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省南康中學2025-2026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開學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現代文閱讀I(15分)材料一: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的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的詩篇,《鄉(xiāng)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首。《鄉(xiāng)愁》的美令人矚目,特別是音樂美?!多l(xiāng)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上,其中“鄉(xiāng)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頭”的四次重復,四節(jié)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等疊詞的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增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多l(xiāng)愁》,猶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余光中等詩人的貢獻還在于,他們找回了漢字與漢語的時間性之間的聯系,并探索了通過文字排列實現詩歌音樂性的種種結構的道路,這是古典詩歌沒有摸索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摘編自《新詩鑒賞詞典》)材料二:詩歌的音樂性一向是業(yè)界爭論的熱點問題。關于詩歌的音樂性,文學評論家謝冕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包括新詩在內的所有詩歌都必須包含音樂性。詩歌要有音樂性,沒有了音樂性,就與其他的文體沒有區(qū)別了。而中國新詩缺少的恰恰是音樂性。現在的很多詩人不懂舊體詩,甚至認為舊體詩好寫,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詩歌內在的一些規(guī)律,不知道怎么用詞,不知道聲韻上怎么表達才動聽。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山說,現代詩沒有必要像古詩那樣講究平仄、中間對偶,但講究語言的和諧還是必要的。李山所強調的向古詩學習,并不是要我們回到傳統(tǒng),而是倡導現代的散體詩如何在借鑒古代漢語有聲調這一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符合現代品位、又能充分體現漢語魅力的詩,他認為這是需要大力嘗試的。詩人王久辛說,出現新詩有無音樂性的疑問,是不懂修辭的詩人提出的一個很可笑的疑問。真正懂修辭的詩人是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的,因為暢達的修辭,高妙、動人的修辭,那種有復合性的修辭,都是對詩歌音樂性的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造、勇敢的探索。詩人西川提出,格律是個假命題。主張詩歌要講究格律的人,是“要給新詩立規(guī)矩的人”,他稱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創(chuàng)造力匱乏、趣味良好、富有責任感的好心人。他們多以19世紀以前的西方詩歌為參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這沒什么意義。(摘編自《遼寧日報》)材料三:中國新詩走過的一百年里,質疑之聲似乎從未斷過。詩人鄭敏甚至從源頭上對新詩做了否定:20世紀之所以沒能出現“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時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斷傳統(tǒng),使得白話詩萬劫不復。如此說來,這真是一部讓人沮喪的百年新詩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見者也大有人在,詩人于堅就堅持認為,“中國20世紀的所有的文學樣式,小說、散文,戲劇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詩,被誤解最多的是新詩,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詩,這正是偉大的跡象”。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看待新詩?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國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撓地拿新詩與古詩一決高下,依然用發(fā)展了幾千年的古漢語經驗來衡量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國古典詩歌有著超穩(wěn)定的審美規(guī)范,平仄間的韻律流轉充滿內外交融的音樂性,起承轉合的結構又極為自然。從如此強大的古典詩歌參照系出發(fā),讀者對新詩的數落與普遍不滿便可以預料:能讓人完整記住的新詩名篇鳳毛麟角,經典之作屈指可數;新詩語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詩離真正走進大眾生活及其內心世界還有距離。然而,必須正視一個嚴酷的事實,古典詩歌堪稱優(yōu)美的詩情畫意,在后起的新詩這里已經出現了脫節(jié)或者轉變。新詩與古詩既可比又不可比??杀仍谟冢谠姷谋倔w屬性上新詩具有與母體同質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詩經過掙脫,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洽的生長,現代新詩與古體詩已然成為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對這兩種狀態(tài)下的詩歌,顯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評價體系或許才是明智之舉。