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安岳中學高2023級第三學期半期考試
語 文 試 卷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展線索。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兩者由于處處相反,因而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以深刻的影響。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或隱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行經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慕、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現注重歸真返樸,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權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與風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 (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
材料二:
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潛”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和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
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了儒、道與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種,新儒家的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穩立牢。 (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
材料三:
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是一條重要途徑,有助于克服在傳承發展傳統文化中容易出現的形式化傾向。
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殷周之際出現了重要的人文轉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轉向,以及人道主義思潮出現。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定了此后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構建。與儒家講仁愛形成對照的是,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道家身國同構、經國理身的理念,表現出其根本價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由此,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擁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可以相融互補。在魏晉玄學那里,通過名教與自然之辨,二者實現了辯證的統一,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摘編自洪修平《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 只要讓儒、道兩家在發展進程中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它們就能長期共存,形成縱貫中國傳統文化始終的思想流派。
B. 如果法、陰陽、名三家能與儒、道兩家思想互相吸收借鑒,那么就不會導致自身不獨立的命運。
C. 儒、道兩家主張雖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講“合而不同”,都講和則生萬物。
D. 殷周之際出現的重要的人文轉向規定了后世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對儒、道兩家思想影響很大。
2.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 )(3分)
A. 儒家人生態度是積極的,它關注社會現實;而道家則不同,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 材料三第一段運用反問提岀論點,指出復興中國夢需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
C. “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有人只把孔孟創立的儒家學說稱為“國學”,這是有重大偏頗的。
D. 如果中華原創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讓佛教中國化,就可能沒有儒、道、佛合一。
3. 材料一中說儒道兩家“處處相反”,以下不屬于其“處處相反”依據的一項是( )(3分)
