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語文第四單元提升卷建議用時:120分鐘,滿分:120分一、積累與運用(24分)學校準備開展以“走進小說天地”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積極參與。(2024-2025·貴州省遵義市·九上期末改編)1.下面是同學們在開展“小說閱讀探究”專題活動后形成的一段文字。閱讀這段文字,完成問題。 單就九年級語文教材上下冊安排的三個單元的小說看:小說的作者涉及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家,他們或喜或悲,在各自生活不同的時代,廣袤的區域,用如椽的大筆描繪光怪陸離的社會,形形色色的人:中年閏土麻木、木訥和惘然;于勒的悲劇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根深dì固的金錢關系;警官奧楚蔑洛夫看似荒唐的斷案行徑,透露著俄國沙皇統治下的黑暗……給文中加點的漢字注音或根據文中注音寫出漢字。(2分)惘 然 根深dì 固(2024-2025·吉林省吉林市·九上期末改編)2.同學們根據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內容擬寫了一副對聯,請根據下聯選擇合適的上聯是( )(2分)上聯: 下聯:嘆社會金錢無情A.贊小康夜尋鴨群 B.惜故鄉瘡痍滿目 C.悲世間冷漠人心 D.傷閏土愚昧麻木(2024-2025·安徽省宿州市·九上期中)3.如果你是本次活動的負責人,請仿照下面的活動形式再設計兩項活動。(2分)A.競猜歌詞,走進小說世界B. C. (2024-2025·安徽省宿州市·九上期中)4.同學們對于怎樣閱讀小說展開了討論,請你完成下列題目。(4分)甲:我認為閱讀小說,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題材的特點。我國早期的長篇小說,無論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是《西游記》,都是從國家政治、社會批判的角度來立意構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個人情感世界。乙:閱讀小說也需要了解它們的藝術手法。比如一般采用單線結構,在情節上善于設置懸念,在矛盾沖突中推進情節等……丙:大家可別忘了分析人物形象。長篇小說中許多人物有著各自的特點,個性十分鮮明。丁: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體會語言的風格。小說的人物語言俚俗而又生動,敘事描寫多是白描式的,簡潔洗練,極富表現力。(1)甲同學的發言中畫線句子有語病,請你修改。(1分)(2)乙同學的發言中有一處標點使用有誤,請提出修改意見。(1分)(3)請你根據丙、丁兩位同學的發言,總結兩條閱讀小說的方法。(2分)(2024-2025·安徽省宿州市·九上期中)5.下圖是“初中生閱讀小說困難原因”調查問卷的結論。請結合你的閱讀經驗,針對下圖中標示的原因提出兩條合理建議。(2分)(2024-2025·重慶市奉節縣·九上期末)6.下面是班級舉行的閱讀分享會,請完成下列任務。(12分)(1)選“腰封”。結合已有閱讀經驗,你認為最適合作為《水滸傳》腰封的一項是( )(2分)提示:腰封也稱“書腰紙”,是包裹在圖書封面中部的一條紙帶。其上可印與該圖書相關的宣傳、推介性文字。A.扶危濟困,維護正氣,替天行大道;快意恩仇,共赴憂患,情義比天高。B.如若不曾有過希望,失望便也不會那么徹底。即便是燃盡希望的絕望,也曾有過熱血、毅力和夢想。C.為救蒼生負重擔,矢志銘心金不換,跋山涉水修正果,縱使千險萬灘又有何難。D.數代人的共同記憶,以悲憫的情懷述說“生育”背后的悲與喜、愛與痛、悔恨與收獲。(2)明身份。八年級的小奉同學是武松的迷弟,但他不明白武松“武都頭”和“行者”兩個稱號的由來,請你結合原著簡單給他講講。(4分)“武都頭”由來: 。“行者”由來: 。(3)探情節。小奉讀到“武松開始一棒沒打中老虎,反而折了哨棒”一段,不明白作者如此設置情節有何妙處,請給他談談你的理解。(3分)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4)話人物。金圣嘆曾經說過:“《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位好漢(武松除外),結合他的人生軌跡或英雄事跡,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100字以內)(3分)二、閱讀與賞析(46分)(2024-2025·重慶市江北區·九上期末)(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15分)賣騾記孫奎建①灶膛里的火在騾子的眼里閃著光。②老羅和老伴兒坐到半夜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③眼見公路由遠而近,由窄變寬,越修越長。因為拆遷,這里的村民陸續被安置到大山后面的平原地帶。原本靠騾子上山下山馱運中草藥的活兒怕是干不長了。交通好了,車輛在逐日增加。老羅常常獨自坐在公路邊上,一邊抽煙一邊數著過往的車輛。騾子在一旁悠閑地吃著燕麥草。④老羅勤懇能干,村民常開玩笑說:“老羅比老騾還賣力呢!”⑤這里的山多,能開墾的土地有限,可是為了騾子,老羅硬是用鎬頭開出一片地,專門種植燕麥草,給騾子儲備好口糧。⑥鄰居喊:“老羅,你家老騾也快退休了,打算賣掉嗎?”⑦老羅不舍。⑧十多年了,騾子風雨無阻,每天上山下山出了不少力。老羅心疼騾子,有時上山放騾,手里牽著韁繩,寧可步行也從來不騎。⑨如今,公路上機器轟鳴,車輛日夜都在奔忙。據說這里還要建大工廠。老羅一個勁兒抽煙,想到騾子用不上了,有些心急。不大的小山村沒剩幾戶人家了,都陸續搬走了。老羅還沒有動身,就想給騾子安置一個地方才了卻他一個心愿。老羅不想草草把騾子轉賣一走了之。⑩“老羅,我家那兩頭牛都賣到鎮上肉聯廠了,你家老騾也賣了算了,你這個歲數沒法經管了!” 有些村民賣掉自家的牲口,老羅覺得不妥。他白天放騾子到山上吃青草,透透氣,晚上把騾子牽回老宅院里。雖然新居已落成,可是老羅考慮到騾子吃草方便,還是沒有搬過去住。 附近施工隊的一個工人說:“老羅的大騾子挺壯實,能馱貨,往山上運工具一定是把好手啊!我們出錢買它了。”起初,老羅有些猶豫,怕累壞了騾子。施工隊的工人卻說:“老騾在我們手里保證比你家喂得好,一天就兩個小時活兒,不會累,輕閑!” 最后,老羅還是心動了,把騾子轉賣給了施工隊。老羅沒有馬上離開老宅院,每天早晨他要看著騾子馱的是什么,馱了多少,才放心。不久,老羅一臉滿足回到縣城姑娘家。一家人都為騾子找到一個新家而高興,老羅因為高興還喝了一杯酒。 沒有騾子放了,沒有鳥兒叫了,室內還不能抽煙,老羅確實不習慣在姑娘家居住。老羅習慣晚飯后到樓下遛彎兒。一天,一位與老羅年齡相仿的老頭兒正在樓下看手機,招呼老羅:“快來看,你的騾子有這么大個兒嗎?真了不起呀!” 老羅在手機上看到,一頭騾子正在用繩索拖拽一群人,眼神充滿了神氣,好像是在救援。從畫面上看到,有人受傷了,騾子的一條腿不能動了。老羅搶過手機,仔細看了又看,大聲喊:“是我的老騾!” 老羅一口氣跑到火車站,他決定返回山里去找騾子,他不放心。在火車上躺了一夜,老羅又走了十幾里山路,終于找到施工隊。知道了老羅的來意,工人們都聚過來,七嘴八舌說起來。 “老羅,你家老騾真是英雄,把我們班七個工人從山溝里拉上來!” “隊長挨訓了,已經把老騾賣給了一個收購中藥材的小商販了!” “老羅,你還惦記你家老騾呢?” 老羅得知騾子已被轉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幾經周折,老羅還是沒能打聽到那個收購中藥材小商販的準確住處。 老羅蹲在路邊抽煙。老羅本以為給騾子找到了一個好去處,糾結半年的心總算平復下來,可是突遇這樣的變故,老羅的心情變得很糟。 老羅看到鄰居走過來,鄰居手里還拎著黑色塑料袋。鄰居說,他去買騾肉了。老羅忽然看到鄰居手中握著帶銅鈴的籠套,不由大驚,一把奪過那籠套問:“啊?我的老騾啊!誰殺了我的老騾呀?” 只聽鄰居說了個粗略的地址,老羅便急著去尋找騾子。他倒了三班車,翻了兩座山,最終在一個小鎮上見到了自己的騾子。此時,騾子正被一群游客圍著拍照,頭上、脖子上系著五彩綢帶,騾子在眾人簇擁下愈發神氣。老羅見了這一幕,終于放下心來,不自覺咧嘴笑了,雙手不停揉搓著頭皮。 騾子的左前腿受傷了,不能再馱重物了,現在這樣也挺好的。老羅用手摸著騾子的傷腿,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騾子認出老羅,打著響鼻,用脖子不停蹭著老羅的大腿,既是親熱,也是炫耀。老羅用手掰開騾子的嘴,老羅看到騾子的牙漬有些發黃,就對站在一旁的賣中藥的小商販說:“騾子要多吃燕麥草,少喂它黃豆粕。” 小商販說:“老羅,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老騾的,不會讓它馱重物了,每天就是站在那兒陪游客拍照!游客們可喜歡它了,你看它多神氣!” 老羅有百般不舍最后還得離開老騾,老羅沒回縣城姑娘家,回的是老宅。滿天星光下,醉酒的老羅在半夜里迷迷糊糊起床了,他看到院中樹下站著老騾,月光朦朧,老騾正在嚼著已經干枯的燕麥草。(選自《小說林》,有刪改。)7.賞析手法。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③段劃線句。(3分)老羅常常獨自坐在公路邊上,一邊抽煙一邊數著過往的車輛。8.鑒賞情節。本文在情節設置上有什么巧妙之處,請找出一種并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9.品析意象。