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單元閱讀理解專項集訓卷-2025-2026學年語文八年級上冊統編版(2024)1.閱讀下文,完成小題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①渤海某海域,海風呼嘯,海浪澎湃。遼闊的海面上,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斬浪向前。艦島的主桅桿上,艷紅的八一軍旗迎風招展。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時,頂著凜冽的寒風,身著不同顏色馬甲的甲板工作人員在戰位就位。阻攔索安全觀察員手持專業工具,一絲不茍地對阻攔索做最后一次檢查。備受外界關注的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次著艦進入最關鍵時刻。③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飛行。航母艦載戰斗機上艦,承載著國人的強軍夢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證:為了這一夢想成真,古老的中華民族,已經等了近百年;人民海軍官兵,已經期盼了半個多世紀。④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這是世界公認的最具風險的難題。在高速飛行的艦載戰斗機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樹葉,在海上起伏行進,飛機每次著艦都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據統計,航母大國艦載機80%的事故發生在著艦過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某大國海軍已經墜毀了1000多架飛機,700多名飛行員喪生,其中絕大部分事故是發生在著艦的時候。⑤飛行塔臺內的廣播響了:“殲-15飛機552號已于××××起飛,預計××××臨空!”⑥著艦指揮員從容地走上甲板指揮平臺。“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現場所有的人都捏著一把汗。⑦塔臺內,時鐘指針的每次跳動,都在揪著人心。⑧“航向××,航速××節……”口令聲中,遼寧艦官兵嫻熟地操縱著航空母艦,艦艉留下一道寬闊筆直的航跡。⑨×時××分,遠方的天空中傳來艦載機的低吼聲。循聲望去,記者看到,湛藍的天幕上,一架殲-15艦載機正向遼寧艦飛來。⑩飛行塔臺內,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睛,緊盯著監視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參數和曲線,密切跟蹤正在空中調整飛行姿態的艦載機。 塔臺起降指揮監控臺,不時傳來著艦指揮員和飛行員的對話聲—— 飛行員:“請示下降高度!” 著艦指揮員:“可以下降高度至×××!” 著艦指揮員:“航向××,航速××……” 飛行員:“明白!” …… 在兩人時斷時續、不急不緩的對話聲中,艦、機配合堪稱完美。 發動機的咆哮聲越來越大,艦載機越來越近了。繞艦一轉彎、二轉彎,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殲-15艦載機像凌波海燕,輕巧靈活地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后上方,對準甲板跑道,以幾近完美的軌跡迅速下滑。 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了:9時08分,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眨眼之間,艦載機的兩個主輪觸到航母甲板上,機腹后方的尾鉤牢牢地掛住了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疾如閃電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系統的作用下,滑行數十米后,穩穩地停了下來。 記者眼前的飛行甲板上,定格著一個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阻攔索的兩端構成“V”上邊的兩頭,尾鉤鉤住處,則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歡呼聲中,一顆顆揪緊的心,一下子舒展開來。各個戰位上熱烈的掌聲,瞬間點燃了所有人內心的激情,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出勝利的笑容。許多人落淚了!他們說:“太讓人激動了!” 艦載戰斗機上艦,中國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某大國一名上將曾說:“我們可以把航空母艦送給你們,但是,十年之內,你們不可能讓艦載機上艦!”為了這一著,面對技術封鎖,多少人殫精竭慮,青絲變白發;多少人頑強攻關,累倒在試驗場;多少人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今天,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能不激動嗎? “快點兒!快點兒!”有人向飛行甲板沖去。幾分鐘前還空空蕩蕩的飛行甲板上,一下跑來了一大群人。 打開艙門,飛行員沖著圍過來的將士們說:“一切正常,感覺好極了!” 殲-15艦載機前沸騰了,鮮花映襯著飛行員的笑臉,人們忘情地與飛行員緊緊擁抱,爭相與飛行員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隨著照相機的快門聲響起,中國第一位成功著艦的航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的風采,定格在人們的鏡頭里,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本報遼寧艦11月25日電)第 段的記敘順序是 ,有何作用?閱讀《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一文,完成下面小題。①“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國家公祭鼎銘文向世人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講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今天,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悼念死難同胞。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②《別讓南京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這是美國《波士頓環球郵報》近日發表的有關南京大屠殺長篇文章的標題。南京大屠殺發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義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紀念死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于2017年10月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美國圣迭戈市的圖書館舉辦活動,為民眾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加利福尼亞州街頭不久前落成的美國醫生羅伯特·威爾遜的紀念碑前擺滿鮮花——東京審判時,他是南京大屠殺的第一位證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學老師組成的研究會建議將“南京大屠殺”等詞語列入教科書……歷史,不可能被忘卻!