多年來,詩歌界有這么一個共識,新時期的中國詩歌用二三十年的時光,幾乎走完了西方現代,后現代詩歌的全部征程,“濃縮”了西方近百年的現代詩、后現代詩發(fā)展歷史。學習和吸收西方現代詩歌,無疑為中國新詩提供了轉型契機,但這種轉型不是分階段的蛻變,而幾乎是共時性完成的。中國新詩對西方現代詩歌的吸收,有時消化很好,有時消化不良,有時過于貪食——狼吞虎咽、饑不擇食,有時反復挑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以致營養(yǎng)過剩。在中外詩歌的評價與比照中,人們總是將各國的詩歌精華與國際級大師串聯起來,組成縱深隊列的國際軍團——從20世紀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的普呂多姆,到愛爾蘭的葉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羅姆……多國聯軍步步進逼,綜合全部優(yōu)勢,用世界詩歌的精粹“總和”輕松地把單一國家的百年新詩比了下去。這種缺乏對等參照的評價標準無形中變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謂中國詩歌“追趕”世界詩歌的差距。除了與古代詩歌,西方現代詩歌直接或間接的“對抗”,中國新詩還在通過不斷的藝術違規(guī)和越界為自己開疆拓土,發(fā)明和發(fā)現新的題材、內容、形式和語言,創(chuàng)造新的詩歌范式。新詩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變、求新的小傳統(tǒng),對新詩的接受與評價也應該面對其自身小傳統(tǒng)的考核,而不是固執(zhí)于詩歌大一統(tǒng)的本質主義觀念,不必執(zhí)念新詩必須是古詩的一種分支與延續(xù)。最后,還涉及對前輩詩人的具體評價問題。當下不少詩人對新詩誕生之初的歷史成績持否定態(tài)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詩歌寫作都是二三流”,這種斷語相當有代表性。他們用已經大大發(fā)展了的現時尺度去審視過去,忽視了任何接受與評價都不能偏離歷史特定語境的原則。(摘編自《人民日報》)1.關于以下詩人學者的論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A.余光中等人為新詩和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道路,使之超越了古典詩歌。B.謝冕認為所有詩歌都必須包含音樂性,而王久辛則認為新詩無需音樂性。C.李山認為現代詩歌沒有必要講究格律和語言的和諧,只需要符合現代品味創(chuàng)作即可。D.鄭敏從源頭上否定新詩,而于堅則高度肯定新詩,認為人們對新詩存在誤解和忽略。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材料一認為《鄉(xiāng)愁》借助疊詞增強了音韻之美,也展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B.材料一以《鄉(xiāng)愁》為例,證明了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C.從材料二可知,業(yè)界對新詩音樂性的認識不同,爭論可能還會持續(xù)下去。D.材料二中謝冕與西川均認為,要使新詩具有音樂性,詩人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3.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3分)A.中國古典詩歌千百年的熏陶與培育使得國人仍以其為參照系來衡量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B.中國古典詩歌審美規(guī)范穩(wěn)定,但新詩已出現脫節(jié)或轉變,因此兩者沒有可比性。C.中國的新詩與古典詩歌屬于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不能用同一評價體系去衡量。D.將中國百年新詩與世界詩歌精粹總和進行比較,矮化貶低了自我,也拉大了差距。4.參考下面《紅燭》節(jié)選內容,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從“新詩音樂美”的角度分析聞一多的《紅燭》。(6分)紅燭?。?br/>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誤再誤:矛盾!沖突!紅燭??!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的方法。——《紅燭》(節(jié)選)(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路標茹志鵑沒有,沒有,沒有石子,沒有草棍,沒有樹枝,更沒有白粉,沒有任何一點路標的痕跡。沒有人,沒有一個人?;颐擅傻奶欤颐擅傻牡?,在這灰蒙蒙的天地當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條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聲,就這么“喂”地喊一聲。這里沒有人,只是喊給自己聽,壯壯膽,解解怯,泄泄悶,他要世界活著,自己活著。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軍路線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時,也許四小時。走了四十里,也許是五十里。應該到鐵路了,也許站在鐵路的邊邊上了?停住腳,沉住氣。再看一看,再聽一聽,只要點點與人有關的東西,一縷煙,一個腳印,一絲燈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檔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黨報告。還有老鄒,咯著血的老鄒,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沒有,一切與人有關的跡象都沒有。