小說中常有動物意象的加入,請從下列小說的動物意象中任選其一,分析與本文騾子意象在作用上的相似之處。(4分)《貓》(作者:鄭振鐸)第三只貓《孤獨之旅》(作者:曹文軒)鴨子10.分析主旨。魯迅曾言:“創作難,就是給人起一個稱號或諢名也不易。”本文主人公叫老羅,他養的騾子叫老騾,請你借助這個設定分析本文主旨。(4分)閱讀策略:小說人物的取名藝術是切入小說主旨的一個重要角度。相似名字的角色往往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在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中或將窺見主旨。(2024-2025·浙江省溫州市·九上期末)(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17分)孩子和魚叢棣①是個夏日午后,雨后初晴,山川田野被濯洗一新。②你和兩個小伙伴如出籠小鳥,伸展雙臂在野外忘情奔跑。你感覺自己跟那些迎面飛來的蜻蜓沒什么兩樣,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卻不會失去平衡。那年你六歲。③你們只是路過那兒。人影綽綽,笑語喧嘩,你們被吸引過去并轉瞬忘記了之前的計劃。一段不是很長很寬的水溝,連著魚塘,沒膝的水被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攪得異常渾濁,他們是在摸魚呢。你在旁邊觀察了一陣兒,發現人人都有收獲——多是些小草魚,是從魚塘那邊溯游過來的。他們的快樂感染了你,很快你也加入其中,短褲一下就濕了。你差不多是這幫孩子里邊個頭最小的。④你從沒摸過魚,也不得要領,但是混跡其中攪動著渾水,即便臟了衣褲,還是覺得很快樂。一同來的小伙伴也玩得很開心,很快都有所捕獲。他們在岸邊用泥巴筑起微縮的池塘,將逮到的小魚養在里面,還沖你招手。你聽見了他們的嘲笑聲,不過你并沒往心里去,別人教你如何摸魚你也不屑去聽,你只是很享受這種喧鬧。水溝里的水早已變成了黃泥湯,你有些累了,想上去歇息一會兒。【A】就在你靠近溝邊的剎那,隱約看見一道游弋的白光,擦著你的腿,那么真實。你本能地俯身用手抄去——不是逮,而是連帶著身前的泥水用小臂的力量撲上去的……⑤那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現在想想,應該有一斤多重吧。那是當天他們所見的最大的一條魚,你的小手甚至按服不了它。他們都叫它“魚王”。你和“魚王”很快被大伙兒圍攏,成為那個午后灼熱的焦點。當時你手足無措,腦袋暈暈的,感覺眼前的一切那么不真實,只能仰起一張小花臉一個勁兒地傻笑……⑥那條大魚被伙伴用草稈穿過魚鰓綁住,拎在手里沉甸甸的,那天下午你便一直拎著,走到哪兒都會招惹來一些探詢的目光。后來你嫌沉,就索性將已死的魚用一截柳枝穿起來,拖著走,像個打完勝仗回來的將軍。⑦到家時已近傍晚,父母上下打量著你,好像不認得你一樣。你知道,都是身上那套臟兮兮的衣褲惹的禍。一番責打在所難免,即便你將那份面目全非的“驚喜”拎給他們看,即便你一再申辯那條腥臭無比的死魚不是撿來的,即便你咬緊牙關堅稱自己沒有撒謊……⑧那個傍晚,你蹲在院門口,看余怒未消的父親處置你的“戰利品”。一把破菜刀在很費勁地剁著,聽也聽得出來,魚骨很硬很粗。在大人們的眼里那也是一條大魚啊!沒人相信這是一個六歲孩子逮到的。一群討厭的鴨子已等不及了,呱呱地叫著圍了過去。淚水又模糊了你的雙眼,天也一下子黑透了。⑨從此,你再沒摸過魚,這件事也被你封存在記憶里,像個秘密,不再提及。【B】只是你時常還會在夢里與一道游弋的白光遭遇。是那條魚,沒錯,還有那短暫的驚喜感如電流般貫穿全身,醒來卻是無盡的悵惘。⑩成年后,你還是會做這樣的夢,那道鱗光在你看來已初具“宿命”的形態。 后來你也曾笑著問過父母,在合家團圓的飯桌上,在談及小時候的種種趣事時,然而唯獨這件事大家都記不得了——父母已經很老了。這個話題很快被一帶而過,你覺得很委屈。印象中那是一條很大的魚,當時大家都質疑它的來歷,如今大家又忘記了它的存在,忽略了長久以來它在你心中所占據的位置…… 有一天,你帶六歲的兒子到郊外游玩。湖邊有垂釣的,每每有魚被釣上來兒子都會拍著巴掌叫嚷一陣兒。兒子的歡快深深感染了你,讓你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真是一樣一樣的啊!兒子問你釣過魚沒有,你笑著搖搖頭,你說:“爸爸摸過魚,而且摸到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魚。”兒子的刨根問底勾起了你講述的欲望,那尾鮮活的鯽魚又開始在你的心底翻騰起來。你講得細致入微。看得出,兒子已聽得入迷,最后他還撲閃著大眼睛一字一頓地說:“爸爸,你真了不起!”不知怎么,當時你的眼睛一下子就濕潤了。 臨走時,你將兒子討來的一條小魚放生了。【C】小魚先是在水邊轉了個圈,隨后一閃就不見了,讓你想起夢中那道倏忽而過的白光。你寧愿相信那是同一條魚,它穿越時空而來,如今又游向遼闊而未知的水域……(選自《百花園》2024年第9期)11.請以“魚”為線索,梳理“你”和“魚”的兩段經歷,完成以下情節示意圖。(3分)① ② ③ 12.作者把“魚”比作“一道游弋的白光”,并在文中反復出現,有何妙處?請聯系A、B、C三處,結合全文簡要品析。(4分)13.本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故事,有什么作用?請參考“思考小貼士”,結合小說內容具體分析。(4分)思考小貼士①“你”可以是誰?②若將“你”改為“我”或“他”,效果會有什么不同?14.若將小說題目“孩子和魚”改為“你和魚”,你是否贊同?請結合文章簡要闡述理由。(6分)(2024-2025·廣東省汕尾市·九上期末)(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14分)大 風莫 言①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陽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間沒有了界限,一切都不發聲,各種鳥兒貼著草梢飛,但不敢叫喚。我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回頭看爺爺,爺爺的臉,還是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河堤下的莊稼葉子忽然動起來了,但沒有聲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樣沒有聲音。很高很遠的地方似乎傳來了世上沒有的聲音,跟著這聲音而來的是天地之間變成紫色,還有撲鼻的干草氣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氣。②我回頭看爺爺,爺爺還是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③我的小心兒縮得很緊,不敢說話,靜靜地等待著。一只長長的螞蚱蹦到我的肚皮上,兩只五色的復眼仇視地瞪著我。一只拳頭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沒著。④“爺爺!”我驚叫一聲。⑤在我們的前方, 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頂天立地的圓柱,圓柱飛速旋轉著,向我們逼過來。 緊接著傳來沉悶如雷鳴的呼嚕聲。⑥“爺爺,那是什么 ”⑦ “風。”⑧爺爺淡淡地說:“使勁拉車吧,孩子。”說著,他彎下了腰。⑨我身體前傾,雙腳蹬地:把細繩拽得緊緊的。我們鉆進了風里。我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風托著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古兵,一齊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飛起來,紅翅膀的鯉魚像一道道閃電在空中飄。⑩“爺爺……”我拼命地喊著。喊出的聲音連我自己都沒聽到。肩頭的繩子還是緊緊地繃著,這使我意識到爺爺的存在。爺爺在我就不怕,我把身體盡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連接著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邊草墩。我覺得自己沒有體重,只要一松手,就會化成風消失掉。 爺爺讓我拉車,本來是象征性的事兒。那根拉車繩很細,它一下子崩斷了。我撲倒在堤上。風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雙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頭看爺爺和車子。車子還挺在河堤上,車子后邊是爺爺。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風把車上半干不濕的茅草揪出來,揚起來,小車在哆嗦。 我揪著野草向著爺爺跟前爬。我看到爺爺的雙腿開始顫抖了,汗水從他背上流下來。 “爺爺,把車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爺爺倒退了一步,小車猛然往后一沖,他的腳忙亂起來,連連倒退著。 “爺爺!”我驚叫著,急忙向前爬。小車倒推著爺爺從我面前滑過去。我靈機一動,聳身撲到小車上。借著這股勁,爺爺又把腰煞下去,雙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車梁上,激動地望著爺爺。