A. 儒家的人生觀是在生命與理想發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是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 儒家崇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從容中道,主張凡事要合理、合時、合情;道家崇尚質樸無華、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張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權詐智巧。
C. 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
D. 儒家致力于構建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理論體系;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
4. 三則材料在論證上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為價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回顧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滄桑歷史,到處都可尋覓到這兩種類型的影子,請你各舉一例來證明。(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名 醫
張煒
有一段時間我立志要做醫生,而且很快覺得自己是一個醫生了。這事起因比較復雜,雖然能找到具體的緣由,但說實話,我覺得自己天生就該是個醫生。
我生病的時候媽媽就帶我去看病,最常去的是園藝場門診部。可有時怎么也治不好,比如咳個不停、皮膚上生了發癢的紅疙瘩等,媽媽就會領我過河,去河西一個大村子里找一位名醫。
名醫的名字很怪,不像人名,叫“由由奪”。大家都這樣叫,也就沒人覺得不對。后來我獨自揣摩他的名字,覺得奇怪,也許只有名醫才配有這樣的怪名吧,反正“由由奪”是海邊最有名的醫生,他絕不像園藝場門診部那樣量體溫、打針,給一包包的藥片,而是用另一種方法。媽媽說:“這就是‘中醫’。”
“由由奪”總是先讓我伸出舌頭,看一會兒,又讓我伸出胳膊。用三根手指按住手腕,我趁這工夫看清了他的手:指甲圓鼓鼓的,比一般人長,但是很干凈。我相信自己的全部秘密都被這只手給探去了。
我們從這兒取走一小袋粉末、一瓶黑乎乎的藥水,還有三包草藥。看著媽媽歡天喜地的樣子,我知道自己的病好了。
回家后按“由由奪”的叮囑吃藥擦藥,第一天好了一半,第二天全好了,第三天好上加好。這不是名醫是什么?這個神奇的人就在河西,是誰也不能懷疑的事實。
我大約被“由由奪”治好了十幾次病。
外祖母由河西名醫說到了另一個人,他就是過世的外祖父。外祖母不太說他,因為害怕自己想得厲害,就使勁壓到心底,可這次她實在忍不住了,說:“要是你外祖父在多好,他是遠近聞名的名醫啊,這點兒小病對他不算什么,唉!你外祖父……”
媽媽也嘆息,說:“咱家沒人接下他的手藝,真是……”
媽媽抹起了眼睛,外祖母沒有。外祖母很少掉淚——媽媽說外祖母“眼硬”。
就在那些日子里,我認為自己該是一個醫生。我暗暗思考這個問題,并沒有告訴家里人。奇怪的是,我最先想到的不是找人拜師,不是學習醫書,而是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是個醫生了。 我思考了五六天,就決定當一個醫生。從此以后,我就以醫生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也以一個醫生的身份要求自己了。我對所有生病的人都特別關心,不止一次陪感冒的同學去門診部。我對他們說:“得病了最好找名醫,實在不行了就去河西。”
“由由奪”這個名字不少人知道。我發現園藝場和村子的人也去河西。我對同學們說:“我其實就是一個醫生,不過不想告訴別人,也希望你們為我保密。”他們瞪大了眼睛。我們一起到林子深處,在一塊隱蔽的空地上談論秘密。他們最急于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從我嚴肅的表情上看,這絕對不是玩笑。
我直率地告訴他們,我的外祖父就是一位名醫。
“啊,原來是這樣!那后來又怎么了?”“二九”恍然大悟地問。
“后來?”我抿抿嘴,“后來我也做了醫生。”
“可是沒見你給人看過病呀!”旁邊的同學像是焦急,又像是埋怨。
我瞇上眼睛看看遠處,點點頭說:“會的。”我接著給他們一一號了脈,又看了舌苔。“我有什么病啊?”他們膽怯地問。我說:“還沒有很重的病,不過以后也許會有的,發燒、咳嗽,這些總會有的。”他們張大了嘴巴看著我,問:“那怎么辦?你會治嗎?”我搖頭又點頭:“當然會。不過在我上學這一段,他們是不會讓我開藥的。我給你們看了,你們還得去門診部拿藥。”
同學們很是惋惜。
我再次囑咐他們為我保密,大家就分手了。
我自制了一個小藥箱,把家里所有的藥片、碘酒和紫藥水之類的都裝進去。我上次得病沒有喝完的一小包草藥也收在了里面。“由由奪”用來抹皮膚的黑藥水很像某種草木燒成的,這就是草藥。我把自己最喜歡的幾種野花曬干,研成了粉末,又把一些根莖燒成了灰,分別裝在了小瓶中。
有一天我的食指被蜂子蜇了一下,又痛又癢,就用自制的藥水抹了,兩天之后手指好多了:這使我信心倍增。還有一天我的腳被碰痛了,照例也抹上藥水,結果當天就不痛了。我覺得自己的醫生生涯就這樣開始了,于是去林子里總不忘背上藥箱。
大家被荊棘扎了,不小心碰了哪兒,過去都不會在乎,現在就不同了,有了醫生,自然個個都變得嬌氣了。“黑漢腿”也許是故意的,剛玩了一會就被槐刺扎破手,一邊大叫一邊跑過來讓包扎。另有一個女同學被百刺毛蟲蜇過,差不多要哭了。我安慰她,號過脈看過舌苔,用野花根燒成的炭水給她細細地搽了三遍。她馬上笑了,說:“這藥真管用。”
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越是需要保密的事情越是容易走漏。就在一切順利的時候,麻煩事就來了。先是外祖母把我的藥箱沒收了,接著又是父親不無嚴厲的訓斥。他說:“胡鬧。這是亂來的嗎?”我心里的委屈太大了,但又覺得一時說不清。我只想對父親大聲說明:我已經是個醫生了。