無聲無息的淚水,乘著無月無星的夜,毫無顧忌地涌了出來。“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著。“不,方向是對的。在接近敵區(qū)時,是不做路標的?!?br/>“那么,現在已經接近敵區(qū)了?”“肯定,快到鐵路了?!?br/>“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鳖D時,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活動了起來,無數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經濕得貼在了胸口,背上是越來越沉的檔案。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腳,聽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淚水便像決了的堤。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遠遠的,貼在地上,就那么一小點,一小點兒黃黃的光,不飄忽,不閃爍。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靜氣,站起身,??!一站起,它便像鉆入了地下。伍原趕緊趴下。在呢!熒熒的,黃黃的,小小的一點。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來的這份力氣,竟像只貓似的向那一小點兒輕盈迅速地爬去。這如豆的一小點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獨的,部隊就在前面,檔案當然會安然無恙地交給指導員,老鄒當然也會馬上接回來。這一點如豆的光,明天,包含著一切的明天,這不飄忽,不閃爍,小如綠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鄉(xiāng)啦!“老鄉(xiāng)!”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聲。這一聲叫,卻不防把自己的眼淚叫得掉了下來?!袄相l(xiāng)!老鄉(xiāng)!”他連連地又叫了兩聲。一半是為了需要,一半是為了自己想叫。可是窩棚里靜靜的,沒有任何反應。伍原趕緊爬到跟前,從高粱縫隙里看到,里面確確實實有一個人,一個老鄉(xiāng)。他背對著棚口,席地坐著,正就著一盞油燈,低著頭,緊張而有力地做著什么。“老鄉(xiāng)!”伍原稍稍放大了聲音,那人依然低了頭,急急地朝一個口袋里搓著玉米穗??磥?,他的耳朵聽不見。伍原只得爬進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間這聾人像背后長著觸角,敏捷地跳起,把燈吹滅,然后轉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讓他跑掉,兩臂一伸,把他的腿抱住了。那個人也不作聲,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來。伍原不肯還手,一邊抵擋著,一邊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的耳朵聽不見,可還是大叫著:“老鄉(xiāng)!老鄉(xiāng)!這個人卻毫不理會,只是“唔唔”地叫著,掙出手來進行襲擊。伍原絕望了,這個人不但聾,還不能說話。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撳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讓他明白自己是共產黨,是野戰(zhàn)軍。伍原捉住啞巴的一只手,把它貼到自己帽子上,想讓他明白,這不是國民黨的大蓋帽,這是八路軍的帽子??墒菃“筒⒉焕斫?,他死死捏緊拳頭,硬勾著肘子,不肯就范,后來又忽然利用這個機會,迅速靈活地向伍原臉上猛擊幾下。急,痛,頭昏,眼前金星直冒,渾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一窘境。伍原突然覺得疲憊之極,手腳發(fā)軟,不住地冒汗。卻不知怎么,他流下了眼淚,好像剛才在路上沒來得及流完的淚水,一齊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啞巴身上,大哭了起來,為自己,為前面走不完的路,為小榕,為老鄒,也為這個倒霉而頑強的啞巴。忽然,伍原覺得有只手,輕輕地摸索著自己的頭,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臉頰。啞巴頓時“哇哇”地大叫起來,那一只手還拍著伍原的肩,一邊掙扎著要起來。伍原松了手,但說不清為什么,人卻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啞巴掙脫了出來,匆忙地摸了火鐮打著,點上了燈,上上下下地打量著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雙手直向棚外揮動,又急急地拿起燈,拉著伍原爬出窩棚。他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然后做了個正步走的姿勢,一雙眼睛急切地盯著伍原。伍原點頭,然后敬禮,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頭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燈光,不飄忽,不移動,像是鑲嵌在夜空當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轉星移。(有刪改)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這灰蒙蒙的天地當中……”灰蒙蒙的環(huán)境為后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找不到方向又不見人跡的迷茫無助的心情。B.為了把戰(zhàn)友的檔案和受傷戰(zhàn)友的消息及時送給部隊,八路軍戰(zhàn)士伍原雖然在行進途中迷路了,但始終以堅定的信念毫不畏懼地前行。C.伍原看到了一個老鄉(xiāng),迫不及待地想伸手拉住,老鄉(xiāng)卻“敏捷地跳起,把燈吹滅,然后轉身想跑”,這使小說的情節(jié)有了波瀾。