爺爺的臉還是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 刮過去的是大風。風過后,天地間靜了一小會兒。 夕陽不動聲色地露出來,河里通紅通紅,像流動著冷冷的鐵水。莊稼慢慢地直腰。爺爺像一尊青銅塑像一樣保持著用力的姿勢。 我從車上跳下來,高呼著:“爺爺,風過去了。” 爺爺眼里突然盈出了淚水。他慢慢地放下車子, 費勁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著不能伸直了。 “爺爺, 你累了吧 ” “不累, 孩子。” “這風真大。” “唔。” 風把我們車上的草全卷走了,不,還有一棵草夾在車梁的榫縫里。我把那棵草舉著給爺爺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紅色還是綠色。 “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點懊喪地說。 “天黑了, 走吧。”爺爺說著, 彎腰推起了小車。 我舉著那棵草,跟著爺爺走了一會兒,就把它隨手扔在堤下淡黃色的暮色中了。(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文章,有刪改)15.莫言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的故事情節。(3分)16.小華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后,他覺得“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飛起來,紅翅膀的鯉魚像一道道閃電在空中飄”這一句作者寫得特別好,并摘錄下來。請你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幫他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17.小忠準備將《大風》一文發布到文學社新媒體平臺,在編輯內容時,想將畫橫線的部分刪去,他認為這幾句話重復出現,反而突顯了爺爺的木訥。你不認同他的觀點,請說明理由。(4分)18.如果遇到人生中“大風”應該怎么做 請你結合以下兩個鏈接材料談談看法。(4分)【鏈接材料一】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談,不一定能讓你們感興趣,但因為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所以還是講給你們聽,但愿能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發。古人云,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節選自莫言《不被大風吹倒》)【鏈接材料二】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里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 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 堅強了。(節選自曹文軒《孤獨之旅》)三、寫作(50分)(2024-2025·浙江省杭州市·九上期末)19.閱讀下面三則材料,任選一題完成寫作任務。材料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材料二: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材料三: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那驚醒他的/是他自己對于黎明的/過于殷切的想望。——《吹號者》(1)請根據你對其中一則材料的理解,結合自身的經歷,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2)請根據你對其中一則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觀點明確,有理有據。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與解析一、積累與運用(24分)學校準備開展以“走進小說天地”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積極參與。(2024-2025·貴州省遵義市·九上期末改編)1.下面是同學們在開展“小說閱讀探究”專題活動后形成的一段文字。閱讀這段文字,完成問題。 單就九年級語文教材上下冊安排的三個單元的小說看:小說的作者涉及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家,他們或喜或悲,在各自生活不同的時代,廣袤的區域,用如椽的大筆描繪光怪陸離的社會,形形色色的人:中年閏土麻木、木訥和惘然;于勒的悲劇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根深dì固的金錢關系;警官奧楚蔑洛夫看似荒唐的斷案行徑,透露著俄國沙皇統治下的黑暗……給文中加點的漢字注音或根據文中注音寫出漢字。(2分)惘 然 根深dì 固【答案】wǎng 蒂【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注意讀音、字形,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讀音及書寫。(2024-2025·吉林省吉林市·九上期末改編)2.同學們根據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內容擬寫了一副對聯,請根據下聯選擇合適的上聯是( )(2分)上聯: 下聯:嘆社會金錢無情A.贊小康夜尋鴨群 B.惜故鄉瘡痍滿目 C.悲世間冷漠人心 D.傷閏土愚昧麻木【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聯。據對聯上下聯結構相同、詞性相同、意思相關、字數相等的要求,選取與下聯詞性相同的詞語和結構相同的短語,上聯最后一個字應是仄聲,題干要求根據課文內容擬寫。“嘆社會”是動賓短語,“贊小康”傷閏土““悲世間”惜故鄉”都是動賓短語,都與課文內容有關,符合要求;“金錢無情”屬主謂短語,“夜尋鴨群”是動賓短語,且最后一個字是平聲,不符合;“愚昧麻木”是并列短語,不符合;“冷漠人心”是偏正短語,且最后一個字是平聲,不符合要求;“瘡痍滿目”是主謂短語,且最后一個字是平聲,符合要求。故選B。(2024-2025·安徽省宿州市·九上期中)3.如果你是本次活動的負責人,請仿照下面的活動形式再設計兩項活動。(2分)A.競猜歌詞,走進小說世界B. C. 【答案】示例:B.講述故事,暢談獨特感受 C.扮演人物,體味人生百味【解析】本題考查活動設計。解答時,要圍繞活動主題“走進小說天地”設計活動,要和示例的格式保持一致。(2024-2025·安徽省宿州市·九上期中)4.同學們對于怎樣閱讀小說展開了討論,請你完成下列題目。(4分)甲:我認為閱讀小說,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題材的特點。我國早期的長篇小說,無論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是《西游記》,都是從國家政治、社會批判的角度來立意構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個人情感世界。乙:閱讀小說也需要了解它們的藝術手法。比如一般采用單線結構,在情節上善于設置懸念,在矛盾沖突中推進情節等……丙:大家可別忘了分析人物形象。長篇小說中許多人物有著各自的特點,個性十分鮮明。丁: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體會語言的風格。小說的人物語言俚俗而又生動,敘事描寫多是白描式的,簡潔洗練,極富表現力。(1)甲同學的發言中畫線句子有語病,請你修改。(1分)(2)乙同學的發言中有一處標點使用有誤,請提出修改意見。(1分)(3)請你根據丙、丁兩位同學的發言,總結兩條閱讀小說的方法。(2分)【答案】(1)將“首先”或“最重要的是”刪去。(2)將省略號改為句號(或“把‘等”字刪去”)。(3)把握題材的特點;了解藝術手法;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語言風格。【解析】(1)本題考查修改病句。原句“我認為閱讀小說,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題材的特點”中,“首先”和“最重要”在語義上有所重復,都強調了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或優先級。在這個句子中,使用“最重要”已經足夠表達閱讀小說時需要把握題材特點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去掉“首先”或“最重要的是”,使句子更加簡潔明了。(2)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等”和省略號不能同時連用,可將省略號改為句號(或“把‘等”字刪去”)。(3)本題考查概括材料內容。結合“我認為閱讀小說,首先是要把握住題材的特點”“閱讀小說也需要了解它們的藝術手法”“大家可別忘了分析人物形象”“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體會語言的風格”提煉概括可得:把握題材的特點;了解藝術手法;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語言風格。