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9月語文試卷參考答案1.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A項,“唐宋時期洞庭湖的范圍與詩文中‘風帆滿目八百里’‘洞庭八百里’等描述一致”不合文意,《元和郡縣志》《水經注》記載洞庭、青草兩湖合計周回五百余里,而詩文中所寫的洞庭“八百里”包含赤沙湖,兩者范圍不同,描述不一致。C項,“以及南部堤垸全部潰廢”說法絕對,材料二僅提及南部堤垸“不斷潰廢”,并非“全部潰廢”。D項,“但實際上洞庭湖在三峽水庫運行后泥沙淤積沒有變化”分析不當,根據(jù)材料三可知,三峽水庫運行后的第一個10年、第11~18年、后三峽時代的這18年三個階段,泥沙淤積情況不同,有變化。2.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容并分析判斷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材料一只談及洞庭湖“擴展”;并且“材料一、二著眼于自然因素”分析不當,材料二中的“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迅速,土地開發(fā)加劇”屬于人為因素。3.①水土流失使長江含沙量增加②擴展至極盛狀態(tài)③大量泥沙隨洪水入湖淤積評分參考:每答出一處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整合材料內容和補寫語句的能力。第①處,根據(jù)前后文“長江流域開發(fā)加劇”“導致云夢澤逐漸淤填而至消亡”的提示和原材料中的“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迅速,土地開發(fā)加劇,原始植被遭受大量破壞,水土流失日趨嚴重,長江含沙量不斷增加,導致云夢澤逐漸淤填消亡”,可以得出此處應填的內容與“水土流失”“長江含沙量不斷增加”有關。第②處,根據(jù)前后文“在洪水期”“面積達6000平方千米”的提示和原材料中的“隨著云夢澤的消亡和北岸統(tǒng)一的荊江大堤形成,長江水位抬升,洪水期的洞庭湖范圍繼續(xù)擴展,達到極盛”,可以得出此處應填的內容與“洞庭湖范圍繼續(xù)擴展,達到極盛”有關。第③處,根據(jù)后文“加之堤垸侵蝕湖面,至1949年洞庭湖面積減為4350平方千米,目前約為2625平方千米”的提示和原材料中的“藕池河、松滋河形成后,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的同時也帶來大量泥沙,洞庭湖湖底不斷淤積,北部堤垸不斷增長侵蝕湖面”,可以得出此處應填的內容與“洪水涌入洞庭湖的同時也帶來大量泥沙”有關。4.(1)問題:泥沙淤積和水沙沖淤對洞庭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哪些因素將對洞庭湖的面積產生影響?)(2)理由:①從回答來看,余姝辰首先指出泥沙淤積已是洞庭湖萎縮的主要因素,然后圍繞三峽水庫運行后不同階段洞庭湖的泥沙淤積與被沖刷的數(shù)據(jù),分析泥沙淤積和水沙沖淤對洞庭湖的影響;②還指出未來即使三峽水庫淤滿,水土保持持續(xù)好轉也會抑制洞庭湖的泥沙淤積,洞庭湖不會在2150年消亡,與問題完全呼應。評分參考:答出“問題”的給2分,答出“理由”的每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行文邏輯并進行推斷的能力。首先,要通讀并理解余姝辰回答的內容;然后梳理內容要點,也即設置問題的理由,余姝辰的回答主要涉及泥沙淤積和三峽水庫的運行后下泄的水沙沖淤對洞庭湖的影響,還指出洞庭湖不會在2150年消亡;再根據(jù)余姝辰回答【高三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6頁)】高三9月語文試卷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閱讀(72分)( 一)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 一:唐宋時期,洞庭湖水面進一步向西擴展。形容湖區(qū)水域汪洋浩渺的“八百里洞庭”一詞,開 始出現(xiàn)于這一時期的詩文之中。如唐代詩僧可朋的“周極八百里,凝眸望則勞。水涵天影闊,山 拔地形高”;宋代梅堯臣的“風帆滿目八百里,人從岳陽樓上看”;還有“洞庭八百里,幕阜三千 尋 ” ; 等 等 。