡去不義
6.毋內諸侯
7.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8.君安與項伯有故
9.秦時與臣游
10.孰與君少長
11.吾得兄事之
12.張良出,要項伯
13.籍吏民,封府庫
14.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15.不如因善遇之
16.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17.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18.范增數目項王

勸說
一向/交好
詳盡地
逃跑
接納
比得上
交情
交往
與...相比
侍奉
邀請
登記
偏義復詞
趁機/對待
使...跟隨
料想
多次/使眼色
《鴻門宴(下)》
1.若屬皆且為所虜
2.今日之事何如
3.拔劍切而啖之
4.臣死且不避
5.殺人如不能舉
6.而聽細說
7.沛公起如廁
8.何辭為
9.大王來何操
10.會其怒,不敢獻
11.相去四十里
12.沛公則置車騎
13.道芷陽間行
14.度我至軍中
15.張良入謝
16.沛公安在
將要
怎么樣

尚且
盡,全
小(人)

何必...呢

恰逢
距離
放棄,丟下
從小路
估計
道歉
在哪里
《諫逐客書》
1.竊以為過矣
2.來丕豹于晉
3.舉地千里
4.至今治強
5.拔三川之地
6.功施到今
7.杜私門
8.向使四君卻客…
9.服太阿之劍
10.建翠鳳之旗
11.說耳目者
12.擊甕叩缶彈箏搏髀
13.是以太山不讓土壤
14.故能就其深
15.王者不卻眾庶
16.棄黔首以資敵國
17.卻賓客以業諸侯
18.藉寇兵而赍盜糧
19.可寶者多
20.損民以益仇
私下,謙辭
招致、招攬
攻克,占領
社會安定
攻取
延續
堵塞、封閉
假使
佩帶
樹立
“悅”,使愉悅
拍打、擊打/大腿
因此/拒絕
成就
推辭,拒絕
資助,供給
使成就霸業
借/送給、付與
意動
增加,充實
《與妻書》
1.意映卿卿如晤
2.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3.吾充吾愛汝之心
4.敢先汝而死
5.雖不謂吾言為是
6.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7.及與汝相對
8.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9.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10.抑汝能之乎
11.徒使兩地眼成穿
12.汝其善撫之
13.使之肖我
14.或又是男
15.吾靈尚依依旁汝也
16.以吾所志語汝
17.汝幸而偶我
18.家中諸母皆通文
會面
完成
擴充
在…前面
對,正確
最終
等到
的確
只是
還是
白白地
好好地

如果
靠近
告訴
婚配,嫁給
通曉
《促織》
1.宮中尚促織之戲
2.此物故非西產
3.因責常供
4.居為奇貨
5.假此科斂丁口
6.輒傾數家之產
7.操童子業
8.會征促織
9.冀有萬一之得
10.成然之
11.于敗堵叢草處
12.探石發穴
13.靡計不施
14.迄無濟
15.成妻具資詣問
16.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17.無毫發爽
18.類蘭若
崇尚,喜好
原來,本來
要求,責令
囤積,儲存
憑借,利用
總是
從事
恰巧,正好
希望
認為…對

打開

最終/成功
準備/到,前往
一會兒,片刻
差失

《促織》
1.與村東大佛閣逼似
2.循陵而走
3.冥搜未已
4.成益愕
5.遽撲之
6.審視,巨身修尾
7.雖連城拱璧不啻也
8.以塞官責
9.斯須就斃
10.而翁歸
11.自與汝覆算耳
12.如被冰雪
13.不復聊賴
14.但蟋蟀籠虛
15.驚起覘視
16.一鳴輒躍去
17.審諦之
18.惴惴恐不當意
非常
順著,沿著
深入
更加
立刻,馬上
仔細
即使/比不上
充抵
一會兒
你(的)
審核
覆蓋
依賴,指望