(2024-2025·安徽省宿州市·九上期中)5.下圖是“初中生閱讀小說困難原因”調查問卷的結論。請結合你的閱讀經驗,針對下圖中標示的原因提出兩條合理建議。(2分)【答案】示例:①每天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堅持閱讀;②開展多種讀書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熱情;③推薦適合閱讀的篇目,抵制游戲誘惑。【解析】本題考查提建議。根據提供的“初中生閱讀小說困難原因”調查問卷的結論圖片以及圖片中的文字文本,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個主要的原因:沒有時間、沒有興趣、沉迷游戲以及不會選擇。接下來,我將針對這四個原因提出兩條合理建議,同時結合我的閱讀經驗進行闡述。建議一:針對“沒有時間”和“沉迷游戲”:鼓勵初中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與娛樂時間表,確保每天有固定的時間用于閱讀小說。建議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如午休前后、放學后等待家長的短暫時間等。教育學生認識到閱讀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時間觀念,學會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尋找閱讀的機會。防止沉迷游戲策略:家庭和學校應共同監督孩子的游戲時間,確保游戲不會過度干擾學習和閱讀。引導孩子了解游戲的利弊,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讓他們學會在游戲和閱讀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更多有趣的閱讀材料,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逐漸發現閱讀的樂趣,從而減少對游戲的依賴。建議二:針對“沒有興趣”和“不會選擇”:學校和圖書館可以舉辦小說閱讀推廣活動,如讀書分享會、作家講座等,以激發學生對小說的興趣。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小說和現代優秀小說,引導他們發現閱讀的魅力。鼓勵孩子與同學或家人分享閱讀心得,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選擇能力:教育學生如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閱讀水平選擇合適的小說。提供小說推薦清單或閱讀指南,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小說及其特點。引導學生學會從封面、目錄、簡介等方面判斷一本書是否適合自己閱讀。綜上所述,針對初中生閱讀小說困難的原因,我們可以從時間管理、防止沉迷游戲、激發閱讀興趣和提高選擇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建議,幫助初中生克服閱讀困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2024-2025·重慶市奉節縣·九上期末)6.下面是班級舉行的閱讀分享會,請完成下列任務。(12分)(1)選“腰封”。結合已有閱讀經驗,你認為最適合作為《水滸傳》腰封的一項是( )(2分)提示:腰封也稱“書腰紙”,是包裹在圖書封面中部的一條紙帶。其上可印與該圖書相關的宣傳、推介性文字。A.扶危濟困,維護正氣,替天行大道;快意恩仇,共赴憂患,情義比天高。B.如若不曾有過希望,失望便也不會那么徹底。即便是燃盡希望的絕望,也曾有過熱血、毅力和夢想。C.為救蒼生負重擔,矢志銘心金不換,跋山涉水修正果,縱使千險萬灘又有何難。D.數代人的共同記憶,以悲憫的情懷述說“生育”背后的悲與喜、愛與痛、悔恨與收獲。(2)明身份。八年級的小奉同學是武松的迷弟,但他不明白武松“武都頭”和“行者”兩個稱號的由來,請你結合原著簡單給他講講。(4分)“武都頭”由來: 。“行者”由來: 。(3)探情節。小奉讀到“武松開始一棒沒打中老虎,反而折了哨棒”一段,不明白作者如此設置情節有何妙處,請給他談談你的理解。(3分)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4)話人物。金圣嘆曾經說過:“《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位好漢(武松除外),結合他的人生軌跡或英雄事跡,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100字以內)(3分)【答案】(1)A(2)武都頭:因為打虎有功,陽谷知縣任命他為都頭。行者:血濺鴛鴦樓后,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或:行者)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3)①使情節一波三折,更有吸引力;②動作描寫,表現武松剛遇虎時的忙亂(或:神勇、力氣大);③引出下面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更加突出武松的神勇。(4)示例:我最感興趣的一位好漢是魯智深。他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林懲罰周通,火燒瓦罐寺鏟除強盜,嫉惡如仇,俠肝義膽。我從中學到了對待不良社會現象的態度,面對惡勢力,我們不能夠漠不關心,要敢于站出來。【解析】(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水滸傳》塑造了108個好漢,他們或俠肝義膽,嫉惡如仇;或粗中有細,豁達明理;或直爽率真,心思單純。他們因官逼而民反,為一個義字,他們齊聚梁山泊,演繹了一個個富有血性的傳奇故事。突出了“扶危濟困,維護正氣,替天行大道;快意恩仇,共赴憂患,情義比天高”的主題。故選A(2)本題考查小說人物綽號的由來。在小說中描述,武松因為打虎有功,陽谷知縣任命他為都頭,人稱“武都頭”;武松血濺鴛鴦樓后,遭官府緝捕,在張青夫婦幫助下,假扮成帶發修行的頭陀,人稱“行者”。(3)本題考查小說情節的巧妙安排。“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說寫文章最忌平鋪直敘,本題就是要我們分析文段的情節是怎樣“波瀾起伏”的。結合文段中對武松找虎過程的描寫來看,作者寫武松掄棒打老虎時,哨棒卻又打在枯樹上折了的動作,看出武松的力大無比;為下文重點寫武松赤手空拳,先腳后拳,打死老虎的情節做鋪墊。從情節發展來看,確實一波三折,扣人心弦。(4)本題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水滸傳》中人物眾多,可選擇你最熟悉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結合他的事跡,談談對你的啟示即可。二、閱讀與賞析(46分)(2024-2025·重慶市江北區·九上期末)(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15分)賣騾記孫奎建①灶膛里的火在騾子的眼里閃著光。②老羅和老伴兒坐到半夜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③眼見公路由遠而近,由窄變寬,越修越長。因為拆遷,這里的村民陸續被安置到大山后面的平原地帶。原本靠騾子上山下山馱運中草藥的活兒怕是干不長了。交通好了,車輛在逐日增加。老羅常常獨自坐在公路邊上,一邊抽煙一邊數著過往的車輛。騾子在一旁悠閑地吃著燕麥草。④老羅勤懇能干,村民常開玩笑說:“老羅比老騾還賣力呢!”⑤這里的山多,能開墾的土地有限,可是為了騾子,老羅硬是用鎬頭開出一片地,專門種植燕麥草,給騾子儲備好口糧。⑥鄰居喊:“老羅,你家老騾也快退休了,打算賣掉嗎?”⑦老羅不舍。⑧十多年了,騾子風雨無阻,每天上山下山出了不少力。老羅心疼騾子,有時上山放騾,手里牽著韁繩,寧可步行也從來不騎。⑨如今,公路上機器轟鳴,車輛日夜都在奔忙。據說這里還要建大工廠。老羅一個勁兒抽煙,想到騾子用不上了,有些心急。不大的小山村沒剩幾戶人家了,都陸續搬走了。老羅還沒有動身,就想給騾子安置一個地方才了卻他一個心愿。老羅不想草草把騾子轉賣一走了之。⑩“老羅,我家那兩頭牛都賣到鎮上肉聯廠了,你家老騾也賣了算了,你這個歲數沒法經管了!” 有些村民賣掉自家的牲口,老羅覺得不妥。他白天放騾子到山上吃青草,透透氣,晚上把騾子牽回老宅院里。雖然新居已落成,可是老羅考慮到騾子吃草方便,還是沒有搬過去住。 附近施工隊的一個工人說:“老羅的大騾子挺壯實,能馱貨,往山上運工具一定是把好手啊!我們出錢買它了。”起初,老羅有些猶豫,怕累壞了騾子。施工隊的工人卻說:“老騾在我們手里保證比你家喂得好,一天就兩個小時活兒,不會累,輕閑!” 最后,老羅還是心動了,把騾子轉賣給了施工隊。老羅沒有馬上離開老宅院,每天早晨他要看著騾子馱的是什么,馱了多少,才放心。不久,老羅一臉滿足回到縣城姑娘家。一家人都為騾子找到一個新家而高興,老羅因為高興還喝了一杯酒。 沒有騾子放了,沒有鳥兒叫了,室內還不能抽煙,老羅確實不習慣在姑娘家居住。老羅習慣晚飯后到樓下遛彎兒。一天,一位與老羅年齡相仿的老頭兒正在樓下看手機,招呼老羅:“快來看,你的騾子有這么大個兒嗎?