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寓言兩則》教學目標:1.通過結合上下文,字理識字等方式認識“寓、則”等15個生字,會寫“亡、牢”等8個字。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能結合內容說說“亡羊補牢”“揠苗助長”成語的意思,尋找故事中的“智者”“愚者”。3.通過讀好人物對話,感受人物特點,并聯系生活尋找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教學重難點:通過讀好人物對話,感受人物特點,并聯系生活尋找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學習活動一:看圖猜寓言,感知寓言特點1.看看圖,猜一猜這是哪則寓言故事?(出示圖片:我要的是葫蘆,刻舟求劍)2.這兩則都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點呢?(小故事,大道理)3.教學“寓”:看看“寓”這個字,上面是個寶蓋頭,表示房子。“寓”就是居住,寄托的意思。寄托在言語里的道理就是——寓言。讀讀這個詞“寓言”。4.今天我們還要讀讀兩則寓言故事,齊讀課題。學習活動二:自讀寓言,說說成語的意思自讀寓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正音:羊圈(juàn)、窟窿(long)、街坊(fāng)、筋(jīn)疲力盡“圈”外面是個國字框,就是圍欄,里面圈起來的是羊兒,我們就叫——羊圈。圈起來的是豬兒,那就是——豬圈筋疲力盡:“筋”里面有“月”,就是指自己的身體,“力”是指花了很大的力氣,如果一個人身體上花了很大的力氣,就會感到“筋疲力盡”。還有個和它很相似的詞:“精疲力盡”是指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完,更多的指腦力,精神上的疲憊。讀讀這個詞:筋疲力盡寓言往往短小,內容也很簡單,你們都讀懂了嗎?出示兩則寓言的題目:結合寓言內容,自己說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亡羊補牢:(難懂的字)①“亡”:丟(結合全文發現亡在這里指丟,亡羊就是丟羊)②“牢”:羊圈(牢在這里不是牢籠,是什么呢?關注前面的“補”字,補的就是有個窟窿的羊圈,因此可知牢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有個人因為羊圈破了個窟窿,所以丟了幾只羊,后來聽了街坊的勸告,把羊圈的窟窿補上了。揠苗助長:(難懂的字)①“揠”:有個提手旁,和手有關,結合下文中人物的行為可知,揠就是拔的意思。連起來說:有個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就把禾苗往上拔,希望能夠幫助禾苗長高。學習活動三:再讀寓言,尋找“智者”“愚者”出示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刻舟求劍》,每個寓言故事常常都有智者,愚者。在《我要的是葫蘆》中有種葫蘆的人——愚者,有他的鄰居——智者。《刻舟求劍》中有刻舟的人——愚者,有和他在一艘小船上提醒他的人——智者。這兩則寓言中,有沒有智者、愚者呢?學生交流:養羊人——愚者/智者 街坊——智者種田人——愚者 兒子——?養羊人:①第3自然段中,養羊人說的話可以看出是愚者,因為一開始沒有聽勸。不理解丟失羊后為什么還要補羊圈的道理。②但是在第5自然段中,看出他“后悔”,又堵上了窟窿,知錯就改,成為了智者。養羊人知道再不補洞,還會有羊被叼走,所以現在修還不晚。趕緊堵上窟窿,沒有再丟羊了,多么智慧!原來,故事中的愚者也有可能變成智者。街坊:①第2自然段中,街坊能發現羊圈破了,后續還會有丟羊的情況。并且勸養羊人趕緊把洞補上。所以可以看出他是智者。智者往往會好心地關心別人,勸告別人。種田人:①在第2自然段中,可以看到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有自己的生長速度,種田人卻不顧自然的規律,用手拔禾苗,“加速”長高,這是愚者。講的非常好!世界萬物的生長都有自己的規律,禾苗長高是靠內在的營養,給予充足的時間,慢慢長大。而人為的拔苗,看上去長高了一節,但是根卻離開了土地,反而沒法繼續生長了。兒子:①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看到禾苗都死了。