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9.《復活(節選)》課件(共58張PPT)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9.《復活(節選)》課件(共58張PPT)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資源簡介

(共58張PPT)
這樣一個充滿矛盾的人,讓許多人產生了好奇心。
他就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復活》。
他活著的時候,擁有財富、地位、名譽,最后自己卻孤獨地病死在一個無名的火車站。
他生前被譽為俄國文學大師,死后的墳墓卻是最不起眼的小土丘。
他是俄國的世襲貴族,卻能放棄階級觀念,站在農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并為爭取農民的權益做出自己的努力。
導入
《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作品,了解《復活》的主要內容,積累文學常識。
2.梳理小說的情節,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漫長的一生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的三部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他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永不磨滅的珍品。
而《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世界觀發生
劇變后,嘔心瀝血寫出的最后一部長篇巨著,
被公認為是托爾斯泰創作的頂峰,是他一生
思想和藝術的總結。
托爾斯泰生于貴族家庭,
1847年退學后,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
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
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
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創作了諸多文學巨作,
1910年11月病逝于一個小站,享年82歲。
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變動,因此他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高爾基說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國。《復活》寫于1889一1899年,是托爾斯泰晚年世界觀發生劇變之后創作的最后一部長篇巨著,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自傳體小說三部曲
《童年》、《少年》《青年》
1863~1869
《懺悔錄》
《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
《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
《復活》
1852、1854
《戰爭與和平》
長篇歷史小說
70年代末
列夫·托爾斯泰 作品一覽
1873~1877
1889~1899
80年代
19世紀末期,俄國的農奴制和俄土戰爭,使俄國農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列夫·托爾斯泰看到了社會問題的本質所在,世界觀發生了激變,拋棄了貴族地主階層的傳統觀點,站在廣大農民的立場,觀察俄國的社會現實,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他以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抨擊社會現實,揭露俄國社會制度的本質。在此背景下創作出的《復活》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創作背景
1887年6月,檢察官柯尼拜訪托爾斯泰,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叫羅扎麗·奧尼的妓女,被控偷了醉酒的嫖客一百盧布,因此被判四個月監禁。陪審人員中有一個上流社會的青年,發現羅扎麗原來是他的親戚家的養女。幾年前他客居彼得堡時誘奸了這個姑娘,姑娘懷孕后被趕出門來。后來姑娘生了孩子,孩子送進育嬰堂,姑娘淪落為妓女。那青年良心發現,想方設法同女犯會面,并請求柯尼予以幫助,表示愿意同女犯結婚以贖罪。不幸那女犯在獄中死于斑疹傷寒。這故事使托爾斯泰很受震動。決定以此為題材寫一部小說。托爾斯泰足足花了十一年時間,才寫完了《復活》。
創作動機
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女仆,她天真、善良,真誠,但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誘奸后遭到遺棄。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妓女達7年之久,妓女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不相再相信善,選擇吸煙、喝酒,麻醉自己。后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
十年后,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良心受到了譴責,想通過拯救她以贖前罪,并準備和她結婚。
瑪絲洛娃在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懺悔和關懷下,消除前怨,重新喚起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美德。為了不損害聶赫留朵夫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與他結婚,而與另一她心愛的犯人西蒙斯結合,從而走向“新生”。
故事梗概
課堂補充
前情提要
小說前面的情節是:一個西伯利亞商人到妓院尋歡作樂。茶房和使女見商人有錢便起了謀財害命的念頭。他們把一包藥粉交給瑪絲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騙她說是安眠藥。當時,瑪絲洛娃正被商人糾纏得厲害,想擺脫他,便照樣做了。結果商人被藥死了。命案發生后,茶房和使女賄賂律師,把罪責全栽在瑪絲洛娃身上。瑪絲洛娃無辜卷入謀財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將去服苦役。擔任陪審員的貴族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發現瑪絲洛娃正是自己年輕時拋棄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譴責,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決定去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祈求寬恕。
本文事件概述
本文寫的是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祈求寬恕的經過。聶赫留朵夫來到監獄探監,試圖得到瑪絲洛娃的寬恕,為自己以前的罪過贖罪。而瑪絲洛娃從不認識到認出他來,瑪絲洛娃與聶赫留朵夫見面后說出自己的遭遇,依然對那段生活感到痛苦,她想法子從聶赫留朵夫那里要錢,已經失去了靈魂。
自學指導一
1、初讀文章,解決生字詞。
2、梳理文章結構,劃分層次。
字詞正音
嫣然(yān) 斜睨(nì) 啰唆(luō suō)
襤褸(lán lǚ) 哽住(gěng) 饒恕(shù)
害臊(sào) 擤鼻涕(xǐng) 踱步(duó)
鬈發(quán) 窘態(jiǒng)
詞語積累
嫣然一笑:形容女子優美動人的笑容。嫣然,笑得很美的樣子。
奪眶而出:眼淚猛然從眼里涌出。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齊、漂亮。
拒人于千里之外:遠遠地將人擋開。形容態度傲慢,拒絕別人的要求或不愿與別人接近。
開端
層次劃分
1—26 隔欄相見
53—70 討要盧布
27—52 長凳問舊
71—78 結束會面
聶赫留朵夫祈求寬恕,瑪絲洛娃認出了她
瑪絲洛娃討要盧布,聶赫留朵夫內心發生動搖
探監結束,瑪絲洛娃等待回牢,聶赫留朵夫表示會再來
聶赫留朵夫探問舊事,瑪絲洛娃冷漠回避
發展
高潮
結局
男女主人公獄中相認
自學指導二
1.聶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瑪絲洛娃?當聶赫留朵夫出現在面前時,瑪絲洛娃是否馬上認出他?
