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學習目標:1、梳理歸納文中所寫焦裕祿的具體事跡。2、學習焦裕祿精神。(重點) 3、探究本文的藝術特色。(難點)一課時(5分鐘)1、請同學們自讀導學案識作者、知背景。2、了解主要人物——焦裕祿,掌握有關通訊的知識。自學指導(一):作者介紹穆青,曾任新華通訊社社長、近代新聞記者。馮健,解放前夕主要從事新聞宣傳報道工作。建國后,歷任新華通訊社開封分社、江西分社記者,新華社中南總分社、湖北分社記者、編委。周原,新華社高級記者,1944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周原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調入新華社任記者、高級記者、國內部機動采訪室主任。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男,漢族, 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干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走進人物河南省蘭考縣位于黃河故道,飽受風沙、內澇和鹽堿“三害”。1962年底,焦裕祿出任蘭考縣縣委書記。當時正是蘭考三害嚴重時期,全縣35萬人民面臨著生存考驗。為解決蘭考的災害問題,焦裕祿鞠躬盡瘁,積勞成疾,身患肝病仍跑遍全縣120個村莊,帶領全縣群眾封沙、治水、改造鹽堿地,取得明顯成效。他身染重病,疼痛時便用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病逝,終年42歲。走進人物文體介紹通訊:有記敘文的特點,可以記敘描寫,有人物和事件;有新聞的特點,必須真實,有時效性。同時通訊又具有二者沒有的特點;可以加入作者的觀點和評論。人物通訊是以寫人物思想和事跡為主的通訊。人物通訊是報刊、廣播、電視上最為常見的通訊形式之一,是一種重要的實用文體。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動為報道內容,重在表現人物品質、性格和精神面貌,通過個別顯示一般,通過平凡突出偉大,達到揭示時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讀者的目的。(10分鐘)1、讀文本,梳理歸納文中所寫焦裕祿的具體事跡。2、分析每一節,焦裕祿同志具有怎樣的精神?3、這篇報道怎么體現焦裕祿精神?(本文的藝術特色)自學指導(二):整體感知1.梳理文本,讀懂人物。(1)梳理歸納文中所寫焦裕祿的具體事跡。明確:導語:焦裕祿來到蘭考的背景,初到蘭考的作為。第一節:焦裕祿身先士卒,帶領縣委班子深入一線進行調研。第二節:蘭考縣遭遇洪災,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全力救災。第三節:焦裕祿身患肝癌,心中只有人民,不顧自身。第四節:焦裕祿因肝癌住院,依舊沒有忘記關心蘭考縣的人民。第五節:焦裕祿的精神永遠流傳,帶給人民無窮的精神力量。焦裕祿同志具有怎樣的精神?初讀文本第一節:如何理解“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比喻凡事跟在別人后邊學樣,不如自己去開拓創新。周原《中原大地》:“查風沙要查到沙落塵埃!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我們要親自掂掂三害的分量。”(實事求是,務實創新)第二節:“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這一天。焦裕祿沒烤群眾一把火,沒喝群眾一口水。風雪中,他在9個村子,訪問了幾十戶生活困難的老貧農。在許樓,他走進個低矮的柴門。這里住的是一雙無依無靠的老人。老大爺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個瞎子。焦裕祿一進屋, 就坐在老人的床頭問寒問饑。老大爺問他是誰,他說:“我是您的兒子。”老人問他大雪天來干啥,他說:“毛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動得不知說什么才好,用顫抖的雙手上上下下摸著焦裕祿。老大爺眼里噙著淚說:“解放前,大雪封門,地主來逼租,攆得我串人家的房檐, 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祿安慰老人說:“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蘭考受災受窮的面貌一定能夠改過來 。”為什么要插入這樣一個故事?反映焦裕祿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的寶貴品質。同時也表明人民群眾對新中國的擁護和愛戴。突出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密切的聯系。第二節:“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沒烤群眾一把火,沒喝群眾一口水。”關心群眾的同時,又嚴于律己。第三節:“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在描寫焦裕祿同志和肝癌斗爭時,文章都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動作描寫。如“他經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頂住肝部。他棉襖上的第二和第三個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經常揣在懷里。人們留心觀察,原來他越來越多地用左手按著時時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東西頂在右邊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辦公坐的藤椅上,右邊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他對自己的病,是從來不在意的。”語言描寫。如他說:“開會要安排一年的工作,離不開!”沒有住。(熱愛群眾,無私奉獻)第四節:“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他死后,人們在他病榻的枕下,發現了一本《毛澤東選集》,一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在《毛澤東選集》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兩本書的指引下,焦裕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正是毛澤東思想的具體化表現,也是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修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第五節:“他沒有死,他還活著”(1)寫1965年春天有人到焦裕祿墳前看望,表達緬懷之情——集中展現焦裕祿在蘭考的生命足跡(2)用一連串數字表現三年來蘭考抗災取得的成績——歌頌這一戰勝自然的偉大成就(3)寫焦裕祿給蘭考人民的精神財富——預言焦裕祿精神能在蘭考地區生根、發芽,結果(最后一段,換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表達歌頌贊美)第五節:“他沒有死,他還活著”“他還活著”有幾層含義?焦裕祿雖然去世了,但他在蘭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種子,正在發芽成長,他帶給蘭考人民的毛澤東思想的紅燈,愈來愈發出耀眼的光芒。焦裕祿同志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人們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不斷開創新的奇跡。(肉體雖死,精神永存)焦裕祿精神總結:1.實事求是,務實創新2.