窺視,探看

仔細/細察
合乎
《促織》
1.徑造廬訪成
2.少年固強之
3.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4.俄見小蟲躍起
5.直龁敵領
6.蟲翹然矜鳴
7.一雞瞥來
8.旋見雞伸頸擺撲
9.掇置籠中
10.蟲盡靡
11.獻諸撫軍
12.細疏其能
13.益奇之
14.又囑學使俾入邑庠
15.撫軍亦厚賚成
16.豈意其至此哉
17.天將以酬長厚者
18.信夫

堅持

不久,一會兒
咬/脖子
得意,驕傲
突然
不久
拾取
倒下
兼詞,之于
分條陳述
更加覺得奇異
使
贈送,賞賜
意料,料想
報答
確實
《諫太宗十思疏》
1.必固其根本
2.臣雖下愚
3.承天景命
4.必竭誠以待下
5.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6.董之以嚴刑
7.振之以威怒
8.茍免而不懷仁
9.誠能見可欲
10.江海下百川
11.思三驅以為度
12.無因怒而濫刑
13.弘茲九德
14.簡能而任之
15.智者盡其謀
16.虧無為之大道哉
使穩固/根
等級低

下屬
路人
監督
“震”,震懾
茍且
如果
處于…之下
把(它)當作
“毋”,不要
使…光大/這
選拔
竭盡
毀壞
《答司馬諫議書》
1.昨日蒙教
2.游處相好之日久
3.議事每不合
4.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5.故略上報
6.不復一一自辨
7.于反復不宜魯莽
8.故今具道所以
9.冀君實或見恕也
10.尤在名實
11.天下之理得矣
12.君實所以見教者
13.以致天下怨謗也
14.某則以謂
15.修之于朝廷
16.舉先王之政
17.辟邪說,難壬人
18.固前知其如此也
19.人習于茍且
20.不恤國事

同游共處,交往
常常
持/政治主張
回信
同“辯”,分辯
書信往來
詳細地/原因
希望/“我”
特別
明白
用來/我
招致
認為
修訂
推行
批駁/排斥
本來/事先
得過且過
憂慮,顧念
《答司馬諫議書》
21.胥怨者民也
22.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3.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24.度義而后動
25.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26.責我以在位久
27.以膏澤斯民
28.當一切不事事
29.非某之所敢知
30.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因為/計劃
考慮/適宜
認為正確
責備
施加恩惠
做(事)
領教
不勝/小,謙辭
《阿房宮賦》
1.直走咸陽
2.廊腰縵回
3.不知其幾千萬落
4.杳不知其所之也
5.盡態極妍
6.縵立遠視
7.而望幸焉
8.剽掠其人
9.棄擲邐迤
10.取之盡錙銖
11.日益驕固
12.函谷舉
13.族秦者秦也
14.使六國各愛其人
趨向
縈繞
座、所

美麗
久立
皇帝到某處
搶劫、掠奪
連續不斷
重量單位,細微
頑固
拔、攻占
滅族
假設、如果
《六國論》
1.非兵不利
2.弊在賂秦
3.或曰
4.六國互喪
5.率賂秦耶
6.不賂者以賂者喪
7.諸侯之所大患
8.固不在戰矣
9.思厥先祖父
10.暴霜露
11.暴秦之欲無厭
12.奉之彌繁
13.侵之愈急
14.理固宜然
15.終繼五國遷滅
16.與嬴而不助五國
17.始速禍焉
18.李牧連卻之
19.洎牧以讒誅
20.革滅殆盡之際
兵器
弊病
有人
相繼

因為
擔心
本來
他們的/祖輩父輩
同“曝”,冒著
同“饜”,滿足
越,更
越,更
本來/應該
滅亡
親附,結交
才/招致
使退卻
等到/因為/被殺將要,近乎
《六國論》
21.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22.勝負之數
23.當與秦相較
24.或未易量
25.禮天下之奇才
26.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27.茍以天下之大
28.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假使
命運
同“倘”,如果
或許
禮待
治理/不要/被/脅迫
如果/憑借
舊例