2.文章開頭部分,對獄中其他人物對話情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1.聶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瑪絲洛娃?
當聶赫留朵夫出現在面前時,瑪絲洛娃是否馬上認出他?
瑪絲洛娃被趕出姑母家后,淪為妓女,無辜卷入一起謀財害命官司,在法庭上擔任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意外發現她。
瑪絲洛娃并沒有馬上認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他仍然高興有人來看他,特別是衣著體面的人。
2.文章開頭部分,對獄中其他人物對話情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從對話內容來看,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混亂,突出了混亂、嘈雜的環境特點。(見微知著)
以環境的混亂、嘈雜襯托瑪絲洛娃精神世界的混亂。
吵鬧的場面使得瑪絲洛娃聽不清聶赫留朵夫的講話內容,才有了下文兩人近距離的談話,推動了情節發展。
揭示社會執法的混亂不清,暗示人物命運的波折。
《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品味語言,鑒賞小說通過語言、神態及細膩的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2.總結主要人物的形象。
自學指導
1.小說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聶赫留朵夫是怎樣一個形象?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復活》主要人物
分析人物
聶赫留朵夫
懺悔的罪人
始亂終棄的貴族老爺
被拋棄的情人
墮落的風塵女人
瑪絲洛娃
塑造人物
的方法
塑造人物
的作用
表現某種價值觀或行為品質
表達某種主張或寄托某種感情
通過人物反映社會生活
知識回顧
直接刻畫:
間接刻畫:
通過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神態、
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征
通過環境描寫或他人言行表現人物特征
深入文本
1.自主探究,研讀文本。
找出文中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句,分析本文是如何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反映人物的特征的。
采用批注閱讀法研讀文本,分成男生、女生兩組,男生批注描寫聶赫留朵夫的語句,女生批注描寫瑪絲洛娃的語句。
“對,我在做我該做的事,我在認罪。”聶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這里,眼淚就奪眶而出,喉嚨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鐵柵欄,說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得哭出來。 (第12段)
①心理描寫。直接寫聶赫留朵夫的心理,他認為瑪絲洛娃的遭遇的根源在自己,自己應該贖罪。
②動作、神態描寫。他的情緒很激動,說明他急于想得到瑪絲洛娃的諒解,同意自己贖罪的想法。。
2.教師示范批注
示范二:瑪絲洛娃看到聶赫留朵夫激動的神氣,認出他來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認。”瑪絲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
批注:神態描寫。瑪絲洛娃的表情表現了她認出對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觸及的記憶又出現在她的腦海中。
2.教師示范批注
示范三:
過了一分鐘,瑪絲洛娃從邊門走出來。她步履輕盈地走到聶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烏黑的鬈發也像前天那樣一圈圈在額上;蒼白而微腫的臉有點病態,但很可愛,而且十分鎮定;她那雙烏黑發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腫的眼皮下顯得特別有神。
批注:肖像描寫。這是一個可愛的姑娘,眼睛“特別有神”,讓人無法討厭她,作者這樣寫激起了人們對她的同情。
2.教師示范批注
(1)“我想見見……”聶赫留朵夫不知道該用“您”還是“你”,但隨即決定用“您”。他說話的聲音并不比平時高。
“我想見見您……我……” (4-5段)
語言描寫。
聶赫留朵夫在稱呼上的斟酌和語言的不流暢表現了他思想上的矛盾。
聶赫留朵夫形象分析
(3)他再也說不下去,就離開鐵柵欄,竭力忍住翻騰的淚水,不讓自己哭出聲。 (第21段)
動作、神態描寫。
聶赫留朵夫“說不下去”。內心充滿了傷悲,自己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如此之大,表現了他對自己的反省,真誠地懺悔。
(4) 昨晚迷惑過聶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說話,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該怎樣行動,卻讓他去考慮他的行動會有什么后果,怎樣才能對他有利。(第60段)
“這個女人已經無藥可救了。”魔鬼說,“你只會把石頭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對別人有益的事了。……就會向這邊或者那邊傾斜。他決定此刻把所有的話全向她說出來。(第61-62段)
