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13課 與朱元思書吳均部編版 八年級上冊 | 第三單元02抓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把握作者筆下景物突出的特征。(重點)01結合課文注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03學習作者描繪景物的手法,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審美情趣。(難點)學習目標浙江的富春江久負盛名,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壯麗的詩作,后人把它稱為“唐詩之路”,而這與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不無關系。導 入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其詩清新,音韻和諧,被稱為“吳均體”。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通過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因在梁武帝時私撰《齊春秋》而被免職,故避世隱居,寄情山水。釋 題與朱元思書“與”,給予;“朱元思”,吳鈞的好友,點名人物;“書”,書信,點明體裁。標題點明本文是吳鈞寫給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齊 讀與朱元思書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盡是奇山異水,天下獨一無二。沒有一絲風,煙霧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乘著小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風 煙 俱 凈, 天 山 共 色。從 流 飄蕩,任 意 東 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全,都同樣的顏色跟、隨名詞作動詞,向東向西表約數,相當于“左右”從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洶涌的大浪就像飛奔的馬。水都是淺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水皆 縹碧, 千丈 見 底。游 魚 細 石,直視無礙。急湍 甚 箭, 猛 浪 若 奔。淺青色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甚于箭,比箭還快都夾著江水的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互相之間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爭著往高處生長,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夾岸高山, 皆 生 寒 樹。負 勢競 上, 互相軒 邈;爭 高 直 指, 千百 成 峰。樹密而綠,讓人看了心生寒意憑借爭著形容詞作動詞,向高處和遠處伸展。虛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名詞作動詞,向上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叫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猿也不停地長嘯著。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使名利之心得以平息;泉水激 石, 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 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 望 峰 息心;形容水聲清越美麗互相和鳴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使……平息至、到達停止,消失經綸 世 務 者, 窺 谷 忘反。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那些忙于籌劃事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交錯遮蔽,雖在白天,也如同黃昏時那樣昏暗。橫柯 上 蔽, 在 晝 猶 昏。疏 條 交 映, 有時 見 日。籌劃,治理看同“返”;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好像,如同互相掩映名詞作狀語,在上面1.通假字(1)蟬則千轉不窮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2)窺谷忘反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2.古今異義轉囀鳥鳴,這里指蟬鳴反返返回表示約數飛奔的馬止,息至、到達3.詞類活用(1)風煙俱凈. ( )(2)任意東. 西. ( )(3)猛浪若奔. ( )(4)互相軒. 邈. ( )(5)橫柯上. 蔽( )(6)負勢競上. ( )(7)皆生寒. 樹( )使動用法,使人心生寒意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高處遠處伸展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東或向西形容詞用作動詞,消散獨一無二的,絕妙的停止、間斷直接,徑直筆直地極(高)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特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是古人對于富春江景色的感悟,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還需同學們用心品味細讀,它到底“奇”在何處?“異”在何端?請參考如下句式,結合具體詞句段用自己的話,加以品析。(先個人思考,后小組討論)山之“奇”絕, 奇在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水之“異”美, 異在_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異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2.湍急側面描寫夸 張、比 喻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 張正面描寫靜(詳)動(略)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色——水深——水中——山之奇——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山“奇”在哪里?。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視覺、仰視)形: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視覺、擬人、仰視)總概括:以動寫靜,把靜止的山寫活了,顯示出山的奇。聲:泉水激石;好鳥相鳴;蟬鳴千轉;猿則百叫無絕;(聽覺、對偶、俯視) 以聲襯靜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山之色這里實際是寫光影的變化,顯示富春江景物之多變。山之“奇”絕, 奇在高峻,你看“負勢競上,互相軒邈”,運用擬人,化靜為動,“競”字賦予靜止的山以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和動感,描繪了一幅崇山峻嶺、高聳入云的雄奇美景 。(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善抓關建)面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感想?你是如何理解這種感想的?美麗的自然風景,往往有安撫情緒、凈化心靈的作用,所以,面對這“奇山異水”,作者感慨:“鳶飛慶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由景而生的慨嘆,是人們見到美景時的自然反應,反襯出景物之悅目、怡人這種感想或許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現出作者歸隱林泉、享受自然的愿望;也有可能是作者在勸說朱元思,不妨平息追名逐利之心,放下繁雜勞累的公務,一同來欣賞這大好的山川美景。全文思路總 說:分 說“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奇山異水寄情山水何處相思明月樓?在一方山水物象中,于文人,寄托一份幽寂的詩魂;于我們,要體悟他們的曠達與慰藉,傳承他們與山水對話的精神--向外發現自然,向內發現自我,從而走向生命的更深的境界……課堂總結本文從作者行船游江的實感起筆,著力描繪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活力的山水圖,抒發了作者厭倦仕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聯讀,比較美之異同美景 情感 寫法 三 峽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與朱元思書山之高峻美、水之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美在山水相映、色彩配合、晨昏變化、動靜相襯月色空明澄澈,境界清幽寧靜水清山高、萬物欣榮、光影變化。喜愛與贊美沉醉山水的愉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之意漫步的悠閑、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自我排遣的達觀熱愛山水、鄙棄名利、避世退隱語言簡練生動,抓住特征,條理清晰。句式整齊,用詞精美,描寫生動。多種表達方式,巧用比喻,描寫生動句式整齊,多用修辭,描寫生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