D.老鄉(xiāng)雖然既聽不見又不會說話,但內心明亮,當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終為伍原指引了部隊前進的方向。6.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敘述聾啞“老鄉(xiāng)”為迷路的八路軍戰(zhàn)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敘述小通訊員和“我”向新媳婦借被子的故事,二者都刻畫了小人物平凡而偉大的形象。B.小說開頭“沒有”一詞反復出現,強調了沒有任何“路標”的跡象出現,這與標題形成反差,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C.本文與《百合花》都善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如老鄉(xiāng)“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小通訊員“肩上撕掛下來的布片,在風里一飄一飄”。D.本文與《百合花》都是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均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筆調簡明樸實,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現茹志鵑小說散文化的寫作風格。7.小說以“路標”為題,有何含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8.小說中多次寫伍原流淚,每次流淚的表現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樣。請結合小說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并說明這樣寫有什么效果。(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共20分)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guī)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初以勛庸①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志。亦能順適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卜居履道里,與香山僧如滿等結凈社。疏沼種樹,構石樓,鑿八節(jié)灘,為游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嘗科頭②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自號醉吟先生,作傳??岷梅?,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③行賈售于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飛云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云。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有刪改)注:①勛庸:這里指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頭:不戴帽子,裸露發(fā)髻。③雞林國:朝鮮半島古國名。9.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河朔A亂B兵C出D無功E又言事F不見G聽。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貶,官員因犯罪等原因降職,與《琵琶行(并序)》“謫居臥病潯陽城”的“謫”意思相同。B.日,名詞作狀語,每天,與《念奴嬌·赤壁懷古》“檣櫓灰飛煙滅”的“灰”“煙”用法相同。C.賈,商人,與《琵琶行(并序)》“委身為賈人婦”的“賈”意思相同。D.燕,通“宴”,以酒肉款待賓客,與《短歌行》“契闊談讌,心念舊恩”的“讌”用法相同,意思不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唐代大詩人顧況是一個善于獎掖后進的人,白居易拜見他時,他趁機給白居易開了一個玩笑,目的是為了活躍氣氛。B.權貴們排擠白居易的借口是白居易為子不孝、品行不高,真實的原因是討厭他越級上書。C.白居易多次因為正直敢言而被打擊、排擠,便寄情于詩酒,后來,他又被起用,但所遇皇帝都是小孩子,他做官的心情更加消沉。D.白居易的詩歌汲取了《詩經》營養(yǎng),語言樸實,不事雕琢,通俗易懂,連老婆婆都聽得懂。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2)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13.閱讀文本,請簡要說明白居易仕途困頓的原因。(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共9分)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詞,完成小題。(9分)飲酒(其七)陶淵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②下,聊復得此生。【注】①裛(yì):通“浥”:沾濕。②軒:窗。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一、二句寫清晨帶露摘花,五、六句寫縱情飲酒,詩人借此忘卻憂愁、消解郁憤。B.“壺自傾”用語極妙,運用擬人手法,寫出酒壺的善解人意,也暗示自酌時間之長。C.七、八句寫日落之時,群動止息,飛鳥歸林,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D.結尾兩句表明詩人閑情逸致,歸隱田園后歌詠自得,“聊復”一詞就表現了詩人從“濟世之志”中徹底解脫后的暢快之情。15.陶淵明在詩中借“菊”和“鳥”,分別表達了怎樣情懷?