最讓人難堪的是后來班主任找我談話了。她說:“咱們談談你當醫生的事吧……有這種志向是好的,但這要畢業以后,要經過專門的培養。你先把功課學好吧。” 就這樣,一位名醫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有刪改)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這就是‘中醫'”“咱家沒人接下他的手藝,真是……”這兩句話語分別表明媽媽對中醫的敬重,對名醫外祖父后繼無人的惋惜。
“我”用自制藥水先后治好自己被蜂蜇過的食指和被碰痛的腳,由此更堅定了“我”的行醫宏愿;如此敘述增強了情節的因果邏輯。
外祖母沒收了“我”的藥箱,父親對“我”不無嚴厲的訓斥,是因為他們擔心“我”的“胡鬧”行醫之舉可能給小伙伴們造成傷害。
小說結尾卒章顯志,委婉表達了主旨:對成人不能理解兒童的想法,乃至由此對給兒童造成壓抑與阻礙的社會現象的批判與反思。
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小說寫海邊名醫“由由奪”,先用對比手法,突出其醫術特別;再正面描寫他給“我”看病診斷的動作以及手部細節,突出其醫術精湛。
小說敘述“我”給同學看病時著意描寫了同學的神情細節,諸如“膽怯地問”“張大了嘴巴看著我”等,側面表現了同學對“我”的崇敬。
小說以通俗平實、質樸自然的語言來寫人敘事,將孩子間的融洽情誼和成人社會中的現實理性巧妙對照,構成情節反轉,給讀者以雋永的回味。
小說把“我”“談論秘密”以及“行醫”生涯的場景安排在林子里,描述同學“二九”的質疑,“黑漢腿”等人讓“我”上藥等細節,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
8.小說中畫波浪線語句能否刪去?為什么?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 分)
9.小說以“我”這個兒童的視角敘述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6 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一)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膚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節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有刪改)
(二)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節選自《莊子·逍遙游》,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何不樹之A于無何有之鄉B廣莫之野C彷徨乎D無為E其側F逍遙乎G寢臥其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屬,文中意為綴輯,撰寫。與《赤壁賦》中“舉酒屬客”的“屬”含義不同。
B.獨,意為難道,表示反問語氣。與文段二“子獨不見貍狌乎”中“獨”含義相同。
C.貽,在文中意為贈送。與《師說》“作《師說》以貽之”中“貽”含義相同。
D.舉,文中之意為舉起。與《六國論》中“舉以予人”中“舉”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莊子為文恣肆,善于駁難。他擅長寫文章,并攻擊和駁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博學之士,也難免會受到他的指斥。
B.莊子淡泊名利,不愿為官。楚威王聽說莊周很有才能,便派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請他做宰相。莊周以“犧牛”為喻,表明自己不愿為官。
C.在莊子看來,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無所用處的大葫蘆,莊子認為可制成腰舟縛系于腰間作濟渡之用。
D.莊子追求絕對自由。他否定大鵬,認為大鵬有所憑借,否定大樗,認為其無所可用等,都體現了其對逍遙境界的追求。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人不顧。
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借與惠子討論大瓠之種與樗樹是否有用,想說明什么道理?(3分)
古代詩歌閱讀(共2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南浦·旅懷
魯逸仲①
風悲畫角②,聽單于、三弄落譙門③。投宿骎骎征騎,飛雪滿孤村。酒市漸闌燈火,正敲窗、亂葉舞紛紛。送數聲驚雁,乍離煙水,嘹唳④度寒云。
好在半朧淡月,到如今、無處不銷魂。故國梅花歸夢⑤,愁損綠羅裙。為問暗香閑艷,也相思、萬點付啼痕。算翠屏應是,兩眉余恨倚黃昏。
【注】①魯逸仲:元祐年間隱士,自號“滍皋漁父”。②畫角:涂有彩繪的軍中樂器,其聲音哀厲高亢。③單于:曲調名。譙門:城門上用于遠望的高樓。④嘹唳:大雁凄涼激越的叫聲。⑤梅花歸夢:隋朝趙師雄在羅浮山的梅花樹下,夢見與梅花仙女、綠衣童子一起開樽按舞,等到天亮以后,發現不過是夢一場,徒留惆悵。后指引發思歸之夢。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上片通過聽覺和視覺構成“畫角譙門”“飛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驚雁”等具有特色的畫面。
B.首句“風悲”刻畫風聲極為傳神,又以“三弄”“落”體現了樂聲回旋之態,盡顯用字遣詞琢句之妙。
C.“故國”,即故園,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故國”意思相同。
D.下片一筆宕開,由景入情,從上片雪夜聞雁寫到半朧淡月,詞人夢思故園,想念親人,愁緒滿懷。