艱苦樸素,嚴于律己3.關愛群眾,無私奉獻4.勇敢樂觀,廉潔奉公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篇報道怎么體現焦裕祿精神?深入探究(1)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本篇通訊記錄時間:焦裕祿到蘭考上任的1962年冬天——焦裕祿去世一年左右的1965年本篇通訊記錄空間:覆蓋蘭考全縣90多萬畝地、120多個大隊,還有焦裕祿入住的醫院。全文材料圍繞“焦裕祿精神、品格”精心挑選典型而具體的材料。(2)以時間為線索結構全文從全文結構來說,以時間為線索,將新聞材料精心串聯起來,不同的主題,共同服務于彰顯焦裕祿精神這樣一個核心主題。每一節小標題是按照焦裕祿同志的事跡和品質,按照時間為線索進行安排,每一節中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例如第一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通過焦裕祿身先士卒下鄉調研,表現他忘我工作的品質。每個標題都是焦裕祿品質的一個側面,而加起來則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焦裕祿。(3)通過言行再現人物風范①人物言語引子中記述焦裕祿下鄉情況時,大量記錄了他的語言:“見到沙丘,他說……”,“見到澇洼窩,他說……”,“見到堿地,他說……”,“轉了圈回到縣委,他向大家說……”。三次“見到”,寫出了他所到地方之多;四次“他說”,表現了他的勇氣和斗志。“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病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壓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這幾句表現焦裕祿堅定的信仰,樂觀的精神,務實的作風,令人敬佩;“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離不開!”“談你們的情況吧,我不是來休息的。”“你回去對縣委的同志說,叫他們把我沒寫完的文章寫完;還有,把秦寨鹽堿地上的麥穗拿一把來,讓我看看!”這幾句表現他不顧個人安危,牢記責任,公仆情懷,令人感動;“雨天,群眾缺燒的,不吃啦!”“災區群眾生活很困難,花這么多錢買藥,我能吃得下嗎 ”這幾句表現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一切為了人民,令人動容。(3)通過言行再現人物風范②人物行動當別人因焦裕祿身體有病勸他不要下鄉時,他堅定地回絕“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說完就背著干糧,拿起雨傘和大家一起出發了”,堅持親自調研。“他和調查隊的同志們經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糧,有時夜晚蹲在泥水處歇息……”與大家同甘共苦,一心為了工作。“焦裕祿聽見風雪聲,倚在門邊望著風雪發呆”,表現他對風雪到來時人民生活的深深憂慮,同時也在思考著解決方案。“踏著積雪,一邊走,一邊高唱《南泥灣》”,面對風雪災害,他表現出革命樂觀主義。特別是很多表現抵制肝痛的細節,如“時時彎下身子用左手按著肝部”,“用一支鋼筆硬頂著肝部”,“用一根硬東西頂在右邊的椅靠上”,“彎著腰走向車站”,讀來令人心酸難忘。(4)記敘、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以記敘為主,適當穿插抒情、描寫和議論。引子部分,第1段記敘,第2段記敘兼有議論,第3段描寫,第4段以議論為主。各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將焦裕祿推進到一個緊要“關口”,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他身上的責任與使命。第3節第2段直接寫他的肝病狀況,以記敘為主,穿插“踩”“頂”“揣”“按”等一系列動作細節描寫,末兩句又融入了議論和抒情,焦裕祿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形象頓時躍然紙上。課堂總結,構建知識樹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潔、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焦裕祿的一生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作為一名縣委書記,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爭取過半點為官的名利,在工作生活中從來不搞特殊,在家庭困難、身體狀況欠佳的情況下堅決拒絕接受額外的救濟,爭取把每一斤糧食、每一分錢都用在其他基層干部和老百姓身上。思維導圖板書設計焦裕祿精神總結:實事求是,務實創新;艱苦樸素,嚴于律己;關愛群眾,無私奉獻;勇敢樂觀,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啟發: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整理知識,背誦記憶焦裕祿精神總結:實事求是,務實創新;艱苦樸素,嚴于律己;關愛群眾,無私奉獻;勇敢樂觀,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啟發: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藝術特色(1)選取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的精神和品格。(2)以時間為線索結構全文(3)通過言行再現人物風范(4)記敘、抒情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當堂訓練,鞏固運用寫一寫焦裕祿精神在今天的傳承。(200字)習近平同志2009年4月在蘭考就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提出的五點要求1.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興服務群眾之風。2.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勤儉節約、艱苦創業,“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大興艱苦奮斗之風。3.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4.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大興知難而進之風。5.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大興敬業奉獻之風。今日蘭考50年后的蘭考,綠樹如茵。蘭考已成為“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具” 當前,蘭考的耕地總面積105萬畝,是全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全國小麥、棉花、油料生產的百強縣,河南省一個糧倉。蘭考糧食總產53.3萬噸。其中,小麥平均畝產421.9公斤。特別是,焦裕祿當年帶領蘭考人民為防風固沙而種植的泡桐樹,已經成為蘭考的一個支柱產業。素材積累:1.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 ——(奧地利)阿德勒2.要重返生活就須有所奉獻。 —— (前蘇聯)高爾基3.我們應當在不同的崗位上,隨時奉獻自己。—— (德國)海塞4.我沒有別的東西奉獻,唯有辛勞淚水和血汗。——(英國)丘吉爾5.你要記得,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里拿取。——(前蘇聯)高爾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