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長江里的人文情懷“長江”一直是文人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在這一江之上,寄托了文人各自的悲歡情懷。唐開元年間,詩人王灣在北固山下稍作休息后,天還未亮又開始乘船趕赴前路,面對江水,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了晝夜轉接、時序交替之際的樂觀積極心態(tài)。安史之亂后,杜子美在《登高》中,站在三峽岸邊,俯視奔流不息的江水,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壯景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沉郁悲涼。北宋時期,死里逃生的蘇東坡來到湖北黃州,面對東去的大江,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以(3)“大江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緬懷歷史長河中的英雄豪杰。三、語言文字運用(2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Deepseek橫空出世,讓整個歐美恐慌。利用人工智能搜尋資料、檢索信息、拓展思路,也已經成為重要工作方法。據統(tǒng)計,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達到2.5億,人工智能日漸融入千行百業(yè),已是 A 。從這個意義上講,沒必要把孩子使用人工智能輔助學習視為洪水猛獸,相反,他如果用得很溜,還應該給他豎個大拇指。問題的關鍵在于,①要人工智能變?yōu)橘x能學習和成長的工具,②而不是作弊、應付作業(yè)的工具。③如何讓技術向善,④這顯然是個大課題。⑤從課堂教學到教育理念,⑥再到課后練習,都需要重新設計。一些教學痛點也許就迎來了解決的契機。比如,孩子學習程度不同,如何實現差異化教學?有了人工智能賦能,就有可能真正實現 B 。當然,家長們的擔心或許更長遠。以前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現在還不能輸給“狡猾”的算法;以前關注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現在還得鶴立“機”群……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真正挑戰(zhàn)恰恰在于,如何培養(yǎng)出適合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是全方位、系統(tǒng)性甚至可能是顛覆性的。縱觀人類歷史,從用火到打造出鐵器,從發(fā)明蒸汽機、內然機到創(chuàng)造互聯網,每一項具有畫時代意義的技術、工具的應用,都會對人類經濟社會造成“震顫”。然而人類文明偉大之處,就在于具有足夠的智慧與韌性,不斷創(chuàng)造又“馴服”技術,驅利避害,為我所用,更好造福自身。人工智能與以往任何一項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可能不僅是一個工具,而且是一個由我們親手創(chuàng)造的“自己”,這意味著它將在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給人類社會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很顯然,我們正在書寫未來答案,正在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17.第四段中有三個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18.請在文中畫橫線A和B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19.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寫出句子序號,并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合乎邏輯,不得改變原意。(4分)20.下列選項中雙引號內的詞語感彩變化與文中有下劃線的“狡猾”一詞一致的是( )(3分)A.他這人太“實在”了,別人說什么都信,結果總是吃虧。B.改革需要“闖將”,敢于打破舊有格局。C.這篇文章的語言過于“犀利”,讓人難以接受。D.他那點“小九九”全用在為團隊謀福利上了。21.試分析第三段中“鶴立‘機’群”的“機”加引號之妙,并仿寫一例。(4分)22.請給下面兩個句子提取主干。(4分)(1)市教育局新建的一座位于北郊的規(guī)??涨暗穆殬I(yè)學校,最近開始招生了。三班班長用幾句話就向老師說清楚了班里剛才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情。23.下面的一幅對聯,打亂了順序,請你將其整理為一幅較為工整的對聯。(4分)康橋河邊 曠世偉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頭 作別西天云彩 書寫壯志豪情(上聯)________________ (下聯)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60分)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中考結束,我們迎來長假。許多同學假期閱讀活動豐富,有讀經典名著的,有提前讀高中課本的,有借旅行閱讀城市或風景名勝的,還有讀懂了之前親人或師友某個行為包含的苦心的……請結合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以“我的假期閱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題目自擬;(2)文體自選(詩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姓名和校名;(5)不得套作、抄襲。參考答案1.D A.“使之超越了古典詩歌”過于絕對。根據原文說的“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真正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他們只是“在這個意義上”,“為新詩的音樂性,甚至為漢語的音樂性開辟了新的道路”。