③但人們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度仍然頑固。在連鎖酒店大肆擺放美化侵略戰爭的書籍,大規模篡改歷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國民追尋事實真相;在美國舊金山市議會2017年9月一致通過設立“慰安婦日”的議案后,屬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長卻表示,要解除大阪市與舊金山市的姐妹城市關系……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還在不斷尋找各種借口對當年的軍國主義罪行百般抵賴,扭曲歷史,美化戰爭,顛倒黑白,并企圖通過修憲復活軍國主義。那些人以丑態百出的表演,妄圖辱沒人類的良知。④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頑固,越會引起愛好和平的人們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內瓦裁軍會議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講的資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218項建議,狠批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要求日本“正視歷史,應努力向后代講述真實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早已是所有正義力量的集體記憶,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夢中囈語。國家公祭日之長鳴警鐘振聾發聵,那些裝睡夢游的罪惡靈魂無處遁形。⑤80年,滄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紐約時報》在一則報道中寫道:“大規模搶劫、侵犯婦女、殺害平民……日軍將南京變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宣布,南京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國際和平城市協會項目執行會長弗雷德·阿門特指出,南京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飽受戰火摧殘的一個典型,如今成為國際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們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歷史。⑥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是何等珍貴。中國早已成為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的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矢志捍衛世界和平。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彰顯堅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2.請簡要分析本文標題的作用。3.第⑥段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閱讀《“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完成下面小題。①她站在十米高臺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這是達卡多拉游泳場的八千名觀眾一齊翹首而望、屏息斂聲的一剎那。②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③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從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續到繃直的足尖。④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⑤“妙!妙極了!”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這時。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贊賞。⑥呂偉精彩的表演,將游泳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她的這個動作“5136”,讓幾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⑦這位年方十六的中國姑娘,贏得了金牌。⑧當一個印度觀眾了解到這個姑娘是中國跳水集訓隊中最年輕的新秀時,驚訝不已。他說:“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結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回答括號里的問題,(1)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加點的“哧”是擬聲詞,有何妙處?)(2)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描寫白色的氣泡和四面水花有什么作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 ①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②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③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⑤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⑦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⑧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⑨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⑩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 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 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 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5.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6.這篇新聞中屬于議論的句子是哪幾句(填序號)?這些議論的作用是什么?7.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人民日報酒泉6月17日電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左右。