但《元和郡縣志》記載:“洞庭湖在縣(巴陵)西南一里五十步,周回(周圍)二百六十里;青草湖在縣 南七十九里,周回二百六十五里。”洞庭、青草兩湖合計,周回僅五百余里,與《水經注》記載的“廣圓五 百余里”一致,并無變化。因此,詩文中的“八百里洞庭”,當包括當時華容縣境內的赤沙湖(此時亦稱 赤亭湖)。估計唐代東洞庭水面已開始向西洞庭擴展,赤沙湖有納入洞庭湖的趨勢。宋代文獻中,洞庭湖向西擴展的趨勢已有明確記載。《皇朝郡縣志》記載:“洞庭湖在巴陵縣 西,南連青草豆赤沙,七八百里。”《巴陵志》記載更為明確:“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連青 草,橫亙七八百里。”可見隨著湖區(qū)的繼續(xù)沉降,水面擴展,洞庭、青草、赤沙三湖已連成一片汪洋 水域(見下圖)。赤沙為洞庭吞并后,原來兩湖之間的華容南境,地皆面湖,民多以舟為居處,隨 水上下,漁舟為業(yè)者十之四五,所至為市,謂之潭戶。(長迫水公安澧水安鄉(xiāng)沃水青草潮湖龍陽益陽9水江平容君山巴陵洞庭湖赤沙湖湘陰武陵沅江湘水陽)唐宋時期洞庭湖水系圖(摘編自《洞庭湖演變的歷史過程》)材 料 二 :元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迅速,土地開發(fā)加劇,原始植被遭受大量破壞,水土流失日 趨嚴重,長江含沙量不斷增加,導致云夢澤逐漸淤填消亡。隨著云夢澤的消亡和北岸統(tǒng)一的荊 江大堤形成,長江水位抬升,洪水期的洞庭湖范圍繼續(xù)擴展,達到極盛。清道光《洞庭湖志》記【高三語文第1頁(共8頁)】載:“洞庭湖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xiāng),西連武陵、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寰湘陰,凡 四府一州九邑,橫亙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沒其中。”這一時期洞庭湖的面積達6000平方千米 左右。19世紀中葉開始,洞庭湖演變劇烈。清咸豐二年荊江南岸馬林工潰決,形成藕池口,因民 力拮據(jù)未修復,至清咸豐十年,長江發(fā)生特大洪水,在藕池口之下形成藕池河。清同治九年長江 又發(fā)生特大洪水,荊江黃家鋪潰決,事后堵塞不堅;清同治十二年復潰,形成松滋河。藕池河、松 滋河形成后,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的同時也帶來大量泥沙,洞庭湖湖底不斷淤積,北部堤垸不斷 增長侵蝕湖面。由于洪水位抬升,洞庭湖南部的沅江縣(今沅江市)、湘陰縣境內的堤垸不斷潰 廢,棄田為湖,洞庭湖發(fā)生南遷的同時,面積也逐步減小。至1949年,洞庭湖面積減為4350平 方千米,目前洞庭湖面積大約為2625平方千米。(摘編自《洞庭百問》)材料三:主持人: 余妹辰:在洞庭湖區(qū)圍湖墾殖得到嚴格控制的背景下,洞庭湖的面積是基本上不會再變了。 泥沙淤積已是洞庭湖萎縮的主要因素,而且三峽水庫下泄的水沙沖淤對洞庭湖也產生了重要影 響。在1998年的時候,國內的一些知名科研院所的專家們,對三峽水庫運行之后100年以內的 各個時段,經過荊南三口進入洞庭湖的水沙量進行了詳細的預測。專家們認為,三峽水庫運行 之后,隨著時間的延長,三峽水庫排沙比會逐漸增大,但到運行100年的時候,水庫的庫容會基 本淤平,形成一個沖淤平衡的狀態(tài),洞庭湖會在2150年因為泥沙的淤積而徹底消亡。但是根據(jù) 水利部公布的近些年的荊南三河實際進入洞庭湖的輸沙量數(shù)據(jù),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年均 入湖泥沙數(shù)據(jù),以及出湖泥沙數(shù)據(jù)來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三峽水庫運行之后的第一個10年,淤 積在洞庭湖的泥沙年均大概是52×104噸;三峽運行之后的第11~18年,淤積量為負值,也就 是說,這個階段洞庭湖的洲灘處于被沖刷的狀態(tài)。2003年至2020年,也就是后三峽時代的這 18年,統(tǒng)計實際入湖泥沙量與出湖泥沙量相同,相當于洞庭湖無泥沙淤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 與三峽水庫實際下泄水沙情況、荊南三口分流入湖水沙情況、流域上游水土保持狀況進一步的 好轉等多重因素有關。如今,洞庭湖的入湖泥沙已大幅度減少。