心理描寫。一方面,一個利己的聶赫留朵夫和一個想要實現自我救贖的聶赫留朵夫之間展開了激戰;另一方面聶赫留朵夫看到了瑪絲洛娃已經完全變了個人,當年的純潔美好不復存在,行為舉止間流露出風塵女子的放蕩,這一切讓他質疑自己對她的拯救是否有意義。最終他還是堅定了自己要幫助瑪絲洛娃的想法。
(5) 不過,說也奇怪,這種情況不僅沒有使他疏遠她,反而產生一種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他……對她毫無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現在這樣,希望她能覺醒,能恢復她的本性。(第67段)
……
“我記起這些事是為了要改正錯誤,贖我的罪,卡秋莎。”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第70段)
心理描寫。
表明了聶赫留朵夫決心從精神上拯救瑪絲洛娃,其實這也是他邁出自己精神復活的第一步。
語言、心理描寫。
“不敢開口”表現了聶赫留朵夫的懦弱,也表現了他內心深深的自責和懺悔。
聶赫留朵夫人物形象
聶赫留朵夫是“懺悔貴族”的典型。他既是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體現者,又是本階級罪惡的批判者。
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是一個純潔、熱忱、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后,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作風隨便,誘惑瑪絲洛娃使其懷上孩子,又將其拋棄。
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瑪絲洛娃,意識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禍首,心中的良知引發了他對瑪絲洛娃的同情和懺悔。他開始決心贖罪,甚至有和她結婚的念頭,表明了他悔改的誠意。
從此,他的思想開始升華,靈魂開始走向復活。
女生組展示
1.文中共寫了瑪絲洛娃的幾次笑?通過這幾次笑的神態描寫,托爾斯泰要塑造出瑪絲洛娃怎樣的精神狀態?
2.小說對瑪絲洛娃的“眼神”也進行了大量描寫,請找出對應的描寫,并分析其作用。
3.其他有關瑪絲洛娃展示示例
4.概括瑪絲洛娃人物形象。
瑪絲洛娃分析形象
1.文中共寫了瑪絲洛娃的幾次笑?通過這幾次笑的神態描寫,托爾斯泰要塑造出瑪絲洛娃怎樣的精神狀態?
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嫣然一笑。(2)
把她那張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臉湊近鐵柵欄。(3)
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43)
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44)
她又像剛才那樣微微一笑。(53)
她鄙夷不屑地——他有這樣的感覺——微笑著說。(65)
她說,做出一種要討男人喜歡的媚笑。(76)
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嫣然一笑。(2)
把她那張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臉湊近鐵柵欄。(3)
瑪絲洛娃以妓女的身份審視周圍的人,看到眼前是個有錢人就露出習慣性的討好的笑容。
③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43)
④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44)
⑤她又像剛才那樣微微一笑。(53)
“嫌惡”應該是瑪絲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這個男人,對她始亂終棄,給自己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災難。
“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則是她故意而為之,裝出的一副妖媚可憐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處”。
⑥她鄙夷不屑地——他有這樣的感覺——微笑著說。(65)
⑦她說,做出一種要討男人喜歡的媚笑。(76)
突出了瑪絲洛娃的真實狀態,她根本不在意對方的想法,只是要盡可能地獲得一些好處。
面對聶赫留朵夫的贖罪,瑪絲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覺得聶赫留朵夫所說的話是騙人的。
瞇細眼睛,眉頭皺得更緊了。(10)
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16)
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
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她那雙烏黑發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腫的眼皮下顯得特別有神。(27)
她那雙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
她氣憤地簡單回答,轉過眼睛不去看他。(37)
2.小說對瑪絲洛娃的“眼神”也進行了大量描寫,請找出對應的描寫,并分析其作用。
瞇細眼睛,眉頭皺得更緊了。(10)
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16)
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20)
瑪絲洛娃的表情表現了她認出對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觸及的痛苦記憶又出現在她的腦海中。