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后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經歷了哪些過程,才實現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請根據文章內容梳理。首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將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接著:然后:最后:比較閱讀兩則短文,回答下列各小題。(甲)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毛澤東【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②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③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④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⑤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⑥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乙)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毛澤東【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 ①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②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③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⑤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⑥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⑦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⑧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⑩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 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 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8.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兩篇短文屬于新聞中的 ; (乙)文中表明新聞背景的句子是 句(只填句子序號)。(甲)文的結語是第 句。(只填句子序號)(乙)文的導語是 句(只填句子序號)。9.兩則短文正文前面的“【】”符號中黑體字部分在文章的結構中屬于什么?有何作用?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路透社斯德哥爾摩2022年10月6日電 ①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當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②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說,“埃爾諾以勇氣和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約束”。在寫作中,她“始終如一地從不同角度審視在性別、語言和階層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的生活”,她的創作之路漫長而艱辛。③馬爾姆表示,他很遺憾未能與埃爾諾取得電話聯系。④埃爾諾1940年出生于法國,是當代法國文壇有影響力的女作家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悠悠歲月》等。⑤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于1901年,從第一屆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至2022年,共有119位得主。羅曼·羅蘭、葉芝、蕭伯納、海明威、馬爾克斯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這一獎項。材料二:①近日,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等自然科學類獎項的陸續揭曉,引發了國人對諾貝爾獎一年一度的熱議。②從對待歷屆獲獎成果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僅要了解獲獎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揚諾貝爾獎背后的科學家精神。無數獲獎者數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將專注科學、享受科學當作追求,他們身上所展現的探求、勇氣、耐心等科學家精神,尤其珍貴。③2015年10月,在瑞典的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憑借對瘧疾治療作出的突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中國的科學研究捧回了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項。1969年,屠呦呦和她的團隊開始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并在此基礎上,編寫了以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并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在歷經380多次失敗之后,屠呦呦團隊終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了抗瘧新藥“青蒿素”,這是中醫藥送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正因為屠呦呦數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不斷探索,才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這種偉大的科學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材料三:①在過去的70多年里,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從歷屆獲獎的人員名單上看,我們在不少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差距。