選必上冊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唐 韓愈《勸學詩》
《論語》十二章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就有道而正焉
3.人而不仁
4.如禮何
5.君子喻于義
6.見賢思齊焉
7.質勝文則野
8.死而后已
9.知者不惑
10.克己復禮為仁
11.天下歸仁焉
12.請問其目
13.回雖不敏
14.請事斯語矣
15.有一言而可以
16.邇之事父
勤勉
靠近/匡正
表假設,如果
把…怎么樣
知曉,明白
與…看齊
華美、文采
停止
同“智”,智慧
約束、克制
稱贊
條目、細則
聰明,機智
實踐、從事

近/侍奉
《大學之道》
1.大學之道
2.明明德
3.安而后能慮
4.慮而后能得
5.先齊其家
6.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宗旨
使…彰明,弘揚
思慮精深
處事合宜
使…整齊、有序
一律/根本
《人皆有不忍之心》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3.所以謂人皆有…
4.今人乍見孺子…
5.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6.要譽于鄉黨朋友也
7.非惡其聲而然也
8.無辭讓之心
9.仁之端也
10.自謂不能者
11.自賊者也
12.若火之始然
13.茍能充之
14.不足以事父母
狠心對待別人
于是,就
……原因
假如,如果/突然
恐懼/憐憫
博取/同鄉
厭惡/這樣
謙遜推讓
發端
認為
傷害
同“燃”
如果
侍奉
《老子》四章
1.有車之用
2.鑿戶牖以為室
3.企者不立
4.自是者不彰
5.自伐者無功
6.故有道者不處也
7.強行者有志
8.不失其所
9.其安易持
10.其未兆易謀
11.其脆易泮
12.常于幾成而敗之
13.不貴難得之貨
14.復眾人之所過
功用
門窗
踮起腳跟
以…為是/彰顯
夸耀
為,做
勉強而行/意志
地方、位置
安然,安穩/持守
顯露跡象/謀劃
同“判”,分離
接近
以…貴,看重
彌補、補救
《五石之瓠》
1.貽我大瓠之種
2.我樹之成
3.以盛水漿
4.其堅不能自舉也
5.剖之以為瓢
6.為其無用而掊之
7.夫子固拙于用大
8.以洴澼絖為事
9.不過數金
10.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11.請與之
12.以說吳王
13.越有難
14.吳王使之將
15.能不龜手一也
16.或以封
贈送
種植

拿起來
把它作為
擊破
實在
職業
超過
賣,出售

同“悅”,取悅
發難,越對吳用兵
統帥軍隊
同一,一樣的
有的人/憑借
《兼愛》
1.以治天下為事
2.譬之如醫之攻人
3.當察亂何自起
4.故虧父而自利
5.雖父之不慈
6.盜愛其室
7.賊愛其身
8.故賊人以利其身
9.大夫之相亂家
10.具此而已矣
11.猶有不孝者乎
12.惡施不孝
13.故不孝不慈亡
14.禁惡而勸愛