16.薛礪若《宋詞通論》認為“(魯逸仲詞)尤以《南浦》一詞為最婉約蘊藉”。請結合本詞下片分析該詞是如何體現“婉約蘊藉”的特點的。(6分)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地空缺部分。
(1)我們常說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綢繆,在《老子四章》里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釋了顏淵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強調一旦做到這一點,就能達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3)從孔子說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后,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古代文人常會借江水抒發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如李白的“ , ”。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規范是漢字的常規屬性,這是由漢字作為書面交際工具的性質決定的。①無論是歷時的古今傳承,②還是共時的互為交流,③共同認可且不影響接受是漢字的必備條件,④而要達到這一條件,⑤才必須規范。
整字優先原則主要是指整字、構件和筆畫三級形體成分中優先考慮整字形體,即保證整字形體的方形布局、結構清晰、美觀穩定。例如,現代漢字有豎彎鉤的構件位于左右結構字形的左側時,如果它的豎彎鉤是在左側構件的右部或中部的話,豎彎鉤變為豎鉤,如“元-頑”“宛-剜”“元-刓”“北-邶”“兒-郳”“光-輝”“此-雌”“競-競”“屯-邨”。如果它的豎彎鉤________A________。如“包-刨”“倉-創”“倉-戧”“倉-鸧”。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________B________。上述字例中豎彎鉤變為豎鉤就是為了保持合體字整字的結構清晰。如果左旁右部和中部豎彎鉤不變,則必然與右旁構件的筆畫形成交合。而左部豎彎鉤由于有足夠的空間,不會形成交合,所以沒必要變化。構件在上下結構字形中及作為左右結構字形的右部構件時,不存在這種問題,也不必變化。同一構件的筆畫變化還有捺畫變點畫,在左右結構的字形中,左旁捺畫變為點畫,如“木-棟”“禾-種”“米-粉”“火-炮”“耒-耘”“矢-矮”等,這一變化同樣是由整字優先原則中保持合體字整字的結構清晰造成的。
總之,現代漢字的構形和書寫是有嚴密規律的,這些規律隱含著更深層次的邏輯,用通俗的話說就是( ),皆有道理,所以________C________。
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中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19.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要求語言準確貼切,語意完整連貫,不超過20字。(6分)
20.下列句子中的“什么”與文中標點的“什么”,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我敢說,經過上百年的塵霧煙熏,已經分辨不出是什么顏色了。
B.他大聲說:“沒有什么能把我打垮!”
C.“您說什么,我聽不見。”她叫起來,細瞇眼睛,眉頭皺得更緊了。
D.“你有什么可抱怨的,”烏爾蘇拉對丈夫說,“有發瘋的父母就有發瘋的兒女。”
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俗語,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B.冰炭不言,冷熱自明
C.無規矩不成方圓 D.依葫蘆畫瓢
22.興華小學邀請你給學生講解現代漢語漢字構件變化。請閱讀下面的信息,借鑒上述材料對豎彎鉤的解說,擬出講解要點。要求:分析準確、語言簡潔。(4分)
現代漢字有些部首在獨用時形體不同,而在構字時形體相同,如“月”與“肉”都作“月”,常用字如下:
情況 舉例
左右結構 朔、朗、期、朝
左右結構 肝、膽、脾、肺、腸、肚、胳、膊、膀、胱、腿
上下結構 背、胃、盲、育、臂
示例:在左右結構字形中,“月”在右側,“月”不變。
四、寫作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千里馬若不長鳴,就不會引起伯樂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薦,就不會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薦自己。
可是,《老子》中卻寫道:“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教導人要自律克己,謙虛謹慎。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安岳中學高2023級第三期半期考試
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 D (A項,“只要……就”是錯誤的。由原文“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展線索”可知,“只要……就”說法過于絕對。
B項,“如果……那么”無中生有。 原文只說“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并未說其被吸收的原因。