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三峽水庫運行100年之后進 入水庫的泥沙把庫容淤滿,進入洞庭湖的泥沙又會逐漸增加,但是水土保持持續(xù)好轉,不會讓洞 庭湖的泥沙淤積恢復到前三峽時代的態(tài)勢,洞庭湖也不會按照當時三峽建壩設計水沙量預測所 說的在2150年消亡。(摘編自《“大美洞庭,生生不息”之洞庭湖的形成和演變》)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根據(jù)《元和郡縣志》與《水經注》的記載,唐宋時期洞庭湖的范圍與詩文中“風帆滿目八百 里”“洞庭八百里”等描述一致。B. 從《唐宋時期洞庭湖水系圖》看,洞庭湖和其西邊的赤沙湖、南邊的青草湖已連成一片,這 是湖區(qū)沉降、水面擴展的結果。C.19 世紀中葉開始,藕池河、松滋河逐漸形成,大量洪水攜帶著泥沙涌入洞庭湖,造成北部堤 垸不斷增長以及南部堤垸全部潰廢。D. 根據(jù)一些專家的預測,洞庭湖會在2150年因泥沙淤積而徹底消亡,但實際上洞庭湖在三 峽水庫運行后泥沙淤積沒有變化。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材料一“估計唐代東洞庭水面已開始向西洞庭擴展”中的“估計”一詞表示并不確定,體現(xiàn) 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B. 材料二按時間順序梳理元明清至現(xiàn)代洞庭湖的演變,闡述了洞庭湖面積變化的原因,條理 很清晰。C. 材料三通過對比1998年一些專家的預測與三峽水庫運行后的實際數(shù)據(jù),有理有據(jù)地指出 洞庭湖不會在2150年消亡。D. 三則材料均談及洞庭湖“擴展與萎縮”的原因,材料一、二著眼于自然因素,材料三著眼于 人為因素,形成互補。3.根據(jù)材料內容,在下面文段的橫線處補寫出恰當?shù)恼Z句,每處不超過15個字。(3分)元明清時期,長江流域開發(fā)加劇, ① ,導致云夢澤逐漸淤填而至消亡。隨著云夢澤消 亡與荊江大堤形成,長江水位抬升,在洪水期,洞庭湖 ② ,面積達6000平方千米。19世 紀中葉,隨著藕池河、松滋河的形成, ③ ,加之堤垸侵蝕湖面,至1949年洞庭湖面積減為 4350平方千米,目前約為2625平方千米。4.材料三中主持人的問題可能是什么 請寫出一個并闡述理由。(4分)5.張孝祥《念奴嬌 ·過洞庭》中的“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是如何體現(xiàn)地理特征的 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新浪潮拍擊下的老農民 *] 陳忠實一場募捐活動在師范學校掀起來了!“為了砸斷封建鎖鏈!我捐三塊 …… ”“再不能容忍我們的姐妹作封建婚姻的犧牲品!我捐一塊 …… ”“為了解放,為了自由!我捐 …… ”我按按書包,四百塊人民幣正在手心,我的心止不住一陣發(fā)熱,隆冬原野上清晨凜冽的寒風 也不那么厲害了。我們三人走進田家寨,幾經打問,終于找到田芳家的門口。老漢回來了,頭上裹著一條黑布帕子,鼻子凍得紅紅的,一進門,大聲說:“三位先生來了! 抽煙——”把那個短桿旱煙袋依次讓給我們三人,隨之在門檻上坐下來。“三位有何貴干 ”他仰頭問。王老師和他談起田芳的婚事,給他解釋新社會婚姻自由的道理。老漢低著頭,抽著煙,做出 一種耐心聽著的姿態(tài)。一當王老師停住口,他仰起臉,做出深明大義的神氣,說:“新社會好,咱 農民擁護共產黨。兒女的婚嫁之事,應該由家里管,政府和學校管這些事做啥 ”王老師又耐心給他解釋學校應該管的原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田芳的父親說,“你們都是有知識的人,比我懂得多。我跟人家說 下一句話,三媒六證,鄰里皆知,而今一水沖了,我在田家寨還算不算人 ”我心里暗暗吃驚。這個老農民,一身黑色家織粗布棉襖棉褲,補丁摞著補丁,肘頭露出變成 黑色的棉花絮子,一臉皺褶,鼻尖上吊著清凌凌的水一樣的鼻涕滴子,捉著煙袋的手指像樹皮一 樣裂開著口子,嘴里卻吐出一串一串半生不熟的詞句。我早已從田芳口里得知,她的父親是個 一字不識的粗笨莊稼漢。一個大字不識的粗笨莊稼漢子,談起話來,卻要講信義,夾雜些半通不【高三語文第3頁(共8頁)】通的古文詞。如果是我的父親這樣講話,也不足怪,而田芳的父親卻叫我奇怪了。王老師索性問起八石麥子的事。“有這事。”田芳的父親一口應承,“家家的女子都賣錢,家家的兒子訂媳婦都花錢。我吃了 人家的麥子,我不昧良心 …… ”王老師又講道理,說那根本不是昧良心的事。