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國際組織概觀教案一、教材分析這框是專題一的第四框,內容較多,有六部分,其中三部分是重點,分別是國際組織的分類、作用、中國與國際組織,所以在教學安排中,對非重點要有意識地簡單帶過。本框在宏觀上介紹了一些關于國際組織的一些知識,對后面專題五的講解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選修三的重要內容。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國際組織的形成、發展過程、分類、一般機構;2、說明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全面認識其所發揮的作用;3、認清我國在國際組織中承擔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二)能力目標1、 深刻認識國際組織的分類,能夠正確區分不同類型的國際組織2、 認識我國周邊環境,認識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意義(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作用,深刻感知中國的崛起,增強愛國主義信念。三、教學重點難點國際組織的分類及作用。四、學情分析學生平時對這一框題的內容知之不深,因此在課前應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搜集素材,特別是在國際舞臺上比較活躍的幾個國際組織,這樣學生就會有一種深入求知的欲望。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分析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逐漸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教學方法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法。六、課前準備1、熱點材料搜集與整理2、導學案的印制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教師:同學們知道世界上存在那些國際組織?學生:自主表述所知道的國際組織。教師:展示不同類型的國際組織,讓學生提前感知問題:這些國際組織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我們國家有沒有參加這些國際組織(引入本課教學——國際組織概觀)(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講授新課】教師:同學們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當今世界最大的貿易組織:WTO。然后去探討下面幾個問題1、 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的地位2、 國際組織的特征3、 國際組織的形成與發展4、 國際組織的分類及機構(重點)學生:教師出示關于世貿組織的背景材料,學生分組探究問題。【探究總結】1、國際組織與主權國家的地位國際組織與主權國家同時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但是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石,國際組織只是組成部分。2、國際組織的形成與發展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和人類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國際行政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需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組織的迅猛增加,則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需要,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3、主要特征跨國性。國際組織是國家、地區之間的組織,兩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政府、團體或公民才能建立國際組織。目的性。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確的章程。國際組織的宗旨和目的是其開展活動的指導原則,也是其在國際社會存在的意義所在。組織性。國際組織設有多層次的機構來開展活動,實現其宗旨和目標。其常設性機構處理日常事務。自主性。國際組織代表各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成員的單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組織自主開展活動,獨立運作,其決議也有某種強制力。4、類型按照成員的性質分:對國際組織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成員的性質,可以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公民等。按照地理范圍分:按照地理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全球性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國際組織。全球性國際組織向全世界開放,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或基于某一共同的軍事、經濟利益,或基于某種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按照職能范圍分:按照職能范圍,國際組織可以分為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性國際組織的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國際組織一般只具有專業技術職能,主要進行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性活動。【探究檢驗】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完成類型名稱按成員性質按地理范圍按職能范圍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全球性國際組織區域性國際組織一般性國際組織專門性國際組織聯合國 世界貿易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國際奧委會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探究問題】這些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什么作用,怎么構成的,是不是高于主權國家?【探究思路】出示探究圖表學生依據完成機構性質職能全體成員大會 、 休會期間履行職能,執行決議秘書處 司法機構 【探究總結】1、國際組織的機構各國際組織為實現其宗旨和職能,設有多級機構。議事和決策機構:一般來說,全體成員參加的大會是議事和決策機構,享有廣泛的權力,包括審核財政預算和決算、選舉執行機構成員和最高行政官員、制定和修改組織章程、接納新成員、審議各機構的年度報告等。常設機構:大會休會期間,由部分成員組成執行機構履行組織的各項職能,執行決策機構的決議。秘書處: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其他機構提供服務。有些國際組織還設有司法機構,解決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探究展示】世界銀行指導、協調全球衛生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開發貸款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東南亞國家聯盟增進非洲國家間合作非洲聯盟加強東南亞國家間合作學生連線,找出不同國際組織的作用【探究總結】國際組織的作用當代國際組織的活動包羅萬象。上至外層空間、下到海洋底床,人類生活的諸多領域大多有相關的國際組織存在。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組織以自己的名義開展活動,是國際社會的重要行為主體。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主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有其局限性。國際組織內部力量對比情況錯綜復雜,各成員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當成員之間的矛盾激化時,國際組織的能力就受到影響。一些大國依仗實力,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強權和霸權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特別是冷戰結束以來,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即使政府間國際組織也不像國家那樣擁有完整主權;其權力建立在主權國家間條約的基礎上,是主權國家授權的結果;其決議需要各成員的批準,只有通過各成員的執行,才能產生效力。【問題引申】教師:問題:中國加入了那些國際組織?中國為什么要加入這些國際組織?中國在這些國際組織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學生:分組、閱讀課文,自主探究【分步探究】1、 我國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表現,發揮什么作用?【探究展示】教師向學生展示中國與國際組織合作的豐碩成果【探究總結】1、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主動參與各個領域的多邊外交活動,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2、中國與聯合國及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促進人類和平、發展與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補充:聯合國是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無權加入聯合國。3、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中國參與創建了上海合作組織,參加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建立了“lO+3”和“lO+l”領導人對話機制,為本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1996年4月26日,中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04年1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在北京設立秘書處。4、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中國與歐盟建立了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致力于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傳統友誼,與非洲聯盟團結合作。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發展中國家組建的國際組織發展友好關系,支持它們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并與它們共同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4個主要特征:國際組織的四個主要特征即:①跨國性、②目的性、③組織性、④自主性。3個類型:國際組織3種不同劃分方法:①按照成員的性質分、②按照地理范圍分、③按照職能范圍分:2個方面:即國際組織具有正面作用和局限性兩個方面1個基本立場:即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我們已經學習了國際組織的相關知識,下一節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英國和法國的政體,課后大家先預習這部分知識。九、板書設計1、國際組織概況(1)主權國家與國際組織的地位(2)國際組織的產生及發展(3)國際組織的主要特征①按照成員的性質劃分(4)國際組織的分類②按照地理范圍劃分③按照職能范圍劃分(5)國際組織的一般機構積極作用2、國際組織的作用局限性3、中國與國際組織(1)中國廣泛參加各種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2)中國高度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區域合作(3)中國積極發展與區域性國際組織的關系十、教學反思我在教學設計中能夠做到重難點突出,準備的資料也比較充分并能緊扣時政熱點,能較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學生思考問題,探尋問題的答案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思維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