真了不起呀!” 老羅在手機上看到,一頭騾子正在用繩索拖拽一群人,眼神充滿了神氣,好像是在救援。從畫面上看到,有人受傷了,騾子的一條腿不能動了。老羅搶過手機,仔細看了又看,大聲喊:“是我的老騾!” 老羅一口氣跑到火車站,他決定返回山里去找騾子,他不放心。在火車上躺了一夜,老羅又走了十幾里山路,終于找到施工隊。知道了老羅的來意,工人們都聚過來,七嘴八舌說起來。 “老羅,你家老騾真是英雄,把我們班七個工人從山溝里拉上來!” “隊長挨訓了,已經把老騾賣給了一個收購中藥材的小商販了!” “老羅,你還惦記你家老騾呢?” 老羅得知騾子已被轉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幾經周折,老羅還是沒能打聽到那個收購中藥材小商販的準確住處。 老羅蹲在路邊抽煙。老羅本以為給騾子找到了一個好去處,糾結半年的心總算平復下來,可是突遇這樣的變故,老羅的心情變得很糟。 老羅看到鄰居走過來,鄰居手里還拎著黑色塑料袋。鄰居說,他去買騾肉了。老羅忽然看到鄰居手中握著帶銅鈴的籠套,不由大驚,一把奪過那籠套問:“啊?我的老騾啊!誰殺了我的老騾呀?” 只聽鄰居說了個粗略的地址,老羅便急著去尋找騾子。他倒了三班車,翻了兩座山,最終在一個小鎮上見到了自己的騾子。此時,騾子正被一群游客圍著拍照,頭上、脖子上系著五彩綢帶,騾子在眾人簇擁下愈發神氣。老羅見了這一幕,終于放下心來,不自覺咧嘴笑了,雙手不停揉搓著頭皮。 騾子的左前腿受傷了,不能再馱重物了,現在這樣也挺好的。老羅用手摸著騾子的傷腿,禁不住流下了眼淚。騾子認出老羅,打著響鼻,用脖子不停蹭著老羅的大腿,既是親熱,也是炫耀。老羅用手掰開騾子的嘴,老羅看到騾子的牙漬有些發黃,就對站在一旁的賣中藥的小商販說:“騾子要多吃燕麥草,少喂它黃豆粕。” 小商販說:“老羅,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老騾的,不會讓它馱重物了,每天就是站在那兒陪游客拍照!游客們可喜歡它了,你看它多神氣!” 老羅有百般不舍最后還得離開老騾,老羅沒回縣城姑娘家,回的是老宅。滿天星光下,醉酒的老羅在半夜里迷迷糊糊起床了,他看到院中樹下站著老騾,月光朦朧,老騾正在嚼著已經干枯的燕麥草。(選自《小說林》,有刪改。)7.賞析手法。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③段劃線句。(3分)老羅常常獨自坐在公路邊上,一邊抽煙一邊數著過往的車輛。8.鑒賞情節。本文在情節設置上有什么巧妙之處,請找出一種并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9.品析意象。小說中常有動物意象的加入,請從下列小說的動物意象中任選其一,分析與本文騾子意象在作用上的相似之處。(4分)《貓》(作者:鄭振鐸)第三只貓《孤獨之旅》(作者:曹文軒)鴨子10.分析主旨。魯迅曾言:“創作難,就是給人起一個稱號或諢名也不易。”本文主人公叫老羅,他養的騾子叫老騾,請你借助這個設定分析本文主旨。(4分)閱讀策略:小說人物的取名藝術是切入小說主旨的一個重要角度。相似名字的角色往往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在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中或將窺見主旨。【答案】7.第③段劃線句通過動作描寫,生動地展現了老羅在面臨生活變化時的無奈、迷茫和對騾子未來命運的擔憂。8.本文情節設置上的巧妙之處在于懸念的設置。通過多次設置懸念,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并使得文章在結構上更加緊湊和連貫。9.本文中的騾子意象與《貓》中的第三只貓和《孤獨之旅》中的鴨子在作用上的相似之處在于:它們都是小說中的重要角色,與主人公有著密切的關系,并承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通過具體的情節和描寫,這些動物意象都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10.本文通過老羅和老騾的命名藝術,巧妙地傳達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的主旨。老羅和老騾的名字相互對照和呼應,暗示著他們之間的深厚情感和相互陪伴的歲月。通過這種取名方式,作者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懷念和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向往。【解析】7.本題考查賞析句子。從人物描寫的角度來看,第③段劃線句“老羅常常獨自坐在公路邊上,一邊抽煙一邊數著過往的車輛”運用了動作描寫的方法。這句話通過描繪老羅“獨自坐在公路邊上”“抽煙”和“數著過往的車輛”這些具體的動作,生動地刻畫出了老羅的形象。這些動作不僅展示了老羅在面臨山村拆遷、交通改善后的無奈和迷茫,還反映了他對騾子未來命運的擔憂和對生活變化的感慨。通過這樣細膩的動作描寫,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老羅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8.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情節設計。本文在情節設置上的巧妙之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懸念的設置。文章在敘述老羅賣騾子的過程中,多次設置懸念,如騾子在施工隊的表現、騾子的去向以及老羅尋找騾子的過程等。這些懸念不僅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讀者更加關注騾子的命運和老羅的情感變化。同時,懸念的設置也使得文章在結構上更加緊湊和連貫。9.本題考查理解文章意象的作用。本文中的騾子意象與《貓》中的第三只貓和《孤獨之旅》中的鴨子在作用上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小說中的重要角色,與主人公有著密切的關系,并承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騾子象征著老羅的勤勞、善良和對生活的執著;第三只貓則象征著弱小者的不幸和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鴨子則象征著成長過程中的孤獨與陪伴。這些動物意象都通過具體的情節和描寫,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10.本題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主人公叫老羅,他養的騾子叫老騾。從名字上來看,老羅和老騾之間形成了對照和呼應。他們都以“老”字命名,暗示著他們之間的深厚情感和相互陪伴的歲月。老羅的勤勞、善良和對生活的執著與老騾的忠誠、勇敢和任勞任怨形成了相互映襯的關系。通過這種取名藝術,作者巧妙地傳達了小說的主旨:即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同時,老羅和老騾的名字也寓意著一種傳承和堅守,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懷念和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向往。(2024-2025·浙江省溫州市·九上期末)(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17分)孩子和魚叢棣①是個夏日午后,雨后初晴,山川田野被濯洗一新。②你和兩個小伙伴如出籠小鳥,伸展雙臂在野外忘情奔跑。你感覺自己跟那些迎面飛來的蜻蜓沒什么兩樣,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卻不會失去平衡。那年你六歲。③你們只是路過那兒。人影綽綽,笑語喧嘩,你們被吸引過去并轉瞬忘記了之前的計劃。一段不是很長很寬的水溝,連著魚塘,沒膝的水被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攪得異常渾濁,他們是在摸魚呢。你在旁邊觀察了一陣兒,發現人人都有收獲——多是些小草魚,是從魚塘那邊溯游過來的。他們的快樂感染了你,很快你也加入其中,短褲一下就濕了。你差不多是這幫孩子里邊個頭最小的。④你從沒摸過魚,也不得要領,但是混跡其中攪動著渾水,即便臟了衣褲,還是覺得很快樂。一同來的小伙伴也玩得很開心,很快都有所捕獲。他們在岸邊用泥巴筑起微縮的池塘,將逮到的小魚養在里面,還沖你招手。你聽見了他們的嘲笑聲,不過你并沒往心里去,別人教你如何摸魚你也不屑去聽,你只是很享受這種喧鬧。水溝里的水早已變成了黃泥湯,你有些累了,想上去歇息一會兒。【A】就在你靠近溝邊的剎那,隱約看見一道游弋的白光,擦著你的腿,那么真實。你本能地俯身用手抄去——不是逮,而是連帶著身前的泥水用小臂的力量撲上去的……⑤那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現在想想,應該有一斤多重吧。那是當天他們所見的最大的一條魚,你的小手甚至按服不了它。他們都叫它“魚王”。你和“魚王”很快被大伙兒圍攏,成為那個午后灼熱的焦點。當時你手足無措,腦袋暈暈的,感覺眼前的一切那么不真實,只能仰起一張小花臉一個勁兒地傻笑……⑥那條大魚被伙伴用草稈穿過魚鰓綁住,拎在手里沉甸甸的,那天下午你便一直拎著,走到哪兒都會招惹來一些探詢的目光。