C項,“都講‘合而不同’,都講和則生萬物”是錯誤的。由原文“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和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可知,“和而不同”是孔子的觀點,屬于儒家,道家講和則生萬物。)
2. B (B項,“運用反問”是錯誤的。應該是運用設問。)
3. C (C項,“忠良的氣質與風度”與“院士的氣質與風度”只能是指不同類型的人,不能說是相反的,因此不屬于儒道兩家“處處相反”的依據。)
4.①材料一:側重于論述儒道兩家在人生觀、氣象上的對立互補關系;
②材料二:側重于論述儒道佛包容互補奠定國學根基
③材料三:側重于論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追求 (1點2分,答對3點得6分)
5. ①癡心于“致君堯舜上”的“詩圣”杜甫,其詩歌處處體現民本思想,在沉郁頓挫的語調中飽含憂患意識,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證;
②“詩成笑傲凌滄洲”的“詩仙”李白,不僅在皇帝面前無拘無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著狂放浪漫的個性 (1點2分,答對2點得4分)
D (D.“對成人不能理解兒童的想法,乃至由此對給兒童造成壓抑與阻礙的社會現象的批判與反思”錯誤,對小說主旨的分析不準確,從小說文本整體語境看,并非表達對成人世界壓抑乃至阻礙或扼殺孩子天性的社會現象的批判與反思。這篇小說整體上呈現出鮮明的兒童色彩,故事情節飽含童真童趣,充滿溫情與愛意,展現了兒童純真質樸的天性,表達對生命本真天性的贊揚,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崇。)
7. B (B.“側面表現了同學對‘我’的崇敬”錯誤,從小說語境看,應是起到渲染童真、童趣的氛圍的作用,突出“我”對成為名醫的強烈憧憬。)
8.(1)不可刪去。
(2)理由:①這句話是“我”答復同學們“會治嗎”這一質疑的回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刪去了,不能照應“搖頭又點頭”。②這段文字的內容為下文敘述“我”背著藥箱到樹林深處給同學看病上藥等場景做了充分鋪墊。刪去了,使情節發展因果邏輯出現漏洞而顯得生硬、突兀。(表明態度1分,理由答對1點1分,答對2點得3分)
9.(1)小說以“我”,即一個兒童的視角,來敘述童年“名醫”夢想的成因、林中行醫場景、夢想破滅等經歷,充滿童真童趣,真實親切。
(2)小說以年幼孩子的視角來觀察和表現世界,其語言、結構和情節都與孩子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特點相一致,因此具有鮮明的兒童色彩。
(3)小說通過孩子的自述,表達了對生命本真天性的贊頌,對人間溫情的珍重,對優秀傳統文化(如“中醫”)的推崇。(1點2分,答對3點得6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BCF(譯為“為什么不把它栽種在什么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或空曠遼闊的曠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游自得地躺臥于樹下”。“無何有之鄉”和“廣漠之野”是并列短語,中間要斷開,“彷徨乎無為其側”與“逍遙乎寢臥其下”是對稱結構,二者中間應斷開。)
11.D(D項“其堅不能自舉”,“舉”意為支撐)
D(D項,“否定大鵬有所憑借”錯誤,莊子在《莊子 逍遙游》一文中明確指出大鵬也需要借助風的力量,并未否定大鵬。也未否定“大樗”。)
13.(1)我寧愿在淺而小的水溝里自由愉快地游戲,也不愿被國君束縛,我終身不做官,來使自己的心志愉悅。(“寧”,寧愿。“為……所……”,表被動。“羈”,束縛。“快”,使……愉悅。)(4個采分點各1分)
(2)它的主干臃腫,不符合用來取直的繩墨,它的細枝彎彎曲曲,也不符合圓規和方矩,生長在道路旁,木工都不看它。(“大本”,這里指樹的主干。“中”,符合。“涂”,通“途”,道路。“顧”,看。)(4個采分點各1分)
14.莊子認為,大有大的用處,但是一般人只能明白小的用處,并且以用小的方式來用大,因而困苦,無法逍遙。(3分)
15.C(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故國是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
16.①借景抒情。“好在”句中朦朧的半痕淡月令詞人情由景生,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借以抒發與親人分別的傷痛之感。
②用典。“梅花歸夢”是用了趙師雄夢見梅花化為美人的典故,抒發詞人思歸之情。
③虛實結合(對寫)。詞人寫思鄉之情,并不直接寫對親人的思念,而是從對方落筆,寫親人思念自己。(1點2分,答對3點得6分)
17.(1)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2)克己復禮為仁 天下歸仁焉
(3)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18.③;不影響接受且共同認可是漢字的必備條件
⑤;就必須規范
(每處2分,標出序號1分,修改正確1分。第③處,按照事理邏輯,“共同認可”是指大家都認為可行、都持肯定態度,前提是“不影響接受”,所以“不影響接受”要放到“共同認可”的前面。第⑤處,前一句說的是“而要達到這一條件”,即“如果要達到這一條件”,由此可知④⑤處應該是表假設關系的復句,第⑤處關聯詞“才”應改為“就”。)
19.A:是在左側構件的左側,豎彎鉤不變
B:這是由筆畫與構件形成的整字優先原則決定的
C:漢字必須規范使用 (共6分。每句2分。)
20. C(文中“什么”用于問句中,表示疑問。)
A項選自《大衛·科波菲爾(節選)》,“什么”用在名詞前,表示不知,虛指某一種顏色;
B項選自《老人與海(節選)》,“什么”為泛指,表示所屬范圍之內沒有例外;