我也就一手掏出四百元錢來:“這是我們同學 和老師的一點心意,目的只有一個,讓田芳能安心讀書,再甭逼她上轎了 …… ”老漢瞪大眼晴,瞅著我遞到他眼前的一厚扎票子,愣住了。他顯然沒有料到我們的這個舉 動。愣了半天,忽然醒悟了似的,猛地伸出雙手,把我的手推開,并且站了起來:“這不能,這不 能呀!”“我們是為了田芳的前途 …… ”我說。“為了啥也不能失信!”老漢說。“你要是不收,我們就——”王老師看說服不下,就使出我們路上商量好的最后的一招,“交 給鄉(xiāng)政府,由鄉(xiāng)政府交給大張村那家人。當然,這樣一來,媒人和你難免就不好看了。你知道, 上次搶人,縣上扣了大張村三個人,剛剛釋放 …… ”“哎呀!”田芳的父親頹然坐在門檻上,雙手抱住頭嘆息。王老師示意我把錢放下。我瞅瞅那張破爛的用麻繩扭著腿兒的小桌子,上面擺著盆盆罐 罐,把錢放下了。“我們走了。”王老師站起來說。田芳的父親抬起頭,看見桌子上的那一摞錢,沒有推辭,臉上露出愧疚不堪的神色,張開雙 手,擋住門:“說啥也不能走……不吃飯了,再坐坐 …… ”我們又坐下了。“唉,三位同事……”他擺擺頭, 一臉誠懇的又是惶愧的神色,“解放了,已往的禮性全部不合 時了嗎 ”王老師笑了:“也不是這么說。你, 一個貧農,翻身了,扎實種你的地,把日子往好里過,顧那 么多臭禮性做啥 ”“解放了好!確實好!不拉兵了,官人不欺百姓了,確實好!可這新社會 — — ”田芳的父親 現(xiàn)在顯出一個老莊稼漢的天真來,說,“全都沒大沒小了嗎 男女不分了嗎 不顧臉面了嗎 ”王老師哈哈笑著,搖搖頭。“你看——”老漢舉出例證來,“俺田家寨,有五個姓氏,田姓是主,其余是后來添進來的。人 說,‘歪胡家,搗秦家,惡鬼出在劉、李家,仁義禮智大田家’。而今,田家人也不講禮義了!你看看, 那些男男女女,這個離婚呀,那個自由呀!鬧得全都亂了套 …… 當然,咱連咱的女子也沒管得住!”“你為啥要管人家哩 ”王老師笑著問,“人家年輕人,聽啥不聽啥,自己有主意了!你拿那些 老封建思想管人家,肯定管不住!”田芳的父親嘆息:“咱們人老幾輩兒沒跟人胡說白道過,窮是窮,可沒做下讓人指脊背 的事 … … ”“你把我壓迫了一輩子!”田芳的母親說,“而今孩子壓不住了 ……才好!”“你——”田芳的父親紅了臉,“我看我活不成了!”“窮得叮當響,臭禮性倒多!”女人更加壯起膽子,“土改時,工作組分給咱一張桌子,兩把椅 子,他呢 晚上悄悄給人家送回去,讓民兵抓住了,審了半夜,說他跟財主有勾搭,他只說……我 不能白受不義之財……你們三位聽聽,這就是他的禮性!”【高三語文第4頁(共8頁)】告別了田芳的父母,我們三人重新返回。太陽升起在冬日灰藍的天際,寒氣消散了,道路上 開始松凍,泥濘布滿鄉(xiāng)間大道。我們三人回味著剛才和田芳父親的有趣的談話,說著笑著,走到 慢坡頂上。眼前是渭河平原的壯麗的原野,坦坦蕩蕩,一望無際,一座座古代帝王、謀士、武將的大大小 小的墓家,散布在田地里,蒙著一層雪。他們長眠在地下宮殿里,少說也有千余年了,而他們創(chuàng) 造的封建禮教卻與他們宮廷里的污物一起排到宮墻外邊來,滲進田地,滲進他的臣民的血液, 一 代一代傳留下來,就造成了如我的父親和田芳的父親這樣的禮義之民嗎 (有刪改)[注]本文節(jié)選自陳忠實的中篇小說《藍袍先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為了砸斷封建鎖鏈”“為了解放”“為了自由”表明了大家捐款解救田芳的目的,“我捐”反 復出現(xiàn),意在突出大家的生活變好了。B. 在“解救”田芳的過程中,王老師是主導者,面對固執(zhí)地講“信義”的田芳父親,王老師在與 他對話時一點也不急躁,逐步深入。C. 田芳的父親“土改時因送回桌子被審”的情節(jié),讓王老師和“我”對他的“禮性”有了更具體 的認知,也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D. “我”是整個事件的直接參與者,也是當時社會變革的觀察者,“我”的心理活動與變化是讀 者理解故事的重要切入口。7.關于文中田芳的父親這個人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田芳的父親是農民的代表,穿著家織且綴滿補丁的粗布棉衣,手指像樹皮一樣裂開著口 子,其外在形象體現(xiàn)了他的生活狀態(tài)。B. 田芳的父親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媒六證,鄰里皆知,而今一水沖了”,他不識字, 說話文白夾雜,不忘自己認為的“信義”。C. 田芳的父親面對“四百元錢”的資助,先是愣住,隨后推開“我”的手,他表示堅決不能失信, 這表明了田芳的父親深受傳統(tǒng)禮教影響。D. 