我們需要正視這種差距,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我們的科研人員以更大的熱情、更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具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去贏得世界科研領域的認可和贊譽,從而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取得更大進步。②當然,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諾貝爾獎數量的多寡其實很難完全反映我國科學發展現狀和總體科技實力。一方面,諾貝爾獎的評選具有較強時滯效應,不少獎勵成果是幾十年前取得的,難以反映當下的研究突破。另一方面,事實上我們擁有很多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何時獲獎或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③諾貝爾獎的權威性應該得到承認,但它并不是反映當前各國科學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標。何況,諾貝爾科學獎的評獎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員會的主觀傾向和評委們的內部斗爭。諾貝爾獎的榮譽能給一個國家帶來聲望,推動經濟發展,鼓勵更多青少年投身學術研究和文化創新,但中國人,也應以一種客觀、淡定、從容的心態看待諾貝爾獎。10.請你為材料一這則消息擬寫標題。(不得超過23個字)11.下列對三則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羅曼·羅蘭、葉芝、蕭伯納、海明威、馬爾克斯等著名作家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B.從對待歷屆獲獎成果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僅要了解獲獎者和他的科研成果,還要弘揚諾貝爾獎背后的科學家精神。C.近幾十年來,當代中國科學家們取得了不少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因此我們有足夠的底氣說,中國必將獲獎。D.諾貝爾獎的權威性應該得到承認,但它并不是反映當前各國科學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標。12.2024年的諾貝爾獎評選塵埃落定。請你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具體內容,談談我們今天應如何看待諾貝爾獎。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毛澤東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 ①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________________。②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③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④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實行英勇的(地)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鄂豫區)、皖西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江漢區、江淮區(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并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除江淮軍區屬于蘇北軍區管轄外,其余各軍區,統屬于中原軍區管轄。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并已和華北聯(連)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今后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群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⑤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云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⑥襄陽也是國民黨的一個所謂“綏靖區”,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后,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云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并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13.新聞開頭的電頭交代了哪些內容?14.請將第①段的新聞導語補充完整。15.品讀第④段中第二處畫橫線的語句,分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16.請以下面的句子為例說明本文語言的特點。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第1單元閱讀理解專項集訓卷-2025-2026學年語文八年級上冊統編版(2024)》參考答案1.插敘,追述了中國人為了艦載戰斗機上艦而付出的努力,贊美了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點明人們激動的原因。)【導語】這篇通訊聚焦航母艦載機首架次成功著艦,以時間為線,從環境渲染到過程詳述,節奏張弛有度。開篇用海風海浪烘托緊張,中段精準描寫起降對話與動作,如“凌波海燕”般的比喻生動展現戰機姿態。插入的奉獻往事,深化了勝利的意義。結尾“V”字定格與掌聲,彰顯民族自豪,全文兼具現場感與厚重感。【詳解】本題考查記敘順序及作用。根據第①段“遼闊的海面上,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斬浪向前”、第②— 段“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時,頂著凜冽的寒風,身著不同顏色馬甲的甲板工作人員在戰位就位。阻攔索安全觀察員手持專業工具,一絲不茍地對阻攔索做最后一次檢查”“飛行塔臺內的廣播響了”“在兩人時斷時續、不急不緩的對話聲中,艦、機配合堪稱完美”“‘成功了!’歡呼聲中,一顆顆揪緊的心,一下子舒展開來”、第 — 段“‘快點兒!快點兒!’有人向飛行甲板沖去。幾分鐘前還空空蕩蕩的飛行甲板上,一下跑來了一大群人”“打開艙門,飛行員沖著圍過來的將士們說:‘一切正常,感覺好極了!’”可知,文章主要圍繞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這一中心事件展開敘述,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從著艦前的準備、著艦過程到著艦成功后的慶祝等進行描寫。而第 段中“艦載戰斗機上艦,中國白手起家,一切從零開始……為了這一著,面對技術封鎖,多少人殫精竭慮,青絲變白發;多少人頑強攻關,累倒在試驗場;多少人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等內容,暫時中斷了對成功著艦這一中心事件的連貫敘述,插入了一段關于中國人為了艦載戰斗機上艦所付出努力的回憶性內容。