C項選自《復活(節選)》,“什么”用于問句中,表示疑問。
D項選自《百年孤獨(節選)》,“什么”用在動詞后,在句中表示否定,意為“沒有東西可抱怨”。
21.C(“無規矩不成方圓”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標準,合乎文中“規律”“道理”“規范”等表述。)
A項“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強調范圍不論大小,都必須有自身的法規,才能有所遵循,側重于遵守法規;
B項“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比喻內心的誠意不用刻意地表白,表現在行動上;
D項“依葫蘆畫瓢”比喻刻板地照著做,沒有創新。
22. ①在左右結構字形中,“肉”在左側,“肉”變為“月”;
②在上下結構字形中,“肉”在下面,“肉”變為“月”。
(共4分。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給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一是要敢于展示和推薦自己,一是要自律克己,謙虛謹慎。兩種觀點都蘊含著處世哲學和生活智慧,都言之成理,沒有正誤之分。構思立意時最好將二者結合起來辯證思考:何時應當大膽展示,何時應當謙虛克己。
【參考譯文】
(一)
莊子是蒙地人,名周。莊周曾經擔任過蒙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他的學向無所不包,然而他學問的根本屬于老子的學說。所以他的著作有十多萬字,大致都是寓言。他寫作《漁父》《盜跖》《胠篋》,來毀謗孔子等人,來闡明老子的學說。《畏累虛》《亢桑子》一類,都是虛構的,沒有實事。但是莊子善于行文寫作,分析詞句,鋪張的敘述和牽強的推論,用來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人,也無法避免受到他的攻擊。他的言辭恣肆放縱,無所顧忌,隨心所欲,所以那些王公大人都不能器重他。
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請他,答應讓他出任楚國的宰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者說:“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高位。您難道沒見過那些用于郊祭的牛嗎?喂養它好幾年,給它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送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那個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寧愿在淺而小的水溝里自由愉快地游戲,也不愿被國君束縛,我終身不做官,來使自己的心志愉悅。”
(二)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種子,我將它種植,長成的葫蘆能容納五石的東西。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自己的容量。把它剖開做瓢,卻因寬大而沒有客得下它的東西。這個葫蘆并非不夠寬大,我認為它沒有什么用處而砸破了它。”莊子說:“你確實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不善于發揮事物的大的功用……如今你有能容納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么不用繩結綴把它制成腰舟,縛在身上,浮游于江湖之上,卻擔憂葫蘆太大無處可容呢?看來先生還存有不通達的見識啊!”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叫它‘樗’。它的主干臃腫,不符合用來取直的繩墨,它的細枝彎彎曲曲,也不符合圓規和方矩,生長在路旁,木工都不看它。現今你的言論,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鄙棄它。”莊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它們低著身子匍匐于地,來等待出來游戲的小動物;它們東跳西躍,不避高低,不曾想到落入獵人設下的機關,死在獵網之中。再看那牦牛,龐大的身體就像垂落天邊的云,它可以說足夠大了,卻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一棵大樹,卻擔憂它沒有用處,為什么不把它栽種在什么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或空曠遼闊的曠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游自得地躺臥于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而夭折,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它看似沒有可用之處,哪里會有什么困苦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克什克腾旗| 巨鹿县| 宣武区| 辛集市| 桃源县| 乳源| 托克托县| 诸暨市| 海城市| 宁波市| 新绛县| 兰坪| 宾川县| 道孚县| 嘉祥县| 望江县| 南华县| 凤阳县| 板桥市| 邳州市| 贵州省| 太谷县| 虞城县| 灵武市| 马边| 台州市| 新安县| 株洲县| 荔浦县| 潜江市| 乐至县| 始兴县| 府谷县| 资源县| 谷城县| 大同县| 新化县| 杂多县| 永泰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