比/醫治
通“嘗”,嘗試
使…虧損/受益即使

自己
劫奪財物
卿大夫的封地
完備
仍然
怎么施行
同“無”,沒有
鼓勵

選必中冊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 數點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
《屈原列傳》
1.博聞強志
2.嫻于辭令
3.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4.王甚任之
5.爭寵而心害其能
6.屈平屬草稿未定
7.屈平不與
8.平伐其功
9.屈平疾王聽之不聰
10.猶離憂也
11.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12.信而見疑
13.蓋自怨生也
14.《國風》好色而不淫
15.以刺世事
16.靡不畢見
17.其辭微
18.舉類邇而見義遠
19.不獲世之滋垢
20.推此志也
私下,謙辭
招致、招攬
攻克,占領
社會安定
工區
延續
堵塞、封閉
假使
佩帶
樹立
“悅”,使愉悅
拍打、擊打/大腿
因此/拒絕
成就
推辭,拒絕
資助,供給
使成就霸業
借/送給、付與
意動
增加,充實
《屈原列傳》
1.奈何絕秦歡
2.懷王卒行
3.亡走趙
4.趙不內
5.復之秦
6.竟死于秦而歸葬
7.楚人既咎子蘭
8.屈平既嫉之
9.冀幸君之一悟
10.而欲反覆之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亡其六郡
13.短屈原于頃襄王
14.頃襄王怒而遷之
15.是以見放
16.唐勒、景差之徒者
17.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18.適長沙
19.及見賈生吊之
20.輕去就
私下,謙辭
招致、招攬
攻克,占領
社會安定
工區
延續
堵塞、封閉
假使
佩帶
樹立
“悅”,使愉悅
拍打、擊打/大腿
因此/拒絕
成就
推辭,拒絕
資助,供給
使成就霸業
借/送給、付與
意動
增加,充實
《蘇武傳》
1.稍遷至栘中廄監
2.數通使相窺觀
3.前后十余輩
4.漢亦留之以相當
5.武帝嘉其義
6.因厚賂單于
7.假吏常惠
8.斥候百余人
9.置幣遺單于
10.方欲發使送武等
11.會緱王等謀反匈奴中
12.陰相與謀
13.素與副張勝相知
14.私候勝
15.幸蒙其賞賜
1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
17.使衛律治其事
18.恐前語發
19.以狀語武
20.此必及我
漸漸
屢次

抵押
贊許
贈送禮物
臨時充任
偵察兵
財物

適逢
暗地里
一向
拜訪
希望
動手
審理
揭露、暴露
情況
牽連到
《蘇武傳》
1.見犯乃死
2.重負國
3.虞常果引張勝
4.宜皆降之
5.召武受辭
6.馳召醫
7.單于壯其節
8.朝夕遣人候問武
9.收系張勝
10.武益愈
11.單于使使曉武
12.會論虞常
13.當死
14.副有罪,當相坐
15.馬畜彌山
16.空以身膏草野
17.君因我降
18.何以女為見
19.若知我不降明
20.白單于

更加
牽攀、招供
使投降
受審訊
騎馬快跑
欽佩
問候
逮捕監禁
漸漸
通知
判罪
判處
連坐
滿
白白地
通過
...干什么呢

稟告
《蘇武傳》
1.羝乳乃得歸
2.給其衣食
3.武復窮厄
4.不敢求武
5.空自苦亡人之地
6.信義安所見乎
7.從至雍棫陽宮
8.扶輦下除
9.太夫人已不幸
10.加以老母系保宮
11.皆為陛下所成就
12.誠甘樂之
13.自分已死久矣
14.王必欲降武
15.具自陳道
16.如惠語以讓單于
17.謝漢使曰
18.武等實在
19.前以降及物故
20.凡隨武還者九人
生子
供給
失意,困窘
訪求
同“無”
同“現”
跟隨皇帝
殿階
去世
關押
栽培,提拔
的確
料想,斷定
如果實在
完全、詳盡
責備
道歉
確實活著
死亡

《過秦論》
1.據崤函之固
2.固守以窺周室
3.務耕織
4.修守戰之具
5.外連橫而斗諸侯
6.因遺策
7.西舉巴蜀
8.不愛珍器重寶
9.以致天下之士
10.相與為一
11.蘇秦、杜赫之屬
12.叩關而攻秦
13.開關延敵
14.逡巡不敢進
15.亡矢遺鏃之費
16.制其弊
17.追亡逐北
18.因利乘便
19.振長策而御宇內
20.履至尊而制六合
險固的地勢
牢固地
致力,從事
用具
使爭斗
沿襲
攻取
吝惜
招納
共同、一道
類(徒、倫、族)

請、迎
徘徊不進
丟失
弱點、毛病
逃跑/潰敗
趁著
駕馭、統治
登帝位
《過秦論》
1.委命下吏
2.卻匈奴七百余里
3.不敢彎弓而抱怨
4.以愚黔首
5.隳名城
6.銷鋒鏑
7.因河為池
8.信臣精卒
9.金城千里
10.余威震于殊俗
11.才能不及中人
12.揭竿為旗
13.贏糧而景從
14.非及向時之士也
15.度長絜大
16.身死人手
交付
擊退

