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2課 短文二篇 答謝中書書 課前預習單◎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思想家后隱居茅山,梁武帝禮聘不出,便常以書信的形式向他咨詢朝廷大事,故有“山中宰相”之稱。有《陶隱居集》其思想脫胎于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主張儒釋道三教合流。2.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們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3.文體知識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dú)”或“信札(zh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我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書信。漢魏六朝文人的尺牘重在實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性能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作品。◎基礎知識1.字音歇( ) 頹( ) 沉鱗( ) 能與其奇者( )2.文言字詞◎古今異義曉霧將歇(古義: 。今義: 。)夕日欲頹(古義: 。今義: 。)◎一詞多義欲 夕日欲頹(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 自康樂以來( )自非亭午夜分( )◎詞類活用五色交輝( )◎成語積累呼之欲出 夕日欲頹( )自始至終 自康樂以來( )萬籟俱寂 聲色俱厲 四時俱備( )◎課文翻譯◎名句默寫1.統領全文,充當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表現山水相映之美)是“ ”。 3.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 。4.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 。5.找出文中的議論句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6.表現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現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問題釋疑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句話有什么作用?2.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摹寫的?3.“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4.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并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 5.“曉霧將歇……沉鱗競躍”一句有什么妙處?◎概括主題【自我檢測】1.解釋加點詞。(1)答謝中書書( )(2)四時俱備( )(3)曉霧將歇( )(4)夕日欲頹( )2.“沉鱗競躍”的“躍”意思是 。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內容是 。 3.《答謝中書書》一文體現了作者 的志趣。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 4.“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用得好,它寫出了“鳴”的狀態,寫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用得也好,你能說一說好在哪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2課 短文二篇 答謝中書書 課前預習單◎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思想家后隱居茅山,梁武帝禮聘不出,便常以書信的形式向他咨詢朝廷大事,故有“山中宰相”之稱。有《陶隱居集》其思想脫胎于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主張儒釋道三教合流。2.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們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3.文體知識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dú)”或“信札(zh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我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書信。漢魏六朝文人的尺牘重在實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性能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作品。◎基礎知識1.字音歇(xiē) 頹(tuí) 沉鱗(lín) 能與其奇者(yù)2.文言字詞◎古今異義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萎靡。)◎一詞多義欲 夕日欲頹(副詞,將要)實是欲界之仙都(名詞,欲望、欲念)自 自康樂以來(介詞,從)自非亭午夜分(連詞,如果)◎詞類活用五色交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成語積累呼之欲出 夕日欲頹(將要)自始至終 自康樂以來(從)萬籟俱寂 聲色俱厲 四時俱備(全、都)◎課文翻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天堂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的人了。◎名句默寫1.統領全文,充當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2.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表現山水相映之美)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3.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4.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5.找出文中的議論句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6.表現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7.表現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問題釋疑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句話有什么作用?本題運用開頭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總領全文,奠定了寫景抒情的基調。2.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摹寫的?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3.“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凈;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4.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并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 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這幾句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5.“曉霧將歇……沉鱗競躍”一句有什么妙處?“曉霧將歇……沉鱗競躍”一句通過描寫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概括主題《答謝中書書》中,作者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過借古論今,強調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他與自然相融合的愉悅,以及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自我檢測】1.解釋加點詞。(1)答謝中書書( )(2)四時俱備( )(3)曉霧將歇( )(4)夕日欲頹( )2.“沉鱗競躍”的“躍”意思是 。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內容是 。 3.《答謝中書書》一文體現了作者 的志趣。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 4.“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用得好,它寫出了“鳴”的狀態,寫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用得也好,你能說一說好在哪里 參考答案:1.(1)書信 (2)都 (3)消散 (4)墜落2.跳出水面 山川景色3.崇尚自然,醉心于山水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4.“競”運用擬人手法,傳神地寫出了水中游魚競相躍出水面的樣子,描繪了一幅夕陽將沉、潛游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的奇麗景致,使文章鮮活動人,生動可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2課 短文二篇 答謝中書書 學案 原卷版.doc 第12課 短文二篇 答謝中書書 學案 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