所以,第 段的記敘順序是插敘。根據“多少人殫精竭慮,青絲變白發;多少人頑強攻關,累倒在試驗場;多少人無怨無悔、默默奉獻……”可知,具體描述了中國人為了實現艦載戰斗機上艦這一目標即使面對重重困難和技術封鎖,依然堅守崗位、無私奉獻,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工作人員的高度贊美之情。2.標題點明評論的內容“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的新聞事實和寫作目的“為維護世界和平”,簡明醒目,能引起讀者的關注。 3.介紹了南京命運的變遷,以及中國具有捍衛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和磅礴力量。這樣寫突出國家公祭的意義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題,也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完整。【導語】《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以國家公祭日為核心,開篇引公祭鼎銘文點題,回顧南京大屠殺史實。文中列舉國際紀念行動與日本右翼的否認行徑對比,凸顯銘記歷史之必要。末段以南京命運變遷收束,強調和平珍貴與中國決心。全文立場鮮明,論證有力,彰顯捍衛和平的堅定信念。2.本題考查標題作用。結合標題“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可知,“國行公祭”明確指出了一個重要事件,即國家舉行的公祭活動。這里的“公祭”是一種莊重嚴肅的紀念儀式,直接關聯文中第①段“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悼念死難同胞”這一核心事件,清晰點明了文章論述的對象是國家公祭這一重要活動,該公祭是為了紀念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這體現了新聞評論針對具體事件展開評論的特點,表明了文章所圍繞的核心事件是國家層面以特定儀式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為佑世界和平”則清晰地表明了舉行此次國行公祭的目的。與第①段“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第⑥段“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相呼應,它不僅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明確了國家公祭的深層目的是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一起,通過銘記歷史來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和愿望,守護世界和平。這反映了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立場和導向性,向讀者傳達了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價值取向,即從南京大屠殺這一慘痛歷史出發,呼吁人們為世界和平而努力。由此可知,標題不僅以凝練的語言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內容——國家公祭活動及其意義,還鮮明地亮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即通過公祭銘記歷史以捍衛和平。這樣的標題既簡潔醒目,能快速吸引讀者關注,又能讓讀者在開篇就把握文章的核心主旨,為理解全文內容奠定基礎。3.本題考查句段內容概括及作用。結合第⑥段“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運變遷足證和平是何等珍貴。中國早已成為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的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矢志捍衛世界和平。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一以貫之的和平誓言,彰顯堅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可知,此段介紹了南京從“恐怖之城”變為“和平之城”的命運變遷,以及中國捍衛世界和平的信念與力量。由此可知,這樣寫突出了國家公祭的意義和維護和平的決心,深化了主題,也讓文章結構更完整。4.(1)擬聲詞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呂偉入水時水花小,表現了她高超的技藝,蘊含著作者的贊美和自豪之情。(2)運用環境描寫,幾串白色的氣泡和悄然不驚的四面水花,是跳水姑娘呂偉入水時的情形,寫出了呂偉入水的“輕”,和前文的“哧”形成對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呂偉跳水技術的高超,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導語】這篇新聞特寫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比喻,將呂偉在跳水比賽中的精彩表現形象地展現給讀者。文章以“‘飛天’凌空”為題,巧妙地將呂偉的動作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相聯系,突出了她動作的優美和輕盈。通過對動作細節的放大描寫,讀者仿佛能親眼目睹呂偉的每一個動作,感受到她的從容與自信。文章不僅展現了呂偉的個人風采,也反映了中國跳水運動的實力和后備人才的充足。【詳解】本題考查詞句賞析。(1)“哧”這個擬聲詞生動地模擬出呂偉入水瞬間的聲音,結合句子中“像輕盈的、筆直的箭”以及“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可以看出她入水時速度快且水花極小,這一擬聲詞從聲音的角度形象地描繪出她入水動作的干凈利落,直接表現了她高超的跳水技藝。作者通過對呂偉跳水這一精彩瞬間的細致描寫,包括使用“哧”這個擬聲詞,體現出對呂偉高超技藝的贊美,同時作為對本國運動員的描寫,也蘊含著自豪之情。(2)“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屬于環境描寫,這一描寫展現了呂偉入水時的場景。氣泡是“幾串”且水花“悄然不驚”,生動地描繪出她入水時動作輕盈的特點,強調了入水動作的輕柔感。前文提到“哧”地插進碧波之中,這里的擬聲詞給人一種速度快、力量強的感覺,而此處的氣泡和水花描寫則側重于表現入水的輕柔,二者形成對比,從不同的角度共同突出了呂偉跳水技術的高超。通過對呂偉入水時周圍環境(氣泡和水花)的細致描寫,展現出她高超的跳水技術,這其中蘊含著作者對呂偉的贊美之情,為她精湛的技藝所折服。5.“殲滅”“擊潰”“占領”“控制”等動詞的連用,表現出我軍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氣概。語言雄健有力,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6.第⑧-⑨。揭示事物本質,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文章的思想性。【導語】這篇新聞磅礴報道解放軍渡江壯舉,語言凝練有力。既以“百萬大軍”“1000余華里”勾勒宏觀戰局,又詳述時間、地點、兵力等具體戰況。穿插⑧⑨句精當議論,揭示敵軍潰敗因由,凸顯我軍正義之師形象。“沖破”“切斷”“封鎖”等動詞精準生動,讓戰役場面躍然紙上,充分展現新聞語言的準確性與感染力。