田芳的父親先前認為毀約不僅“失信”,更讓自己沒臉做人,最終默認收下錢,這一轉變表 現(xiàn)了他的覺醒,他開始認同新社會的規(guī)則。8.文本最后兩段中的景物描寫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9. “新浪潮”的“拍擊”在文中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張儀欺楚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既而曰“臣有奉邑①六里”,此與兒戲無異。 天下無不疾張 子之詐,而笑楚王之愚也。夫六百里豈足道哉 而張又非楚之臣,為秦謀耳,何足深過 若后世 之臣欺其君者曰:“行吾言,天下舉安,四夷畢服,禮樂興而刑罰措②。”其君之所欲得者,非特六 百里也,而卒無絲毫之獲,豈特無獲,所喪已不勝言矣。則其所以事君者,乃不如張儀之事楚。 因讀《晁錯傳》,書此。(選自蘇軾《東坡志林 ·人物》,有刪改)材料二:晁錯者,潁川人也。錯為人峭直刻深。數(shù)上書孝文③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高三語文第5頁(共8頁)】數(shù)十上, 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 帝即位,以錯為內史。錯常數(shù)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遷為御史大夫,請諸 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 邵。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嘩疾晁錯。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④為政 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 ”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 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遂飲藥而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死十 余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為名。及竇嬰、袁盎進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選自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有刪改)材料三: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安石議論高奇,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⑤。二 年⑧二月,拜參知政事。上問:“卿所施設以何先 ”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之也。” 上以為然。于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令判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 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并興,號為新法,遣提舉官四十余輩,頒行天下。七年春,天下 久旱,饑民流離,帝憂形于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性強岐,自信所見。至議變 法,而在廷交執(zhí)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已意辯論輒數(shù)百言眾不能詘。(選自《宋史 ·王安石傳》,有刪改)[注]①奉邑:封邑、食邑,古代王侯賜給貴族以收取賦稅作為俸祿的封地。②措:棄置,廢 棄。③孝文:漢文帝。④公:漢時君稱臣、父稱子、平輩互稱,皆為公。⑤萬言書:是王安石向宋 仁宗上奏的。⑥二年:宋神宗熙寧二年。10.材料三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安石A 傅經義B 出C 己意D 辯論回輒數(shù)百國言G 眾H 不能詘。