后來你嫌沉,就索性將已死的魚用一截柳枝穿起來,拖著走,像個打完勝仗回來的將軍。⑦到家時已近傍晚,父母上下打量著你,好像不認得你一樣。你知道,都是身上那套臟兮兮的衣褲惹的禍。一番責打在所難免,即便你將那份面目全非的“驚喜”拎給他們看,即便你一再申辯那條腥臭無比的死魚不是撿來的,即便你咬緊牙關堅稱自己沒有撒謊……⑧那個傍晚,你蹲在院門口,看余怒未消的父親處置你的“戰利品”。一把破菜刀在很費勁地剁著,聽也聽得出來,魚骨很硬很粗。在大人們的眼里那也是一條大魚啊!沒人相信這是一個六歲孩子逮到的。一群討厭的鴨子已等不及了,呱呱地叫著圍了過去。淚水又模糊了你的雙眼,天也一下子黑透了。⑨從此,你再沒摸過魚,這件事也被你封存在記憶里,像個秘密,不再提及。【B】只是你時常還會在夢里與一道游弋的白光遭遇。是那條魚,沒錯,還有那短暫的驚喜感如電流般貫穿全身,醒來卻是無盡的悵惘。⑩成年后,你還是會做這樣的夢,那道鱗光在你看來已初具“宿命”的形態。 后來你也曾笑著問過父母,在合家團圓的飯桌上,在談及小時候的種種趣事時,然而唯獨這件事大家都記不得了——父母已經很老了。這個話題很快被一帶而過,你覺得很委屈。印象中那是一條很大的魚,當時大家都質疑它的來歷,如今大家又忘記了它的存在,忽略了長久以來它在你心中所占據的位置…… 有一天,你帶六歲的兒子到郊外游玩。湖邊有垂釣的,每每有魚被釣上來兒子都會拍著巴掌叫嚷一陣兒。兒子的歡快深深感染了你,讓你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真是一樣一樣的啊!兒子問你釣過魚沒有,你笑著搖搖頭,你說:“爸爸摸過魚,而且摸到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魚。”兒子的刨根問底勾起了你講述的欲望,那尾鮮活的鯽魚又開始在你的心底翻騰起來。你講得細致入微。看得出,兒子已聽得入迷,最后他還撲閃著大眼睛一字一頓地說:“爸爸,你真了不起!”不知怎么,當時你的眼睛一下子就濕潤了。 臨走時,你將兒子討來的一條小魚放生了。【C】小魚先是在水邊轉了個圈,隨后一閃就不見了,讓你想起夢中那道倏忽而過的白光。你寧愿相信那是同一條魚,它穿越時空而來,如今又游向遼闊而未知的水域……(選自《百花園》2024年第9期)11.請以“魚”為線索,梳理“你”和“魚”的兩段經歷,完成以下情節示意圖。(3分)① ② ③ 12.作者把“魚”比作“一道游弋的白光”,并在文中反復出現,有何妙處?請聯系A、B、C三處,結合全文簡要品析。(4分)13.本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故事,有什么作用?請參考“思考小貼士”,結合小說內容具體分析。(4分)思考小貼士①“你”可以是誰?②若將“你”改為“我”或“他”,效果會有什么不同?14.若將小說題目“孩子和魚”改為“你和魚”,你是否贊同?請結合文章簡要闡述理由。(6分)【答案】11.①“你”把“魚王”當作“驚喜”拎給父母看,得到父母的一番責打。②“你”把這條魚封存在記憶里,時刻在夢中與它遭遇。③“你”細致地講述摸“魚王”的故事,得到兒子的真誠褒獎。12.作者把“魚”比作“一道游弋的白光”,既符合魚在水中快速游動的視覺特征,又為文章增添了一種隱秘和靈動的美感。這一比喻在文中反復出現,貫穿全文,從童年摸到“魚王”時的驚喜與成就,到后來被父母否定后的懷念與惆悵,再到成年后被兒子撫慰后的釋然與放下,這道象征著“童年純真”和“成長困惑”的“白光”成為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始終伴隨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連接著主人公的過去與現在。13.“你”是故事主人公,也是讀故事的每一個人。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故事,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增強代入感和真實感;也更好地傳達作者的創作意圖: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類似的故事,純真、勇氣、自信等美好品質遭到他人的質疑;同時也傳達作者的美好祝福,希望每個人都能與過去和解,與未來相擁。14.示例:不贊同。在第一段“你”和“魚”有關的經歷中,作為“孩子”的“你”,摸到“魚王”——這份象征著童真的勇氣、自信卻被父母質疑、否定與剝奪,成為“你”成長路上的心靈困境。在第二段故事中,兒子以“孩子”的認真傾聽、真摯撫慰,治愈了“你”童年的傷痛,溫暖了“你”心中的“孩子”。原題直接點明了小說的兩個核心元素——孩子和魚,孩子代表純真、探索與成長,而魚則象征著生命中的驚喜、困境與挑戰,二者結合,共同構成了小說主題:每個孩子、每段童年都應該被信任,被溫柔以待。所以,原題“孩子與魚”更合適。【解析】1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梳理。結合“你的小手甚至按服不了它。他們都叫它‘魚王’。你和‘魚王’很快被大伙兒圍攏,成為那個午后灼熱的焦點”“到家時已近傍晚,父母上下打量著你,好像不認得你一樣。你知道,都是身上那套臟兮兮的衣褲惹的禍。一番責打在所難免”,①概括為:“你”把“魚王”當作“驚喜”拎給父母看,得到父母的一番責打。結合“從此,你再沒摸過魚,這件事也被你封存在記憶里,像個秘密,不再提及。只是你時常還會在夢里與一道游弋的白光遭遇。是那條魚,沒錯,還有那短暫的驚喜感如電流般貫穿全身,醒來卻是無盡的悵惘”,②概括為:“你”把這條魚封存在記憶里,時刻在夢中與它遭遇。結合“兒子的刨根問底勾起了你講述的欲望,那尾鮮活的鯽魚又開始在你的心底翻騰起來。你講得細致入微。看得出,兒子已聽得入迷,最后他還撲閃著大眼睛一字一頓地說:‘爸爸,你真了不起!’不知怎么,當時你的眼睛一下子就濕潤了”,③概括為:“你”細致地講述摸“魚王”的故事,得到兒子的真誠褒獎。1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分析。結合“就在你靠近溝邊的剎那,隱約看見一道游弋的白光,擦著你的腿,那么真實”“是你時常還會在夢里與一道游弋的白光遭遇”“小魚先是在水邊轉了個圈,隨后一閃就不見了,讓你想起夢中那道倏忽而過的白光”分析,作者將“魚”比作“一道游弋的白光”,并在文中反復出現,這種比喻和重復使用的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象征意義和情感深度。它象征著“你”對那條大魚的記憶,是“你”心中的秘密和美好回憶。種比喻和重復使用,加深了讀者對“你”內心世界的理解,讓讀者感受到“你”對那條大魚的懷念和情感。這種比喻和重復使用,也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效果,使文章更具詩意和感染力。從童年摸到“魚王”時的驚喜與成就,到后來被父母否定后的懷念與惆悵,再到成年后被兒子撫慰后的釋然與放下,這道象征著“童年純真”和“成長困惑”的“白光”成為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始終伴隨著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連接著主人公的過去與現在。13.本題考查人稱作用分析。本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故事,這種敘述方式具有獨特的作用。首先,第二人稱“你”可以讓讀者更容易地代入角色,感受到“你”的情感和經歷。其次,第二人稱“你”可以讓敘述更加客觀,讓讀者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你”的經歷和情感。最后,第二人稱“你”也可以讓敘述更加親切,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你”的理解和關懷,更好地傳達作者的創作意圖: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類似的故事,純真、勇氣、自信等美好品質遭到他人的質疑;同時也傳達作者的美好祝福,希望每個人都能與過去和解,與未來相擁。14.本題考查標題分析。對于將小說題目“孩子和魚”改為“你和魚”,我認為不贊同。因為“孩子和魚”這個題目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題和情感。首先,“孩子和魚”這個題目更能體現出“你”和“魚”的關系,以及“你”對那條大魚的懷念和情感。其次,“孩子和魚”這個題目更能體現出“你”和兒子的關系,以及“你”對兒子的關愛和教育。最后,“孩子和魚”這個題目更能體現出文章的主題和情感,讓讀者感受到“你”的成長和變化。原題直接點明了小說的兩個核心元素——孩子和魚,孩子代表純真、探索與成長,而魚則象征著生命中的驚喜、困境與挑戰,二者結合,共同構成了小說主題:每個孩子、每段童年都應該被信任,被溫柔以待。所以,原題“孩子與魚”更合適。(2024-2025·廣東省汕尾市·九上期末)(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目。(14分)大 風莫 言①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陽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間沒有了界限,一切都不發聲,各種鳥兒貼著草梢飛,但不敢叫喚。