5.本題考查關鍵句子的賞析。“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等一系列動詞,精準且連貫地展現作戰進程與成果。“殲滅”體現對敵軍有生力量的毀滅性打擊,“擊潰”強調使敵軍潰敗、失去有效抵抗能力,二者區分作戰效果;“占領”突出對區域的實際掌控,“控制”著重對關鍵設施(如江陰要塞)的把控,“封鎖”聚焦對長江交通的阻斷,“切斷”針對鐵路線,從不同維度呈現我軍作戰行動,表現出我軍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氣概。語言雄健有力,讓戰斗場景清晰可感,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6.本題考查分析議論的表達方式及作用。“議論”指對某問題進行評議討論。故解答此題,從文中找到作者評議討論的句子即可。⑧⑨句是作者對“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這一情況進行評議討論,由此可知議論的句子是⑧⑨句,這兩句精辟地分析了我軍銳不可當,敵人節節敗退的原因,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性。7. 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構成三艙(船)組合體; 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 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導語】這篇新聞報道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記錄了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實現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文章通過具體的時間節點和數字細節,增強了報道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全文洋溢著民族自豪感,展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第一段“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6月17日15時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可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船)組合體。結合第二段“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可知: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先后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結合第二段“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可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8. 消息 ⑥⑦ ⑥ ① 9.電頭,交代通訊社名稱、發電地點和發電時間;表明新聞(消息)材料真實,報道及時。【導語】這兩則短文分別是用來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的勝利,作者通過簡明而富有力量的語言描述了渡江戰役的大規模和迅速的勝利。甲文以簡潔的語言描述了緊張的戰斗過程和人民解放軍勇猛無畏的戰斗精神。乙文則通過更為詳細的層次化描寫,報道了不同方向的部隊作戰進展及過程中的困難,同時分析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的原因。這些細節加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展現了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及國民黨政權的脆弱。8.本題考查新聞常識積累。①空,廣義新聞是指一切與新聞傳播過程有關的活動和現象,包括通過各種媒介傳遞的消息報道、評論、特寫等。狹義的新聞。狹義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傳媒發布的時事報道,通常指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及時報道,具有及時性、真實性、準確性等特征。也就是說,新聞包括消息。消息在結構上通常包括標題、導語、主題、背景、結尾五個部分。依據“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可知,這屬于消息的電頭部分。所以,這兩篇文章屬于消息這種文體。②空,依據(乙)文中的⑥句“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⑦句“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可知,⑥句和⑦句提供了戰斗背景信息,說明敵方士氣低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政治上的重大影響,即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署和平協議,導致其士兵對戰爭的厭倦和希望和平的心理。這樣的背景信息幫助讀者理解戰斗中出現的敵方潰退的原因,揭示了這場戰斗勝利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問題,而且涉及更廣泛的政治和心理因素。所以,⑥⑦這兩句是新聞的背景。③空,結語是新聞或者消息中總結、收尾的部分。依據⑥句“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可知,這一句強調了解放軍英勇戰斗和執行命令的堅定信念,具有總結全文、提升主題的作用。故選⑥。④空,導語通常是新聞文章的開頭部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最核心的信息。依據乙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消息中第①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可知,這句話簡潔有力地概括了最重要的事實,這句話說明了人民解放軍在從九江到江陰的一千余華里長線上實施了大規模渡江作戰行動,突破了敵方陣地。它概括了軍事行動的規模、范圍和成就,傳達了事件的核心內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成功橫渡長江這一事實,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內容。故選①。9.本題考查分析點頭及其作用。依據(甲)文“【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和(乙)文“【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可知,這兩句屬于新聞的電頭部分。新聞的電頭部分通常用于交代新聞報道的時間、地點及來源,是新聞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中的“【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和“【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明確標示出新聞的出處和通訊時刻,向讀者傳達了信息的及時性和權威性,使新聞報道更具可信度和時效性。