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畢,都,與《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中的“畢”意義不同。B. 見,看見,與《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中的“見”意義相同。C. 拜,古代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也指授予官職,文中用的是后一個意義。D. 興,產生,與《出師表》“若無興德之言”中的“興”意義不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張儀欺騙楚懷王,蘇軾認為張儀并非楚國的臣子,他只是為秦國謀劃而已。而后世有臣 子侍奉他們的君王,還不如張儀對待楚懷王。B. 漢文帝時,晁錯幾十次上書,當時太子稱贊晁錯的計謀策略;后來太子成為皇帝即漢景 帝,漢景帝任命晁錯為內史,重用、寵愛他。C. 晁錯在任御史大夫后,建議就諸侯的罪過削減其土地,收取他們四周的郡城。漢景帝命 令公卿列侯宗室聚集商議,只有竇嬰與晁錯爭辯。D. 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與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共同掌管制置三司條例司,新法相繼產生,熙寧 七年春,宋神宗面對饑民,想要廢除全部新法。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天下無不疾張子之詐,而笑楚王之愚也。夫六百里豈足道哉 ( 4 分 )(2)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為中大夫。(4分)14.材料一中,蘇軾說因為讀《晁錯傳》有感而寫下這些文字,但有評論認為蘇軾意在影射推動變 法的王安石。晁錯與王安石在為官為政上有哪些相似之處 請簡要分析。(5分)(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15~16題。殘 春 陸 游殘春醉著釣魚庵,花雨娛人落半巖。豈是天公無皂白①,獨悲世俗異酸咸。妄身似夢行當覺,談口如狂未易緘。已作沉舟君勿嘆,年來何止閱千帆②。殘 春 韋 驤家近西湖日往還,恬然不覺到春闌。水邊花發(fā)華丹盡,水面清光終未殘。[注]①無皂白:比喻不分是非。②這里化用了劉禹錫的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15.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娛人”意為“使人歡愉、陶醉”,陸詩首聯(lián)描寫了殘春時節(jié)詩人的生活狀態(tài)。B. 陸詩中詩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如夢,應當覺醒,而詩人談論世事時難以緘口。C. 陸詩中詩人感嘆自己像沉船一樣沉淪,但又說不要為他嘆息,因他已向現(xiàn)實低頭。D. 韋詩寫詩人每天往來經過西湖,看到湖邊的花兒由開到謝,不知不覺已到暮春。16.這兩首《殘春》蘊含的情感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明對秦朝的歷史很感興趣,看到秦朝統(tǒng)治者國破家亡的結局,他想起了賈誼《過秦論》 中寫這一結局的“ ▲ ▲ ”兩句。(2)化學實驗課上,同學們不愿意動手操作,隨意填寫實驗數(shù)據(jù),化學老師引用蘇軾《石鐘山記》中 的“ ▲ · ”兩句來指出學生的錯誤,教育學生不可以這樣做。(3)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 , ▲ ”。二 、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①文學作品需不需要邏輯 ②人們常說,文學是感性的藝術,③是情感的宣瀉與想象的馳 騁,④似乎與講究條理的邏輯扯不上關系。⑤但如果仔細琢磨那些作品打動人心,⑥就會發(fā)現(xiàn), 邏輯從未真正缺席——它不是數(shù)學公式般的刻板規(guī)則,⑦而且是作品內在的“氣脈”。文學的“邏輯”藏在人物的行為軌跡里。哪怕是最荒誕的故事,人物的選擇也應符合其性格 邏輯。魯迅筆下的阿Q, ▲ ,恰恰源于他長期被壓迫卻無法反抗的生存處境。如果阿Q 突【高三語文第7頁(共8頁)】然變成(a) 的革命者,讀者只會覺得突兀,(b) 這違背了人物設定的內在邏輯。