B.“王久辛則認為新詩無需音樂性”無中生有。根據原文說的“詩人王久辛說,出現新詩有無音樂性的疑問,是不懂修辭的詩人提出的一個很可笑的疑問……因為暢達的修辭,高妙、動人的修辭,那種有復合性的修辭,都是對詩歌音樂性的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造、勇敢的探索”,可知王久辛并沒有認為新詩無需音樂性。C.“沒有必要講究……語言的和諧”“只需要符合”以偏概全。根據原文說的“李山說,現代詩沒有必要像古詩那樣講究平仄、中間對偶,但講究語言的和諧還是必要的”可知是要講究語言的和諧的。2.C A.“疊詞增強了音韻之美,也展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張冠李戴。根據原文說的“‘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增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可見是數詞不是疊詞增強了音韻之美。B.“證明了鄉(xiāng)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錯誤。根據原文“余光中等詩人的貢獻還在于,他們找回了漢字與漢語的時間性之間的聯系,并探索了通過文字排列實現詩歌音樂性的種種結構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為例”是為了說明余光中等人對中國新詩音樂性的貢獻。D.“謝冕與西川均認為,要使新詩具有音樂性,詩人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無中生有。西川認為格律是個假命題,他并未提及“新詩具有音樂性,詩人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這樣的觀點。3. B.“兩者沒有可比性”曲解文意。根據原文“新詩與古詩既可比又不可比??杀仍谟?,在詩的本體屬性上新詩具有與母體同質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詩經過掙脫,走向了一種全面的自洽的生長,現代新詩與古體詩已然成為兩種不同‘制式’的詩歌”可知,兩者既可比又不可比。4.①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上。《紅燭》中反復使用重復句式,每節(jié)詩均以“紅燭啊”開頭,八次重復句的使用,使詩歌形成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美。②表現在感嘆詞的大量使用中?!凹t燭??!”“詩人??!”“燒吧!”等感嘆詞的不斷使用,增強旋律,也強烈表達心中情感。③表現在詩句形式上。《紅燭》中詩句長短錯落有致,增強節(jié)奏,形成詩歌的音樂美。④一定程度上使用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注重韻腳的和諧,追求詩歌的韻律感。如節(jié)選里的“體”“灰”和“出”“誤”“突”的押韻。(答對3點即得滿分。)5.B “但始終以堅定的信念毫不畏懼地前行”錯誤。他并不是“始終”毫無畏懼,如“只是喊給自己聽,壯壯膽”,可見他此時是有畏懼心理的?!拔樵莺莸囟辶硕迥_,聽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淚水便像決了的堤”,可見,他此時并非信念堅定。6.D “均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錯誤。本文伍原是個迷路的八路軍戰(zhàn)士,為了把檔案和掉隊戰(zhàn)友的消息送給部隊,始終以堅定的信念毫不畏懼地前行,聾啞“老鄉(xiāng)”為八路軍戰(zhàn)士伍原指路?!栋俸匣ā窋⑹鲂⊥ㄓ崋T送文工團的女戰(zhàn)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們到包扎所后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zhàn)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并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只是通過特定的社會背景下,寫人與人的相處,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從全文內容來看,本文語言并未充滿“詩情畫意”。7.①表層含義:指行軍途中用于指引方向的標識。②深層含義:象征伍原心中的信念與目標(勇氣、希望等)。8.分析:①開端部分,伍原因為迷路,流下了近乎絕望的淚;②等發(fā)現了燈火,他流下了激動的淚;③聾啞“老鄉(xiāng)”的誤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無奈的淚。效果:①眼淚展現了伍原的心境,使得這個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②眼淚串起故事情節(ji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③流淚情節(jié)豐富主題,引發(fā)讀者共鳴。9.BEF 句意:河朔地區(qū)發(fā)生動亂,出兵無功,他又上言議事,但沒有被采納。“河朔亂”為主謂結構,是后面事件發(fā)生的背景,要單獨斷開,其后B處斷開;“兵出”是主謂結構,“無功”補充說明結果,語意緊密,其后斷開;“又”表并列,其前E處斷開;“言事”是動賓結構,“不見聽” 是“言事”的結果,中間F處斷開,表示強調。故選BEF。10.DA.正確。句意:后來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司馬。/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B.正確。都是名詞做狀語。每天/像灰一樣,像煙一樣。句意:每天互相招待邀請。/強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C.正確。句意:雞林國的商人把他的詩作賣給他們的國相。/嫁給一個商人做妻子。D.錯誤。都是“宴’,以酒肉款待賓客”。句意: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等人宴飲集會。