百姓
毀壞
兵器
憑借
可靠的
堅固
不同
平常人

擔負/影
先前
比較、衡量
意念被動
《伶官傳序》
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2.與爾三矢
3.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4.以一少牢告廟
5.及凱旋而納之
6.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7.函梁君臣之首
8.抑本其成敗之跡
9.逸豫可以亡身
10.舉天下之豪杰
11.禍患常積于忽微
12.智勇多困于所溺
13.豈獨伶人也哉
14.伶人由此用事
推其根本

你的
祭告祖廟
等到
當/繩
用木匣子裝
或者
安樂
所有的
微小的事
被動
只,只是
當權

選必下冊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晴云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唐 杜甫《柏學士茅屋》
《氓》
1.送子涉淇
2.匪我愆期
3.將子無怒
4.乘彼垝垣
5.體無咎言
6.以我賄遷
7.無與士耽
8.不可說也
9.自我徂爾
10.漸車帷裳
11.女也不爽
12.士貳其行
13.士也罔極
14.靡室勞矣
15.言既遂矣
16.躬自悼矣
渡過
拖延
愿,請
登上
災禍
財物
沉溺
脫身

浸濕
過錯
有二心

沒有
順心,滿足
傷心
《離騷》
1.朕皇考曰伯庸
2.肇錫余以嘉名
3.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4.又重之以修能
5.夕攬洲之宿莽
6.日月忽其不淹兮
7.不撫壯而棄穢兮
8.何不改此度
9.來吾道夫先路
我/已故父親
開始/賜/美
盛多
加/美
采摘
迅速/久留
趁著,把握
法度、準則
“導”,引導前驅
《離騷》
1.哀民生之多艱
2.謇朝誶而夕替
3.雖九死其猶未悔
4.固時俗之工巧兮
5.自前世而固然
6.忍尤而攘詬
7.延佇乎吾將反
8.及行迷之未遠
9.馳椒丘且焉止息
10.茍余情其信芳
11.長余佩之陸離
12.芳菲菲其彌章
13.余獨好修以為常
14.豈余心之可懲
為動
廢棄,貶斥
即使
本來
這樣
責罵/侮辱
久/返回
趁著
于彼,在那里
只要/確實
定后
更加

受創而改變
《孔雀東南飛》
1.徒留無所施
2.便可白公姥
3.及時相遣歸
4.何意致不厚
5.何乃太區區
6.吾意久懷忿
7.卿但暫還家
8.謝家來貴門
9.晝夜勤作息
10.于今無會因
11.誓天不相負
12.感君區區懷
13.不圖子自歸
14.府吏見丁寧
徒然,白白地
告訴,稟告
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施為
招致
小,見識短淺

只管
辭別
偏義復詞
機會
辜負
誠摯
預料,料想到
用在動詞前面,稱代自己
《孔雀東南飛》
1.自可斷來信
2.始適還家門
3.幸可廣問訊
4.尋遣丞請還
5.有此令郎君
6.處分適兄意
7.雖與府吏要
8.赍錢三百萬
9.交廣市鮭珍
10.適得府君書
11.君爾妾亦然
12.合葬華山傍
13.葉葉相交通
14.多謝后世人
使者
出嫁
希望
不久
美好
依照
相約
贈送

剛才
這樣

交錯
告訴
《蜀道難》
1.危乎高哉
2.爾來四萬八千歲
3.上有六龍回日
4.捫參歷井仰脅息
5.以手撫膺坐長嘆
6.但見悲鳥號古木
7.連峰去天不盈尺
8.胡為乎來哉
9.所守或匪親
10.側身西望常咨嗟


回轉

徒、空

距離/滿、足
賓前,為什么
如果
嘆息
《項脊軒志》
1.室僅方丈
2.又北向
3.室始洞然
4.亦遂增勝
5.三五之夜
6.先是
7.迨諸父異爨
8.客逾庖而宴
9.已為墻
10.先大母婢也
11.乳二世
12.先妣撫之甚厚
13.嫗每謂余曰
14.而母立于茲
15.大母過余曰
16.久不見若影
17.竟日默默在此
18.大類女郎也
19.比去
20.殆有神護者
21.吾妻來歸
22.吾妻歸寧
23.其制稍異于前
24.亭亭如蓋
一丈見方
朝著
明亮的樣子

