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6 國行公祭 為佑世界和平寫作背景<一>寫作背景<一>激情導入1.積累重點詞語;了解新聞評論的基礎知識,分析其寫法特點。2.理解文章的觀點,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體現出來的嚴正立場和充沛氣勢。3.思考作者是怎樣選擇新聞事實來支撐觀點的,體會其開闊的視野和運用事實的技巧。學習目標“鐘聲”是《人民日報》以此為筆名的國際評論,是“中國之聲”的簡稱,把“中”改成“鐘”,取“警世鐘聲”的寓意。自2008年開設以來,“鐘聲”憑借專業的評論與權威的聲音,在國際輿論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國際社會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鐘聲”發表的評論以正面闡述中國對一些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在風格上以快速反應、尖銳鮮明見長。鐘聲人民日報國際評論欄目《人民日報》發表此文滅絕人性的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公祭日,《人民日報》發表此文。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 族軀體上無法消彌的傷疤。2014年2月27日,相關部門將12月13日設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請同學們回顧已經學習的幾種新聞類別,完成以下表格消息新聞特寫新聞評論時效性主要內容表達方式強較強一般報道新聞事件整體突出新聞事件的片段對新聞事件、社會現象、重要問題等發表評論以記敘、說明為主以記敘、描寫為主以記敘、議論為主“鐘聲”是誰?“鐘聲”是《人民日報》以此為筆名的國際評論,是“中國之聲”的簡稱,把“中”字改成“鐘”,蘊含“警示鐘聲”的寓意。詞語解釋國殤: 為國犧牲的人。這里泛指死難的軍民緬懷 : 懷念 ; 追想( 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初衷:最初的心愿殺戮 : 殺害(多指大量地 )悼念 :懷念死者,表示哀痛篡改 : 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 經典、理論、政策等 )抵賴 :用謊言和狡辯否認所犯的過失或罪行囈語 : 夢話。妄圖 : 狂妄地謀劃辱沒 : 玷污;使不光彩文章第1段寫了什么內容?(1)引用寶鼎銘文,點明了標題的來歷(2)插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3)明確了本評論的新聞事件(3)提出了本評論的觀點國行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難同胞,讓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核心觀點)2017年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國舉行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公祭儀式。南京大屠殺發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義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紀念死難者。列舉眾多事例,證明全世界的正義之士都尊重歷史、緬懷歷史。寫全世界的正義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紀念死難者,有什么作用?寫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事實,有什么作用?4.試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話的作用。列舉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無恥行徑,與第2段形成鮮明對比,言辭犀利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頑固態度。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盡顯大國風范,強調了我國捍衛世界和平的信心和決心。起到了畫龍點睛升華主旨的作用。因為這一部分用兩個事實具體說明了正義的力量對日本右翼勢力妄圖辱沒真相和良知的行為的反擊,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使文章論證更有說服力。第四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能否去掉?為什么?不能去掉第五段講述了南京如何成為和平之城的事情。說明了和平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的重要性,激發人們追求和平的愿望和決心。第五段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內容:介紹了南京命運的變遷,以及中國具有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和磅礴力量。第六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介紹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作用:突出國家公祭的意義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題,也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完整。本文作為一篇新聞評論,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分析。(1)舉例論證。如“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于2017年10月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美國圣迭戈市的圖書館舉辦活動,為民眾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2)道理論證。如“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歷史,不可能被忘卻”...(3)對比論證。把全世界的正義之士的行為與日本右翼分子的行為作對比,把“恐怖之城”南京與“和平之城”南京作對比,表現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愿望。文章圍繞第四次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展開,闡明了國家公祭的意義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義之士的紀念,又有日本右翼勢力的癡心妄想,擺事實,講道理,站在維護世界和平的高度闡明觀點,認識有高度,思想針對性強。思想深刻,說理性強。寫作特色這篇新聞評論中作者大量運用事實來印證觀點,有正面的新聞事實,也有反面的事實,所寫的事實涉及多個層面,覆蓋面廣,并且引用原材料,大大增強了評論的真實性和說服力,使文章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事實清楚,覆蓋面廣。寫作特色文章選用與日本關系良好的美國、加拿大,甚至是日本本國民眾等相關事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更加暗示公義自在人心;引述國際組織、權威認識的正義言論,使得文章的立場、觀點更充分,代表性更強。事實典型,代表性強。寫作特色文章以概述新聞事件、引述各方觀點為內容主體,在此基礎上融入精當的議論,體現了新聞作品“以事實為本,用事實說話”的基本特征,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且運用鮮明的對比使得文章“正”而不“平”,通過對比,使問題更容易展開、說透。敘議結合,對比鮮明。寫作特色這則新聞評論通過寫在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后全世界正義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的不同態度,一方面提醒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國行公祭的必要性以及中國捍衛世界和平的決心。文章主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