/久別重逢歡宴暢談,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11.A A.“善于獎掖后進的人”“目的是為了活躍氣氛” 有誤,原文為“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顧況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他是取笑白居易,并非為了活躍氣氛。12.(1)后人評價白居易的詩作就像崤山以東的百姓談論農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樸實的話。 (“山東”,崤山以東;“課”,談論;“實”,樸實。句意1分)(2)白居易與元稹關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謂如膠似漆,寫詩追求的音韻也相同,天下人把他們并稱為 “元白”。 (補充主語“白居易”;“善”,交好;“膠漆”,如膠似漆。句意1分)13.①性格直率,觸犯權貴;②正直敢言,不被采納; ③遭逢幼主,仕情索寞。(答對2點得滿分。)解析:①“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貶江州司馬”,他在盜殺宰相事件中,因同情武元衡而首上疏請求捕賊,得罪了權貴,被認為出位,貶為江州司馬;②“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他正直敢言,但進言不被采納。③“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他后期遇到的皇帝多為幼君,政治環(huán)境不利于他施展才華,仕情頓而索寞。參考譯文: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聲未起的時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見(當時名流)顧況。顧況是南方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么東西都貴,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钡鹊椒啺拙右自娋?,讀到其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詩時,他就又感慨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老夫之前的話是開玩笑的了?!?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主持進士考試,選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補任為校書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寫作樂府及詩歌一百多篇,諷諫時事,流傳到了宮中?;实圩x了他的詩后非常喜歡他,召見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學士一職,接著又歷任了左拾遺。當時有盜賊刺殺了宰相,京城議論紛紛;白居易第一個向皇帝上奏疏,請求緊急抓捕盜賊。有權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十分惱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夸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焙髞戆拙右拙捅毁H為江州司馬。起初白居易只是認為不應當讓宰相武元衡暴尸街頭,其實并沒有別的想法,(想不到卻)觸怒了奸黨,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依托佛教超脫形體痛苦的生死之說。很長一段時間后,又調任中書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河北發(fā)生暴亂,朝廷出兵沒有收效,白居易又向朝廷進諫,沒有被采納,于是請求外調,擔任了杭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下詔升任白居易為刑部侍郎。會昌初年辭職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為忠誠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縱情喝酒作詩。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頓時消沉。在履道里購宅定居,與香山僧人如滿等成立凈社。開挖溝池,栽種樹木,建造石樓,開鑿八節(jié)灘,作為游玩之樂,茶壺鍋子酒杯不離身。曾經有一次光著頭,像箕一樣張開腿坐著,談論佛理,吟詠古詩,十分清靜安閑。自己號稱醉吟先生,并且還為此作了篇傳記。白居易十分喜歡佛教,也常常幾個月不吃葷,自稱香山居士。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等人宴飲集會。這些人都年紀大卻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請,當時人們很羨慕他們,有人給他們畫了一幅《九老圖》。白居易的詩以風雅頌賦比興六義為主,不推崇艱澀難懂,每寫成一篇,必定讓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讀一讀,詢問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錄下來。后人評價白居易的詩作就像崤山以東的百姓談論農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樸實的話。雞林國的商人把他的詩作賣給他們的國相,每篇都是一百兩銀子,如果是偽造的,雞林國相馬上就能分辨出來。(白居易)與元稹非常交好,可謂如膠似漆,寫詩追求的音韻也相同,天下人把他們并稱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與劉禹錫齊名,并稱為“劉白”。白居易喜歡神仙,曾經自己造了一雙飛云鞋,點起香舉起腳,好像在騰云駕霧,云霧冉冉降臨。剛來九江時,居住在廬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煉制丹藥。