面對聶赫留朵夫的贖罪,瑪絲洛娃蔑視、憤怒、無聲抵抗。
④她步履輕盈地走到聶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烏黑的鬈發也像前天那樣一圈圈飄在額上;蒼白而微腫的臉有點兒病態,但很可愛,而且十分鎮定;她那雙烏黑發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腫的眼皮下顯得特別有神。(27段)
這是對瑪絲洛娃的肖像描寫,那“特別有神”的眼睛,依然保存著昔日瑪絲洛娃的純真;而那雙烏黑發亮而帶點斜睨的眼睛,則隱含著她對社會的不滿和蔑視;“蒼白而微腫的臉”,以及“一圈圈飄在額上”的鬈發,則顯出她長期受侮辱迫害和墮落過的痕跡。
這樣寫,既符合她過去的經歷,又表現了她現時的身份;不但使讀者如見其人,而且還可以通過她的外表,窺見她的靈魂。
⑤她那雙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32)
⑥她氣憤地簡單回答,轉過眼睛不去看他。(37)
面對聶赫留朵夫的贖罪,瑪絲洛娃轉移話題、冷漠置之,表現出她的內心是痛苦的,是憤恨的,努力想要忘記過去,不想再觸及那段痛苦的回憶。
面對聶赫留朵夫的贖罪,瑪絲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
“我想請求您……給些錢,要是您答應的話。不多……只要十個盧布就行。”她突然說。
批注:語言描寫。
瑪絲洛娃不相信聶赫留朵夫的話,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妖媚地笑著向她要了十個盧布。
3.其他有關瑪絲洛娃展示示例
“何必提那些舊事。”她冷冷地說。
語言、神態描寫。表明聶赫留朵夫過去給她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觸及那段痛苦的回憶。
3.其他有關瑪絲洛娃展示示例
“真怪!”她又說了一遍,接著搖搖頭,向鐵柵欄那邊走去。
語言、動作描寫。表明了瑪絲洛娃對自己的關愛極度的懷疑,不信任,覺得聶赫留朵夫所說的話是騙人的。
從瑪絲洛娃的“笑”和眼神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拋棄、被侮辱、被傷害之后,心靈的痛苦,生活的磨難,已經使她喪失了原本的善良純樸、天真無邪。文中所展現的是她墮落的時期,這時的她唯利是圖,善于討好,獻媚,工于心計,自私自利,且倔強無情。瑪絲洛娃作為俄國下層群眾的典型代表,已經喪失生命,失去了靈魂,對決心贖罪、幫助她覺醒的聶赫留朵夫充滿了懷疑與不信任,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充滿的是厭惡。
4.瑪絲洛娃人物形象
《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探究文章主旨
2. 探究小說題目“復活”的含義,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摯情感和深刻思想。
思考探究
1.小說以“復活”為題,有何深意?
2.文章塑造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有何典型意義?
3.一部好小說,永遠不會過時。它不僅反映了作者所生活時代的社會面貌,對當下的我們,依然具有啟發意義。請思考回答:這部小說,在當下有怎樣的思想價值?
4.概括文章主旨。
1.小說以“復活”為題,有何深意?
1.“復活”主要是寫聶赫留朵夫良心、道德上的復活。
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歷程——人生三階段:
第一階段:單純善良的大學生
第二階段:放縱墮落的花花公子
第三階段:蘇醒懺悔的復活者
2.“復活”主要是指瑪絲洛娃人性和尊嚴的復活。
瑪絲洛娃的復活歷程——人生三階段:
第一階段:天真美好的單純少女
第二階段:遭受凌辱,自暴自棄的風塵女子
第三階段:寬恕復活,重獲新生 
綜此所述,“復活”的含義指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精神的、靈魂的復活。
3.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爾斯泰的精神復活。
托爾斯泰寫《復活》用了十年時間,六易其稿。小說結局曾寫成瑪絲洛娃同聶赫留朵夫結婚,移居國外過上了幸福生活。大團圓式的結局只說明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后來托爾斯泰又把結局改成瑪絲洛娃和政治犯西蒙松在一起,寫出了瑪絲洛娃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復活”,從而完整地詮釋托爾斯泰的“復活”情感與思想。
補充
《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品,托爾斯泰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了美好的人性理想。
小說的兩個主人公一路走來愛恨情仇,歷盡坎坷最終都實現了精神靈魂的“復活”,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贖罪、寬恕、拯救靈魂、“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揚一種屬于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的思想,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
作者在兩個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
2.文章塑造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有何典型意義?