我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回頭看爺爺,爺爺的臉,還是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河堤下的莊稼葉子忽然動起來了,但沒有聲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樣沒有聲音。很高很遠的地方似乎傳來了世上沒有的聲音,跟著這聲音而來的是天地之間變成紫色,還有撲鼻的干草氣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氣。②我回頭看爺爺,爺爺還是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③我的小心兒縮得很緊,不敢說話,靜靜地等待著。一只長長的螞蚱蹦到我的肚皮上,兩只五色的復眼仇視地瞪著我。一只拳頭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沒著。④“爺爺!”我驚叫一聲。⑤在我們的前方, 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頂天立地的圓柱,圓柱飛速旋轉著,向我們逼過來。 緊接著傳來沉悶如雷鳴的呼嚕聲。⑥“爺爺,那是什么 ”⑦ “風。”⑧爺爺淡淡地說:“使勁拉車吧,孩子。”說著,他彎下了腰。⑨我身體前傾,雙腳蹬地:把細繩拽得緊緊的。我們鉆進了風里。我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風托著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古兵,一齊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飛起來,紅翅膀的鯉魚像一道道閃電在空中飄。⑩“爺爺……”我拼命地喊著。喊出的聲音連我自己都沒聽到。肩頭的繩子還是緊緊地繃著,這使我意識到爺爺的存在。爺爺在我就不怕,我把身體盡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連接著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邊草墩。我覺得自己沒有體重,只要一松手,就會化成風消失掉。 爺爺讓我拉車,本來是象征性的事兒。那根拉車繩很細,它一下子崩斷了。我撲倒在堤上。風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雙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頭看爺爺和車子。車子還挺在河堤上,車子后邊是爺爺。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風把車上半干不濕的茅草揪出來,揚起來,小車在哆嗦。 我揪著野草向著爺爺跟前爬。我看到爺爺的雙腿開始顫抖了,汗水從他背上流下來。 “爺爺,把車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爺爺倒退了一步,小車猛然往后一沖,他的腳忙亂起來,連連倒退著。 “爺爺!”我驚叫著,急忙向前爬。小車倒推著爺爺從我面前滑過去。我靈機一動,聳身撲到小車上。借著這股勁,爺爺又把腰煞下去,雙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車梁上,激動地望著爺爺。爺爺的臉還是木木的,一點表情也沒有。 刮過去的是大風。風過后,天地間靜了一小會兒。 夕陽不動聲色地露出來,河里通紅通紅,像流動著冷冷的鐵水。莊稼慢慢地直腰。爺爺像一尊青銅塑像一樣保持著用力的姿勢。 我從車上跳下來,高呼著:“爺爺,風過去了。” 爺爺眼里突然盈出了淚水。他慢慢地放下車子, 費勁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著不能伸直了。 “爺爺, 你累了吧 ” “不累, 孩子。” “這風真大。” “唔。” 風把我們車上的草全卷走了,不,還有一棵草夾在車梁的榫縫里。我把那棵草舉著給爺爺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紅色還是綠色。 “爺爺,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點懊喪地說。 “天黑了, 走吧。”爺爺說著, 彎腰推起了小車。 我舉著那棵草,跟著爺爺走了一會兒,就把它隨手扔在堤下淡黃色的暮色中了。(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文章,有刪改)15.莫言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的故事情節。(3分)16.小華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后,他覺得“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齊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飛起來,紅翅膀的鯉魚像一道道閃電在空中飄”這一句作者寫得特別好,并摘錄下來。請你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幫他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17.小忠準備將《大風》一文發布到文學社新媒體平臺,在編輯內容時,想將畫橫線的部分刪去,他認為這幾句話重復出現,反而突顯了爺爺的木訥。你不認同他的觀點,請說明理由。(4分)18.如果遇到人生中“大風”應該怎么做 請你結合以下兩個鏈接材料談談看法。(4分)【鏈接材料一】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談,不一定能讓你們感興趣,但因為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所以還是講給你們聽,但愿能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發。古人云,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節選自莫言《不被大風吹倒》)【鏈接材料二】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里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 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 堅強了。(節選自曹文軒《孤獨之旅》)【答案】15.”我“和爺爺一起去割草;遭遇大風;與大風搏斗。16.運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把堤下的莊稼比作接到命令的士兵,把水中躍起的紅鯉魚比作一道道閃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風襲來時莊稼迎風倒伏,河里水飛魚躍的情景;突出了大風的猛烈,渲染了緊張的氣氛。17.不認同,爺爺的臉木木的,一點表情都沒有,這句話反復出現是為了突出爺爺面對大風時的沉著與冷靜,與”我“的恐懼與激動,形成對比,而爺爺面對大風時的冷靜是”我“的依靠,給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18.面對困境要從容鎮定,勇于對抗。在大風襲來的艱難時刻,”我“受到爺爺言行的激勵,變得勇敢、堅強、機智,最終和爺爺一起渡過難關。杜小康因為家庭變故輟學后跟隨父親去放鴨,一場暴風雨后,他變得堅強、成熟。由此可見,如果人生中遇到”大風“,要迎難而上,不言放棄,最終獲得勝利與成長。【解析】1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根據“最早跟爺爺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剛過了七歲生日不久的一天”,“他帶著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愛吃。爺爺提著一把大鐮刀,我提著一柄小鐮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來”可概括為:“我”和爺爺一起去割草;根據“在我們的前方,出現了一個黑色的、頂天立地的圓柱,圓柱飛速旋轉著,向我們逼過來,緊接著傳來沉悶如雷鳴的呼嚕聲”,“爺爺,那是什么”,”‘風。’爺爺淡淡地說:‘使勁兒拉車吧,孩子。’說著,他彎下了腰”可概括為:遭遇大風:根據“我們鉆進風里,聽不到什么聲音,只感到有兩個大巴掌在使勁兒扇著耳門子,鼓膜嗡嗡地響”,“爺爺雙手攥著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像釘子一樣釘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樹根一樣條條棱棱地凸起來。風把車上半干不濕的茅草揪出來,揚起來,小車也哆嗦。爺爺的雙腿開始領抖了,汗水從他背上流下來”可概括為:與大風搏斗。16.本題考查修辭賞析。“堤下的莊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堤下的莊稼比作接到命令的士兵;“紅翅膀的鯉魚像一道道閃電在空中飄”,運用比喻的修辭,把紅翅膀的鯉魚比作一道道閃電,”一齊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飛起來”“在空中飄”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風襲來時莊稼迎風倒伏,河里水飛魚躍的情景,表現了風力的強勁,渲染了緊張的氛圍。