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10 青山處處埋忠骨七絕·呈父親——毛澤東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青山上到處都可以埋骨灰,何必要用馬革裹著尸體運回家鄉呢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忠骨在文中具體指的是毛岸英烈士的骨灰。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其實,在古代打仗的時候,犧牲了的將士會被其他同伴用馬皮包裹尸體運回故鄉,表明他們是用生命來報答祖國的,活著的人以此來紀念他們對祖國的貢獻,彰顯他們的忠心。后來,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名句。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讀準字音2.默讀課文。仔細觀察這篇課文有什么不一樣?課文由兩部分組成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自由朗讀課文的兩個部分,說說這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第一部分:毛岸英犧牲和毛澤東收到電報后感到萬分悲痛。第二部分:毛澤東做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苦的決定。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4.從電報和批示中,你獲取到了什么信息?第一封電報彭德懷告訴毛澤東,毛岸英犧牲了;第二封電報彭司令請示是否將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第三封電報朝鮮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鮮。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從見到這封電報起,毛主席悲傷得說不出來話,吃不下飯,只能借煙消愁。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2.噩耗傳來,痛失愛子的老父親在想什么?當年,地下黨的同志們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邊。后來岸英去蘇聯留學,回國后毛澤東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鍛煉。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3.從這段對毛主席心理活動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感受到毛主席無比悲痛的心情。毛主席與愛子毛岸英聚少離多,前面三次的分離,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了他的身邊,而這一次卻回不來了。3.(1)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 運用了反問修辭手法。加強語氣,把本來已確定的思想表現得更加鮮明、強烈,感彩更為鮮明。四、總結全文、擴展升華。今天我們走進了毛主席的內心世界,感受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懷。課文在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呢?通過對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的細致刻畫來反映他的內心世界,通過心理描寫來突出性格特點。設計一份與“愛國”為主題的手抄報。五、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