瑪絲洛娃“復活”的典型意義。
瑪絲洛娃身上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純潔、善良和自尊,也體現出當時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底層百姓被剝削壓迫,無力反抗。愛和寬恕喚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與仁愛,瑪絲洛娃最終實現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復活。她的“復活”代表著人性與尊嚴的回歸。
聶赫留朵夫是一個懺悔貴族的典型。托爾斯泰借聶赫留朵夫的手來剖析現實社會的弊病,來表達底層民眾的愿望與情感。同時,他的身上體現了19世紀后半期俄國部分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思想特征。聶赫留朵夫的復活體現了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后的精神追求。
3.一部好小說,永遠不會過時。它不僅反映了作者所生活時代的社會面貌,對當下的我們,依然具有啟發意義。請思考回答:這部小說,在當下有怎樣的思想價值?
sī kǎo tàn jiū
對每個人來說,承認自己的錯誤都是十分困難的,更難的是從根本上剖析自己,達到靈魂上的煥然一新,在這里托爾斯泰通過聶赫留朵夫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對自己做靈魂上的洗刷的。只要你有改過自新的堅定意志。
1.人應該具備反省自我、剖析自我的能力
2.人有跨越自己階級的可能
在日漸對立的社會,很多人一出生就被打上了身份的烙印,階級和社會地位似乎不可動搖,婚嫁要門當戶對,交往朋友要“談笑有鴻儒”。
托爾斯泰雖然只是貴族的個例,但他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能,一種貴族也會背叛自己階級的可能。
真正的人永遠根據自己的良知做事,時時刻刻進行自我反省,以避免自己掉入墮落的深淵,即使曾經有過可鄙的生活,渾身罪孽深重,只要敢于呼喚自己的心中的上帝,勇敢面對以前和以后所有的時光,讓“精神的人”永遠站在“獸性的人”之上,那么就能拯救自己。
3.人要常常反省,避免良知被泯沒
主旨
本文寫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寫到了瑪絲洛娃落到社會底層、淪為妓女的經過,表現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瑪絲洛娃依然對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懺悔和贖罪的心理,這些都暗示了兩人開始走向精神的、靈魂的“復活”,托爾斯泰通過這一事件表達了對貴族社會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
拓展提升
問題:“聶赫留朵夫開了頭,本來還想說他要同她結婚,但接觸到她的目光,發覺其中有一種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開口了。”
你認為聶赫留朵夫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嗎?請說明理由。
觀點一:不是真實的。聶赫留朵夫“不敢開口了”,是在懷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因為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就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優渥的貴族生活。同時,瑪絲洛娃淪落風塵、酗酒享樂、粗野可怕,已不再是往日自己愛過的那個純潔可愛的卡秋莎了。
觀點二:是真實的。他之所以不敢開口了,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想法不被瑪絲洛娃理解,怕因此惹惱她。再者,在探望的時間結束,瑪絲洛娃站起來要走時,他告訴她,“我還要來的”,“您對我來說比妹妹還親哪”。他已把瑪絲洛娃視為自己的親人,這些都表明他要同瑪絲洛娃結婚的想法是真實的。
某班舉辦外國文學名著閱讀活動,請為托爾斯泰的《復活》寫幾句圖書推薦語。要求: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不超過100字。
示例:《復活》是托爾斯泰最后一個孩子,也是他最優秀的一個孩子。讀者通過《復活》認識了托爾斯泰;外國人通過《復活》認識了俄羅斯;而托爾斯泰本人通過《復活》闡釋了什么是仁愛與救贖。
當堂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高邑县| 资阳市| 名山县| 台山市| 延庆县| 肥东县| 蚌埠市| 罗田县| 乐安县| 香河县| 漾濞| 胶州市| 高平市| 楚雄市| 普格县| 新野县| 桃园市| 秭归县| 奇台县| 柘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唐河县| 巴彦县| 田阳县| 那坡县| 陇川县| 察隅县| 郴州市| 龙岩市| 新干县| 遂川县| 介休市| 九寨沟县| 丽江市| 潍坊市| 福海县| 滁州市| 宾川县| 神木县|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