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2014年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6. 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1.了解歷史史實,把握本文觀點。2.掌握新聞評論這一文學體裁的基礎知識,理解其價值。3.堅定信念和立場,愛好和平與正義。學習目標積累“國殤”“篡改”“慘絕人寰”等重點詞語;掌握新聞評論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理解文章的觀點,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體現出來的嚴正立場和充沛氣勢。(重點)思考作者是怎樣選擇新聞事實來支撐觀點的,體會其開闊的視野和運用事實的技巧。(難點)學習目標新聞評論,是媒體編輯部或作者對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就事論理,就實論虛,有著鮮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新聞文體。是現代新聞傳播工具經常采用的社論、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和評述等的總稱,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文體知識簡而言之,新聞評論是就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和社會現象發表意見以指導實踐的一種文體。新聞評論很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以及廣泛的公眾性。文體知識初衷 殺戮 篡改 抵賴妄圖 辱沒 囈語 遁形銘記 彰顯慘絕人寰 振聾發聵讀讀寫寫chū zhōng shā lù cuàn gaǐ dǐ laìwàng tú rǔ mò yì yǔ dùn xíngmíng jì zhāng xiǎncǎn júe rén huán zhèn lóng fā kuì初衷:殺戮:抵賴:妄圖:辱沒:囈語:字詞解釋夢話。最初的愿望或心愿。殺害(多指大量地)。用謊言或狡辯否認所犯過失或罪行。狂妄的謀劃。玷污,使不光彩。銘記:彰顯:深深地記在心里。顯赫,明顯。關于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請互相討論交流。一、初讀課文,整體把握在戰爭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為目標實施空襲,突破了戰爭倫理的底線。殺人比賽1.日軍罪行可謂罄竹難書,面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我國舉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請結合第1段的內容進行闡述。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2、3自然段,看看這兩段分別寫了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結合第4段內容,說說人們對于日本頑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樣的態度,對日本有怎樣的要求。二、再讀課文,探究內容1.日軍罪行可謂罄竹難書,面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我國舉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請結合第1段的內容進行闡述。文章開篇簡要揭示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明確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難同胞,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2、3自然段,看看這兩段分別寫了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第二段主要列舉了全世界的正義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紀念死難者。表明全世界正義之士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尊重和對正義的堅持。第三段主要列舉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歷史,顛倒黑白的丑態,與上文正義之士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對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3.結合第4段內容,說說人們對于日本頑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樣的態度,對日本有怎樣的要求。日本右翼分子引起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高度警惕,人們不僅對日本右翼分子持強烈的批判態度,還要求日本“正視歷史”,用實際行動維護和平與正義。4.南京的命運發生了怎樣的變遷?這種變遷的意義是什么?變遷的意義:(1)方便全世界的人們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歷史;(2)證明和平的珍貴,彰顯中國保衛人民和平生活、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3)有利于國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從中汲取力量,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變遷:南京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5、本文的體裁也屬于新聞,與本單元已學的幾篇新聞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鮮明的特點?知識鏈接:新聞評論,是媒體編輯部或作者對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就事論理,就實論虛,有著鮮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新聞文體。“鐘聲”是“中國之聲”的簡稱,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它是人民日報國際評論,以“鐘聲”為筆名的國際評論,自2008年11月推出后產生了較大影響。以正面闡述中國對一些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在風格上以快速反應、尖銳鮮明見長。總結這篇新聞評論針對“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悼念死難同胞” 這一事件發表評論,表明中國對日本右翼分子強烈的批判態度,同時也表明“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