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閱讀4.彩虹【教學內容】課本P28~29內容。【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多個分句組成的長句子,并能試著讀出問句的語氣。3.能說出文中的“我”圍繞彩虹產生的三個愿望,感受純真的想象世界,體會“我”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學重點】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多個分句組成的長句子,并能試著讀出問句的語氣。3.能說出文中的“我”圍繞彩虹產生的三個愿望,感受純真的想象世界,體會“我”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1.體會“我”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感。2.學會向家人表達自己的愛。第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激趣導入:出示:雨過天晴掛天上,身材細彎像座橋,讓我仔細數一數,七種顏色真漂亮。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彩虹。)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彩虹。(板書課題。)3.(出示漂亮的彩虹。)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嗎?那就和它打個招呼吧!(讓學生齊讀課題。)二、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長長的、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集體朗讀第1自然段,指名學生分段朗讀第2、3、4自然段,檢查自讀效果。師生評議、正音。3.指導生字。(1)出示生字和詞語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教師正音,提醒“虹”和“鏡”是后鼻音,“系”是多音字,在文中讀“jì”。(2)指導書寫。指導“麗”“提”“哥”等字的書寫,“哥”字最后一筆是豎鉤。教師示范書寫,關鍵筆畫描成紅色,再讓學生練習書寫,同桌相互評價。4.練讀句子。出示第2自然段,讓學生齊讀。(1)出示一個問句:爸爸,您澆花用的那把水壺呢?逐層引導讀短語:那把水壺——澆花用的那把水壺——您澆花用的那把水壺,讓學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澆花用的水壺,并讀出問句的語氣。(2)出示一個長句子:如果我提著它,走到橋上,把水灑下來,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嗎?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每一部分“我”在干什么,并圈出“我”的動作。反饋交流,教師指出這是三個連續的動作,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句子。三、認知貫通1.(出示插圖:文中的小姑娘。)讓學生思考“我”看到這座美麗的彩虹橋,小腦袋里面冒出了哪些奇妙的想法?2.讓學生再次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文中的“我”的奇妙想法,以及“我”把這些想法都和誰說了。第2課時一、復習導入1.指名認讀生字、新詞。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二、鞏固提升1. 找出文中的“我”圍繞彩虹產生的三個愿望,感受“我”豐富的想象力。(1)出示第2自然段。請學生集體朗讀,思考“我”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動詞“提、 走、灑”想象“我”提著水壺在彩虹上灑水的情景,讓學生做一做這些連續的動作,再請同學回答。教師相機點撥:“我”看到彩虹后,想提著爸爸澆花用的水壺從彩虹橋上灑下來,幫爸爸澆田。(2)出示第3自然段。學生集體朗讀,引導學生根據動詞“拿、走”想象“我”拿著鏡子在彩虹上當作月亮的情景,讓學生做一做這些連續的動作。指名學生回答:在第3自然段中,“我”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教師相機點撥:“我”想用的鏡子到彩虹上去照著媽媽梳頭。(3)出示第4自然段。學生集體朗讀,引導學生根據動詞“掛、坐、蕩”想象“我”在彩虹上蕩秋千的場景,讓學生做一做這些連續的動作。指名學生回答:在第3自然段中,“我”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教師相機點撥:“我”想把哥哥的秋千掛在彩虹橋上蕩來蕩去,讓哥哥高興。再讓同學們根據“蕩來蕩去”寫幾個“×來×去”式的詞語,指名回答。2.體會“我”對家人的愛,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家人,表達愛。(1)學生自由選擇角色,戴上頭飾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體會文中“我”對家人的關心和愛。師生共同評議,評選出“最佳表演獎”。(2)提問:你們愛自己的家人嗎?你們會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呢?讓學生相互討論,引導學生用語言或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例如:給爸爸媽媽一個擁抱,幫爺爺奶奶做家務等。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彩虹》這篇課文,感受到了“我”豐富的想象力和對家人的愛。2.布置作業:把《彩虹》這篇課文讀給家人聽。畫一幅彩虹的畫,并寫上你想對家人說的話。【板書設計】澆花用的水壺 幫爸爸澆田讓哥哥看見高興【教學反思】《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文中孩子的奇思妙想,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美,加強字詞和長句子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同時,本次教學也存在不足,課堂應預留更多時間讓學生分享獨特想法,鼓勵其大膽想象,引導學生用語言或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教師應致力于將課堂變為學生展現自我、提升語文素養的舞臺。灑水當月亮梳頭用的那面鏡子 照著媽媽梳頭彩虹蕩來蕩去門前樹上的秋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