這座草堂如今還保存著。14.答案:D“從‘濟世之志’中徹底解脫后的暢快之情”錯誤。“聊復得此生”意思是姑且逍遙度此生,“聊復”(姑且算是)一詞,又給詩歌置上了一層無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憂”“遺世”,仍然表現出一種傷懷。15.答案:①借秋菊的美好和高潔,表達了詩人對美好自然的喜愛和對高潔品行的追求。②寫日落鳥歸山林,象征自己退隱田園,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無拘無束的自在人生)的向往。解析:“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意思是秋天的菊花顏色美好,采摘下沾著露水的菊花,在百花早已凋謝的秋日,惟獨菊花不畏嚴霜,粲然獨放,這表現出詩人堅貞高潔的品格;“有佳色”的“佳”字暗點出眾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采菊是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壽,但服食菊花又不僅在強身,還有志趣高潔的喻意,而通篇之高遠寓意,亦皆由菊引發(fā)。“鳥”:“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意思是日落之后各類生物都已歇息,歸鳥向林歡快鳴,因見歸鳥趨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時正是群動止息之際,而趨林之鳥本來是無意中所見,但它卻喚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動”皆有止息之時,飛鳥日落猶知還巢,人生何獨不然?鳥兒始飛終歸的過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歸隱的生活歷程。這里既是興,也是比,又是即目寫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無拘無束的自在人生)的向往。譯文: 秋天的菊花顏色美好,采摘下沾著露水的菊花。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再執(zhí)酒壺注杯中。 日落之后各類生物都已歇息,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姑且逍遙度此生。16.(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3)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17.然——燃,畫——劃,驅——趨。18.A.大勢所趨 B.因材施教。19.①介詞殘缺,改為“要把人工智能變?yōu)橘x能學習和成長的工具”。⑤語序顛倒,改為“從教育理念到課堂教學”。20.D文中有下劃線的“狡猾”為貶義褒用?!敖苹保冈幵p不可信,狡詐刁鉆。加雙引號后,強調算法的智能與靈活。A.“實在”原為褒義。指真誠、不虛偽。加雙引號后,暗含“過于老實、容易被騙”的貶義,感彩發(fā)生變化,為褒詞貶用。B.為褒義詞,句中直接用于肯定改革中需敢于突破的人,感彩未發(fā)生反向轉變。C.為中性詞,句中用于指出文章語言因尖銳而讓人難以接受,感彩未發(fā)生反向轉變。D.“小九九”為貶義褒用。原指心里的算計、私心,加雙引號后,強調為團隊著想的細致盤算,與文中變化一致。21.①“機”加引號表特殊含義。此處“機”并非字面原意,而是被賦予新語境下的含義,引導讀者關注其特殊含義。②替換原詞形成雙關。原成語“鶴立雞群”中的“雞”被替換為“機”,諧音雙關,暗示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影響和挑戰(zhàn)。③創(chuàng)新表達的標志。通過引號打破常規(guī),將傳統(tǒng)成語現代化,賦予其科技感或幽默感,活潑生動。(答對2點得3分)例如:一“鍵”鐘情,“碼”上成功。(舉例1分)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仿寫句子的能力。①“鶴立‘機’群”的“機”非指“雞”,而是代指“人工智能”(如算法、機器等),引號突出其語境中的新義,引導讀者關注科技背景,屬于表特殊含義。②化用成語“鶴立雞群”,將“雞”替換為“機”,形成諧音雙關,既保留成語結構,又暗指在人工智能時代需超越機器,指人工智能帶給教育的影響和挑戰(zhàn),形成幽默而深刻的表達。③引號打破常規(guī)用字,賦予傳統(tǒng)成語現代科技感,生動體現教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語言活潑且具沖擊力。仿寫示例:如“一‘鍵’鐘情”:原詞“一見鐘情”,用“鍵”(代指鍵盤、電子設備操作)替換“見”,巧妙關聯數字操作場景,傳遞出對某款電子產品、軟件或線上服務一見傾心的喜愛。“‘碼’上成功”:原詞“馬上成功”,“馬”換為“碼”,結合“馬上成功”的諧音與寓意,凸顯通過掃碼等數字行為可快速達成目標的便捷與高效。22.(1)學校招生。 (2)班長說事情。23. (1). 康橋河邊多情游子作別西天云彩 (2). 橘子洲頭曠世偉人書寫壯志豪情(寫對一句得2分,兩句4分。注:上下聯不能寫錯。)24.本題可寫作記敘文,除了材料中所提及的幾種思路,省略號也讓學生可以自主確定符合話題的立意。可以從成長的角度,通過敘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如閱讀名著、高中課本等,展現自己如何閱讀,突出內心的感悟和成長,為未來做好準備;也可以回想過去,在自己不再忙碌后,靜下心來終于讀懂了以前親人或師友某個行為中所包含的一片苦心,然后懂得了感恩和更理性地認知自我與對待他人。也可以從實現夢想的角度出發(fā),寫借助旅行的機會閱讀城市或者風景名勝,展示相關城市與風景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內涵,以及在旅行途中與家人或者同伴的互動探討等,表達對自身以及風景人文價值的探索和發(fā)現,以及如何在旅行中展現獨特的自我。還可以寫議論文,通過引用名人故事或社會現象,論述我的假期閱讀是什么,為什么要做好假期閱讀,以及如何做好假期閱讀,如要有規(guī)劃、保持自律、堅持目標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