沒有說兒子的行為和語言,不能判斷兒子是智者還是愚者。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這兩則寓言的內容,分辨出智者和愚者。下節課我們試著讀好人物對話,讀好兩則語言。學習活動四:復習生字,書寫生字。出示:勸、告;亡、丟、牢講解:勸告就是勸說,告里有個口,和說話有關。勸告別人要出力,勸字有個力。講解:亡在這里就是丟,在書寫時,亡字最后沒有點。丟是去字上加一筆丿,丟了某樣東西,就是東西離我們而去了。注意豎畫和撇折不連筆。師范寫,生練習。第二課時學習活動一:關注心情,讀好故事1.上節課,小朋友們讀懂了兩則寓言故事,能不能讀好兩則寓言呢?咱們得關注人物說話的語氣,想一想他的心情。(1)出示《亡羊補牢》人物對話: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他很后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①標紅“勸”“趕緊”。如果你是街坊會怎么勸說呢?自己讀一讀。是啊,趕緊這個詞就感受到街坊很著急。一起讀讀街坊的話。②養羊人聽后會怎么說呢?補充:他 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心里不以為意,滿不在乎讀出來了。③看到羊又丟了,養羊人心里想: 。指名說。是啊,像你們說的這樣,心中非常難過,想的都是早知道這樣,就把洞補起來了,這就是——后悔。“悔”左邊是個豎心旁,和心里的想法有關。他心中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引讀: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④出示課后習題2,比較句子。老師給它換一換,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個“趕緊”感受到了迫不及待,非常快,生怕補晚了,羊又丟了。關注了人物說話的語氣,猜想他的心情,就能讀好對話了。同桌試著分角色讀一讀。2.要想讀好揠苗助長這則寓言,也要找一找種田人的心情呢!自己默讀課文1-2自然段,圈一圈種田人的心情。(1)巴望:①“巴”原來就是指一條蛇,緊緊地粘著,巴望就是眼巴巴地看,讀讀這個詞。②種田人巴望什么呢?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心里特別著急。讀讀這句話。焦急:①“焦”下面的四點底就是火,上面的“隹”是短尾巴鳥,把鳥放在火上烤,感到很熱,很煎熬。②焦急就是心里有一把火,很煎熬。③比較課后兩個句子,感受焦急。連起來讀讀第1自然段。種田人急的是——禾苗長得太慢。想的辦法是——幫他們長。引讀句子: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就這樣一直拔禾苗,難怪說他——筋疲力盡,身體里的筋都感到疲憊,力氣都用完了。原來種田人犯這樣的錯誤都是因為太著急。其實他說的話中,也能感受到他的著急。出示兩次說話。第1自然段: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第3自然段:他回到家里,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①體會人物心情,自己讀讀。關注“自言自語”“喘氣”②這兩句中都有“長”,自己讀讀,發現了什么?種田人并沒有按照禾苗生長的規律讓它長,而是破壞禾苗生長的規律。“生長”應該是禾苗自己向上的過程。4.在《亡羊補牢》《我要的是葫蘆》中都有一個勸說的人,《揠苗助長》中沒有,你能不能讓兒子說說呢?①覺得這種行為不對,勸說父親。他說: 。看來這個兒子是個智者。②他一直不明白怎么回事,他會說: 。那他就是個愚者。學習活動二:聯系生活,尋找類似的事例生活中有類似“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的事例嗎?想一想,和同學交流。小組合作演一演情景劇,讓同學猜一猜類似“亡羊補牢”還是“揠苗助長”呢?學習活動三:復習生字,書寫生字出示:鉆、筋、疲觀察書寫結構,鉆字左右穿插。筋字上下結構,月、力要緊湊。疲字半包圍,當人感到疲憊的時候,也是身體發出了信號,該休息了,要不然就會生病,所以“疲”是個病字頭。師范寫,生練習板書設計:寓言兩則寓言 智者 讀懂寓言讀好寓言愚者 聯系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