10.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榮獲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11.C 12.①我們不僅要了解獲獎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揚諾貝爾獎背后的科學家精神;②從歷屆獲獎的人員名單上看,我們在不少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差距;③諾貝爾獎數量的多寡其實很難完全反映我國科學發展現狀和總體科技實力;④我們應以一種客觀、淡定、從容的心態看待諾貝爾獎。【導語】這篇閱讀材料圍繞諾貝爾獎展開,從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成就(材料一),到屠呦呦獲科學獎的科學家精神(材料二),再到對中國科研現狀的理性思考(材料三),形成遞進式結構。材料通過具體案例與宏觀分析相結合,既肯定諾貝爾獎的權威性,又強調應保持客觀態度——既要學習獲獎者的鉆研精神,也要認識到評獎機制的局限性。10.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新聞標題有提示、概括新聞主要內容和吸引讀者的作用,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導語“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當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可知,此則新聞的對象是“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主要事件是“榮獲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據此概括為: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榮獲202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11.本題考查信息的篩選與辨析。C.結合材料三第③段中的“但中國人,也應以一種客觀、淡定、從容的心態看待諾貝爾獎”可知,原文是說以一種客觀、淡定、從容的心態看待諾貝爾獎,選項“中國必將獲獎”與原文表述不符;故選C。12.本題考查信息的提煉與概括。結合材料二第②段“從對待歷屆獲獎成果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僅要了解獲獎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揚諾貝爾獎背后的科學家精神”可概括出我們不僅要了解獲獎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揚諾貝爾獎背后的科學家精神;結合材料三第①段“從歷屆獲獎的人員名單上看,我們在不少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差距。我們需要正視這種差距,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我們的科研人員以更大的熱情、更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具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去贏得世界科研領域的認可和贊譽,從而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取得更大進步”可概括出從歷屆獲獎的人員名單上看,我們在不少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依然存在差距;結合材料三第②段“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諾貝爾獎數量的多寡其實很難完全反映我國科學發展現狀和總體科技實力”可概括出諾貝爾獎數量的多寡其實很難完全反映我國科學發展現狀和總體科技實力;結合材料三第③段“但中國人,也應以一種客觀、淡定、從容的心態看待諾貝爾獎”可概括出我們應以一種客觀、淡定、從容的心態看待諾貝爾獎。13.電頭交代了發電通訊社(新華社)、發電地點、發電時間。 14.我軍當即占領南陽 15.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片革命根據地穩固并蓬勃發展,表達了對我軍日漸強大的贊美和革命的信心。 16.①句中“現已”為“現在已經”的意思,是時間限制,表明是現在聯(連)成一片,并不是過去或者未來,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②“現已聯(連)成一片”不說“現在已經聯(連)成一片”,體現了語言精練的特點,后者就顯得拖沓了。【導語】這篇新聞以簡潔語言報道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一事。開篇交代事件,接著回顧南陽歷史與蔣軍部署,再講河南解放及根據地建設等。通過對比、引用等手法,凸顯我軍勝利與敵軍潰敗,展現戰爭態勢與戰略意義。全文邏輯清晰,體現新聞時效性與權威性。13.本題考查分析電頭的內容。電頭是每則新聞正文前依次標明發電通訊社、地點、時間的文字。結合“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可知,“新華社”是交代發電通訊社,“鄭州”是交代發電地點,“1948年11月5日”是交代發電時間。14.本題考查對新聞導語內容的理解與補充。新聞導語是一篇消息的開頭部分。它是用簡短的語言介紹主要內容。根據第①段“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可知,這里缺少的是事件結果;根據標題“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可知,結果是我軍占領了南陽。據此進行補充即可。15.本題考查分析修辭手法及其作用。根據第④段“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可知,“樹木”“森林”“生根”“枝葉茂盛”是將革命根據地比作植物生長的過程。由此可知,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樹木”到“森林”的體量變化、“生根”到“枝葉茂盛”的生長狀態,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江淮河漢區域的根據地從零散到連成一片、從初步建立到穩固壯大的過程,既體現了根據地發展的蓬勃態勢,也暗含對我軍力量不斷增強的贊美,以及對革命事業前景的堅定信心。16.本題考查分析新聞的語言特點。新聞的語言特點是:客觀、確切、簡練、樸實和通俗。根據第④段“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可知,“現已”是“現在已經”的縮略表達,在句中充當時間狀語,精準限定了“聯成一片”的時間節點為當前,排除了過去或未來的可能性,體現了新聞語言對事實表述的準確性。同時,“現已聯成一片”以“現已”替代冗長的“現在已經”,用最簡潔的詞匯傳遞完整信息,避免語言拖沓。這種表述符合新聞體裁追求精煉的特點,在保證信息完整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文字承載最大的信息量,使行文更加干脆利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