農歷十五
從前
等到
越過
已而,然后
去世的
喂奶
對待
經常
通“爾”,你
探望,拜訪

整日

等到
大概
女子出嫁
回家省親
形式、規制

《蘭亭集序》
1.群賢畢至
2.少長咸集
3.列坐其次
4.所以游目騁懷
5.信可樂也
6.或因寄所托
7.雖趣舍萬殊
8.及其所之既倦
9.向之所欣
10.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11.終期于盡
12.未嘗不臨文嗟悼
13.不能喻之于懷
1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旁邊
用來
實在
隨著
通“取”
等到/往,到
過去、以前
發生、引起
至、及
悲傷
明白
本來、當然
《歸去來兮辭》
1.生生所資
2.脫然有懷
3.求之靡途
4.會有四方之事
5.見用于小吏
6.心憚遠役
7.彭澤去家百里
8.饑凍雖切
9.嘗從人事
10.猶望一稔
11.當斂裳宵逝
12.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13.恨晨光之熹微
14.載欣載奔
15.三徑就荒
16.審容膝之易安
17.時矯首而遐觀
18.景翳翳以將入
19.復駕言兮焉求
20.或命巾車
憑借
輕快
沒有
恰逢

害怕
距離
急迫
曾經
(莊稼)成熟
離去
不久
遺憾
一邊...一邊
接近
明白、知道
舉/遠
日光
賓前,追求什么
有時
《歸去來兮辭》
1.善萬物之得時
2.感吾生之行休
3.胡為乎惶惶欲何之
4.帝鄉不可期
5.或植杖而耘籽
6.聊乘化以歸盡
7.樂夫天命復奚疑
喜好、羨慕
將要
賓前,為什么/去哪里
期望、期求
立、扶著/除草/培苗
姑且
賓前,疑慮什么
《種樹郭橐駝傳》
1.不知始何名
2.有類橐駝者
3.名我固當
4.駝業種樹
5.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6.其置也若棄
7.茍有能反是者
8.故不我若也
9.移之官理
10.好煩其令
11.字而幼孩
12.遂而雞豚
13.輟飧饔以勞吏者
14.且不得暇
15.故病且怠
16.傳其事以為官戒
當初,原來

本來、確實
以...為業


假使
賓前,不如我
治、統治
繁多
養育/你們的

停止
空閑
窮困
記/鑒戒
《石鐘山記》
1.下臨深潭
2.微風鼓浪
3.聲如洪鐘
4.雖大風浪不能鳴
5.李渤始訪其遺蹤
6.扣而聆之
7.余韻徐歇
8.舟行適臨汝
9.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10.余固笑而不信也
11.至莫夜月明
12.大石側立千尺
13.與向之噌吰者相應
14.汝識之乎
15.殆與余同
16.而言之不詳
13.此世所以不傳也
14.陋者乃以斧斤…
靠近
振動、吹起

即使/使動
才/舊址,陳跡
敲打
慢慢地
往,到
能夠
仍舊,還是
同“暮”,晚上
傾斜
之前
知道
大概
記載
……的原因
竟然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
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平定县| 常熟市| 昌黎县| 阳曲县| 鹤壁市| 商河县| 舞阳县| 罗山县| 武强县| 大关县| 新田县| 湘潭市| 白山市| 毕节市| 柳江县| 尚义县| 宣威市| 湘潭县| 宣化县| 蛟河市| 丹东市| 盐城市| 吴江市| 通河县| 北辰区| 且末县| 宜川县| 新竹市| 察雅县| 韶关市| 西峡县| 玉门市| 百色市| 新竹县| 洞头县| 海丰县| 修文县| 赤峰市| 高密市|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