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去外婆家【教學內容】課本P30~31內容。【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優美。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外婆家的有趣和親情的溫暖。【教學重點】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2.能說出外婆家帶給“我”的樂趣。【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感受親情的溫暖。2.能說說自己和文中的“我”類似的有趣經歷。第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播放關于鄉村生活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提問學生:“你們有沒有去過在鄉村的親戚家?那里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出課題《去外婆家》。(板書課題。)二、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用自己細化的方法記住這些字的讀音。2.分類識記生字。(舉例。)(1)聯系生活實際及動作演示識記:婆、舅、喂、逃、曲、服、撲、鼻。(2)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候、趣、留、份(3)用形義聯系法識記:或、者。3. 檢查生字認讀情況。(1)讀句子中的生字,讀句子。(2)去掉生字的讀音再讀。(3)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語境,只剩下生字,再讀。4. 記憶字形,指導書寫。(1)出示要寫的生字的卡片,開火車認讀。(2)指導書寫田字格里的生字。重點指導:寶:下面的“玉”不要漏寫一點;“訴”的右邊是“斥”,不要寫成“斤”;曲的筆順是: ;名:第三筆是“點”,不要寫成“捺”。(3)同桌間討論怎么記住這些字。(4)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寫字,學生描紅。三、認知貫通1.老師看出來了,你們都很喜歡這篇課文,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在讀的時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出“我”愉悅的心情。(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指名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如“會看到一只只小山雀在林間歡快地蹦來跳去”,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3.邊讀邊思考問題。(1)讀第 1 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我”小時候最大的樂趣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確:“我”小時候最大的樂趣是去外婆家。(2)朗讀全文,思考外婆家帶給“我”的樂趣有哪些?在文中圈畫出來。第2課時一、復習導入1.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去外婆家》,誰能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告訴老師課文中“我”兒時最大的樂趣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點評。)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讓我們繼續去探討外婆家到底有哪些樂趣。(板書課題。)二、鞏固提升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第1自然段,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后面的幾個自然段。2.學習第2自然段。(1)學生集體朗讀,在讀中思考第2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明確:第2自然段講了外婆家的位置,以及外婆家的寶貝多。(2)同學們,文中說明外婆家寶貝多,用了一個特殊的句式,你們能找出來嗎?(指名學生回答,回答后出示句子:山上山下寶貝多,有吃的,有玩的,還有看的。)(3)指導同學用“有……,有……,還有……”說一句話。3.學習第3自然段。(1)學生集體朗讀,思考第3自然段提到了哪兩個人,他們做了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明確:第3自然段提到了“我”的舅舅和外婆,舅舅從山上帶回來山楂等好吃的,外婆會給我留一份。(2)指導學生體會外婆和舅舅對“我”的關愛。(3)同桌間交流家人做過哪些關愛自己的事,引導學生體會家人帶給自己的溫暖。4.學習第4自然段。學生集體朗讀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想象“一只只小山雀在林間歡快地蹦來跳去”的畫面,思考:為什么小山雀是“我”最喜歡的寶貝?小山雀給“我”帶來了什么樂趣?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因為小山雀十分活潑可愛,還會唱小曲給人聽。5.學習第5自然段集體朗讀第5自然段,出示大自然的照片,引導學生想象書中姹紫嫣紅的杜鵑花和許許多多的野花的畫面,以及舅媽把野花戴在頭上或別在衣服上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們的生活情趣。6.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作者對外婆家有這么深的感情?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感受?學生之間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講述自己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板書設計】去外婆家好吃的 山楂、柿子或毛栗子好玩的 活潑的、會唱小曲的小山雀好看的 杜鵑花和野花【教學反思】本次教學圍繞課文《去外婆家》展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感受作者對外婆家的喜愛與懷念之情。在教學中,以文中描寫的美食、小動物、野花等內容為切入點,分析作者如何運用生動的語言展 現外婆家的有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同時教師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講述自己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有助于促進情感共鳴,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外婆家真有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