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教學預案19.大象的耳朵【設計理念】本文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別人說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課文貼近兒童生活,教學中我遵循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圍繞大象的“耳朵”展開。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直接寫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說明大象的耳朵很大“像扇子似的耷拉著”,這是大象的典型特征之一,是其他小動物所不具備的特征。這段話是故事的開頭,也是故事的起因,因為大象耳朵的這一特征,オ引發了小兔子、小羊等動物的議論,才導致大象的第一次改變。第二至七自然段側重寫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說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其中,突出的是小兔子和大象的對話。小兔子、小羊等的看法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怎么是耷拉的呢”,二是“一定是有病了”。這些小動物之所以這樣議論,潛在的依據是“大象的耳朵跟我的耳朵不一樣,我的耳朵是豎著的,而大象的耳朵卻是耷拉著的”。這6個自然段是故事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大象做出改變的緣由。第八至十一自然段寫大象正自己的耳朵豎起來以及豎起來的后果。大象的想法變了由開始的“我生來就是這樣啊”,變為“他們都這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想法一變,行為就跟著變,“就用兩根竹竿把耳朵撐起來”。結果呢?“吵得他又頭痛,又心煩”,想法的改變很輕率,改變后的結果不樂觀。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寫大象的再一次改変、“我還是讓耳朵拉著吧”還是”表示大象終于手想通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表示大象把耳放下來、繼之前年拉著的狀態。第十三自然段呼成第一自然段,形成了一個完的故事構課文配有一幅對開的插圖。左頁是大象遇到了小免子。小免子豎著長耳朵,一臉奇怪的樣子。大象的耳朵耷拉著,一副笑容滿面的樣子。右頁是大象遇到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他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都是一臉奇怪的表情。特別是小老鼠,表情最夸張了,他還張開了雙臂。插圖形象地展現了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的內容。【學情分析】1.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圖了解詞語句子意思、借助插圖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與同學交流讀文后的感想體會等學習要求,相關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加上一直以來的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的練習和能力的提高,這些都是設計這篇課文教學要考慮的有利條件。2.二年級學生具有想象思維和感性思維優勢,因此,通過讀文想象圖畫幫助和評價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也符合學生的認知和表達水平,要堅持實施,以利于與第二學段閱讀學習的梳理條理、概括內容銜接,以及一邊讀一邊想象的學習訓練。3.課后練習題:“畫出課文中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和“‘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所涉及到的學習訓練對二年級學生而言是難點,因此,設計時要做好任務分析,注意舊知的喚醒,和評價標準的把握,以利于學生達標。4.二年級學生的概括性思維處于起步發展中,社會認識和經驗不多,要歸納課文的道理是相當困難的,因此,能做到“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應視作達標。5.“整體感知課文”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是起步學習的一個能力要求,屬于難點。再加上本課角色眾多,內容較為復雜,不宜要求概括到位。【教學目標】1.借助漢語拼音,注意讀好問句,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2.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詞句意思,了解課文內容,能找出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對句子“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意思的理解;感悟要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變自己的道理。3.能正確認讀“耷”等7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似”“扇”在本課的讀音,能據音組詞或據詞定音。4.能正確讀寫“扇”等8個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能正確讀寫“耳朵”等11個詞語。【教學重點】1.注意讀好問句,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2.能正確認讀“耷”等7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似”“扇”在本課的讀音,能據音組詞或據詞定音。3.能正確讀寫“扇”等8個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能正確讀寫“耳朵”等11個詞語。【教學難點】1.