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學習目標1.走近作者,了解創作的時代背景2.把握全詩的主要內容3.精讀全詩,剖析寫作特色4.總結和歸納全文表達的思想內涵5.合作探究,鞏固提升作家作品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他是繼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白居易(772—846)長慶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寫作背景律 詩文體知識律詩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簡稱“五律”或“七律”,本詩為七律詩。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每兩句一聯,共四聯,分別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生字新詞:啄zhuo②:啄取,銜。沒mo④ : 遮住。蹄ti② :馬蹄。堤di① :湖岸,這里指白堤。暖樹:向陽的樹。不足:不夠。亂花: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花朵。文章“五讀”法:一讀通語句;二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情;四讀品內涵;五讀受啟迪。文章不厭千遍讀,識文知意再創新。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 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朗讀節奏一[2/2/3]式:朗讀節奏二[4/3]式:朗讀:錢塘湖春行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山上有孤山寺。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初:剛剛。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疏通文意譯文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與湖岸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疏通文意譯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樹上棲息,不知是哪家新來的燕子,正忙著銜泥筑巢。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暖樹:向陽的樹。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譯文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會使人眼花繚亂,芳草才生,尚未長高,僅能沒過馬蹄。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亂花:紛繁的花。才:剛,僅。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沒(mò):遮沒,蓋沒。疏通文意譯文(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觀賞不夠,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西湖的白堤。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行不足:觀賞不夠。白沙堤:指西湖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陰:同“蔭”,指樹蔭。疏通文意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暖樹: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亂花:紛繁的花。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沒:遮沒,蓋沒。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行不足:游不夠,樂趣無窮,舍不得離開的意思。陰:同“蔭”,指樹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覓 行 蹤賞 春 景悟 情 感1.從題目《錢塘湖春行》中我們獲得哪些信息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點明季節,春天;“行”出行、游覽之意。詩題意思即春天出游錢塘湖,題目點明了詩人出游的地點、季節、事件。2.請大家重讀詩題中的”行”字,找找詩人的行蹤。孤山寺北賈亭西白沙堤覓行蹤1.請大家重讀詩題中的“春”字,你能讀出這是春天的哪個階段嗎 早春。2.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首聯)水、云(頷聯)早鶯、暖樹、新燕、春泥(頸聯)亂花、淺草(尾聯)綠楊賞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幾處”、“早鶯”寫出了初春黃鶯還不多,“爭”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黃鶯競相飛上枝頭歡歌的景象,展現了初春的生機勃勃。1.尾聯哪個詞直接抒發作者對西湖美景的情感 此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從詩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2.詩歌在前幾聯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的情感,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尾聯用“最愛”一詞,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詩歌前三聯以“行"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通過寫湖水、云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融情于景,抒發了詩人對春的無限喜悅和對西湖的無比熱愛。悟情感主題思想作者通過描寫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來抒發了自己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