17.本題考查句子作用的理解。畫線句子的反復出現,起突出強調作用,表現了爺爺面對大風時的沉著與冷靜,“我”一次次看向爺爺,說明爺爺是”我“的主心骨,給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是爺爺的這種冷靜讓”我“一次次戰勝恐懼。18.本題考查拓展延伸。由文章內容及鏈接材料一,”我“跟爺爺拉草回家的途中遇上大風時并沒有選擇退卻,而是在爺爺的激勵下勇敢地面對它。這告訴我們,面對困境不能輕言放棄,要敢于對抗;由鏈接材料二中的杜小康在暴風雨后沒有哭泣,”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可知,如果人生中遇到”大風“,要迎難而上,不言放棄,最終能夠獲得成功的果實。三、寫作(50分)(2024-2025·浙江省杭州市·九上期末)19.閱讀下面三則材料,任選一題完成寫作任務。材料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材料二: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材料三:門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沒有到來/那驚醒他的/是他自己對于黎明的/過于殷切的想望。——《吹號者》(1)請根據你對其中一則材料的理解,結合自身的經歷,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2)請根據你對其中一則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觀點明確,有理有據。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1)在自省中成長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幾位好友相約在學校的操場上打籃球。我們分隊進行比賽,每個人都全力以赴,爭取為隊伍贏得勝利。然而,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我因為一次失誤,將球傳給了對方,導致我們隊伍失去了寶貴的分數。那一刻,我充滿了懊悔和自責,隊友們雖然沒有責備我,但我能感受到他們失望的眼神。比賽結束后,我獨自坐在操場的一角,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失誤,意識到自己在比賽中過于急躁,沒有充分觀察隊友的位置和對方的防守策略。這次失敗,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君子求諸己”的道理,即遇到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責任或抱怨他人。從那以后,我開始更加注重自我反思和提升。在籃球訓練中,我更加專注于技巧的提升和戰術的學習,同時也學會了在比賽中保持冷靜和耐心。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都會想起那次失敗的教訓,提醒自己要從內心深處尋找問題的根源,并努力克服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籃球水平逐漸提高,不僅在比賽中能夠穩定發揮,還能在關鍵時刻為隊伍貢獻關鍵分數。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和自省,這種品質不僅讓我在籃球場上受益匪淺,也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成熟和自信。如今,每當我回想起那段經歷時,都會感激那次失敗帶給我的成長和啟示。它讓我明白,只有不斷自省和提升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未來,我將繼續秉承“君子求諸己”的精神,勇往直前,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2)自我反省,成長之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與困境。面對這些問題,有人選擇歸咎于外,將責任推給他人或環境;而有人則選擇向內探求,從自身尋找原因。正如《論語》所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我看來,自我反省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是開啟智慧與成功之門的鑰匙。自我反省,意味著在面對挫折時,能夠冷靜地審視自己的言行與思想,從中找出不足與錯誤。它要求我們以一種謙遜、誠實的態度去面對自己,不逃避、不掩飾。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雖然痛苦,但正是這份痛苦,促使我們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歷史上,無數先賢都通過自我反省實現了人生的飛躍。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正是這份對自我的嚴格要求,使他成為了千古流傳的圣人。而曾國藩,更是以寫日記的方式,每日對自己的言行進行深刻反省,最終成就了一代名臣的輝煌。在當今社會,自我反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更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總之,自我反省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它能夠幫助我們認清自己,明確方向,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讓我們學會自我反省,用這把鑰匙打開智慧與成功的大門,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解析】(1)本題考查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本題提供了三則材料,分別來自《論語》《故鄉》和《吹號者》,每則材料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考生需選擇其中一則材料進行深入理解,并結合自身經歷進行寫作。從立意上看,可以選擇“君子求諸己”的自省精神,強調個人成長中自我反思與提升的重要性;也可以選擇“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創新精神,探討在困境中勇于開拓新路的勇氣與智慧;還可以選擇“是他自己對于黎明的過于殷切的想望”中的堅持與希望,強調在黑暗中不放棄、持續追尋光明的堅韌品質。選材構思:在選材上,考生應結合自身經歷,選取能夠體現所選材料主題的事例。比如,若選擇“君子求諸己”,可以敘述自己在面對困難時如何通過自我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若選擇“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以講述自己在某個領域或項目中如何勇于嘗試新思路、新方法,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若選擇“是他自己對于黎明的過于殷切的想望”,則可以描寫自己在追求某個目標過程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始終保持信念與希望的心路歷程。在構思上,可以采用順敘或倒敘的方式展開敘述,注重細節描寫和情感表達,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同時,要注意文章結構的緊湊和邏輯的清晰,確保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2)本題考查材料作文。面對這三則材料,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一則進行深入解讀,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議論文。以材料一為例,我們可以將主題定為“自我反省與成長”。審題時,要抓住“求諸己”這一核心,明確文章主旨在于探討個人成長中自我反省的重要性。立意上,可以強調在面對問題或挑戰時,從自身找原因,通過自我反省實現個人成長和提升。選材上,可以引用歷史人物或當代名人的事例,如曾國藩通過日記自我反省,最終成為一代大儒;也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分析當下人們面對困境時的不同態度,突出自我反省的價值。構思上,可以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提出論點,再列舉論據進行論證,最后總結全文,強調自我反省在個人成長中的不可或缺性。這樣的文章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能夠很好地支撐主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