注意讀好問句,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2.能正確認讀“耷”等7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似”“扇”在本課的讀音,能據音組詞或據詞定音。3.能正確讀寫“扇”等8個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能正確讀寫“耳朵”等11個詞語。【課前預習】1.讀課文,圈生字,標自然段。2.提出自己的疑惑。【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會認本課“耷、豎”等7個生字,會寫“遇、扇、痛”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扇、似”。2.能借助疑問詞、語氣詞,讀好問句,初步感受大象的想法改變的過程。【學習過程】板塊一:趣味導入,揭示課題1.游戲激趣:猜猜這是誰的耳朵。初知大象: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學習生字詞“耷拉”“豎著”。2.揭示課題。板塊二:識讀字詞,初識課文1.學習字詞學習活動一:我是識字小先生獨學: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通句子。合學: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識記生字的辦法。說得好,點個贊;說不好,幫幫忙。領學:小先生班級內領學。2.反饋交流(1)讀詞語。(2)學習多音字“似”“扇”。(3)鞏固生字,打亂順序讀。(4)感知內容,寫好生字“扇、痛、遇”3.出示作業本第3題,學生小組完成板塊三: 互動交流,協作分享學習活動二:我是朗讀小能手默讀第2--7自然段圈:大象遇到了哪些小動物?用方框標出來。劃:試著用“放大鏡”標一標疑問詞,并練一練,讀好問句。讀:試著有感情朗讀問句(先自由讀,再讀給組內小伙伴聽)1.范讀問句引出: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學生評議。交流,關注:疑問詞“怎么”。小先生展示讀2.扶學問句小羊也說:“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找“疑問詞”)3.練讀問句交流反饋:(1)交流,出示另兩個問句。◆大象也不安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們都這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讓我的耳朵豎起來。”◆怎么才能讓耳朵豎起來呢?(2)你讀我猜,尋找“放大鏡”(3)朗讀展示。(4)小組賽讀。(5)拓展積累,認識不同的疑問詞。4.認識語氣詞,讀好問句出示作業本第4題四組問句,比較發現不同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小羊也說:“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大象也不安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們都這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讓我的耳朵豎起來。”怎么才能讓耳朵豎起來呢?認識語氣詞“咦”,朗讀品味作用。積累語氣詞。試著運用語氣詞問一問小羊和大象的話。(3)小先生展示朗讀。5.關注故事結尾。學習活動三:我是說話小先生小鹿、小馬、小老鼠見到了大象,又會怎么問呢?請你學著小兔子的樣子,再請發揮你的想象說一說吧!要求:用“怎么”“是不是”或其它疑問詞說一個問句。板塊四:展示交流,點撥提升1.總結梳理2.學說問句板塊五:實踐運用,評價修正1.玩游戲復現生字2.讀準、讀通課文3.書寫指導:“扇”“慢”“遇”“兔”(小先生帶領學習書寫)【板書設計】大象的耳朵疑問詞 咦 怎么問句 是不是 ?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從故事中感悟生活的能力。【學習過程】板塊一:揭示文題,導入新課字詞過關?2.請學生復述課文內容。3.板書課題。板塊二:親身體驗,自主發現1.體會大象想法的變化(1)聚焦想法變化學習活動一: 獨學:默讀全文,用“ ”劃出大象的話。 合學:組內說說大象的想法發生了哪些變化。 領學:小先生上臺展示(2)反饋交流2.了解行為變化(1)聚焦行為變化學習活動二:我是尋找小先生 獨學:發現大象耳朵的兩次變化。 共學:找到后說給組員聽一聽反饋交流,并貼上板貼。原先(耷拉著) 中間(豎起來) 最后(耷拉著)3.說變化(1)過渡:最后大象還是把它的耳朵放下來,還是想讓自己的耳朵耷拉著。(2)說變化學習活動三: 獨學:自由朗讀11-12自然段 合學:“用開始 ,后來 ,最后 ”說說大象想法的變化。板塊三 故事大會我來講說清大象的心理變化學習活動四:默讀課文,思考:大象的想法發生了幾次變化? 完成心情魚骨圖。補全心情魚骨圖,感受大象心情的變化,故事的一波三折。耷拉 豎起 耷拉不在乎 (不安、心煩) (堅定)“斑斕動物故事會”開始啦,誰是咱們班的故事大王呢?請小朋友們對照心情魚骨圖,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學習活動五:結合心情魚骨圖,用自己的話講講“大象耳朵改變記”。 評價標準:說清楚 用上心情變化的詞語 加上對話、神態和表情板塊四 故事主旨我理解(一)探討問題:大象僅僅只是知道自己耳朵耷拉的原因嗎?他還懂得了什么?1.如果你是大象的好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我會對大象說:“大象啊, 。”(通過和大象面對面的交談,讓學生領悟“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道理。)看到大象又把耳朵耷拉下來,小兔子可能又會來問他。大象又會怎么回答?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個別展示。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又耷拉下來了?”大象說:“ 。”小兔子說:“ 。”從你們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大象的自信和堅定。板塊五 聯讀繪本悟道理讀《邯鄲學步》的故事引導學生悟得道理:學會喜歡自己的耳朵,喜歡自己。板書設計作業設計星級作業我來選讀一讀:和家長一起讀一讀這個故事。講一講:把故事講給家長聽。閱一閱:課外閱讀繪本《折耳兔奇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