情節(jié)的推進離不開“因果邏輯”的(c)。 即便有些作品采用碎片化敘事或非線性結構,內在 的因果關系也依然存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充滿魔幻色彩,馬孔多的興衰、布恩迪亞家族 的命運,始終圍繞著“孤獨”這一核心主題展開:奧雷里亞諾上校反復熔鑄小金魚,是對戰(zhàn)爭虛無 的逃避;蕾梅黛絲乘床單飛升,是對世俗規(guī)則的徹底超脫。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jié),都在為“孤獨” 的不同形態(tài)做注腳,形成了(d) 的主題邏輯。邏輯是文學的地基,摩天大樓可以造型獨特,但必須建立在穩(wěn)固的地基上。當然,強調邏輯 并非否定文學的創(chuàng)造性。有時候,文學作品會故意在表面上違背邏輯,以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 如臧克家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看似不合邏輯,實則蘊含深 意。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從不會為了邏輯而犧牲靈氣,而要讓邏輯成為靈氣的助力。18.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一處錯別字和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書寫沒 有錯誤,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表述不當修改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5分)19. 下列填入文中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 總用“精神勝利法”麻痹自己卻處于社會底層,這種行為看似矛盾B. 明明處于社會底層卻總用“精神勝利法”麻痹自己,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C. 有著矛盾的行為,明明處于社會底層,但有麻痹自己的“精神勝利法”D. 有著矛盾的行為,總用“精神勝利法”麻痹自己卻處于社會底層20.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a) 振振有詞 (b) 因為 (c) 支持 (d) 嚴 謹B.(a) 振振有詞 (b) 因而 (c) 支 棱 (d) 嚴 密C.(a) 振臂一呼 (b) 因 為 (c) 支 撐 (d) 嚴 密D.(a) 振臂高呼 (b) 因此 (c) 支持 (d) 嚴厲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在表達上很生動形象,這樣的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請簡要分析。 ( 3 分 )22.文中第四段說“有時候,文學作品會故意在表面上違背邏輯,以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請結 合這句話和魯迅的《祝福》,簡要分析下面畫橫線的句子。(4分)(祥林嫂)“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我在極短期的躊躕中,想,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 ——或者不如 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心理學家卡爾 · 羅杰斯曾說:“當我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時,我就能做出改變了。”《老子》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家海明威說:“優(yōu)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語文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福建高三9月聯(lián)考17C-語文答案.pdf 語文.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